美学
美学(第一卷)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黑格尔 译者: 朱光潜 商务印书馆 1997 - 2
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对于这种对象,“伊斯特惕克”(Asthetik)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伊斯特惕克”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就是取这个意义,美好在沃尔夫学派之中,才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科学,或则毋宁说,哲学的一个部门;在当时德国,人们通常人艺术作品所应引起的愉快、惊赞、恐惧、哀怜之类情感去看艺术作品。由于“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不恰当,说得更精确一点,很肤浅,有些人想找出另外的名称,例如“卡力斯惕克”(Kal-listik)。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因此,笔者姑且仍用“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笔者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就无妨保留。笔者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原理 美学纲要 豆瓣
作者: [意] 克罗齐 译者: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 11
克罗齐(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因其家境富裕,得以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晚年创建“意大利历史研究院”,一生著述颇丰。
《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是其第一部著作,作品对二十世纪初欧洲出版的最重要的历史、哲学及文学作品均有评论,同时对其“精神哲学”进行系统的阐述。它所讨论的不只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涉及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区分和关系。作者反对从作为经验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去研究美学。他把精神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两类,称认识活动是美学和逻辑学的对象,实践活动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对象。他的全部美学都从一个基本概念出发,那就是:直觉即艺术。
艺术论 豆瓣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张昕畅 / 刘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9
这是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感悟,涉猎繁杂,但其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是:什么是艺术。托尔斯泰的观点触及了艺术最根本的本质,从这些犀利和深刻的言语中,我们的艺术观将接受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洗礼。
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论述关于艺术问题的方方面面的著作。这本书涉猎繁杂.但其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是:什么是艺术。对于这个看似简单而老套的问题,托尔斯泰提出了他的观点。老文豪语出惊人,在他眼里.很多最经典最伟大的作品是坏的艺术,甚至不是艺术,而按照他的判断体系,我们的确可以得到与他相同的结论。托尔斯泰的观点触及了艺术最根本的本质,从这些犀利和深刻的言语中,我们的艺术观将接受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