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1984) 豆瓣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7.6 (21 个评分) 导演: 白景瑞 演员: 姚炜 / 欧阳龙
其它标题: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 The Last Night of Madam Chin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改编自作家白先勇的同名小说。叙述的是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从上海“百乐门”到台北“夜巴黎”的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位风华绝代的舞女大班及“百乐门”四大美女的风月传奇和悲情因缘。这是一部由轻歌与曼舞、灯红与酒绿、朱颜与白发、香鬓与俪影、西装与旗袍、金钱与爱情、苍凉与华丽交织而成的醉梦人生。
2019年3月23日 看过
私心覺得電影不如小說,比如改編之後失去的是小說組織金大班的現在與回憶的巧妙筆法:先看見後輩重蹈覆轍,想起當年為月如墮胎,最後情緒慢慢醞釀好,才回憶起和月如最美的交合之夜。電影為了敘事曉暢不得不依循時間的順序,從頭交代相遇、相識、離別。殊不知記憶根本不會這樣線性向一端展開啊,白先勇筆下繁華將盡時候,發生的一點星火都可以召喚一點散落生命各處的回憶的感覺就不見了。並且脫離原著發揮的部份中,某些女性塑造看著真尷尬。不過影片中最打動我的一幕是月如被家裡人捉走後,兆麗哐一下打開大門:桌歪椅翻,人影不見,只有月如送她的一盒雞仔四處亂飛。
姚炜 白先勇 白景瑞
台北人 豆瓣
9.1 (93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欧阳子《白先勇的小说世界》
“一个作家,一辈子写了许多书,其实也只在重复自己的两三句话,如果能以各种角度,不同的技巧,把这两三句话说好,那就没白写了。
《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白先勇
2019年3月22日 已读
为了今晚见白先勇赶工读)

除了《国葬》一篇结尾呐喊了出来,其他大多数故事中的尾巴都更像是一个暂停。停在麻将桌、舞池这样忘忧无痛的状态里、停在一句说完就没有回声的回复、一片不小心扫到人物的空镜头......《台北人》就是读完自己也暂停了一下,和人物一起踏入这片刚刚经历极乐极苦之后,发愣又失语的真空地带。

(文中对老歌的征用让我感觉白先勇和蔡明亮或许可以约着一起去唱k?)
白先勇
孽子 豆瓣
9.2 (72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1
《孽子》是白先勇描绘同性恋者世界的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的“孽子”是一些脆弱的孩子,被遗弃在街头、被逐出家门、屡次从家中逃跑或是未被了解,他们聚集在半明半暗的隐秘处,沉湎于为钱而做的爱,屈服于为他们短暂命运设置信标的长者。而最终,他们毕竟还是要在彼此宿命的运数中那种粗暴的、剧烈的温柔里相互取暖。听到一则这隐秘王国的传说,他们都会目瞪口呆;这些孩子虽堕落和违反常情,但却又感情丰富且乐于牺牲;前辈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往往会起一种集体身份认同的作用。这些失落而颈上未戴项圈的孩子,他们因一些从他们的失势中硬拉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事而存活着。书中的“郭老”,一位性爱市场的享乐者,就在每一位“新人”来到时为他留住影像,他的“青春鸟集”是一本永恒的相簿,留存了在危险之中却又被神化的青春少年。
——尹玲《研悲情为金粉的歌剧:白先勇小说在欧洲》
2019年3月9日 已读
(又是)生日收礼物的时候提起白先勇,说起他的书“好看”。这座男性的大观园里的狂欢是“好看”的。它很易读,又是给现实加上文字的滤镜,给风雨飘摇的青春王国罩上安乐乡中使人目眩神迷的灯光。白先勇时不时就用记忆跳跃的闪回来打搅平淡缓慢的现实,把观众推入狂欢、推入人物的感情风暴。这和我们频频走入的ecstasy共享着多么相似的逻辑:那些我们平直的人生中突然饱胀的希望和欲望、无法解释的冲动、瞬间发生又熄灭的感情。这些无法用一般的语言、一般的方法去记录的体验和心情,如果有幸没有被边缘化、被推入泥泞和沼泽,那么就要感谢白先勇这样的书写。
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