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janeSatrapi
慾望德克蘭 豆瓣
Broderies
作者: Marjane Satrapi 城邦三言社 2006
http://www.netandbooks.com/taipei/books/data.asp?pageto=1&id=2372
繆沛倫
黑面紗底下的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性事永遠是人難以啟齒卻又最感興趣的話題,不管在多麼保守封閉的社會都一樣。別以為只有在紐約的時尚咖啡廳的四個女人才有辦法口無遮攔的討論今日性事,即使在最保守的回教國家,脫下黑面紗之後,幾個女人在一起討論的性事絕對不比任何其他地方遜色。

《慾望德黑蘭》的作者瑪嘉.莎塔碧是一個十分特立獨行的伊朗女生,1969年出生的她在伊朗長大,歷經了國王被推翻、伊斯蘭革命、與伊拉克戰爭等等事件之後於2004年正式移居法國。儘管莎塔碧是個道地的伊朗人,不過人卻十分西化。由於她在自由派家庭長大,在家中她不但從來不披掛頭紗,甚至父母很早就教育子女不要相信政教合一的情勢,不要追隨宗教狂熱份子的腳步,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2002年她在法國出了《我在伊朗長大》一套四本繪本漫畫,這套自傳形式的漫畫中描述一個伊朗小女孩由對革命抱持熱情,但在戰爭中經歷了親人與朋友的死亡,因而對於政治情勢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了自身安全,父母將她送到維也納求學。幾年之後小女孩學成回到伊朗,但是革命之後的伊朗人事全非,對於女性的壓迫比革命之前更烈,整個社會氣氛更趨保守,小女孩受到西方教育的洗禮,對於這種性別泛道德化的壓迫格外不能接受,這條返鄉之路讓她走得格外艱辛。《我在伊朗長大》大膽直言批判的圖文一出書就廣受矚目,榮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最佳首版漫畫,接下來得獎不斷,並於2004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獲得最佳漫畫獎。

莎塔碧曾表示她是個「繪本小說家」,她的圖文風格遊走於漫畫、繪本與小說之間。《慾望德黑蘭》序幕畫得含蓄迂迴,但反諷意味十足——一個傳統的伊朗家庭午宴,男人高高在上,女人謙卑守禮,但是吃過飯之後男人去睡覺之後,做完家事的女人們開始進行男人止步的消遣,喝下午茶,說說女人私房話,「在別人背後說長道短,是最佳的心靈Spa」。至於女人私房話說些什麼呢?舉凡男人尺寸的長短、為了結婚乞靈巫術的女人、樂在當二奶的女人,一直到依舊盛行於伊朗的處女膜手術……辛辣的話題,恐怕那些睡午覺的男人們想到都會惡夢連連。

《在德黑蘭讀羅莉塔》中描述了伊朗女性在伊斯蘭統治之下種種不平等的遭遇,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又感無奈,而在《慾望德黑蘭》中,這些女性受到的性別歧視依舊,但是她們用另外一種的方式反叛,這種反叛的精神,絕對是女性書寫顛覆力量的呈現。
寂寞,在生命最後八天 豆瓣
作者: 瑪嘉.莎塔碧 / Marjane Satrapi 译者: HITCHCOCK 三言社 2006
歐美文壇最耀眼的圖文才女

繼《慾望德黑蘭》,瑪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最新得獎力作

當一切遺憾無可挽回,他,選擇結束生命!

男主角:來吧,趕快動手吧!我已經等得不耐煩了。

死神:你嘛幫幫忙!還沒輪到你呢。

瑪嘉.莎塔碧是當今歐美文壇眾所矚目的才女,她以過人的才華,獲得全球媒體的一致讚譽與推薦。在這本最新出版的新書中,莎塔碧一如過去,把周遭親人的故事畫入書中。內容敘述一位寂寞中年男子,決心尋死的最後八天。書中將這八天分為八章,回顧男子的一生。

主角納瑟阿里是莎塔碧的家族長輩,他嗜琴如命,是伊朗德黑蘭一位小有名氣的演奏家。一天,太太在氣憤之下,把他珍愛的名琴摔壞,從那一刻起,納瑟阿里就對人生感到絕望。起初,他也試圖給自己一線希望,然而當遺憾無法挽回,他不吃不喝,躺在床上等死。漫漫長夜,他憶起自己人生的種種,有快樂、有哀傷、也有遺憾。

莎塔碧透過電影蒙太奇的手法,穿插他與周遭親人的過往,以及大家日後的際遇。故事看似憂傷,卻又像一齣悲喜劇,讓人在哭笑之間,看見人生的真相。

莎塔碧維持一貫幽默的敘述手法,配合黑白版畫式的圖畫風格,展現他無以倫比的創作魅力。無怪乎歐美文壇一致高度讚譽,本書更榮獲安古蘭漫畫首獎的殊榮,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當代圖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