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亚·唐纳森
咕噜牛小妞妞 豆瓣
作者: (英)朱莉亚·唐纳森 著 / 阿克塞尔•舍夫勒 图 译者: 任溶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 5
2004年 英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儿童读物(NIBBIES)
2005年 格林威大奖提名(Greenaway)
2004年 红房子儿童读物奖提名(Red House Childrens Book Award)



咕噜牛小妞妞也英勇
文/梅子涵

你如果读过《咕噜牛》,那么你会记得那只小老鼠的聪明和那只咕噜牛的逃跑。这么多年过去了,咕噜竟然就没有想想,那么一只小小的老鼠,哪里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他根本就没有想,而是停留在错误里,还变本加厉夸大记忆,描绘恐惧。他这么做,父辈的责任是感动人的,可是一个孩子也就可能因此跟着走进他的错误,结果这错误就接着延续,甚至相传永远。很大的咕噜牛惧怕很小的老鼠,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儿,成了生命的记忆和特点。人类的世界,这样的荒误之事实在不少!
咕噜牛小妞妞开始不信。她胆子很大想去看看明白。风刮得猛,雪下得大,可是她溜出了咕噜牛洞,走到密林中。这是整个故事里最好的精神,最对孩子的成长最有意义的情节。咕噜牛小妞妞因此看见了各种的动物——其实就是各种的人。
小老鼠固然还是聪明。站到树上借助月光也借助榛子。可是这对小老鼠来说,只不过是智慧的延续和一个新的主意的增添。
咕噜牛小妞妞不一样。她没有听信,是用眼睛直接看见的。月光把站在高高的树上的小老鼠投射到地上,是一个巨大的影子,连尾巴和胡子也巨长,肩上还有巨大的榛子,你要还是孩子的咕噜牛小妞妞不怕,那是不合情理。
可是咕噜牛小妞妞最好不要像她爸爸那样,很多年里不思考、不分析,然后又以和父辈相同的方式描绘给下一代听,这就会真得成为生命的记忆、生命的恐惧、生命的习性、生命的相传了。
一个有胆量的人,不等于就是什么都不害怕,永远不逃跑。能够把别人的凶险描绘和叮嘱搁在一边,亲自去看见和听见,已经是英勇!咕噜牛小妞妞算是英勇的。
我愿意相信,咕噜牛小妞妞不会再重复她爸爸的错误和描绘,我甚至这样想象,咕噜牛和小老鼠,他们的后代,将来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吃饭、喝酒、饮茶,而不是借着吃饭、喝酒、饮茶,把对方吃掉。吃饭、喝酒、饮茶的时候,他们说起前辈间的事,觉得滑稽也有触动,哈哈大笑,陷入沉思。
而真正聪明的我们,现在就已经开始沉思。因为我们是真正聪明的。


《咕噜牛小妞妞》——跟着小妞妞的眼睛去冒险
文/林佑儒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1999年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朱莉娅·唐纳森与德国著名插画家阿克塞尔·舍夫勒合作的《咕噜牛》缔造出数百万册的畅销佳绩,咕噜牛这只看起来憨厚又可爱的怪物迅速红遍全英国。2004年8月朱莉娅与阿克塞尔又携手合作推出《咕噜牛小妞妞》,让可爱的怪物咕噜牛再度出场。令人惊喜的是,这次咕噜牛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小妞妞。她的头顶上刚冒出如嫩笋一般的角,一身浅褐色的毛皮,尚未长出如咕噜牛爸爸的獠牙,但最重要的是小妞妞和她的爸爸一样,有一对朴实纯真的眼睛。
在这本书中,插画家阿克塞尔使用不透明的压克力颜料来作画,画风清新,色彩鲜艳,构图平稳呈水平式。整本书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小妞妞的眼睛,透露出了丰富的表情和内心活动。在寒冬的山洞中,咕噜牛爸爸告诫小妞妞密林深处的危险,父女对望的眼神充满温馨。当咕噜牛爸爸对小妞妞说大老鼠的种种可怕之时,小妞妞的眼神中出现了担心与恐惧。然而,在爸爸沉沉入睡之后,小妞妞却忍不住好奇心和冒险的天性,于是她带着既兴奋又期待的眼神出发了,她想亲自去确认爸爸的话。
你想知道小妞妞是否找到了传说中的那只凶恶的大老鼠吗?建议你快跟随着小妞妞的眼睛,一同走入朱莉娅和阿克塞尔所创造出的神秘森林中去冒险吧!
咕噜牛 豆瓣
The Gruffalo
作者: 朱莉亚·唐纳森 / 阿克塞尔·舍夫勒 译者: 任溶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 5
1999年 斯马尔蒂斯儿童读物金奖(The Smarties Book Prize Gold Award同年,《哈里波特》是少年组的金奖得主)
2000年 蓝彼得儿童读物奖(Blue Petter Award)


