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
霓虹灯外 豆瓣 Goodreads
Beyond the Neon Lights : Everyday Shanghai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9.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卢汉超 译者: 段炼 / 吴敏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2021年2月19日 已读
“就像城市中被摩天大楼遮蔽的无数的里弄房子那样,在城市精英投射出的令人晕眩的光影映照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显得模糊不清。 然而,正是这些为数众多而又地位微贱的“小市民”编织着城市经纬中最丰富多采的部分。”看到很多研究近代上海日常生活史和城市史的文章都会提到这本《霓虹灯外》。文章对“什么是上海人”这一问题的讨论很有意思。作者指出的上海的传统惯性很强,所以不能用西方城市化、近代史的尺度去衡量上海的发展这一观点深受启发。外人严重的上海人、霓虹灯下的上海人和霓虹灯外的上海人实际上是有偏差的。
上海 上海史 城市史 日常生活史 海外中国研究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豆瓣
Marketing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施坚雅 译者: 史建云 / 徐秀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本书重点论述了本世纪初至60年代的中国农村集市、乡镇和中心城市三级市场的发展、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结构、市场与社会习俗、市场与交通、市场与地理扎状况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一些市场理论的原理,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020年12月29日 已读
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可以体会到施坚雅笔下的集市。我们村是旬一个集(每月逢8日),隔壁村是每逢5日集,再隔壁是逢三六九集。这几个村庄分属不同的行政单位,村民却在此处互通有无.
乡村研究 人类学 历史 施坚雅 海外中国研究
梦醒子 豆瓣 Goodreads
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8.4 (2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沈艾娣 译者: 赵妍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8
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精神的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群体的转型之痛。
2020年7月14日 已读
微观史切入现代化。作者进入刘大鹏家后,对于举人自己铺设石板路、举人一家多口居住在一间房子里的思考,立刻解构了传统意义的中国绅士阶层。正如作者所说:“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质疑我们对中国社会的划分:士绅、商人、农民、精英。我们使用的这些术语究竟有什么含义?”《梦醒子》可能会与《王氏之死》并立。沈爱娣在书中也提及了《王氏之死》。不过两书却有着不同的书写路径。刘大鹏做过塾师、议员、商人、农民,但这些都不能让其产生身份归属感。刘大鹏渴望田园生活、推崇儒家理想社会、羡慕陶渊明的处事风格,在现代世界本身就意味着与公共生活脱离。在他心中,他始终保有儒家道德并将其作为终身的目标,但他却又不得不面对转型时代儒家社会的崩塌。刘的准则虽然不被认可,但这却成为了其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本。开学入手一本《退想斋日记》阅读。
刘大鹏 微观史 沈艾娣 海外中国研究 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