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
风起陇西 豆瓣
7.7 (66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1 - 1
三国时代的间谍战争,见证情报大师诸葛亮的暗面锋芒
一场不知敌人是谁,黑暗中的猎杀与反猎杀
三国最成功的间谍与反间豪杰们的惨烈传奇
从汉中到整个雍凉大地
魏蜀两国之间的灼热战火绵延于秦岭两侧
金戈铁马,风起云涌,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然而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
围绕着蜀汉新型弩机的诞生
一场无声的战争爆发于不为人知的角落
他们战斗在敌人腹心,活跃于危机四伏的暗面
或者蛰伏在己方内部,从事清道夫的工作
史书不会记录这些事件,也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
甚至同时代的人都不会觉察到这些人的存在
但他们确实在悄然推动着历史,并且不可或缺
因为这是涌动于时代阴影中的壮阔波澜
三国时代秘密情报战线上的生死角逐
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2015年6月24日 已读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三国谍战,后半部分看的时候有一点跳,整体架构思路算是中规中矩,题材蛮新颖的。
马伯庸
三国机密(上) 豆瓣
8.4 (52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 2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迎汉献帝至许都,此后,“奉天子以令不臣”,逐渐集军权、政权于一身,开始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新篇章。
以伏皇后、杨彪、唐姬为首的一批效忠汉室的志士谨遵献帝临终前嘱托,从温县司马防家秘密迎立献帝的同胞弟弟刘平入宫,从此展开了与满宠、郭嘉、荀彧为首的曹营一轮轮惊险紧张的搏杀。
刘平终究能不能力挽狂澜?官渡之战,胜家真的是曹操吗?究竟谁在幕后操纵三国的历史走向?
2015年6月29日 已读
祥瑞御免,家宅平安。亲王这本书总觉得还可以继续写。对于历史的重述,亲王总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然而,这部作品丧失了风起陇西情节上的的曲折,缺乏灵气。
马伯庸
三国机密(下) 豆瓣
7.9 (48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 8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大战拉开帷幕。
汉献帝白龙鱼服,深入官渡战地,曹丕随献帝前往,历经九死一生。
表面看,袁曹两军攻城略地轰轰烈烈,谁知实际的操控者却是沉迷酒色的郭嘉和隐居东山的蜚先生。而多年前的一场爱恨情仇埋下了他们仇恨的种子?
谁会是官渡之战真正的智者,谁才是官渡之战背后最大的赢家?
古董局中局 豆瓣
7.4 (20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古董造假、字画仿冒,古已有之。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本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然而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
一个突然到来的访客,把平凡的古董店店主许愿带进了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阴谋中,一件坊间传说的稀世珍宝,竟然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几十年前做的局,竟然已经编排进自己的命运。许愿将使出浑身解数,置身生死之间,和蛰伏了几十年的各方神圣斗智斗勇,和古董江湖里造假做局的各种奇技淫巧一一遭遇……
翻开《古董局中局》,了解古董行当里的文化传承与江湖险恶。
2016年7月2日 已读
马亲王很热门的一部畅销书,写的还是可以的,大概是在亲王七成功力左右,作为鉴宝类小说,和打眼什么的风格接近。看风起的时候我就知道,收尾一直是他的问题。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 2 豆瓣
6.9 (14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清明上河图》自张择端献给宋徽宗后,辗转数十手,经历了元世祖、文宗、徽宗、明世宗、穆宗、神宗、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宣统,最终由末代皇帝溥仪带到东北,13个皇帝曾将它视作珍宝,更吸引了近千年来无数胆大妄为的江洋大盗,拼上身家性命,要将它占为己有。它四度被收入皇宫,又四度被盗出宫,留下无数传说与悬念……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许愿发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并不完整。根据记载,这幅汴梁风物的名画全貌应为七米多长,现有展出的却只有五米左右。而那消失的一小段画卷,在藏古界尚未有人见过其真迹……一场真假国宝对决就此展开,而在这幅千古名画背后,除了无尽的争夺,更有几代人无言的坚守……
2016年7月2日 已读
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的鉴宝故事,马亲王写书的时候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点考据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小说不错,结尾的反转也合情合理。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3 豆瓣
7.5 (92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 12
1909年,慈禧入葬东陵。据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记载,随葬玉石有700多件,又倒入4升珍珠、2000多块宝石填棺,总价值超过纹银5000万两,东陵的豪华气派压倒紫禁城。而这一切,都在孙殿英炮轰慈禧墓时,暴露在了军阀面前……
