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
1927 谷歌图书
作者: 余杰 讀書共和國╱八旗文化 2019 - 4
真正的「中華民國」早已被蔣介石埋葬! 民國十六年蔣介石率領的北伐與清黨,伐掉的不只是軍閥,還有國旗、國歌與國會。清掉的不只是共產黨,還有國民黨的理念與良知。 1927年,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完成了被國民黨史觀學者歌頌不已的「北伐」與「清黨」。然而,透過不同的史料分析,後世發現真相是「北伐」推翻了當時合法且廣受世界各國承認的北京政府,而「清黨」不僅以血腥屠殺殃及大量無辜,種下國共兩黨的血海深仇,隨後國民黨更效法了蘇聯的模式,建立黨、政、軍一把抓的權威體制。 若以1927年為分界線,這一年的前後可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民國」。1927年之後的南京政府,拋棄了北京中華民國政府之法統,國旗、國歌均被變更。在其冠冕堂皇的五院制當中,國會和最高法院都有名無實。此後二十二年,國民黨政權腐敗無能,坐視農村經濟凋敝,又與城市新興資產階級爲敵,雖然對日抗戰有功,最終仍丟掉中國大陸。 然而,在國民黨、共產黨相繼掌權之前,短暫但蓬勃的自由氛圍一度在中國大地上欣欣向榮。由於政治權力分裂,老百姓相對享有更多的自由,知識分子與愛國青年遂有施展抱負的空間。1927年前後的中國: ◎達賴喇嘛十三世引入現代電力系統讓拉薩有了電燈。張作霖治下的東北在民生經濟、社會安全上皆優於關內。 ◎孫傳芳重用丁文江開發大上海,放手郭秉文在南京興辦東南大學。 ◎「現代旅遊觀光業之父」陳光甫成立中國旅行社並創辦中國第一份專業旅遊刊物《旅行雜誌》。 ◎落魄的前清舉人劉大鵬雖然一窮二白,但因受到言論自由、主權在民等新觀念的啟蒙,上書南京政府抗議「晉綏軍總司令」閻錫山的苛稅。然而,山西在閻錫山三十八的經營下,一度成為「模範省」,甚得胡適、梁漱溟好評。 ◎昭和天皇的登基改變了日本對中政策,川島芳子正好繼承父親遺志,斡旋於中、日、滿之間,圖謀復國大業。 余杰相信,這段歷史可以作為未來中國應當參考的借鏡:唯有破除統一與威權的迷思,中國才能存在真正的繁榮與多元。   25篇關鍵人物精彩傳記,透視民國終結的真相。 為了完整呈現這段歷史,余杰仿效黃仁宇《萬歷十五年》之筆法,挑選了25位代表性人物,透過書寫他們在1927年前後的生命歷程、政治理念與精神取向,來呈現中國的真實面貌,進而探討近代中國由帝制走向憲政共和的轉型為何全盤失敗。其中既包含了蔣介石、毛澤東、汪精衛、胡適等重要人物,但為了突破傳統國共兩黨單一史觀的框架,余杰更廣泛地納入過去不被重視的角色,諸如其中包括代表了庶民社會的商人、農民,如劉大鵬、張幼儀;為少數民族與邊境地帶發聲的川島芳子、圖登嘉措(十三世達賴喇嘛);還有反映了列強的觀點的鮑羅廷、史迪威等外國人。內容廣泛而細膩,是深入瞭解民國歷史與國共興衰不可多得的讀本。 這是一本哀悼中華民國之死的輓歌,但在那灰燼的餘火中,余杰也看到了中國人綻放光芒的潛力。   【本書特色】 第一,破除黨國教育迷思,澄清歷史真相:1927年(民國16年)前後發生的幾件大事,諸如蔣介石發動北伐、推翻北洋政府是否真的是為國為民?北洋政府施政如何,是否真的離心離德?國民黨剷除共產黨導致寧漢分裂真相是什麼?關於這些重大歷史問題,過去國民黨主導的教育提供的只是片面的觀點,大多台灣讀者是不瞭解複雜的原貌。中國著名海外異議人士余杰效法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利用最新的多元史料對民國16年前後的歷史進行橫向的剖面解析。他主張,真正能繼承中國民國的法統與理念的政權,早在民國16年就被消滅了。唯有認清這點,我們才能進一步對現今的國民黨與共產黨進行公平的評價。 第二,民國人物精彩點評,還原多元歷史面貌:本書採取傳記體裁,以25位當時人物的生平為稜鏡,透視時代無情的脈動。