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设计面面观 (2009) 豆瓣 TMDB
Objectified
8.0 (50 个评分) 导演: 加利·哈斯特维特 演员: Paola Antonelli / Chris Bangle
其它标题: Objectified / 造物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设计面面观》是一部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长篇独立纪录片。影片详尽地展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并记录了与世界顶尖设计师们的交谈与讨论。导演Gary Hustwit用洞察深切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工业设计产品,看似稀松平常的设计背后,却是设计师们倾尽全力的良苦用心。
《设计面面观》中采访到的设计师们包括:纽约现代艺术馆馆长Paola Antonelli,慕尼黑BMW首席设计师Chris Bangle,巴黎兄弟设计组合Ronan & Erwan Bouroullec,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Walker艺术中心平面设计师Andrew Blauvelt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他们的设计正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促使我们去思考得更多更多。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3版) 豆瓣 Goodreads
The Non-Designer's Design Book
8.3 (95 个评分) 作者: [美] Robin Williams 译者: 苏金国 / 刘亮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 1
这本书出自一位世界级设计师之手。复杂的设计原理在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 个基本原则。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将优秀设计所必须遵循的这4 个基本原则及其背后的原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包含大量的示例,让你了解怎样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出美观且内容丰富的产品。
此书适用于各行各业需要从事设计工作的读者,也适用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
2013年9月6日 已读
入门级,基本概念清晰。
字体 设计
简约至上 豆瓣 Goodreads
Simple and Usable Web,Mobile,and Interaction Design
8.2 (40 个评分) 作者: [英] Giles Colborne 译者: 李松峰 / 秦绪文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1
追求简单易用是人类的本性,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移动应用。亦或其他交互式设计,简单易用始终都是赢得用户的关键。同时,简单易用的程度也与产品寿命的长短密切相关。在《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中,作者Giles托20多年交互式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四个达成简约至上的终极策略,讲述了为什么应该站在主流用户一边,以及如何从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期望出发,简化设计,提升易用性。创造出卓而不群、历久弥新的用户体验。
立体构成教程 豆瓣
作者: 俞爱芳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 9
“新概念”中国美术院校视觉设计教材系列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进入21世纪的又一力作。本教材系列的编撰者大都是中国美术学院毕业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早年毕业的专业教师或教授,这些书是他们十多年的设计教育理信纸与实践的结晶。丛书系统地保留了一些常规的教学课程,对某些陈旧的,已经不适合当今设计教学的理信纸观点进行了修改,更注重在视觉设计教学领域中确定新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的。强调“新概念”的教学,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理论衔接,教育学生掌握传统知识,学习新颖、现代的设计手法,具备崭新的设计理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本教材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的设计界、理论界的著名教授、学者、博士导师等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为此我们深表感谢!相信本教材的出版,能得到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同行们的认可。
乔纳森传 豆瓣
The Genius Behind Apple's Greatest Products
7.4 (11 个评分) 作者: 利恩德·卡尼 译者: 汪琪 / 岳卉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这是第一本聚焦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夫的传记。乔纳森在英国学习了传统的工业设计理论,致力于将设计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并结合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形成了独有的乔纳森式的设计理念。他将这套理念带到了苹果,帮助乔布斯在最艰难的时期完成了复兴。每个人都认为苹果的核心在于乔布斯,但镁光灯背后的乔纳森才是苹果走出困境的关键先生。