小mouse不是下饭下酒下茶菜
文/梅子涵

小老鼠这智慧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他只是一个小东西,所以人人都想把他当成下饭的菜、下酒的菜、甚至喝茶的菜。这真是一些很糟糕的家伙。而且他们还不明明白白地说,装文雅,让你被下饭了、下酒了、下茶了,还稀里糊涂。用请你吃饭、请你喝酒、请你喝茶的办法来吃你,真是阴险又平庸。别人会上当,我小mouse清醒着!
小老鼠的方法不叫欺骗。对这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你最好既别恳求,也别“诚实”。如果你恳求说,狐狸伯伯、猫头鹰叔叔、蛇哥,我知道你想吃我,求求你别吃吧,那么你还是被吃!如果你说,狐狸伯伯、猫头鹰叔叔、蛇哥,既然你要吃我,想用我下饭、下酒、下茶,那么你就请下吧,那么你立刻就片甲不留了。
长得这等模样的咕噜牛完全是小老鼠瞎编出来的。小老鼠没有想到,自己瞎编的咕噜牛竟然跑到自己跟前来了,要把自己吃掉!庆幸的是小老鼠瞎编的时候,只把咕噜牛的样子编得吓人,没顾上把他的头脑也编得出众。要不然,他跟在小老鼠的后面,所有的动物都是看见了他才吓得逃跑的,他怎么就看不见呢?
老鼠把所有想伤害他的家伙都吓跑了。他可不想伤害任何人。他也没有要得到许多东西的愿望。他只要有一个榛果吃吃,别饿着肚子就可以了。他的要求不高啊。所以树林里静悄悄,小老鼠的心里也一定静悄悄。静悄悄的小老鼠,还会遇见什么事呢?你看看,在吃着榛果的小老鼠很像是在想:“我还会遇到什么事呢?管它的,还是吃榛果,吃榛果聪明。”


《咕噜牛》的图像演奏
(文/李茵茵 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士)

把封面、封底打开成一个平面,这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怪物一般的咕噜牛对上瘦小而灵巧的老鼠,你能看出他们彼此的关系吗?仔细看,主要角色——小老鼠出现在左下方,而与他有冲突的角色——咕噜牛则出现在右上方,这是配合由左往右的阅读习惯。再注意他们的眼神:咕噜牛的眼睛发红、目光直射向他的猎物;小老鼠却是悠然自得、小眼珠滴溜溜地转,仿佛在打什么鬼主意,暗示着这是一个小老鼠对咕噜牛,以智取胜的故事。
翻开扉页,圆形的背景映衬出主角的故事。机灵的小老鼠像在邀请图画外的我们,一起进入这个故事。
故事的前两页仿似故事的背景,绿色的森林中洋溢着一种宁静的氛围。不过,要是你顺着地上的脚印和拔起的树根观察,就会发现岩石后面的森林充满不安和危险。再加上这两页与故事的最后两页的镜像设计,这两页就如同跟着脚印走进咕噜牛的想象;后两页却仿似跟着脚印走出对咕噜牛的恐惧,回到宁静与安详的绿色森林。
注意到了吗?阿克塞尔图画中的角色大都是圆形或柔软的线条,这改变了读者在接触负面角色时的不安和恐惧:在分述咕噜牛时,每一个部位都是局部的、夸张的,但组合在一起却难得的憨厚圆润,这加深了角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随着故事的发展,每一段故事都有三段式的重复性图像,逐渐拔高了咕噜牛的形象(1.用三角和尖锐的攻击性表现想吃小老鼠的动物,并映衬着小老鼠的孤单和瘦小;2.局部放大咕噜牛的各部位,以投射夸张其恐怖;3.用缩小的框线罩住逃跑的动物,压抑动物害怕咕噜牛的情绪。)直到书的中页用跨页拉大咕噜牛的气势,节奏再逐渐转缓,慢慢走出对咕噜牛的恐惧。这本书最妙的就是中页关键性的设计,不但带动了整本书的氛围与节奏,也牵引着故事前后四页的设计与安排。
在图画的演奏中,阿克塞尔掌握了文学性、音乐性、艺术性及浓浓的趣味性。这是一本值得品味再三的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