其中既包含台灣讀者耳熟能詳的梁啟超、胡適、張作霖、蔣介石、汪精衛等重要文人、政治家,也試圖從多元角度來看待當時的民國,因此涵蓋了一般劉大鵬(農民)、陳光甫(商人)、達賴喇嘛十三世圖登嘉措、川島芳子(少數民族領袖),與鮑羅廷、史迪威(外國使節)等等。余杰考察大量文獻,對每個人物的生平、性格、人生中的關鍵轉折,與在大時代中面臨的無奈都有深刻的描寫。《1927:民國之死》不只是一部中國近代史,也是對歷史人物的悲歡榮辱、成王敗寇之深刻點評。 第三,創造性破壞,從被忽視的角落尋找未來希望:余杰一方面主張「中華民國」以顛覆今日兩岸華人對民國的迷思,但另一方面也在國民黨、共產黨統治前的中國看到了光明的一面。在體制隳壞、獨裁集權之前的中國,一度有著欣欣向榮的公民社會。因此余杰也相信,採行聯邦制、賦予地方更多自主、自治的權力是未來中國改革必須的方向。   作者簡介 | 1973年生於成都,1992年入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年出版處女作《火與冰》,暢銷百萬冊,其文字和思想影響了中國一代年輕人。 2012年赴美,拋棄如同「動物農莊」般野蠻殘酷的中國,誓言「今生不做中國人」,並致力於在思想觀念上顛覆中國共產黨的唯物主義意識形態、解構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傳統,進而在華語文化圈推廣英美清教徒精神與保守主義價值,也就是其獨樹一幟的「右獨」理念。 余杰集政治評論家、散文作家、歷史學者、人權倡導者於一身,著作六十餘種,涵蓋當代政治、古典文學、近代思想史、民國歷史、臺灣民主運動史、基督教公共神學、保守主義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多次入選「最具影響力的百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名單,並獲頒「湯清基督教文藝獎」、「公民勇氣奬」等獎項。著作包含《徬徨英雄路:轉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在那明亮的地方:台灣民主地圖》、《不自由國度的自由人:劉曉波的生命與思想世界》、《人是被光照的微塵:基督與生命系列訪談錄》與《1927:共和崩潰》等書。
古瑁轩剧谭 豆瓣
作者: 王瑶卿 著 / 钮镖 编 北京出版社 2021 - 5
“通天教主”王瑶卿著作首次集结出版,内含珍贵相片,以飨读者。
编辑推荐
他曾是晚清宫廷的皇家演员、民国剧坛的旦行大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是桃李满门的梨园宗师;新中国成立后,则是社会主义戏曲教育的领军人物。他是谁呢?他就是戏曲界内外一致尊崇的王瑶卿先生。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次将王瑶卿先生所有文章集结成书,收录了王瑶卿先生《程长庚传记》《论历年旦角成败的原因》《我的戏剧生涯》等数十篇文章。同时收录了程砚秋、梅兰芳等王瑶卿先生的弟子追忆王先生的文稿。书稿配大量珍贵图片,有些图片是第一次问世。’
燕京伶人抄[貳]女兒情 豆瓣
燕京伶人抄[弐]女兒情 所属 作品: 燕京艺人传奇贰
作者: 皇名月 译者: 劉姿君 東立出版社 1999 - 6
2023年4月2日 已读
日本作家拿捏的民国味儿,丝毫不输几位早年留学东洋的作家。
后记里作者说杨洛仙这个角色设定太好,没有创作欲望了,反倒是几位姑娘有的可写。成作也是如此,小小姐思春也好,大太太的挣扎也罢,果然还是描绘女儿情思更加细腻。
北京 日本 民国 漫画 皇名月
燕京伶人抄 豆瓣
所属 作品: 燕京伶人抄
7.9 (8 个评分) 作者: 皇 なつき 潮出版社 2004 - 10
一九二〇年代、燕京(北京)。古い慣習と新しい空気の交錯した時代。大家の少爺、如山の戯好きに激怒する兄、如海の本心とは……?