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设计初衷、追求简洁、钟爱白色、提高科技产品的亲和力,这些都是乔纳森灌输给苹果公司设计部门的新元素。他与乔布斯的想法不谋而合,并自始至终得到了乔布斯的大力支持。二人默契配合,最终将苹果从一家单纯的设备生产上改造成了一家以设计时尚配件的新公司,并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尊重和狂热崇拜。从这一点来说,乔纳森不仅改变了苹果公司,改变了整个设计行业,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乔布斯的去世对于苹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最明显的表现在顾客对于苹果最新设计产品的诟病上,但这一错误的“心理定势”基于一个错误的认知:iPhone和iPad不是乔布斯设计的,而是乔纳森领导的团队设计的。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也因为有了乔纳森,才能在后乔布斯时代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
乔纳森的设计不止使得苹果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它们也颠覆了整个行业,从音乐、手机到台式电脑和平板电脑。和乔布斯不一样,乔纳森经常躲避镁光灯。有些害羞和温和的他,用设计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作为第一本聚焦乔纳森的书,作者里恩德·卡尼对他富有创意的生涯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找到了他成功的几条原则。他是无可争议的天才,他是乔布斯最依赖的拍档,他是苹果优秀产品最终的设计者。现在跟随这本他的十年设计简史,进入外人从未得见的神秘的苹果实验室,看看它的内幕。
IDEO,设计改变一切 豆瓣 Goodreads
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
7.3 (9 个评分) 作者: 蒂姆•布朗(Tim Brown) 译者: 侯婷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5
IDE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 最新著作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隆重推荐
这不是写给设计师看的书,是为追求设计思考的组织及个人打造的蓝图,协助将设计思考这种以创意解决难题的做法,带进生活、组织、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整体和企业发掘新的替代方案。
设计思考的价值不只局限在创意产业,或负责产品设计的工作者。事实上,用设计思考来解决需要多方考虑的抽象问题时,往往能发挥强大的功效,例如提升顾客对旅馆的经验感受,鼓励银行客户存更多钱,或为公益广告铺陈感动人心的叙述。设计思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解决各样的议题与关怀,从如何在开发中国家递送干净的饮水,到如何提升机场维安和微额融资的效率等等。
在书中,享誉国际的创新设计公司IDEO总裁蒂姆•布朗,带领我们认识“设计思考”。这本洋溢着活力、能够启发灵感的指南,是每位迎接今日挑战以创造明日机会的人不可或缺的宝典。
The Laws of Simplicity 豆瓣
作者: John Maeda The MIT Press 2006 - 8
Finally, we are learning that simplicity equals sanity. We're rebelling against technology that's too complicated, against DVD players with too many menus, and software accompanied by 75-megabyte "read me" manuals. The iPod's clean gadgetry has made simplicity hip. But sometimes we find ourselves caught up in the simplicity paradox: we want something that's simple and easy to use--but also does all the complex things we might ever want it to do. In The Laws of Simplicity, John Maeda offers guidelines, ten laws for balancing simplicity and complexity in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design--for needing less and actually getting more.
Maeda--a professor in MIT's Media Lab and a world-renowned graphic designer--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how we can redefine the notion of "improved" so that it doesn't always mean something more, something added on.
