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
探戈 (198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ango
9.0 (142 个评分) 导演: 萨比格尼·瑞比克金斯基 演员: Kenny McCormick / Aoles Sport
其它标题: Tango / 聂辛斯基异想曲之探戈(港)
1983年奥斯卡获奖作品,充满创意的动画短片。
固定的空间,流淌的时光,皮球一次又一次被掷进房间。每个人都穿梭在房间里,来了又去。好像陌路的行人,大家在同样的空间,不同的时间里各自忙碌自己的生活;然而又好像命运的精巧搭钩,每个人都有着冥冥的联系。
从出生到暮年,从鬼鬼祟祟的小偷到偷享一时欢愉的恋人,探戈的明快中,你看到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
2017年6月19日 看过 #siff20#波兰短片单元,形式有趣而印象深刻的一部。名为探戈,却让人想起极简音乐,还有赋格。明明惹人发笑,却实在笑不出来,觉得感受到了直指人生的嘲讽:按部就班,看似喧哗,实质却是无谓的重复、徒劳,充满无意义的琐事。(啊,心灵受到重创QuQ……
动画 波兰 短片
豆瓣
作者: (波兰)伊娃娜·奇米勒斯卡 译者: 明书 接力出版社 2013 - 11
大家一拿到这本书就会被书页上的一对洞洞所吸引:这是什么?喔,是眼睛呢!但翻过页去,马上就会发现,眼睛的瞳仁原来是画面里的花蕊、衣服上的扣子、插座上的孔……
这本别出心裁的大奖绘本,画风精致,气质优雅,安静的叙述中蕴藏着作者对“眼”的意义的深刻思索。
原来,作者曾造访盲人朋友的家,发现盲人是“目盲心不盲”,照样行走自如,甚至涂上红色指甲油。作者深受触动。她希望能借这本书告诉读者,眼睛的能力并非只是看到事物,“灵魂的眼睛”应能穿透表象,看见事物深层的智慧,以及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书中简练而智慧的语句,更是鼓励我们打开慧眼,热爱、观察、思考每天看得见的生活,把眼中看得见的每一种美好,都视为珍贵的礼物。
不管是看得见的人,还是看不见的人,生命本身就是福祉。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唤醒你各种感知觉的美丽故事吧。
万物静默如谜 豆瓣
8.7 (173 个评分) 作者: [波] 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8
《辛波斯卡诗选:万物静默如谜》收录辛波斯卡各阶段名作75首,包括激发知名绘本作家幾米创作出《向左走,向右走》的《一见钟情》,收录高中语文教材的《底片》,网上广为流传的《在一颗小星星下》《种种可能》等,曾获得《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辛波斯卡的诗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经验,甲虫、海参、石头、沙粒、天空;安眠药、履历表、衣服;电影、画作、剧场、梦境等等,在她的笔下无不焕发出新的诗意,让人们重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2012年11月26日 已读
虽然从书名到装帧都是按照文艺青年的口味打造的,但觉得她的诗其实是与“文艺至极”完全相反的东西。那些我无法表达的细致入微之处,智慧、尖锐、冷酷的幽默,但实则是一颗悲悯之心吧,让我想起了另一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治愈系已经治愈不了我了么,读辛波丝卡正好T^T……
M 俱为女子 可以重读的书 波兰 诗歌
小猫玫瑰 豆瓣
作者: 文/皮欧特·魏尔康 / 图/约瑟夫·魏尔康 译者: 陶纬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 9
关老爷住在黑猫岭上,是一户以乌黑油亮的皮毛而闻名的高贵的猫族。有一天,关老爷的夫人生了四只黑猫,这让他欢天喜地。
可接着他就伤心起来,因为夫人还生了一只小红猫。“天哪!我家出了一只红猫,真是家门不幸!”这只名叫玫瑰的小红猫,任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和老鼠玩,和老狗睡觉,这不但让邻居们生气,连妈妈也发火了。于是,玫瑰对妈妈说:“妈,您让我走吧,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
很久以后,关老爷和关夫人才在电视上知道,女儿成了著名的摇滚歌星。
有一天,玫瑰带着自己的孩子回来看外公外婆了。不过,四只小猫里有三只小猫是红色的,一只是黑色的。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豆瓣
7.9 (9 个评分) 作者: [波] 卡普钦斯基 译者: 乌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5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部分是自传,部分是文学批评,部分是沉思录。它讲述了两个相互交错的旅行:即作者本人环绕世界的旅程,和他对古希腊历史地理学家R.希罗多德足迹的追寻。
在行文过程中,R.卡普希钦斯基展示了R.希罗多德的热情,像他这样充满热情的人并不多,醉心知识,才智超群,“旅行是他必不可少的事业,他的自我辩白是全心投入,奋力了解人生、世界、或许最终还有他自己”。通过环游世界的旅行,R.卡普希钦斯基感受深刻,探索过去比作为记者探索当下更为有趣、更是着迷于穿越时间的界限。在他看来,“每部历史,包括R.希罗多德记下的每一页,都向时间狭隘者表明,当下一直存在,历史只是现在的不断行进,我们所谓的古代时间对于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却是眼前的现实。”最后,R.卡普希钦斯基指出了R.希罗多德的困境:他穷尽一生要保存历史真相,防止人类时间的痕迹被时光抹掉;但他研究的主要来源不是一手经验,而是其他人按照自己的看法叙述的历史。
R.卡普希钦斯基认为,我们可以努力减少或缓和分歧,但永远无法滤掉。我们永远不可能直接身处历史,而只能是别人叙述、呈现的历史,是他或她认为的样子。
卡普钦斯基认为自己师承于希罗多德,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记者和第一位全球主义者。他对希罗多德奉若神明,还因为希罗多德不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历史学之父",而且是"谎言之父"。如果说修昔底德是科学化历史的奠基人,冷静地分析权力政治,那么希罗多德就是第一位虚构史学家,他在书中记录各种精彩的故事,不论其真实与否。新闻报道也有两种,像旗语一样清晰扼要,或者充满诗句和影
钢琴师 豆瓣
The Pianist: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One Man's Survival in Warsaw, 1939–45
9.4 (7 个评分) 作者: (波)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他们被羞辱、被凌虐,他们的痛苦只能藏在心里,他们一个个被送去处死,他们想起而反抗,却遭到杀人机器最残暴的镇压……但,有一个人,他躲藏在这座死城里,在悲伤寂寥的空气中弹奏著萧邦小夜曲,他不愿被打倒,不愿屈服!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次大战的真实故事:纳粹入侵波兰,华沙变成恐怖的沦陷区,德军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手法大肆屠杀犹太人,年轻的犹太裔钢琴师史匹曼一家人也全葬送在这场战事中,只有史匹曼一人奇迹似的存活下�。靠著发臭的水、渣烂菜,以及对音乐对生命的渴盼,他在断垣残壁里躲藏了五年!
战后史匹曼立刻以近乎冷酷的客观笔触描述战时骇人听闻的故事,但因波兰政府干预,迟至五十多年后才再次出版。本书一发行就备受注目,荣登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后改编成同名电影,更是囊括国际影展多项大奖。
战争已结束,历史已迟去,但音乐激发的力量、人性战胜邪恶的坚毅精神,和那段黑暗年代留下的教训──永远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