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falcon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豆瓣 谷歌图书
Die Kunst des digitalen Lebens
6.4 (13 个评分) 作者: 魯爾夫.杜伯里 / 艾爾.波丘 (插畫) 译者: 鐘寶珍 商周出版公司 2020 - 3
「如果你不看新聞,你會與世界脫節;但如果你看新聞,你會與事實脫節。」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2013年4月12日,杜伯里應英國《衛報》編輯部的邀請,前往介紹當時剛出版的《思考的藝術》英譯版。現場聚集了大約有50名記者,他們手裡端著早上的咖啡,竊竊私語著等候總編輯洛斯布里傑或許終於會解釋一下,這個在英國全然沒沒無聞的傢伙是誰。就在此時,洛斯布里傑站起身、面無表情地說:「我剛剛上了您的網站,發現一篇狂妄無恥的文章。您說說這篇文章吧,不要談那本新書了。」
洛斯布里傑在杜伯里網站上發現的文章,列出了他對反對消費「某種東西」的最重要論點,而那偏偏是眼前這些專業人士日復一日在生產的:新聞。
措手不及的杜伯里吞下原本為了要介紹《思考的藝術》而練得滾瓜爛熟、希望聽起來令人信服且擬得很漂亮的句子,開始闡述自己為何鼓吹人們少看新聞的種種觀點。四小時後,杜伯里網站文章的精簡版〈新聞對你有害〉(News is bad for you.)一文被刊登在《衛報》網站上,在最短的時間內累積了450則讀者留言(網站的留言上限),並成了當年年度點閱率最高的新聞文章之一。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不看新聞卻又能夠掌控資訊流》一書便奠基在該篇文章之上,並更深入、廣泛地含括了更多論點與內容,像是:
新聞不會讓你獲知重要的事,就生意角度來看,重要性不等於「具報導價值」。
新聞不能精進你的能力,因為報導內容多半與你的個人世界或能力圈無關。
新聞無法讓你明辨是非,透過大數據的精準投放,假新聞、業配文的穿透力更為強大。
新聞會讓我們看錯重點、錯估風險,畢竟省事卻聳動的報導方式比較容易引人注目。
杜伯里指出,人類只是穿著西裝筆挺的洞穴人,我們的大腦是為了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而設計的,能負荷的食物和資訊都很有限。而現在我們的大腦(以及身體)卻活在一個和我們原本的構造設計目的正好相反的世界裡。那會導致巨大的風險以及既不聰明而又危險的行為。
過去幾十年來,我們認識到營養過剩的種種危害(肥胖症、糖尿病),開始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不知道:新聞之於心智,猶如糖之於身體。新聞很容易消化,媒體不斷餵給我們無關痛癢的小事和八卦新聞,和我們的生活一點關係也沒有,也不要求我們思考。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不飽足。不同於書本或有深度的期刊雜誌(需要我們去思考的那種),我們可以吞下無數的新聞片段,就像是心智的彩色糖果。
現在,我們也要面對資訊超載,正如二十年前的攝食過量。我們開始認識到新聞的毒害有多麼可怕,我們也正在學習如何少看一點新聞。那會使外界的干擾少一點、時間多一點、焦慮少一點、思考深刻一點、洞見多一點。
暢銷書《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作者杜伯里多年來生活在完全沒有新聞的世界裡,我們何不向他看齊,使我們的思考更加清晰、洞見更有價值,做出更聰明的決策,也把更多的時間保留給最重要的事。
我就是你啊 豆瓣 Goodreads
Sept graines de lumière dans le coeur des guerriers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皮埃尔·佩利西耶 译者: 张百慧 / 巩满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5 其它标题: 我就是你啊:走进他人内心的7项修炼
比《非暴力沟通》更进一步!
来自古代禅师、国王的"自他交换沟通术",法国热销多年。
一个精巧而魔力的故事,助你学会“自他交换”,直达他人内心世界,化解潜在冲突,得到你想要的关系。职场、情场、生意场、亲友场都管用。
王朗当年如懂这本书,就不会被诸葛亮活活骂死!
-----------------------------------------------------------------
为什么你无比真诚、推心置腹、逻辑顺畅,仍换不来对方良好的回应?
为什么不管你怎么做,在他面前都是错?
为什么"换位思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所有良好关系的建立,都源于对他人内在模式的正确理解。
-----------------------------------------------------------------
何时该读这本书?
当你用尽了共情、非暴力沟通的技巧,仍旧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你需要读读这个故事。
一个故事助你翻过偏见、情绪和行为三重山,学会自他交换,直抵他人内心世界,化解潜在冲突,得到你想要的关系。
-----------------------------------------------------------------
正确理解他人内心,需要这7项修炼:
1)修"小":缩小那个大得没边的"自我";
2)修"大":在一粒砂中发现"大世界";
3)修"偏见":拆除偏见的围墙;
4)修"情绪":洞见情绪的本质,善用它;
5)修"动静":在极静之处极动;
6)修"内在视角":发生冲突时,找到既不"认输"也不"对抗"的第三条路;
7)修"我就是你":高维度融合"你我"的技巧。
真正走进他人内心时,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
故事脉络:
从"我"到"你"到距离有多远?
从前有两个国王:蓝国王和红国王。
两位国王的人民以一条河为界,和平共处。
在一次大地震中,河道偏到了红国的国土上,导致蓝国百姓无法进入河道取水。
两个国王本着友好协商的初衷互通书信,不料越沟通火药味越浓,最后引发了一场残酷的战争,给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蓝国王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便将拯救人民的重任托付给他的儿子奥姆。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奥姆在在一位老智者的帮助下踏上寻找神奇智慧的修炼之路,最后成功化解了两国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和平。
本书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以一种神奇的方式,提出了"自他交换"这一古老的处世智慧,教会我们走进他人内心、化解人我冲突的7种方式。
本书还邀请我们在书中进行思想、言论和行动的实战培训,堪称一本修炼自我、化解人我冲突的实用手册。全书末尾设有一个记忆锦囊,概括出故事的精髓和主要方法的结构,便于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