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
天津老教堂 豆瓣
作者: 于学蕴 / 刘琳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天津老教堂》一书以生动晓畅的文字,分七个专题,对著名的城乡旧教堂、知名的传教士,旧教会与社会名人的交往及其社会事业,旧教会的结局等等,在近代天津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中展开叙述。《天津老教堂》首次挖掘利用了天津档案馆的宗教专题档案,插配了大量的历史图片,披露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作者还访问了多位知情老人,并对旧教堂的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书后的附录,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关于天津旧教堂、教会、神职人员的统计和简介资料,对研究近代教会历史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
2025年8月12日 已读
天津档案馆系列,老教堂和神职人员相关。编纂机构所限,这一系列叙事总会带点感情色彩,但能集腋成裘也实属不易。书后整理的表格比较有价值。
历史 天津 教堂 租界 近代
天津租界档案选编 谷歌图书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
本书所收档案起自1860年,迄于1948年为止,其中包括清代、民国、日伪及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材料。
2023年7月3日 在读
天津档案馆和南开大学共同编纂,关于十个租界(美租界包含在英租界内)的公文资料集。其中包括租界区域扩张与划定,租界内管理权责规章。其中含部分地契房契以及土地交易内容,可供参考。
本书出版于92年,SOAS馆藏一本。
历史 天津 租界 资料集 近代史
Banking in China (1890s-1940s) 谷歌图书
作者: Hubert Bonin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20
From the 1890s to the 1940s, French State and entrepreneurial companies were enticed to promote French interests, beyond mere colonial targets, for the sake of economic patriotism. Chinese concessions, not including Hong Kong, were thus inserted into geo-economic moves, and French stakeholders asserted their philosophy of competition, and displayed their means of influence and investment. In this book, the author assesses the challenges which confronted French actors in the face of powerful British imperial action overseas, all the more so because German Belgian, Japanese, and then also North-American competitors joined the fray. The book targets three concessions: Canton/Guangzhou, Tientsin/Tianjin, and Hankeou/Wuhan because of their significance in the emergence of a modern economy in the country. The three main sections of the book explore the position of French stakeholders, mainly businessmen, merchant houses, bankers, and a few industrialists, in these three port-cities and China overall. The chapters gauge their capital of influence and networking, commercial tools, and banking skills in the face of competition, the hardships of crossing the changes in economic productive systems or clusters in the various port-cities and their areas, rich with commercial offshoots. Also, several chapters underscore the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geopolitical and military events in China. For each of the three concessions, commercial and banking systems, assessments of the successes and limits of the French bankers and merchants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aim of evaluating the reality of French entrepreneurialism and power in the regions prospected by the offshoots of French capitalism. The book will be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academics interested in the history of banking and finance, 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colonialism and "economic patriotism" in Chinese history, in geo-economics and in connected history.
2023年6月5日 在读
拣有关天津的章节读的(3,4,10,19-21)
作者选广州,天津,武汉,研究十九世纪末至解放前法国银行(Banque del'Indochine为主)在华业务及在当地与欧亚各国的势力竞争关系,是个小而精的研究,资料详实。偶有商政人物或者当时的金融术语出现,未在文后index提及。这些对作者而言大概是熟识的背景知识或者不相干信息,但读者cross ref略有阻碍。如文中提到一位在津有业务的商贾Pavlovsky,连名都没给,不知道是当时人尽皆知还是确实无关。 另一个在华商行Olivier则是只在作者的其他文献中找得到。
天津并非当时法国中国战略的主要地方,法资在津也以支持法租界及欧洲商行业务为主,偶有参与在华实业和基建的大业务。给天津案例写结语时,作者很谦虚地说“因主题着眼于一个极小群体,本书既不能革新中国经济史,也不能与前人银行业史相媲美,(但)可以为辛加拉维鲁《万国天津》添加一些资本市场的史料。”有种被编辑审稿人问多了generalised value后的自我审查习惯。。。
