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史
London 1900 谷歌图书
作者: Jonathan Schneer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 01
London in 1900 was the greatest city on earth--the capital of an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 This book is the first to examine this powerful and influential city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nd to investigate its relationship with Britain's far-flung empire. Jonathan Schneer focuses on the diverse, contentious, contradictory personalities of London and its inhabitants, showing the many ways that the empire impinged on them. He describes how a range of citizens--from architects to zoologists, from financiers to striking dockers--helped to define and shape the imperial metropolis. He also shows how the city was influenced by people other than native-born male Anglo-Saxons. Schneer traces the attempts of some of these overlooked peoples to delineate its boundaries: four extraordinary women--two political hostesses, a journalist, and an explorer-ethnologist--as well as anti-imperialist Irish, South Asians, West Indians, and Africans living in London at this time. In a concluding chapter, Schneer examines the general election of 1900 in London, in which the ruling Conservative government successfully defended its imperialist policies. The people of London, says Schneer, made their city and continually remade and reshaped it--as they continue to do today.
清代辽宁城市变迁 豆瓣
作者: 王雁 / 张儒婷 2023 - 1
本书为辽宁省社科联科研经费支持项目成果。全书分为14个章节,以目前辽宁省内14个主要城市为切入点,追溯早期城市发展形态,重点论述整个清代辽宁城市的行政建置、城市布局、经济文化、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兴衰变化及原因,并详细梳理了明清以来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 清代是辽宁城市从农业军事城市走向工业城市、从古代城市走向近代城市的重要时期。辽宁是清朝的兴起之地,处于边疆地区,同时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具有较高战略地位,清代辽宁的城市研究尤为重要。清代辽宁城市的发展不断受到政治、军事、经济、交通、资源、自然以及外来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基本发展格局,为近现代辽宁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当今辽宁城市发展的雏形。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究清代辽宁城市发展成因及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对探索辽宁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积极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万国天津 豆瓣
Tianjin Cosmopolis: Une autre histoire de la mondialisation 所属 作品: 万国天津
作者: [法] 皮埃尔•辛加拉维鲁 译者: 郭可 商务印书馆 2021 - 8
《万国天津:全球化历史的另类视角》是法国学者辛加拉维鲁依据大量档案文献,撰写的一部研究八国联军临时政府对天津进行殖民统治的历史专著。自列强在北京与清政府开始谈判以来,联军便在天津组织了临时政府,统治这座城市长达两年零一个月之久,直到 1902年 8 月 15 日才将之移交给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1859-1916)。
在国内研究庚子国变和八国联军侵华史的相关论著中,有关天津临时政府及其管治史的著述并不多见。本书更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历史叙事而独树一帜。
Four Thousand Years Of Urban Growth: An Historical Census Goodreads
Four Thousand Years of Urban Growth: An Historical Census
作者: Tertius Chandler St. David's University Press 1987 - 12
A complete revision of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Urban Growth by the same author, this book covers the populations of cities and their suburbs from 2250 BC to 1975. It presents: continental tables and maps; data sheets for ancient cities; and tables and maps of the world's largest cities.
英租界档案(全十一册) 豆瓣
作者: 天津市档案馆 编 / 周利成 主编 2015 - 2
天津通史资料丛书, 天津租界档案. 第一辑 / 周利成
摘要
本书收录了天津档案馆藏有关英租界的各类档案资料,共分11册,所收录档案主要有:1906-1940年间天津英租界统治主体和决策机构董事会与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工部局的年度报告、天津英租界常年大会会议记录、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建筑及卫生条例、天津英租界章程等等。
京都的诞生 豆瓣 Goodreads
「京都」の誕生 : 武士が造った戦乱の都 所属 作品: 京都的誕生:平安時代武士創建的戰亂之都
作者: [日] 桃崎有一郎 译者: 徐一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 - 1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京都被誉为最具“汉唐遗韵”的城市,其历史与文化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京都是在平安京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域内众多寺庙和神社的存在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然而,桃崎有一郎在这本书里挑战了人们的常识,提出“京都≠平安京”的观点:平安京是天皇之城,除“镇护国家”的东西大寺外,京中禁止建造佛寺;而京都是由院政和武士共同缔造的,天皇不仅不是京都的保护者,反而是破坏者。武士在这个古都登场并逐渐走上权力巅峰的过程,正好暗合了京都从诞生到完善的过程。京都不是天皇与贵族吟咏风月的优雅之都,而是武士用暴力和鲜血缔造的战乱之都。
