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
柏拉图对话集 豆瓣
8.9 (21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王太庆 商务印书馆 2004 - 7
作为一位著名的翻译家,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学习哲学的同志大概都会从王太庆的大量译文中得到教益。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他翻译的正文,计有对话十二篇,其中两篇未译完,一篇是节译。另有附录两篇,一篇是翻译古希腊文献记载的有关传记,另一篇是翻译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的批评,都是阅读柏拉图对话的必需资料。后一部分是译者自己的论著,其中有他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论述,对有关柏拉图哲学以及整个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术语的理解和翻译问题的意见,还有对翻译哲学著作的理论问题的论述,以及对专名翻译问题的意见等。
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他翻译的正文,计有对话十二篇,其中两篇未译完,一篇是节译。另有附录两篇,一篇是翻译古希腊文献记载的有关传记,另一篇是翻译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的批评,都是阅读柏拉图对话的必需资料。后一部分是太庆自己的论著,其中有他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论述,对有关柏拉图哲学以及整个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术语的理解和翻译问题的意见,还有对翻译哲学著作的理论问题的论述,以及对专名翻译问题的意见等。太庆是一位哲学家,是专门研究西方哲学史的学者,但他一生大部分精力贡献在西方哲学的翻译事业上。作为一位著名的翻译家,近半个世纪来国内学习哲学的同志大概都会从他的大量译文中得到教益。但他自己的著述发表的却不多。以上这些论著,是他近二十年来研究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哲学的成果,也是他长期翻译实践的理论总结,其中只有两篇文章曾在《学人》和台湾《哲学杂志》发表过,见到的读者不多。而这些论著,不仅对我们了解太庆的学术成就和翻译思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理解他的柏拉图对话的译文,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将他的这些论著和他的《柏拉图对话》的译文编在一起出版。
蒂迈欧篇 豆瓣
9.1 (11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 / 校注 谢文郁 译者: 谢文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蒂迈欧篇》为柏拉图的晚期著作,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本篇对话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作为事物材料来源的载体,以及为事物提供形式结构的理型。柏拉图运用几何化的理型来解释万事万物的结构,并认为事物的内在结构是事物的本质。在第一部分中,柏拉图讨论了造物者的作用,在第二部分中,他指出宇宙生成是必然作用和理性作用的结果。必然作用即是载体概念和理型几何化的过程,而理性的承载者,即人类的生成,是理性“说服”了必然而产生的结果。因此,人的出现意味着宇宙演化的最终实现,造物者在自己的创造物中实现了自身:宇宙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神自身。
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豆瓣
9.5 (41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古希腊) 译者: 严群 商务印书馆 1999 - 5
《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依《泰阿泰德》与《智术之师》两篇合册的拙译旧例,合册之译者序末句有云:“平生素抱尽译柏氏全书之志,假我十年,容以时日,庶几有以成斯举。”如今十五年过去了,我已七十三岁了,此志不渝,犹盼假我十年至十五年,黾勉从事;斯愿能遂与否,则非我个人精神上的意志所能决定。
春夏之交,商务印书馆二位编辑先生南来,枉过寒斋,面谈出版事宜,曾允立即动手整理旧稿。不料二位刚刚北返,、我的旧疾前列腺增生和肠胃功能衰退加剧,新病腰椎增生、左下肢动脉僵化又起,腰痛腿酸,坐、起艰难,步履不便。
斐多 豆瓣
Phaedo
9.1 (50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3
这本并不厚重的小书,却有着很重的分量。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缄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义前从容不惧,他与他的门生侃侃而谈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与《斐多》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名作由名家翻译,所以,这本书的分量非同一般。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柏拉图 译者: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5),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青年时代曾追随苏格拉底求学。后回到雅典建立了他著名的学园,在讲学进程中写出了四十篇左右的对话集,内容涉及宗教、神话、政治、伦理、教育、哲学和文艺理论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
本书以文艺理论题材为主,选收《斐德篇》《会饮篇》《理想国》和《法律篇》等八篇对话构成“文艺对话集”。作品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论辩法”,把各方观点都提出来,把其中矛盾剥茧抽丝般地逐层揭露,从而引向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作者把对话体运用得十分灵活,他从日常具体事例出发,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不但把人自然而然地引到结论,而且使人看到活的思想进程,激发自己的思考。
柏拉图的《会饮》 豆瓣
Συμπόσιον
9.5 (20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刘小枫 华夏出版社 2003 - 8
把柏拉图著作当成戏剧来读,不仅不是时下人们所欣赏的、别出心裁的“创造性背叛”,而恰恰是一种对柏拉图本身的回归。从柏拉图对话的戏剧特征出发去理解柏拉图,既是文本自身构成的要求,也更是进入柏拉图丰富而多元话语系统的前提。既然生活本身不可以一言以蔽之,那么,柏拉图用戏剧而不是用论文来表达自身,也就正是为了更全面、更活生生地呈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大部分人仅仅满足表层生动的故事,让细心而智慧的读者既领悟其中的“微言”也不忽视其“大义“。
理想国 Goodreads 豆瓣
Πολιτεία
8.6 (184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柏拉图 译者: 郭斌和 / 张竹明 商务印书馆 1986 - 8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柏拉图的正义表现在爱情上就是节制。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是精神恋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