2023年4月1日 已读
感觉是作者看了《霸王别姬》和《牡丹亭》的衍生,不是大背景而是小故事,所以还不错。最后一段杨洛仙和曹玉芳简直按头嗑。
京剧 北京 日本 民国 漫画
剑底惊螟 豆瓣
作者: 白羽 1992 - 8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分为愬叛徒女侠惊筵、搜逆子群雄下山、探巨宅人影闪烁、访地道忽遇妖贼等部分,讲述女侠杜若英十一娘的英雄事迹。
嵩阳南派剑客横波女侠杜若英十一娘,少年居孀,有夫仇未报。了爵老尼以同门剑客遗孤张青禾者。交杜抚养,时年七八龄耳。杜若英怜其父母惨死,孤苦无依,乃善视之,以养以教,以义母而兼恩师。张青禾十八岁时,见诱淫朋,私以本门剑术授人,触犯门规,大为义母所呵责,淫朋亦被逐;乃百计诱张,卒有逆伦欺母之变。嵩阳剑客四十余众闻变大震,联袂使剑下山,群搜捕叛徒。而叛徒张青禾,则已畏诛避祸,逃投长沙“海砂帮”。海砂帮群雄遂与嵩阳派剑客激成血斗,然张青禾究非极恶之人,但年少无识,误为淫朋毒计所中,遂犯大戒,其后终为嵩阳派擒获,大开戒坛,共议其罪,仍有怜之者,亦有坚欲诛之者。终则取彼之血,涤贞妇之剑,而嵩阳派因此发生裂痕。
十二金钱镖 豆瓣
所属 作品: 十二金钱镖(上下)
作者: 宫白羽 1987 - 5
2021年4月4日 想读 小时候看的,那时候想看点更有意思的,这个没看完。前人开山作品,也有时代局限,给后人垫脚了,所以自然不能拿后边人的东西盲目来比。
最近看了一圈,又找出来单田芳说书的版本,这么大岁数居然又看回来了。大概也是长年纪也长耐性了。
宫白羽 武侠 民国
北洋军阀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北洋军阀史
作者: 来新夏 东方出版中心 2016 - 6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先生等北洋军阀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纷争、衰落和退出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非常丰富的史料和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北洋军阀兴衰为主线,对1895-1928年中国社会历史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思考,极大地拓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空间和认识空间。
民国风尚志 豆瓣
作者: 周利成 2015 - 6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发生在民国茶楼、妓院、戏院、电影院等娱乐场所的民俗风尚、传闻逸事,内容全部采自民国时多家画报上的文章。根据详细的档案资料及珍贵的史实照片,对当时的娱乐消遣发展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记叙,恩怨风云,一网打尽;人间世相,尽收眼底,展现了民国时期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和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
民国风尚,是风情、风物,更是风范、风骨;既有风云、风雨,也有风雅、风月,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维度,既是对传统精华的守护,也是对现代文明的拥抱。在那个时代,人们那样想着,那样活着,让人艳羡,让人惭愧。民国风尚,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远去,徒留后人神往。然而,他们从未烟消云散,甚至并不遥远,清晰可辨——
相片虽泛黄,当年风骨依旧!
旧梦今重温,同返现场何如?
