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豆瓣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陈保朱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 1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是一部自传性散文集。这16篇散文中包括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如“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人为什么活着”“想要变成怎样的人”等。除此之外,作者还谈到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些学习方法和生活趣事,比如“抄写”“我的读书方法”“树上的读书之家”“小孩子的战斗方式”“新加坡的橡皮球”等。作者凭借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将自己从日本战败后的生活与成长,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大江夫人也应丈夫之邀,亲手为《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绘制插图,使我们在阅读文字、欣赏图画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脉脉温情。
宽松的纽带 豆瓣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漓江出版社 2008 - 10
《宽松的纽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随笔集,是《康复的家庭》的姊妹篇。作者一改晦涩难懂的风格,以温暖的笔触,叙述了一家人与残疾孩子大江光的共同生活。
光患有智力障碍,但极具音乐天赋,是位优秀的音乐家,音符成为他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和存在的凭借。面对光,作者和家人有过苦恼,但在经历了长期的共同生活之后,一家人也和光一起完成了心灵的成长和精神的解压。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淡淡的笔触,浓浓的温情,勾勒出一条无形的纽带,它维系着家庭的每个成员,使他们各自独立生活,又彼此支撑,不离不弃。
同时,残疾给光和家人带来的磨难,使作者对文学与人生的理解更为独特和犀利,并促使他表现在文学作品里。可以说,这些随笔是了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思想的一扇窗,从中可以窥见文学大师如何在巨大的声誉下保持简朴的生活,以幽默的个性写出风格沉郁的作品。
在自己的树下 豆瓣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漓江出版社 2008 - 10
《在自己的树下》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自传性随笔集,收文章16篇,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是作者在“漫长的作家生涯中”,第一次为孩子们写的书。
年幼时奇特的生命经历,母亲关于再生的讲述,祖母口中“自己的树”的故事,对战争创伤的亲身体验与深刻反省,在树上的小屋中再等待一段时间的信念,森林中的小海豹,一百年的孩子,连接过去和未来……孩子为什么要上学?树为什么会笔直地向上生长?从森林环绕的山村走出来的文学巨匠,以他特有的笔触,为年轻人展现自己的成长道路与生活体验,宽容中的犀利,温厚中的锋芒,一切,都在提醒读者正视自己,正视人类自身。
作者说:当他渐入老境,总期望能在“自己的树”下与过去的自己相逢。相信翻开《在自己的树下》,你也会在这里与一位智者、一位朋友相逢,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2009年5月14日 已读
真挚如此……我在想,若我更小一点,还是个孩子时,再读这本书,会不会有某种不同的触动呢?
L znufe.lib 儿童 大江健三郎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