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货币战争 豆瓣 Goodreads
5.4 (109 个评分) 作者: 宋鸿兵 中信出版社 2007 - 6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
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这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这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
2013年9月17日 已读
否定信用货币..........
经济金融
激荡三十年(上) 豆瓣 Goodreads
8.9 (79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2015年6月24日 已读
对于改革开放的再认识
经济金融
激荡三十年(下) 豆瓣
9.0 (56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伟大的博弈 豆瓣 Goodreads
The Great Game: 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
7.9 (34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S·戈登 译者: 祁斌 中信出版社 2005 - 1
《伟大的博弈》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它生动地讲述了华尔街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传奇般的历史,展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书中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2015年6月24日 已读
通俗讲述了华尔街历史,以前看过的,现在记忆都模糊了。
经济金融
资本之王 豆瓣 Goodreads
King of Capital: The Remarkable Rise, Fall, and Rise again of Steve Schwarzman and Blackstone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凯里 / [美]约翰•莫里斯 译者: 巴曙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 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
 私募股权业的全景式展现,一部了解全球私募股权业的权威读本:一个财富金字塔构筑的故事;一段创造者与掠夺者的风雨传奇;一场私募股权业并购的饕餮盛宴;
 本书与黑石创始人彼得•彼得森的自传《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构成了一部完整的黑石成长史;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领衔翻译
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缪建民、中国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万放 联袂推荐
 一个财富金字塔构筑的故事:黑石从仅有三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史蒂夫•施瓦兹曼3.98亿美元的年薪和6.84亿美元的黑石IPO所得,究竟从何而来?
 一段创造者与掠夺者的风雨传奇:看清私募股权公司与生俱来的双重面孔,他们究竟是在猎食那些被收购的公司还是助其发展、共同增值?
 一场私募股权业并购的饕餮盛宴:黑石及其同行不仅在全球掀起并购浪潮,而且在华尔街向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金融巨头发起挑战。黑石仅仅控制着51家公司、雇佣了50万人,然而却有17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2015年7月16日 已读
首先,资本之王的副标题很有意思。翻译完全不靠谱。
其次,只是复习investment和capital market所学的东西。私募与对冲基金的区别,资产并购的white knight和goldern umberlla。私募运作方式和利弊。书中很生动形象又浅显的讲述了资本市场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概念,值得一看,也可以和其他书籍对比而读,比如描写KKR的门口的野蛮人,或者讲述投行的高盛帝国。
经济金融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豆瓣
5.7 (15 个评分) 作者: 宋鸿兵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9 - 8
本书以三百年的历史纵深,全面阐述欧美主要金融势力集团的形成、发展、排挤、冲突、联合与制衡,系统解析当今世界幕后主宰力量的运作和决策机制,第一次揭开了统治世界的“国际银行家族俱乐部”的神秘面纱,洞穿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隐匿的惊天阴谋,并由此预言:世界单一货币将在2024年成为现实。
书中首次披露了作者多年心血研究成果——西方金权的人脉关系网 。这是正确理解当今世界频繁出现的金融危机、战争冲突、动乱政变、全球议程、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的指南针。
全书故事扣人心弦、语言通俗生动,以独特的金融视角解读世界重大事件,全景揭秘主宰当今世界的金融幕后推手的真面目。
2015年7月24日 已读
按照作者的逻辑,很难去反驳其中的观点。不过,否定信用货币是违背主流金融学论点的。
经济金融
货币战争3 豆瓣
5.3 (11 个评分) 作者: 宋鸿兵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1 - 1
《货币战争(套装共3册)》为套装书,分别包括:《货币战争》、《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回顾历史:为什么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只在中国发生?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会失败?为什么蒋介石拿着苏联的卢布完成了北伐,却会突然变脸反共?为什么国共两党都要“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为什么蒋介石能够统一货币却不能维护货币主权?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激怒了日本,引诱着英国,却最终扑入了美国的怀抱?为什么日本会存在皇权与金权之争?为什么日本军队总是发生“下克上”?为什么日本政变不断、刺杀成风?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改革刺激了日本,并加速了日本侵华的战争?为什么国民党的法币最终走向崩溃,而共产党的人民币却能横空出世?宋鸿兵《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从金融的视角一一为您解读。另外,《货币战争3》是沿着金钱的主轴展开,阐述主权国家边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陆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新的一维:金融。在未来国际货币战争阴云密布的时代,金融高边疆的重要性将日趋凸显。可以说读懂《货币战争3》,基本上你就知道目前情势下如何理财了。
2015年7月17日 已读
猎奇向居多。一贯的货币战争思路,前八章谈历史,作者对历史问题进行了重现的解读,本身无可厚非。后两章谈主张,以物价水平或者白银贵金属取代信用货币。这种一家之言也很难在主流学界有支持。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作者的文笔着实不敢恭维,基调也有些偏激,历史观过于绝对。
经济金融
对冲基金风云录 豆瓣
Hedgehogging
作者: [美国] 巴顿·比格斯 译者: 张桦 / 王小青 中信出版社 2010 - 9
《对冲基金风云录(典藏版)》展示顶尖金融投资者的心路历程,揭秘基金世界鲜为人知的那些人和事,预判未来投资市场的风云变幻。
金融大鳄巴顿·比格斯为您讲述形形色色的“刺猬们”在基金世界纵横驰骋、起起伏伏的人生过往!