民国时期天津慈善社团研究
作者: 王纪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 6
该书围绕民国时期天津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灾害展开梳理,通过近代以来天津慈善社团的活动演变来探索天津近代慈善救济、慈善思想的现代化历程。在此基础上,该书联系当代中国社会慈善事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历史,提出了对发展慈善的几点建议。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91%E5%9B%BD%E6%97%B6%E6%9C%9F%E5%A4%A9%E6%B4%A5%E6%85%88%E5%96%84%E7%A4%BE%E5%9B%A2%E7%A0%94%E7%A9%B6/50682678
2025年1月5日 已读
该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个人情况所限,比较强调意识形态。但从旧报纸中抽丝剥茧,集腋成裘,下了很大工夫,作为编年体史料参考就非常顺手了。

相声里说的粥场在本书里有比较详实的记载,也有关于贫民基础教育,妇女缠足等等的史实。关于主要慈善组织的动因分析编织其中,个人感觉提出来作为单独的一章会更有条理吧。

作为重史料而轻说理的作品,阅读感受会有些枯燥。文中偶有关键名错别字或未完成的句子,文风时而半文时而口语,大概是看资料多了写作风格也混了。其写作时面临的压力,作为也经过四年求学煎熬的人来看,虽有可惜,但更多是感同身受,理解万岁。
天津 慈善组织 民俗 民国 社会
河神 (2017) 豆瓣
7.7 (251 个评分) 导演: 田里 演员: 李现 / 张铭恩
民国年间的天津卫水患频发,河中怪力乱神之事不绝。河上警察队队长郭得有深得师傅“老河神”的真传,一手点烟辨冤的绝技告慰冤魂无数。漕运商会会长离奇死于河中,郭得友背负嫌疑与会长之子丁卯以及自己的青梅竹马的女友顾影一同查清案件,发觉真凶指向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当时一个叫做“魔古道”的邪教组织肆虐京冀一带,二十年后,郭得友和丁卯再次发现了“魔古道”的踪迹,郭得友丁卯顾影三人为了阻止魔古道的复辟,卷入了一桩桩惊悚离奇的案件之中。
2022年8月9日 看过
同期网剧相比绝对是精良之作了,挨夸的点:节奏紧凑,画面色调别出心裁,民俗内容接地气,主角个性鲜明,配角也不落下风,几位配音拿捏得当,整部剧增色不少。剪辑可能不是完全自由可以理解,有的支线剧情被剪了(似乎?),主线里顺逻辑推时剧情智商在线,观众发问吐槽的点往往下一个镜头就给解释。看到中间意识到小河神是圣童的暗示时随口说“其实应该编顾影是圣童,最后得让郭得友舍身救去”,最后还真这么写的。
赏罚分明,下面说不好的:乱加感情戏,对剧情没有帮助甚至有些部分让人恶心。民俗掌故民国风貌加了一堆,什么都加了但什么都没讲明白,仿佛早年港台电影卖吆喝“有武打有感情有神鬼有科学有悬疑有搞笑”整一出大杂烩,顺逻辑推很多扣子没解开,逆着想里面很多情节就莫名其妙了。最后的吐槽:是在影视基地拍的,但是天津这地界儿哪儿能有山啊??
天下霸唱 天津 奇幻 小说改编 悬疑
逝去的武林 豆瓣
所属 作品: 逝去的武林
8.2 (30 个评分) 作者: 李仲轩 口述 / 徐皓峰 整理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 11
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多年来高温不退,而真实的武术和武林到底是什么样子?始终浓雾重重,一般民众难有概念,甚至会觉得武侠文化仅是想象和虚言。《逝去的武林》这本书则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
真实比想象更精彩,清朝灭亡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
李仲轩先生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后退隐几十年,未曾受过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扰,他所见证的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李仲轩先生生于书香门第,被唐维禄悉心培养,后又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三位大师着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质。果然,一个甲子过去,人间经过又一上轮回,当三位大师的徒弟一辈人尽数凋零的时候,李仲轩凭借他的文化素质,给世人留下了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
收李仲轩为徒,是三位大师早有的深意。老一代拳师多因文化水平所限,即便武功修为很高,却深陷无法表达之苦,李仲轩能留下文章,是中华武术的一次险胜。
书中有武林事件,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区别于西方技击、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训练体系。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当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此书则把两者联系在一起,道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
这不单是给武术界看的书,更是一本给普通人看的书,此书有着具体而微的种种细节,滴水映月,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天津闲人 (2012) 豆瓣
7.5 (42 个评分) 导演: 郑大圣 演员: 管新成 / 张金元
其它标题: Useless Man
抗日战争前夕的天津卫,有那么一群闲人,他们平日游手好闲,靠招摇撞骗生活甚至升官发财。苏鸿达(管新城 饰)就是一闲人,混迹天津卫街头,梦想着有一天成为侯四六爷(张金元 饰)那样能在天津卫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在天津卫苏鸿达这样的闲人不少,例如放鹰的俞秋娘(杨淼 饰)、开报馆的严而信(李洪臣 饰),他们和苏鸿达结交到了一起,企图诈骗侯四六爷等名流。岂料,苏鸿达竟意外发现一切竟是侯四六爷的计中计,他们都成了其投靠日本人的棋子。
一场小小的骗局后面竟藏着更大的阴谋,苏鸿达等三人该如何抉择?
