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The Book of Why Goodreads 豆瓣
所属 作品: 为什么
6.8 (10 个评分) 作者: Judea Pearl / Dana Mackenzie Basic Books 2018 - 5
A Turing Award-winning computer scientist and statistician shows how understanding causality has revolutionized science and will revolutioniz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rrelation is not causation.” This mantra, chanted by scientists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has led to a virtual prohibition on causal talk. Today, that taboo is dead. The causal revolution, instigated by Judea Pearl and his colleagues, has cut through a century of confusion and established causality–the study of cause and effect–on a firm scientific basis. His work explains how we can know easy things, like whether it was rain or a sprinkler that made a sidewalk wet; and how to answer hard questions, like whether a drug cured an illness. Pearl’s work enables us to know not just whether one thing causes another: it lets us explore the world that is and the worlds that could have been. It shows us the essence of human thought and key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yone who wants to understand either needs The Book of Why.
城市的语言 豆瓣
The Language of Cities 所属 作品: 城市的语言
7.6 (5 个评分) 作者: [英] 迪耶·萨迪奇 译者: 张孝铎 东方出版社 2020 - 5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世界。在21世纪,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城市这件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品?迪耶•萨迪奇为我们解读,建筑、空间等有意识的设计元素的理念如何成为塑造城市的潜在力量。
【编辑推荐】
★企鹅图书严选,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萨迪奇权威之作,定义 人类史上最伟 大的艺术品——城市。
★在探索城市的定义、形成和变化的过程中,本书采取了国际化视角。通过聚焦我们所熟知的伦敦、上海、莫斯科等首都城市,揭晓金丝雀码头如何从废弃的港口变成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浦东低矮的房屋如何被自信张扬的建筑构成的天际线所取代,政府与寡头的勾连如何让城市的未来蒙上阴影……经历了个人意志、政治期待,精心的考量和规划,以及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城市将如何演进?
★有些城市用多重身份来审视其自身的历史——希腊、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文明残存的碎片造就了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孟买的历史则要追溯到欧洲人对印度的一波接一波的殖民浪潮,而柏林被一分为二、隔墙相望四十年的伤痛至今没有完全愈合……
★城市由物质塑造,也由理念铸就。巴黎的自行车租赁计划,里约的城市缆车系统;没有人行便道的巴西利亚失去了街角邂逅的诗意,细腻的佛罗伦萨凭借排字优雅的路标便可展现出它的精致;在奥运会、古根海姆博物馆、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影响下,一座座有创造力、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应运而生。
★对城市化的消极方面进行系统性反思——过度建设、人口压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疾病传播、绅士化加剧、贫富差距问题、流行文化侵蚀、暴力犯罪猖獗、市政预算失衡……当生活不得不时刻面临如此的挑战,我们又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
★文本精巧具有可读性,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走向更广大的读者群——这是一部深度的纪录片,从一个场景推移至另一个场景,将一幅幅生动的城市图景呈现在读者眼前。
★装帧精美,别具匠心——黑卡烫银,裸脊锁线装订,导览式书皮护封,书页可完全摊平,手感绝佳。
【名人推荐】
深刻而饱含创意,关于城市,这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阿兰·德波顿(英国作家)
我曾经订阅过Domus杂志,当时迪耶·萨迪奇是主编。每次收到杂志,我都急不可待地直奔他写的文章,因为只有他能把关于设计的事讲成一个动听的故事。《城市的语言》与《B代表包豪斯》让我仿佛又听到他娓娓道来。阅读它们的时刻,让我感到期待与享受。
——张永和(国际著名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曾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媒体推荐】
迪耶·萨迪奇始终是我们最有见地的评论家之一。
——《皇家艺术学院杂志》
精巧而极具可读性,我们终于知道,每天居住其中的城市到底是什么。
——《金融时报》
要了解是什么让城市成为今天的样子,这本书不可错过。
——《标准晚报》
《新京报》2020年夏季书单推荐
新浪好书推荐(2020年6月生活艺术新知类好书)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推荐(2020年7月第58期)
行行重行行 豆瓣
所属 作品: 行行重行行
作者: 费孝通 群言出版社 2014 - 11
如果我们从笼统的概念出发,就会把所有的小城镇看成是千篇一律的东西,而忽视各个小城镇的个性和特点。因此,小城镇研究的第一步,应当从调查具体的小城镇入手,对这一总体概念作定性的分析,即对不同的小城镇进行分类。
中国的发展,从地区来讲是一个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问题,从个人来讲是一个先富后富的问题。“共同富裕,协调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不能动摇。
我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白“我手上只有十块钱了,我不能随意花掉”。意思是我自己估计如果一切正常,我能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时间至多也不会超过10年。这10年可珍贵的时间一点一刻都必须充分利用,才有可能夺回我失去的20年。
——费孝通
1980年代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在经历磨难之后重获新生,被他看成是意外的收获。他说“既然我还活着,也就不舍得把日子再白白糟蹋掉。所以又重操旧业,到农村里、到城镇去观察,去思考”。
《行行重行行》一书收录了费老1981—1996年间几乎跑遍祖国大江南北开展乡镇发展实地调查和思考的大部分成果,从中可以看到费老对于中国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术思想的不断成熟与凝炼,更能使读者明晰“小城镇经济”“区域发展”等概念提出的由来、经过及背后的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