Maeda's first law of simplicity is "Reduce." It's not necessarily beneficial to add technology features just because we can. And the features that we do have must be organized (Law 2) in a sensible hierarchy so users aren't distracted by features and functions they don't need. But simplicity is not less just for the sake of less. Skip ahead to Law 9: "Failure: Accept the fact that some things can never be made simple." Maeda's concise guide to simplicity in the digital age shows us how this idea can be a cornerstone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products--how it can drive both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We can learn to simplify without sacrificing comfort and meaning, and we can achieve the balance described in Law 10. This law, which Maeda calls "The One," tells us: "Simplicity is about subtracting the obvious, and adding the meaningful."
2014年4月11日 已读
大赞之,关于 dots / simplicity 的 design ideas(此外,Maeda 在 TED 的 talks 也很不错)。
艺术 设计
零ZEЯRO 豆瓣
ZEЯRO
8.3 (4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松田行正 译者: 黄碧君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4
这是一本黑色的书,连三个切口都刷了黑漆。正面不着一字的书衣也是黑色特种纸,两边是两张切割出来的脸部曲线,封面上只有九个小孔。这九个小孔是凡尔纳的小说《桑道夫伯爵》中桑道夫伯爵解读暗号的模型纸,配合硬封上的文字阵列,正常包裹时显示出“ZEЯRO松田行正”,将书衣顺时钟旋转90度就变成“ZARRATHUS”,再转90度会出现“TRRASIGNE”,再转90度则会出现“ASINTOERR”。这36个字母去掉作者名,就变成ZEЯRO, ZARRATHUSTRRA, SIGNE, A SIN TO ERR。九个小孔的排列方式来自杜尚的《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通称大玻璃》中的“九个射击的痕迹”,喜欢玩双关语的杜尚用射击的洞比喻射精。作者解说书名的含义是:从零(ZERO)出发,逐渐偏离(ERROR),进入记号的世界。更详细的解说,你们看书吧。书衣的背面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文字树。书中列出的记号群只是根据形状的趣味性来选择,也有很多记号是已经超越了沟通途径的复杂形状。有很多文字系统因为形状和文法太过复杂而无法流通,自然消失,也有一些像神代文字那般怪异的文字系统。除了感到形状有趣外,再加上被这些瞬息万变的文字、记号所迷惑,最后本书集结了11章×11种=121个文字群、记号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页的大小也是11的倍数,宽121毫米×长209毫米,正文的版面篇幅也是以11毫米为单位。各章的内容并非完全有系统的分类,主要以形状相似,还有渐渐演变而成的组合来编排。各章开头的记号是象征每一章的变形字母。那么就请读者进入这个奇妙的昆虫图鉴般的形状世界吧。封面详图请看:http://www.douban.com/note/144267783/
2014年3月27日 已读
联想到兰登教授。
设计
西文字体的故事 豆瓣
7.4 (15 个评分) 作者: 厉致谦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 - 4
厉致谦的《西文字体的故事》分三个部分:“字母与字体”、“字体基础知识”和“著名字体”,读者可以从任何一篇开始阅读,也可以按照顺序阅读。这是本普及性读物。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论年龄、职业、学历,如果有兴趣一读,或许能增添一些发现生活的乐趣。在本书中,作者试图编织起一张相关字体的知识网络,或是通过体察字体,言说开去;或讲述其他,引入字体。
2015年7月17日 已读
國內第一本字體歷史讀物。歷史涉及得太多,趣味性和考究度都差了些。雖說是字體相關的書,但排版一般。有幾篇是 type is beautiful 博文。
字体 设计
版式设计原理 豆瓣
8.1 (17 个评分) 作者: [日] 佐佐木刚士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 8
版式设计原理,ISBN:9787500677390,作者:(日)佐佐木刚士
2015年7月3日 已读
推荐。感谢 @illusate 的赠书。
排版 设计
众妙之门 豆瓣
作者: Smashing Magazine 译者: 贾云龙 / 王士强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 11
《众妙之门:网站UI设计之道》不包含链接列表或聚合的内容。《众妙之门:网站UI设计之道》包含了知名设计网站Smashing Magazine精心准备、精心编写以及精心编辑的内容,这些都基于Smashing Magazine读者的建议和意愿。全书共分十章,前八章讨论了和网站UI设计相关的八个不同的领域,覆盖面非常广,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专业性,全书逻辑严密、言简意赅,设计人员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第九章以访谈的形式介绍了多位专家对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看法,入木三分,很有启发性。第十章以讲故事的方式,把Smashing Magazine杂志的创办和发展过程娓娓道来,同时毫不保留地分享了两位创始人的成功秘诀和价值观,让人受益匪浅。
2014年12月8日 已读
中文版插图简直傻缺……
Web 设计
瞬间之美 豆瓣
Designing the Moment: Web Interface Design Concepts in Action
7.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Jr·Robert Hoekman 译者: 向怡宁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 7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重现用户面对Web应用时由始至终的完整情境,主要针对Web应用中几乎所有相关元素,例如Search、Screencast、Blog 、Wizard、 RSS、 Rate 、TagCloud 以及Form的布局、交互甚至客服等都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案。具体通过30多个故事轻松自然地带领读者领会设计者如何百分之百地用心传达以创造美好的用户体验。