电影《天津闲人》根据林希同名小说《天津闲人》改编。
民国时期国情统计资料汇编 豆瓣
作者: 郑成林 选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6 - 4
《民国时期国情统计资料汇编》收录文献九十六种,按照先全国后地方的顺序编排,同一省下的文献大致按行政区划顺序及出版时间的先后综合排序,包括民国三十四年和民国三十六年的《全国统计总报告》,以及河北、山东、湖北、江西等十八省的统计年编、年鉴等文献,还收录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二十市县的统计汇刊、统计提要。上述统计资料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编印,内容涉及人口、民政、财政、教育、公务、警政、卫生、地政等各个方面,其具体来源、注释等均逐一罗列于个表下端,便于追踪溯源。这些数据虽然主要来源于官方正式造送的材料,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有一部分甚至是需要仔细辨别的,但它们毕竟提供了民国时期基本国情的数据,对研究民国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民政府主计处编纂的重要刊物《统计月报》,因已有影印版面世,为避免重复,本书不再收录,而是将主计处出版的另一种重要刊物《统计季报》完整影印,该刊反映了国民政府时期统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登载了主计部门公布的重要统计资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围城 豆瓣
所属 作品: 围城
9.1 (36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2022年6月10日 已读
没结过婚的不提婚姻如何,但作为留着洋的,2017年看到1947年的书里提买假文凭,女博士出嫁,让家里出钱的“独立自主”,学校家庭勾心斗角,乃至时局中的英美地位,深深感到七十年的光景,人也没什么长进。钱老写知识分子的圈子真是入木三分,难怪当时得罪人。。。。
小说 民国 社会 钱钟书
洋鬼子在中国 豆瓣
所属 作品: 洋鬼子在中国
作者: 卡尔·克劳 译者: 夏伯铭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洋鬼子在中国》是美国著名中国通卡尔·克劳(Carl Crow)的代表作,叙述的是一百年来外国人——无论好坏——在中国的各式各样的生活。作者有一个基本判断,即认为中国人始终是宽宏大量的。他以一种自己所说的“散漫随意”的方式谈论香港和上海如何偶然地成为外国租界,谈论签单的习惯以及热衷于签单的人,谈论他所认识的保姆和男仆,谈论他在中国度过的二十多年间所遇到的各色人等,那其中有骗子、传教士以及显贵。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会喜欢作者讲述的真实故事和奇闻异事,以触摸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 豆瓣
作者: 周利成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22 - 2
征婚、订婚、结婚、离婚、离殇,5大类婚恋主题,60个精彩婚恋小故事,50余幅高清老画报,满足你对民国时期婚恋情况的全部好奇!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空中婚礼、水上婚礼、三无婚礼、速成婚礼、集体婚礼……原来民国的婚礼就这么会玩
【内容简介】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通过征婚、 订婚、结婚、离婚、情殇5大类主题,讲述了60个悲欢离合的民国婚恋故事,并附有50余幅版面完整、清晰的老画报,全方位呈现了民国时期的婚姻情况。书中以海量的近代老画报为资源,以婚恋为独特视角,经过作者必要的整合、考证、补充,将故纸堆中的婚恋故事鲜活地呈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近代时期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现代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交融。
【本书卖点】
1. 5大类主题,满足你对民国时期婚恋情况的全部好奇。书中通过征婚、订婚、结婚、离婚、离殇5大类婚恋主题,带领读者打开管窥该时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窗口。
2. 60个婚恋故事,呈现精彩纷呈的民国万象。中国早期的“非诚勿扰”、征婚骗局,明星秘密订婚、订婚启事引起的官司,空中婚礼、水上婚礼、集体婚礼、速成婚礼等各色婚礼形式,末代皇帝离婚真相、皇妃离婚引发的离婚潮等等,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的交融碰撞、新旧事物杂陈的现象,统统从这些故事中呈现出来,极富时代特色。
3.50余幅版面完整、清晰的老画报,16开大开本,翻阅无障碍。书中选取了50余幅生动的老画报,画报中不仅有相关婚恋故事,还有众多广告、新闻、评论、漫画等,是记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资料宝库,对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名家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科目里一直欠缺一部全景式的大书“近现代画报史”,这是令人困惑的。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年来周利成先生接连出版了多部与“近现代画报史”接轨的著作,最新的一部力作即是《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我也是一名近现代画报的痴爱者,自晚清《点石斋画报》至新中国之前的《良友》画报、《北洋画报》《晋察冀画报》《东北画报》均略有集藏并做过一点研究,因此对周利成先生一系列画报专著特别感觉亲切,亦能感受到周利成先生的“不容易”。这本新著里写到的熊希龄、周璇、言慧珠、刘景桂等“婚恋故事”,我也略知一二,真想有机会和周利成先生一起聊聊老画报。近现代画报研究近乎于一块未开垦地,祝贺周利成先生先下一锄!
