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
Two Hundred Years of Muddling Through 谷歌图书
作者: Duncan Weldon Little, Brown Book Group 2021 - 08
'Here's the history that really matters'
FINANCIAL TIMES

'Pitch perfect, fast-moving, brilliantly well-judged'
ADAM TOOZE

'A terrific achievement, covering clearly but with subtlety everything from the spinning jenny to Covid-19'
ADITYA CHAKRABORTTY, GUARDIAN

'Outstanding! Written in a chatty way but contains a remarkable depth and intelligence'
MATTHEW SYED

The UK is, at the same time, both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economies and one of Europe's laggards. The country contains some of Western Europe's richest areas such as the south east of England, but also some of its poorest such as the north east or Wales. Looking into the past helps understand why.

The debates about the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openness and sovereignty that re-emerged after Brexit would have been familiar to Peel and Cobden in the 1840s. The size of the government's deficit has dominated politics since 2010 but fretting about the scale of the national debt was almost a national pastime during Victoria's reign. Supposedly modern concerns about the impacts of new technology on jobs and inequality date back to at least Captain Swing and Ned Ludd. As the economy emerges from the Covid-19 recession and sets out on a new post-Brexit futur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is vital to seeing how the future might play out.

Two Hundred Years of Muddling Through tells the story of how Britain's economy and politics have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from the tim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ight up to the pandemic of 2020.
2024年2月3日 已读
先看了象友的读书笔记,加上备课,所以看了几次经济危机的章节。作为时政畅销书是资料详实派的,需要点宏观的基础知识,只想当科普读物的话可能有点枯燥。之前我学宏观和经济危机这部分接受的观点非常货币学派,也是基于美国市场导向的理解。虽然盎撒经济体步调一致,但英国有自己的环境,货币学派在这个经济体里并非照单全收。作者作为前供职央行人士,解读涵盖了英国两党争权下的政治状态和地区经济的背景,给我之前认知做了个对比。不过政治环境还是我不能完全体会的部分。

大概因为出版时逢2021,最后一章加了点基于2020状态对未来的和稀泥展望,猜想作者本来没想加这段吧。不过字里行间里能感觉到作者对戈登布朗和G20的态度……
宏观 政策 经济 经济危机 经济史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 谷歌图书
作者: Roderick Floud / Jane Humphr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 10
A new edition of the leading textbook o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Britain since industrialisation. Leading historians and economists examine the foundational importance of economic life in modern Britain as well as the clos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economic,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hange. Each chapter provides a clear guide to the major controversies in the field and students are shown how to connect historical evidence with economic theory and how to apply quantitative methods. Volume 2, on 1870 to the present, trac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economy from late nineteenth-century global dominance to its early twenty-first-century position as a mid-sized player in an integrated European economy. The chapters re-examine issues of Britain's relative economic growth and decline over the 'long' twentieth century, setting the British experience with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and benchmark its performance against that of its European and global competitors.
2024年2月3日 已读
正儿八经的经济史参考书,而且有设计框架,不是那种呼朋唤友没头没脑攒几章妄称写书的经济史。作为经济书没那么多模型炫技成分,不喧宾夺主,适合当课本或者推荐阅读(章节)。想买册自己参考,不过网上新版标价有点贵,可能需要犹豫一阵子再买了。