中国 天津 租界 近代 金融史
卫生的现代性 豆瓣
所属 作品: 卫生的现代性
作者: [美]罗芙芸 译者: 向磊 2021 - 10
以中国中心的意识,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一个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在19世纪末以前,卫生——被译为“卫生的”“清洁的”“健康”或“公共卫生”——与之相关的是饮食方、冥想和秘制方药。本书揭示了随着暴力帝国主义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本书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在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荏苒芳华 豆瓣
作者: 王振良 2014 - 8
《荏苒芳华(洋楼背后的故事)》作者王振良采访了上百位名人后代和数百位居民,从名人后代的独特视角,讲述着小洋楼主人的社会成就以及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约半数建筑主人身份都是作者调查考证成果。目前,天津尚保存小洋楼4000余幢,其中各类名人故居及具备一定风貌价值的在2000幢以上。它们大多有着七八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背后隐藏着曲折动人的故事。本书对于天津洋楼建筑的文化探微做出了杰出贡献,亦能为建筑史爱好者及业内人士提供不可多得的考据资料。
英租界档案(全十一册) 豆瓣
作者: 天津市档案馆 编 / 周利成 主编 2015 - 2
天津通史资料丛书, 天津租界档案. 第一辑 / 周利成
摘要
本书收录了天津档案馆藏有关英租界的各类档案资料,共分11册,所收录档案主要有:1906-1940年间天津英租界统治主体和决策机构董事会与英租界最高行政机构工部局的年度报告、天津英租界常年大会会议记录、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建筑及卫生条例、天津英租界章程等等。
天津租界史 豆瓣
作者: 雷穆森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 1
《天津租界史(插图本)》是由英国人雷穆森撰写的有关天津租界历史的两部著作合编而成。其一《天津插图本史纲》1925年由天津印字馆出版。其二《天津的成长》最初连载于《东方时报》,后于1924年由天津印字馆出版单行本,天津法文图书馆发行。
《天津插图本史纲》讲述了天津各国租界从设立起直至民国时期所发生的最有影响、最有趣的种种事件,是早年西方人研究天津的著述中,资料最丰富、论述最详尽、最生动的《天津租界史(插图本)》。天津租界多达九国,居民来自十余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国特殊的近代社会环境,造就了丰富生动的历史。多国的管理,不同的语言,又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天津租界史(插图本)》作者不仅运用了各租界当局的资料,阅读了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日记、笔记,还访问了不少当年在世的外国居民。20世纪初的二十年,是近代天津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
2022年6月10日 已读
非常详实的天津租界史料。第一次读应该是高中时代,最近应该找原版再读一读。
历史 天津 社会 租界
洋鬼子在中国 豆瓣
所属 作品: 洋鬼子在中国
作者: 卡尔·克劳 译者: 夏伯铭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洋鬼子在中国》是美国著名中国通卡尔·克劳(Carl Crow)的代表作,叙述的是一百年来外国人——无论好坏——在中国的各式各样的生活。作者有一个基本判断,即认为中国人始终是宽宏大量的。他以一种自己所说的“散漫随意”的方式谈论香港和上海如何偶然地成为外国租界,谈论签单的习惯以及热衷于签单的人,谈论他所认识的保姆和男仆,谈论他在中国度过的二十多年间所遇到的各色人等,那其中有骗子、传教士以及显贵。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会喜欢作者讲述的真实故事和奇闻异事,以触摸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
恶魔之城 豆瓣
City of Devils : A Shanghai Noir 所属 作品: 恶魔之城
7.1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保罗·法兰奇 译者: 兰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7
★ 《午夜北平》姊妹篇
★ 爱伦•坡奖得主保罗•法兰奇新著
★ 真实历史罪案带你回顾1930年代颓废、疯狂、美丽的上海
★ 再现这座城市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一段历史
★ 甲骨文X企鹅联合出版
【内容简介】
日本侵华时期的上海,罪恶深渊中的两个男人在围城之中,演绎了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在耽于享乐的上海,维也纳人乔•法伦得以积累资本并逐渐获得赫赫声名。他是歌舞表演之王,他的名字在臭名昭著的“歹土”夜总会“法伦之家”的霓虹灯招牌上不断闪耀。美国逃犯杰克•拉莱带着被酸液腐蚀的指尖,以“老虎机之王”的身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衣冠楚楚的乔”与“幸运的杰克”犹如两颗殒石在空中轰然相撞,随后又在狂乱的挣扎中携手合作,抱团熬过这座城市彻底沦陷前的最后一段日子。
保罗•法兰奇还原了旧日上海“歹土”外侨的生活,还原了那里的种种罪恶,生动再现了这座城市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一段历史。
【本书获誉】
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1934)
毒品、堕落和风月场等主题总是很受欢迎……法兰奇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讲述了这一切。——加里•克瑞斯特(Gary Krist),《纽约时报》
老实说,我已不记得上次遇到如此引人入胜且读起来津津有味的非虚构作品是什么时候了。我一头扎到水下,读完半本书后才想起浮出来透口气。——“罪案元素”网站(Criminal Element)献给A.V.W
津沽漫记 豆瓣
作者: 万鲁建 编译 2015 - 1
本书是“天津记忆”丛书之一,是国内首次比较系统地将日本人有关天津的文献资料辑录编译出版。总共收录了日本人有关天津的游记、日记、见闻录等文字20篇,并附有3篇旅行指南。内容涉及了近代天津的政治、经济、社会及风土人情等等,是部分来华日本人的所见所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人对华人的立场与态度。
2022年5月30日 已读
也是作为史料来看的。日本人视角记述了很多1920-1939年间的风土人情,很多细节值得细琢磨,比如那时的汇价变化,租界间的微妙关系等等。印象极深的是写日军轰炸后的南开大学,校园内未被炸毁的鱼缸里还有名贵品种的金鱼,看起来是有人翻进去喂食。
历史 天津 民俗 租界 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