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Goodreads 豆瓣
What My Bones Know
8.5 (16 个评分) 作者: 【美】斯蒂芬妮·胡 译者: 高语冰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24 - 9
内容简介:
──荣获2022年度各大媒体、网站、书评最佳书籍──
★ 入选2022年Goodreads读者票选年度最佳回忆录
★《华盛顿邮报》年度好书
★《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
★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年度选书
★ Amazon年度好书
★ Apple年度好书
★ Audible年度好书
★ Mashable网站年度选书
★ She Reads网站年度选书
这是发生在一个普通女性身上的真实经历,这个关于自我拯救的故事令人动容。
斯蒂芬妮·胡的家庭看似正常,但房门背后,暴力和语言伤害日复一日。父母把自己无力解决的种种问题转移到下一代身上,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伪装和自我麻痹。
长大后的斯蒂芬妮脱离家庭独立生活,靠着才华和努力,年纪轻轻便事业有成。她以为自己早就跟过去的创伤经历一刀两断,却不断在生活中遭遇问题,遇到所爱的人时也无力回应,有时甚至宛如利剑伤人。她重新审视自己,看到那些曾经的伤害已经刻在骨头上,不可能装作一切都过去了。
追寻内心平静和真正的幸福,本就是一段艰难旅程。没有人比斯蒂芬妮更努力,在无比困难的时刻,她回想过去每个时点的自己,宛如摊开一叠扑克牌,每张牌上都是某个版本的她:十二岁的她、大学时代的她、二十多岁的她……翻阅这些斯蒂芬妮的同时,她不断对自己重复这句话:“你很痛苦,但也正在竭尽所能地疗愈自己。”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的作者洛莉·戈特利布这样评价本书:“许多受过创伤的人都会努力描述那些难以名状的感受,就像体内时常存在一把利刃,存在某件本不该在那里的东西。斯蒂芬妮·胡在这本书中,不仅细腻地描述了这种感觉,还带领我们历经了复杂的创伤之旅,照亮了她的自我启发之路,也为那些渴望走出伤痛的人们提供了真正的希望。”
2025年7月27日 已读
语言过于美式而导致心理和情感上并无法带入,需要真正经历才能体会的内容……三星全部给作者本身,能把人生活成故事。
心理学 美国
荣格自传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瑞士] 卡尔·荣格 译者: 高鸣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4 - 12
【编辑推荐】
(1)《荣格自传:梦、记忆和思考》
他是弗洛伊德最认可的弟子,却在自己初初成名之时因研究观念不同,与彼时已成大师的弗洛伊德决裂;
他跟大卫·梭罗一样,崇尚自然生活,因此晚年在苏黎世湖边的塔楼离群索居,独自探索内心;
有人说,到了他这里,精神分析才有了学院派的感觉;
有人说,内倾向性格和外倾向性格、心灵四层次、集体无意识、情结与原型等研究让他占据了20世纪心理学领域的制高点。
(2)《荣格自传:梦、记忆和思考》
荣格一生著述浩繁,思想博大精深;这是他已83岁高龄而写的传记,他深刻剖析了自己的一生,或光明或黑暗,或成功或迷茫。3年后,他独自在塔楼里与世长辞;
在这个网络盛行、阅读碎片化的年代,读书是多么重要,选择好书更为重要。这本经典之作,绝对值得你拔冗一读。
(3)《荣格自传:梦、记忆和思考》
本书译文优美简练,更包含了20余幅珍贵插图;书中对荣格的梦、幻象等都做了处理,更附赠了荣格手绘精美明信片一套;
本书是各大高校一致推荐的心理学必读书,了解荣格心理学的更要反复读上十遍!
【内容简介】
《荣格自传》是分析心理大师荣格于83岁高龄之时回顾自己一生的作品,包含了荣格从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到成年后的所见所闻;从作为医生所治疗过的症状到作为思考者所经历的梦境和幻觉;从与弗洛伊德相识相知到分道扬镳;从现世中的种种人事到对死后生活的见解等。
《荣格自传》虽为自传,实际却是荣格毕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书中,荣格打开自己的心灵,以平实的语言跟人们一起探讨他丰富的人生和浩瀚的精神世界。
2018年1月31日 已读
中文版最后一段翻译得狗屁不通,错别字一大堆,每一段都要读好几遍才知道在讲什么……
传记 心理学 荣格
善恶之源 豆瓣
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
6.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布卢姆 译者: 青涂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 3
 婴儿有道德感吗?我们是如何成为有道德之人的?理性思考对道德决策来说无足轻重吗?保罗•布卢姆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进化生物学和哲学的深刻思想融为一炉,力图探索我们究竟如何超越先天道德的局限。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黑猩猩、心理变态者和常春藤教授们的道德,探索了我们对性、政治、宗教和种族问题的令人困扰的道德感觉。
 作者引述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开创性研究,证明婴儿早在能开口讲话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断他人行为的好坏,就能产生共情和同情,就能产生原始的正义感。但人类的先天道德仍然十分有限,有时候还会酿成悲剧,比如我们天生就仇视陌生人,也容易产生偏执和狭隘。布卢姆还指出理性与道德判断的紧密关系,理性和思索能让我们作出道德决定,比如奴隶制是错误的。归根结底,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同情和我们人类独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超越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原始道德情感,超越婴儿的局限。
 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推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最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本书为我们作出解答。《正义之心》作者乔纳森•海特: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结合为一体,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入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超越与升华,是一种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
怪诞行为学 豆瓣 Goodreads
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
7.8 (51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艾瑞里 译者: 赵德亮 / 夏蓓洁 中信出版社 2008 - 10
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是没道理可言?本书作者丹·艾瑞里告诉你:错!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社会当实验室,真人做小白鼠,丹·艾瑞里的这本《怪诞行为学》一语道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他比别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更好地揭示、解释了我们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