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从卢卡奇到萨义德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赵一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5
本书封面为红色,专门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左翼思想家。分为两编:“西马英雄传”主讲西马五大思想家:卢卡奇、葛兰西、本雅明、阿多诺、阿尔都塞,并描绘西马在英国和美国的一系列当代群像;“后学面面观”则论及引领时下潮流的批判学者,从欧洲巨子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到美国学界领袖萨义德与詹姆逊。
本书作者的前一部书《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封面为蓝色,评述现象学、阐释学和结构主义等资产阶级哲学。两部书彼此交织,绘出欧美思想百年变迁的宏大学术地图。
2010年11月11日 已读 于是此书对此时的我来说,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背景资料……所有的名字在这里汇集,阅读的过程中一次次感到惊喜。然而,修为尚浅,仍需努力。待读通之日。
M aH critical_theory 中国 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豆瓣
9.8 (16 个评分) 作者: 佩里·安德森 译者: 高铦、文贯中、魏章玲 人民出版社 1981
2010年11月2日 已读 现代西马已日益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脱离,对前景持怀疑与悲观态度,研究领域由政治经济转移到文化批判上;而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还需要“完善与补充”……这样嘛?我觉得我大概从来都米有真正懂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0 0```
E critical_theory 佩里·安德森 哲学 政治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豆瓣 谷歌图书
6.7 (9 个评分) 作者: 赵一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0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2010年10月26日 已读 It's an endless way...09.08.06 | 其实这里的“文论”已不囿于“文学理论”之狭义,而是指二十世纪西方各类思潮……唉,一片混杂- - 10.10.26.
L M aH critical_theory 中国
西方哲学史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邓晓芒 / 赵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 4
《西方哲学史》是一部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大学教材。与国内现有的同类教材相比,《西方哲学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和精神实质,将哲学史看作是哲学思想在历史过程中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力图把不同时空背景中呈现出来的各个哲学派别和各种哲学思想当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加以把握;在内容上分为六章,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16-18世纪西欧哲学、18世纪法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章与章之间的承启转化都表现出一种逻辑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合理性;思路清晰严谨,资料丰富翔实,文字顺达优美,融深邃的思辨和广博的知识于一体,是引导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探究西方哲学堂奥的难得向导,适合高等院校哲学专业学生及广大社会读者学习使用。
苏菲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Sofies verden
8.8 (244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乔斯坦·贾德 译者: 萧宝森 作家出版社 2007 - 10
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2010年10月17日 已读 于是又读了一遍……之前的那本送给弟弟了,可惜没能引起他对哲学的兴趣,sign- -···台湾人的翻译,部分人名和概念名与咱们不统一PS才知道此书也是删节版,关于马克思的某段(?)汗哪个汗,至于么~人家多么纯良的一本书- -```
M aH 乔斯坦·贾德 哲学 挪威
玛雅 豆瓣
Maya
7.6 (14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乔斯坦·贾德 译者: 江丽美 作家出版社 2007 - 10
《苏菲的世界》作者贾德最新哲学小说,入选联合国读书人每周新书金榜。
在南太平洋的国际换日线上,痛失爱女的生物学家遇到一对神秘夫妻。这位西班牙妻子安娜有一种惊人的美。每个人看见她觉得似曾相识,可是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作者在永生与必死之间,在天使与蟾蜍之间,宣告了人类对于永生的憧憬及对生命永不妥协的渴望。
恋人絮语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
8.9 (81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兰·巴特 译者: 汪耀进 / 武佩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6
《恋人絮语》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定性的奇书。作者在此尝试了一种高度神经质的“发散性”行文,糅思辨与直接演示为一体。这是一种“散点透视”的“零度写作”。恍如一万花筒:作者撷取出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他哲人思辨的反光镜折射下结构出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作者以对应的文体形式揭示了恋人絮语只不过是诸般感受,几段思绪,剪不断,理还乱。相形之下,以往的关于爱情、恋语的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的“发思”八股显得迂腐、浅陋……而这正是解构主义要证实的。
沉思录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马可·奥勒留 译者: 李娟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8 - 5
《沉思录》原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行文质朴,不尚雕琢,然而由于发诸内心,灵性内蕴,故充塞着一股浩然之气,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种深沉的崇高之美。
正因为它出诸内心,不加掩饰,所以我们方能窥见作者如何在忙碌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经验为材料,沉思人生大义,领悟宇宙迷题,从中升华自己的智慧和心灵。
哲学原来并非如后世的哲学教科书那般呆板枯燥,如一堆殿堂上的木偶,而是一潭活水,流泻在人生的小道之上、山水之间,由涉足其间的沉思者随手掬来,涤荡心胸。所以读《沉思录》,固然可以正襟危坐,条剖理析;也可以于闲暇之时,憩息之余,捡起来随意翻读。
单行道 Eggplant.place 豆瓣
6.4 (32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才勇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3
这本书是本雅明的名作之一,一部意象集。这些意象都是他所生活的时代中的真实事物,比如邮票、加油站、早餐室、中国古董、手套、时钟,建筑工地、海报、啤酒馆等等,当然还有梦境。本雅明对这些事物的处理不是找一堆概念来辅佐,而是直接从事物本身深挖下去,找出文化深处与人的感性、理性深处的暗流。本雅明所观注的这些事物已随着时间而逝,但是本雅明的思想却仍然新鲜,对当今世界的学术、思想界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苏菲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Sophie's World
8.6 (386 个评分) 作者: (挪威)乔斯坦·贾德 译者: 萧宝森 作家出版社 1996 - 1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时间简史 豆瓣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7.9 (49 个评分) 作者: 史蒂芬・霍金 译者: 吴忠超 / 许明贤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是“第一推动丛书”第一辑的一种。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霍金教授遨游到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出乎意外的含义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揭示了当日益膨胀的宇宙崩溃时,时间倒溯引起人们不安的可能性,那时宇宙分裂成11维空间,一种“没有边界”的宇宙理论可能取代大爆炸理论和上帝,上帝--也许曾是造万物时主要推动者,也会因这些新发现而日渐范围变窄。
《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式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出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杰出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各自的朝圣路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周国平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 - 1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占有重要一席,其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是那些急功近利、好为人师、胡乱解读和“感悟”生活的作坊匠们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北岳文艺出版社在出版《安静》和《守望的距离》之后,推出本书,三本书可整合成周国平散文三部曲,而本“三部曲”也是目前图书市场上周国平散文的最权威读本.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
8.7 (509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