——(著名藏书家)谢其章
周利成先生以自己丰富的收藏编撰了这部别具一格的《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那个时代的人尤其是文化名人,如何处理两性关系,如何争取自由恋爱,通过早已稀见的各种近代老画报图片和各种档案资料,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娓娓道来,使我们对近代社会不断变更的婚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新的生动而真切的认知。
——(著名学者)陈子善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著者别出蹊径,以琐细花边新闻作为文化研究对象,集腋成裘,直观展示民国时期婚恋文化形态,并涉及其发展与变化,诚为难得。
——(作家)薛冰
周利成先生的新著《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将故纸中的婚恋故事鲜活地呈现出来,全方位地呈现了民国时期的婚姻情况。读过此书有个发现,结婚的理由相对比较简单——门当户对或男女双方相敬相爱,而离婚的原因则更多地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既有财产分配矛盾,也有舆论造势压力;当然,还有政局变化造成的夫妻分离,如天津解放前最后一任市长杜建时、曾洛生夫妇的天各一方。当代青年不仅可以从此书中了解近代婚恋的历史故事,亦可增加自己对待现实婚恋的经验与智慧。
——(文研专家)罗文华
【编辑推荐】
民国有哪些堪称奇葩的婚礼?
南开大学国文教师杨鸿烈与万家淑女士婚礼庆典,证婚人梁启超、张伯苓和一众傧相都已齐聚南开女子中学礼堂,仪式开始前才发现新郎忘带婚书、新娘忘带戒指,慌忙各自派人去取,才得以完婚。
上海一对新人婚礼结束,新郎与饭店结账时,才发现所带现款不足以结账。新郎手中无物可押,饭店经理称如欠款不能付清,须将新娘扣留以作质押。新郎无法,只得让新娘留住店内,自己出外筹款。及至第二天近午,新郎方才付清欠款领回了新娘。
漫画家王石之与女子联名发了一份不知由头的请柬宴请亲朋好友,众人疑惑不解,直到现场才知道是结婚喜宴。原来王石之不想让友人送礼,故请柬未书结婚字样。而且结婚也没有婚礼仪式,只有一位证婚人。
天津老银行 豆瓣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 3
《天津老银行(小)》所展示的天津现存的35家老银行遗址,几乎囊括了近代天津遗存的老银行建筑。书中对其中18家最具代表性的进行了详细介绍,旧址无存的老银行也有相关文字附录于后,共计收录介绍了天津老银行188家,天津老银号、钱庄142家。
这本近300页的设计印制精美的大型画册,是从17000余幅照片中精选360幅精编而成的。作者历时春夏秋冬四季,对老银行建筑由外到内进行了全方位拍摄,无论是全景或局部特写,还是从视角选择到光影运用,无不精心独到,从而使该书不仅富于历史价值,还颇具审美情趣。
北平无战事(全三册) 豆瓣
作者: 刘和平 2019 - 9
1948年,国共两党决战之际,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真正目的其实是要执行国民党“币制改革”的惊天计划。
此委任状一下,国民党内部清廉派和贪腐派斗争陷入白热化,特务、间谍、中统、军统齐聚北平,此时中共地下党、国民党反动势力及铁血救国会之间,一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民国大戏即将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