本书适用于信息架构设计师、交互设计师、Web开发人员使用 ,资深设计师可将本书用做汇集了设计方法和思路的参考手册。初级设计师以及Web开发人员则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直接使用,找到一条通往用户体验设计的捷径。
业界评论:
1. 译者评论:
翻译这本书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乍看上去似乎书里面没什么很新的理论或者概念,但是作者有一种“大拙若巧、顺其自然”的味道,每一个问题点(也就是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最后的解决方案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晶。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了解UE,只需按他所说的去做就保准没事;如果你有过研究,那么每个方案背后的方法和思路同样值得学习。它是一本好书,值得我向任何人推荐
2.专业人士评论: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告诉你从头到尾如何设计Web的书,这一点真是太棒了。我们并不需要某人彻头彻尾地驯服我们的方法、我们的原则、以及我们的个性。然而它却是一本激发我们百分之百用心地与用户交流和思考的好书。书中你见不到一行HTML/Javascript/Perl/PHP/Ruby技术代码,作者完全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设计经验简单直接地告诉我们良好的用户体验,全在于那些完美的“瞬间”。这是一本激发Web设计灵感的枕边小册,值得我们经常翻阅。
2014年9月8日 已读
挺细致的一本书。提供了许多很显然的 rules,但毫无 thoughts。没帮助。
Web 交互 设计
破茧成蝶 豆瓣
8.6 (14 个评分) 作者: 刘津 / 李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7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专业的用户体验书籍,但解决用户体验设计师在职场中遇到的众多现实问题的图书并不多见。本书从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其职业生涯中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流程等,覆盖了用户体验设计基础知识、设计师的角色和职业困惑、工作流程、需求分析、设计规划和设计标准、项目跟进和成果检验、设计师职业修养以及需要具备的意识等,力图帮助设计师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找到自己的职业成长之路。
本书由资深的一线用户体验设计师编写,书中融入了宝贵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思考,对于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员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本书也适用于产品经理、运营、开发等用户体验相关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思考。
黑客与设计:剖析设计之美的秘密 豆瓣
Design for hackers:reverse engineering beauty
作者: [美] David Kadavy 译者: 苑永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4
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在无形地影响着我们。 除却“衣食住行”这四大传统,设计与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体验的各个细小分支中。
《黑客与设计:剖析设计之美的秘密 》面向各种喜爱设计的人们,通过解构设计来帮助读者理解某些设计之所以卓越的原因,并解说完美设计背后的经典原理和技巧。本书作者是备受赞誉的设计师David Kadavy,他通过“逆向分析”来为网页设计师解析经典的设计原理和技巧,着重强调了互动媒体。本书内容涵盖颜色理论、比例与几何图形在设计中的作用、媒介和形式间的关系。含有大量独特的逆向工程设计示例,包括庞贝古城上的涂鸦、画家莫奈作品中对于黑色的缺色处理、iPhone的风格和流线型设计等。鼓舞你发现和创造各种形式的美并为你提供灵感,娓娓道来网页设计、移动应用及其他数字作品应用极具特色的设计原理。
Effective UI 豆瓣
Effective UI
作者: (美)安德森(Anderson, J.) / (美)麦克里(McRee, J. ) 译者: 陆昌辉 / 李东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 5
《Effective UI:软件用户体验艺术》主要内容简介:在体验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意识到这一点:用户期望能与桌面和网络应用轻松、流畅的交互,从而获得愉悦的使用体验。但这样的软件应用,开发难度却往往超乎他们的想象。在《effectiveui:软件用户体验艺术》中,业内翘楚effectiveui将与你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帮助你把握一些行之有效的用户体验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帮助你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商业价值,增强品牌优势。
《Effective UI:软件用户体验艺术》展示了如何在设计师、工程师与管理层之间培养合作和协作精神——这是打造诱人软件产品的根本。同时,针对需要清晰路线图的产品经理,正在寻求指导和建议的开发人员或设计师,期望理解和实现用户体验目标的商务人士,《Effective UI:软件用户体验艺术》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始终如一地锁定“以用户为中心”这一关键目标。
2014年12月12日 已读
其实更多的是讲团队开发流程、UX。主要是本给 porject leader 看的书,而非设计师。建议读之前看看本书目录。