2015年7月20日 已读
我看的是04版本。非常有价值和可读性的书,其中传递的投资理念很有说服力。如果说资本之王很好的介绍了私募,这本书就很好地就介绍了对冲,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书介绍风投?
经济金融
贼巢 豆瓣 Goodreads
Den of Thieves
作者: (美)斯图尔特 译者: 张万伟 中信出版社 2010 - 5
1986年5月12日,美国金融史上最大的一起犯罪阴谋宣告破产,打碎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喧嚣的圈钱狂潮。
这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犯罪活动,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至今难以评估,并直接促使美国各种证券法律法规的出台,成为金融史上难以磨灭的一笔。
全美第一畅销书——《贼巢》第一次详尽地描述了华尔街的四大巨头——迈克尔·米尔肯、伊万·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莱文——如何创建金融史上最大的内幕交易圈,如何差点窃取数十亿美元非法所得,以及政府的执法人员如何顶着压力,忍着折磨,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使这四大主犯得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
作者历时四年,查阅了大量的陪审团审议记录、实际的交易记录和新闻报道,并进行了无数次深入采访和调查,写就了这部引人人胜的著作,非常恰当地把握了纪实小说和新闻报道之间的微妙关系,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同时又享受到小说的跌宕起伏带来的快感。
2015年7月21日 已读
企业并购和垃圾债券的历史。宏观地展示了内幕交易在20世纪80年代的过程与演化,作者的文笔十分优秀,读起来引人入胜。
经济金融
大空头 豆瓣 Goodreads
The big short
7.9 (16 个评分) 作者: (美)迈克尔•刘易斯 译者: 何正云 中信出版社 2011 - 1
20年前,迈克尔•刘易斯的成名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为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的“教科书”,对美国商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年后,华尔街翻天覆地的闹剧之中,刘易斯照旧洞见烛微,以个人视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
一场金融危机,给一向声名远播的华尔街难以想象的重创,然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却有一些藉藉无名之辈早已看出市场的漏洞,在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得丰厚利润。
本书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之前仅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员工,却由于对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金融工具的泛滥充满质疑和不信任,最终洞见了美联储和财政部都不曾察觉的市场疯狂,将赌注压在美国金融机构行将崩溃上。结果,他们打败了华尔街。
这场小人物财富传奇的背后,有更多东西引人深思。投行如何用风险的复杂化掩盖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存在怎样的盲点?金融界怎样运用术语的谎言欺骗客户?人性的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在本书中一一精彩呈现。危机过后,我们应该如何行动?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2015年7月23日 已读
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已经过去8年了。我读完了本科和硕士,目前博士在读。然而一个问题是自己真的了解这场危机吗?08年的时候,我知道是因为金融衍生品出了问题,次级贷款的风险被放大了。13年的时候,我知道这种衍生品是MBS,是债券证券化的形式。15年,看完大空头之后,我的了解又加深了,次级债如何被打包,债券权证,信用违约保险,信用评级的漏洞。这种应该在7年前读书,在那个时候是怎么也读不进去的,今天,也许正是时候。
经济金融
大败局Ⅰ 豆瓣
作者: 吴晓波 译者: 有2011年8月3印本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 5
《大败局1》是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图书之一。“失败”仅仅是对它们成长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的描述。我祝福它们能够一一地从这个失败的阴影中站起来。而作为局外人和旁观者的我们,则希望用我们的“解剖刀”和“显微镜”从它们各自的败局中提取宝贵的“失败基因”。《大败局1》献给所有在市场经济浪漫中拼打、奋斗过和正在拼打、奋斗的企业经理人,所有关心中国企业命运的各界人士。
2015年7月22日 已读
企业史的必读书目。如果激荡三十年是在讲中国企业的成功,大败局就是讲企业的失败。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值得我们去反思制度,反思历史。
经济金融
大败局Ⅱ 豆瓣
作者: 吴晓波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 5
《大败局2》所记录的败局均发生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将它们与《大败局》中的失败案例合在一起来阅读,你将可以看到过去10年里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
《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2015年7月22日 已读
大败局的失败集中在个人因素上。第二部的失败好多在宏观因素上。铁本中国进民退的思考至今仍然有相当的价值。
经济金融
浩荡两千年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内容简介: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海报:
2015年7月23日 已读
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通俗版本。但是和《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相似的地方。很值得怀念的是其中一些东西是当时去某大学交换时学到,很显然的是看完浩荡两千年,我的理解又加深了,即使它是在重复一些我们熟知但却被我们所忽略的历史。
