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 豆瓣
作者: 施和金 2009 - 4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豆瓣
作者: 周振鹤 中华书局 2013
政治地理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在西方学界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在中国,政治地理的研究尚未形成气候。周振鹤先生以其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的理论修养和敏锐视野,在学界首倡中国政治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周先生主编并撰写总论和秦汉部分等重要篇章的12卷本《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即将全部出版,这为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开拓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周先生在此时将其20年前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体国经野之道---新角度下的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修订增补为《中国政治地理十五讲》一书,打通政治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畛域,为中国政治地理学奠定理论基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鲁西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运用“空间”的观念与方法,思考“空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空间结构,可称为“空间维度下的历史分析”。全书分为“区域多样性”、“核心与边缘”、“城市与村庄”三大部分,分别讨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变动”、“王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内地的边缘”、“‘边缘’的‘核心’”、“权力与城市空间”、“乡村聚落形态的演变及其区域差异”等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回答“统一、多元中的中华帝国是如何可能的”这一宏大命题,得出了一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认识。
空间是历史的舞台。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思考“空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空间结构。
学问的敬意与温情 豆瓣
作者: 张伟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本书作者师从谭其骧等学术大师,在历史地理学、中国文化史方面做出了独到的学术贡献,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就。本书围绕谭其骧等学术大师的学问与个人经历展开叙述,既有趣味盎然的故事,又有独到的学术追求,图文并茂,对于读者了解近现代学术文化史具有很好的引导之功。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 豆瓣
作者: 张伟然 中华书局 2014 - 10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属于感觉文化区的研究。第二章“地名与文学作品的空间逻辑”,内容分四部分,围绕的是“江汉”和“洞庭”两个地名,强调的其实都是一个空间逻辑的问题。第三章“类型化文学意象的地理渊源”,是笔者关于文学地理的一种尝试。第四章“‘禽言’与环境感知中的生态呈现”,旨在讨论地理意象的深化过程。前三章基本上是将地理意象看作静态概念,然后对其展开讨论;而这一章则以鸟声为中心,着重探讨地理意象的动态变化。
西汉政区地理 豆瓣
作者: 周振鹤 人民出版社 1987 - 8
《西汉政区地理》是周振鹤的博士论文,198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周振鹤是新中国首批两个文科博士之一,该书是他的成名著作,也是其学术的奠基之作,也开启了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的先河,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后在周振鹤的带领下,历史政区地理的研究成果迭出,形成历史地理的重要分支——历 史政区地理。 全书共分三篇篇共十五章,全面研究了西汉一代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上篇为高帝十王国政区沿革,下篇为高帝十五郡及武帝新开郡政区沿革,附篇是对相关问题的讨论。
唐宋元间西北史地丛稿 豆瓣
作者: 汤开建 2013
内容简介(200-300字左右):本书收录作者唐宋元时期西北史地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征引史料极为丰富,考据证明严谨细密,且提出了一系列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并提供了许多这一领域中前人所未曾引用或未曾发现的新史料。其中《唐李筌〈太白阴经•关塞四夷篇〉西北诸道部族地理考证》、《宋代的于阗——兼论于阗政权与喀喇汗王朝的关系》及《〈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再释——兼论宋辽夏金时期的“回回”》三文更表现了作者在西北民族史研究中广阔视野、深厚根底及不被主流与传统束缚的新思维,在我国西北民族史地研究中卓然一家。
历史地理文献学入门 豆瓣
作者: 潘晟 科学出版社 2018 - 6
《历史地理文献学入门》在阐述地理陈述与地理阅读理论,以及扼要介绍目录学和版本学常识的基础上,主要从生产地理文献的制度基础出发,按其相应的知识类型分为神文、官守、智识三大类,辅以诗文、小说、报刊、金石及出土文献等,进行简要的介绍,并附上实证案例。希望能够为历史地理初学者或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搜集资料的门径,以及思考历史地理问题的思路。
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 豆瓣
作者: 潘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地图的作者及其阅读:以宋明为核心的知识史考察》尝试从知识史的角度,以地图的作者与阅读为对象,对中国古代地图学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新的考察。如宋代以前知识世界对地图与绘画相互关系的认识、宋代的测绘官僚体系、地形图绘制方法、八景图的源流、明清方志地图的作者与地图编绘,以及不同地图在历史背景中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旨趣与读者的阅读旨趣等,书中都作了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