设计
上海字记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姜庆共 / 刘瑞樱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
100多年
400多幅图例
12位口述者
呈现上海汉字书写和设计的脉络
本书以上海一百年间的印刷品实物组成视觉线索,为传统书法之后汉字书写和设计的痕迹、脉络,构建了一份系统的、客观的、清晰的基础档案。这些图例通过手写、设计及石印、铅印、胶印等近现代印刷工艺的再现,为我们保存了20世纪上海的教育、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种种记忆。同时,也为近年来国内外掀起的字体设计热潮提供了一册可交流的读物。本书获2014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
2015年5月24日 已读
很长时间没动静……证明一下我还活着。厚厚的一本书,满是上个世纪的沧桑感。#汉字之美#感谢文图#感谢 Richor#
历史 字体 设计
字型之不思議 豆瓣
フォントのふしぎ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林章 译者: 葉忠宜 臉譜(Faces Publishing LTD.) 2013 - 6
20世紀最卓越的字型設計大師ADRIAN FRUTIGER用「喝完湯後,如果你還清楚記得湯匙形狀的話,這支湯匙就是設計不良。」來比喻字型和設計之間的關係,完全融入,渾然一體,才是完美的搭配。
從街道招牌、產品商標、餐廳菜單、服裝飾品、廣告文宣、到報刊書籍,字型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幕幕的演出,設計師如何運用它,一般人又怎麼欣賞它?字型是如何透過視覺感官觸發人的感受,進而影響我們的心理和行為?備受推崇的日本西洋字型第一人小林章先生原任職於寫研公司,因為對文字設計情有獨鍾,於是在一九八九年遠赴英國倫敦學習西洋書法與字體排印學,兩度獲得世界大型字體比賽首賞,二〇〇一年被招聘至德國Linotype公司擔任字體設計總監,與多位世界級字型設計大師共事,參與羅浮宮及多種國際品牌的字型設計。如今他透過270張街景實例+70篇記事解說,為我們細數各種字型與商品及設計間的動人情話。
2015年7月14日 已读
简单,轻快,有趣。
字体 设计
视觉可用性 豆瓣
作者: 斯克莱特 (Tania Schlatter) / 莱文森 (Deborah Levinson) 2015 - 3
《视觉可用性:数字产品设计的原理与实践》
由资深视觉设计师Tania Schlatter和用户界面设计师Deborah A. Levinson亲力打造,内容全面且深入,既展示应用界面视觉设计的基本原则,又全方位讲解了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设计方法和细节,使你在设计数字应用界面的时候避免犯常见的错误、做合理的决定,并最终实现超越平凡的应用设计,是学习应用视觉设计的*入门指南。
2015年7月16日 已读
老生常谈。
Web 设计
Picture This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Molly Bang Chronicle Books 2004 - 10
Everyone knows that a picture tells a thousand words. But what about the elements that make up a picture? Using the tale of Little Red Riding Hood as an example, Molly Bang uses boldly graphic artwork to explain how images—and their individual components—work to tell a story that engages the emotions: Why are diagonals dramatic? Why are curves calming? Why does red feel hot and blue feel cold? First published in 1991, Picture This fans will welcome the new edition's striking redesign and introduce its insights to many other artists and art appreciators alike.
2019年9月25日 已读
比较粗浅但有趣。
设计
Jony Ive 豆瓣
作者: Leander Kahney Portfolio Hardcover 2013 - 11
这本书给人们展示了神秘的 Jony Ive 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1:Jony Ive 算是子承父业:父亲 Mike Ive 是一个银匠,他帮助英国的学校制定了强制性的设计课程,这些课程最终让很多的英国设计师受益,其中包括 Jony Ive。
2:一位大学教授会议称,在 Jony Ive 还是一个在校学生的时候,他就尝试设计手机和钟表作品。
3:在学校毕业出来,他的第一个项目是帮助一个客户设计厕所,最后他失败了。在 1989 年,他加入了一个初创公司 Tangerine,要求为一个客户设计厕所,最后的设计稿被客户否决了,原因是客户觉得要做出来太贵了。
4:在 Steve Jobs 重返苹果之前,Jony Ive 差一点就离开,当时是他的新上司 Jon Rubinstein 劝他留了下来。
5:Jony Ive 是苹果公司内推动信奉白色产品的人,据前苹果设计师 Doug Satzger 透露,起初 Steve Jobs 是很反对使用白色的,Jony Ive 之前在英国的学校里做的很多设计都是白色,他就一直在苹果内部推动白色设计理念。
6:Jony Ive 喜欢现代电子音乐。在苹果的一个神秘设计室,他们经常播放这种吵闹的音乐,然后一大堆音乐人和设计师在那里玩滑板和足球。
7:在设计工作室他有一间自己私人的办公室,据说是一个全玻璃的设计,里面只有桌椅和灯,连家人的合影都没有。这个办公室一般人是进不去的,前 iOS 主管 Scott Forstall 都没的进去。
8:Jony Ive 的工作也要对自己的妻子保密。跟其他设计团队的成员不同的是,Ive 甚至从来没有带自己的孩子来过设计工作室。
9:Steve Jobs 在 2004 年接受胰脏手术之后叫到跟前探视的两个人中有一个是 Jony Ive,另一个是 Steve Jobs 的妻子。
10:跟 Jony Ive 一起工作的人表示 Ive 无意做苹果公司的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