经济金融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豆瓣 Goodreads
The Greatest Trade Ever
作者: [美] 格里高利·祖克曼 译者: 施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7
一场史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交易”,让约翰•保尔森在金融危机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的利润之巨,似乎不近现实,近乎梦幻:
 他的公司年盈利150亿美元,超过了总人口逾1200万的南美国家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巴拉圭等3国的GDP之和;
 他的个人年收入将近40亿美元,日收入逾1000万美元,超过了大作家J.K.罗琳、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高尔夫球王泰格•伍兹等3人的总收入;
 他的身价高居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之上。
2015年7月25日 已读
内容上还是类似大空头,对于CDS和CDC的交易说明更详细一点,侧重点是保尔森基金。
经济金融
常识之败 豆瓣
作者: 劳伦斯·G.麦克唐纳(McDonald.L.G.) / 帕特里克·罗宾逊(Robinson.P.) 译者: 宋鸿兵 译林 2010 - 1
《常识之败:雷曼背后的金权角逐》内容简介: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比其他人更冷酷无情,而且对是与非都有非常清晰的道德戒律;然而,我们战斗在华尔街的第一线,赚钱是我们的天职。雷曼和其他投行一样,都是真正的黑箱,里面有数不清的秘密和黑幕……
老兄,在华尔街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听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根本不在乎,剩下的百分之十则在那里幸灾乐祸。
华尔街再不是往日的模样。雷曼使华尔街沦陷,使半个世界沦陷。我再次重申,这一切本不应该发生。
2015年7月26日 已读
文笔非常幽默的作品,翻译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出格。达美航空做空以及最后拯救雷曼的部分写的非常吸引人,直接导致我又熬夜看书。
经济金融
荣辱二十年 豆瓣
作者: 阚治东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中国证券教父”阚治东的人生是中国股市20年沉浮的一个缩影。
他曾盛极一时。作为申银万国的总裁,他写下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主承销第一只A股、第一只B股,发行第一张金融债券、第一张企业短期融资券,设立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参与发起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国内第一个股票指数和全国第一份股票年报等等。
他也曾坠入低谷。1997年因“陆家嘴事件”被撤职,2006年又因南方证券破产被起诉并入狱21天。
磨砺洗净浮华。在这部阚治东毕七年之功亲笔写就的作品里,这位中国证券业的传奇人物以从容、淡泊的笔调叙说从前,这里有他的荣耀,他的屈辱,更有他对生命的洞见。所以,这绝不仅仅是一部自传,更是中国证券业最鲜活的历史,是对一个去而不返的时代最本真的记录。
2015年7月27日 已读
不能用文字描述,感觉说多了就会踩红线。了解中国证券业必读书目。
经济金融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豆瓣
8.9 (27 个评分) John Wiley & Sons (2000年7月1日)
2017年1月31日 已读
杨先生本人就是一个传奇故事。我不明白的是当年去某大交换,🈶️这么好的珠玉在前,为什么选一本萧国亮的做经济史教材。行文论证严丝合缝,鞭辟入里,需要对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宪政经济学有一定了解才能入门。基本更正了历史教科书90%的意义。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与被侵略没有直接关系,民国以来大家都忽视了程序上的无知之幕,目前的发展速度是一种形式上的模仿。杨小凯用非常辛辣的笔锋来讲诉中国经济史,丝毫没有为尊者讳,我特别喜欢这种风格,着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唯一缺憾就是行文太短,算是读书笔记性质的(有点像钱穆的政治得失)。最近一年都没怎么读经济金融类作品,看起来非常过瘾。
经济金融
贫穷的本质 豆瓣 博客來 谷歌图书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7.5 (38 个评分) 作者: [印]阿比吉特·班纳吉 / [法]埃斯特·迪弗洛 译者: 景芳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9 其它标题: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修訂版)
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
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
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
为什么贫穷?
为什么他们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同时,本书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他们通过大量的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2020年3月6日 已读
政治/发展/制度经济学,又有很多社会心理学的内容;C1: 萨克斯主张摆脱贫穷需要推动,埃斯特利认为贫穷是动态的,贫困陷阱是伪概念;C2: 贫穷者不会理性思考去增加食物消费,反而会去增加轻奢食品或者其他支出;C3: 信息不对称的健康陷阱;C4: 教育; C5: 人口政策;C6- C10: 保险,银行,储蓄,企业家和国家政策。作者结论是穷人缺少正确消息来源,却要承担更多责任,各个社会主体减少对穷人的服务(高违约率,贷款成本高,穷人的借款会摆脱一时的困境,但无法扭转贫穷宿命),政治失误,包括无知,意识形态和惯性,是贫穷陷阱的重要原因。自我实现的预言,刻板偏见是重要因素。
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