漫游在天津 豆瓣
作者: 郑颖 译者: 宗净 2017 - 9
天津拥有丰富的近代建筑遗产,这是一本可以一边漫步于城市之中一边了解天津近代建筑的便携式书籍,是可以随身携带的专业导览册。书中以天津原英、法、日、意四个租界区为对象,根据不同时期、功能、建筑样式等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60余栋建筑。内容同时涵盖人文历史、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既可作为专业人士的手册,也可成为非专业普通市民借建筑了解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窗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集专业与休闲于一身、具有历史艺术文化内涵的小书。
帝都,国都,故都 豆瓣
作者: 王谦 2022 - 2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末民国(1898—1937)北京的城市空间变迁史,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考察近代北京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社会因素与文化表征。本书立足于文化研究的视野,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帝都、国都、故都的身份变化为节点,梳理保守的政治制度、传统的文化观念与现代化两股力量在近代北京的碰撞过程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揭示出传统的政治、文化是抑制北京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因素,也是形成北京传统与现代相交叠的空间形态的主要原因。
清末民国(1898—1937)北京的城市空间变迁史,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考察近代北京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社会因素与文化表征。
伦敦城记 豆瓣
London: The Biography of a City 所属 作品: 伦敦城记
作者: [英]克里斯托弗·希伯特(Christopher Hibbert) / 克里斯托弗·希伯特 译者: 刘媺 2021 - 4
《伦敦城记》(London: The Biography of a City)是英国著名作家克里斯托弗•希伯特所著城市传记系列中的一册,本书上启古罗马时代、下至20世纪60年代,聚焦伦敦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建筑风格和城市建设的变迁、市民的社会生活、社会风俗、城市文化、交通卫生等方面,强调了政治、宗教、经济、战争等因素对城市历史的塑造作用,文字典雅而风趣,引经据典、图文并茂,是历史爱好者的理想读物。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作者也尽力为读者甄别和解说当代仍可供参观的城市古迹,使本书同时也是一本优秀的当代伦敦导览。
异国事物的转译 豆瓣
所属 作品: 异国事物的转译
9.3 (6 个评分) 作者: 张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2020 - 8
为了探究文化移转时可能发生的诸多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动力,本书以“异国事物的转译”为题进行探讨,且另辟蹊径将考察重心由文化的复制与移植,移至其间“看似相同、实则有异”的暧昧转变,希望借由近代中国的案例,探索不同文化互动时的若干原则。全书主要以当时鼎盛的英帝国与力图振作的中国为载体,以中西往来频繁的上海为地理空间,借检视具有丰富文化意涵的跑马、跑狗、回力球赛这三项西式运动,分析文化移转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豆瓣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所属 作品: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作者: 施坚雅 主编 译者: 叶光庭 / 徐自立 中华书局 2000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明清时期城市历史与社会结构等内容的论文集,共编入中、美、英、法、荷、日、德等国的论文19篇。书中引证了部分散落在国外的词谱和地方志史料,并采用计量方法设计大量图表以兹论证,对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的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和借鉴作用。
中国都市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都市史
作者: 斯波义信 译者: 布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中国传统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的延续,这似乎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印象和看法,本书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正与此相反,在中国,都市的存在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历史角度看都是一种普通现象。作者一改以往的都市史研究多从行政的侧面探讨都城到县城功能的研究路径,重点从中国式都市的“中国特色”方面来讨论,聚焦于经济活动和民众文化,梳理了中国都市的历史、体系,并详细剖析了汉口、宁波和上海、佛山等几大都市的案例。在具体的论述中,对市场体系和社会组织的关注贯穿始终,呈现出一部区别于“行政都市史”的“经济和社会都市史”,因此成为都市史研究的名著。
-----------------------------------------
这是一本由著名中国商业史权威撰写的精彩无比的专业书。作者对中国市镇的考察显示出本领域其他书籍难以比肩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它也是一本令人兴趣盎然的历史读物。
——周绍明(Joseph P. McDermott,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教授)
综合考察市镇与城郭聚落,可以窥见中国都市史的全貌。“只看长安或北京无法了解中国的都市史”,本书作者为中国城市的动态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解读。
——桦山纮一(东京大学文学部西洋史系教授)
本书重新发现了中国历史上自然生成的“商之中国”、“自治之中国”的古今源流,引人遐思。
——北冈伸一(东京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系教授)
重写旧京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季剑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7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尤其是在告别帝制、民国建元的时刻,承载着古老文明意识的历史遗迹随处可见。而如何看待、处理和安置这些“历史与记忆”,使它们不断融入“现代”中国的现代生活之中,相关讨论、争议贯穿了整个民国乃至共和国初建时期。在大量典籍、诗文、建筑、城市规划、民族国家等问题的“书写”互动下,作者直面各种形态的材料,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既结构化地呈现了古都北京逐渐消逝的气息,又在现代性理论上做出推进的尝试,是“历史与记忆”本土化思考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