巨额的财富,吸引了各方势力的关注。想重夺权势的清朝宗室、有军队却缺粮饷的各路军阀、见钱眼开的文物贩子和一直觊觎着中国文化的日本侵略者,纷纷加入角逐,各施神通布下重重圈套,大鱼吃小鱼。
在这些血腥的势力面前,有一个人毅然挺身而出,想要力挽狂澜保住东陵。不是为了慈禧,也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守住中国的文化,更是为了一段生死托付的约定……
2016年7月2日 已读
第三部实际上是前传,背景是东陵案,人物是虚构的,但事件是真实的。按这个推论,如果马亲王能以定陵为背景写一篇小说,必然是佳作。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4 豆瓣
7.0 (92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12
青花瓷起源于唐宋,在元明达到鼎盛,其质地绝美,令无数人倾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青花瓷渐渐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被人遗忘。直至数百年后,一件 “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横空出世,引得古董界各路人士倾巢出动,不择手段去得到它……
“鬼谷子下山”、“刘备三顾茅庐”、“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西厢记焚香拜月”、“尉迟恭单骑救主”——几件看似毫不相干的历史文化事件,却因为同一组青花瓷宝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件宝罐晶莹闪烁的青蓝背后,都掩埋着一件沉重壮烈的往事,而每一段往事的各种细节里,也都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线索。只有收齐散落天下的数个宝罐,破解其中的线索,才能开启古玩界时隔数百年之久的惊天秘闻……
北京古董店的小老板许愿,又一次卷进了青花瓷宝罐的事件当中,而对他来说,死对头“老朝奉”的真实面目也只剩最后一层薄纱。与此同时,国内外各方势力均对这几件青花瓷宝罐势在必得,纷纷使尽浑身解数,走上了这场最终夺宝的舞台,而那些从数百年前就种下的几代人的恩仇爱恨,也都将在小人物许愿的身上一一兑现……
2016年7月3日 已读
亲王的大结局,感觉还是收尾有问题,感情线呢?不用交代了吗?一看就是准备再写一本来圈钱的。
马伯庸
三国配角演义 豆瓣
7.8 (52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4
《三国演义》角色众多,全本共计1798个角色,有名有姓的也有1200人以上,是全世界角色最多的古代小说。在这大量的角色中,既有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关羽、张飞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名字只出现一次的历史过客,更有一些深藏不露的配角,悄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统一中原大计划的关键。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蜀汉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近十万兵士从汉中出发,有条不紊地向魏国的陇西推进。赵云、邓芝军团牵制曹真,汉军主力占据陇右,只要守住街亭,挡下魏军的支援部队,即可一统陇西。谁知街亭守将马谡却一战失利,导致大军溃败,原本势如破竹的战局瞬间逆转。为平复军心,诸葛亮不得不下令将他处死,这一段,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故事。
但事实上,这可能并不是历史的真相。马谡也许并未被斩,在这一切背后,潜藏着另一个阴谋……
2016年9月4日 已读
亲王的小说,和新博士一个路数,都是一本正经的在胡说。我喜欢前三篇的风格,延续了风起陇西和三国机密的文风,在现有历史格局下进行合理的创作,说起来容易,真要是做到很困难,既要求有历史功底,又要有脑洞,非常不错的小说,就是三篇太少了,亲王你不能为了凑字数就随便加东西啊,好好写上10篇不行吗?
马伯庸
龙与地下铁 豆瓣
6.6 (51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1
长安城的地下生活着几千条龙,居民们喜欢攀在龙背上,在四通八达的地道里呼啸而过。
每年大唐天子都会派官员去黄河壶口,招来刚刚跃过龙门的锦鲤,许诺他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一条老龙疲惫地抱怨道:我花了十几年跃过龙门,带着梦想来到首都,可现在呢?每天还是要作地铁。
2017年1月15日 已读
儿童文学的定位比较贴切,亲王的本事就是想象丰富,故事背景特别宏大,蒸汽朋克的风格在国内确实少见,然而亲王落在笔处就开始志大才疏,文笔不够流畅,主题不鲜明,人设都是崩的,青春友情胜利也好,宫崎骏的日漫风也好,在我看来,哪吒全程在作(倔强不等于呆),甜筒一直智商不在线。皇帝前后性格不一致,白云观还被洗白了………如果精心安排,以皇帝和孽龙作为反派,哪吒为了朋友自由,对抗家庭和强权,还有弥合人族和龙族在种族上的隔阂,带领龙族摆脱地铁龙的命运,不失为佳作。本作故事性太差,没有翻转,轻轻松松全洗白,快快乐乐happy ending。
马伯庸
长安十二时辰(上) Eggplant.place 豆瓣
8.2 (224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2017年11月19日 已读
亲王的唐代刺客信条+24小时,犯了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一样的毛病,开篇尚可,扯到了结尾不知道如何收场,各种线索汇集起来发现整篇小说就散掉了,让读者一头雾水。结局出奇的烂,感觉就像作者在吐槽:啊,好烦吖,就这样写写结束了吧。亲王还是写中篇吧,风起陇西就很好。优点在于:架空历史中的小人物,再穿插历史事件,以重述的方式讲完整个故事,没有穿越众最爱的玻璃肥皂马镫后膛枪,也没有稀奇古怪的情报部参谋部第一军团,毕竟现在仿佛没有穿越就写不了历史小说一样。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