不过因为各章作者习惯不同,对经济理论的相关引用深浅不一,有几章明显是经济学家的分析思路,有几章要当历史书看。刚刚发现14章Household Economy是Peter Scott大爷写的,这章就是经济史视角讲不同时期家庭人口结构,列了主结论和相关事实,而不是以劳动经济学分析人口结构与收入的因果关系。
历史 宏观经济 战后经济 经济史 英国
曲折的抗争 豆瓣
作者: 朱英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整体而言,史学界对抗战时期上海商会的研究仍比较薄弱,是上海商会史研究中需要弥补的一个明显缺陷。如上海商会于清末诞生之初,就在章程中明文规定以“票举”方式选举总、协理和议董,是近代中国商会中率先制定投票选举领导人制度的商会,在当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示范效应,许多商会在成立之后也模仿上海商会确定了这一制度。上海史和上海商会史研究需要继续深化拓展,其他区域的研究也需要大力加强;上海史研究的深化需要“走出上海”,上海商会史研究的拓展也应该“跳出上海商会”,以更宽更广的宏观视野与对比视角进一步研究上海史和上海商会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作者: 滨下武志 译者: 高淑娟 / 孙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11
本书是日本著名的东洋史学家滨下武志先生积10年心血完成的力作。与以往西方学者把“欧洲的近代”作为近代社会的代表形态的观点不同,作者提出应该从各个地域自身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其历史本来的发展规律。同时作者对“清朝之衰退”也持异议,认为这一时代的中国经济状况,既将外国事物有机地纳入自身逻辑体系中,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与亚洲地域内部密切关联,是充满“活力”的。在本书中,作者从中国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研究入手,通过清末财政与海关、赫德与中国海关、海关与贸易统计和通商口岸与地域市场等问题,对中国地方经济与中央财政的结合与分离、地域经济自律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实际状态作了深入研究,并尝试把这一历史过程作为一个时代来把握,通过国内外同时代人的观察、论点和记录来揭示其整体面貌。作者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发展脉络的研究角度、资料采用的丰富程度,以及从时代整体进行把握的视角与方法,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天津经济史话 豆瓣
作者: 孙大干 1989 - 3
2022年5月30日 已读
近代天津经济和商业史料,分析少了一些,但是记录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业态,尤其传统行业里水铺和码头脚夫等,颇有天津特色。后半部分重在介绍一些近代知名企业。80年代的书籍,论调多少还是会有些时代特点的,还是重史实吧。
历史 天津 民国 经济史 近代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豆瓣
所属 作品: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作者: [日] 城山智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1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内容简介: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由于当时各国都已纷纷摆脱银本位,世界货币体系由金本位主导,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因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Eh银价格发生波动,就会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具体演示了这种传导效应。当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冲击之时,国民政府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以摆脱银本位的法币改革初时颇见成效,但外汇储备始终不足、对财政金融管控不力,都为中国经济后来更大的混乱埋下伏笔。
秦润卿史料集 豆瓣
作者: 孙善根 / 周晓昇 2009 - 10
《秦润卿史料集》主要内容:一代钱业巨子秦润卿,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标志性人物,在近代中国工商界也占有一定地位。他长期担任上海钱业公会会长,成为公认的上海钱业领袖,并为中国本土金融业——钱庄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关注民生,热心公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他是一个商人,却赢得了人们的普遍敬重和赞誉。他以过人的胆识与作为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现代企业家、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转型。
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秦润卿的生平思想与活动,并为深入研究秦润卿及其所处的时代提供原始的文献,编者依照原始史料编辑了这本史料集,其中言论仅代表当时观点。本史料集主要收录以下三部分史料:一、秦润卿个人著述及言论。二、秦润卿家人及亲友回忆与记述。三、有关秦润卿的报刊报道与访谈、信函及相关记述等。编者在搜集史料过程中,还发现秦润卿的儿子秦履平、秦省如发表在《钱业月报》上的一组论述钱业的文章,也一并附录于后,作为参考。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七卷 豆瓣
作者: 樊如森 2015 - 5
《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的原因、历史过程与结果,各区域工农业和交通邮政金融等方面发生的重大的变迁、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区域差异的形成,并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形成的诸因素。
经济史的趣味 豆瓣
所属 作品: 西洋经济史的趣味
作者: 赖建诚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继《西洋经济史的趣味》之后,赖建诚教授2011年推出简体版《经济史的趣味》,延续一惯知性、轻松、好读、有趣的风格,该书延伸出“中国经济史”的部分,让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参照、进入与人类生活习习相关的经济世界。本书所挑选的文章,大都轻松有趣,从全世界成千上万位经济史学者努力的成果中,找出适合大众阅读的文字。全书分为上篇“西洋经济史的趣味”及下篇“中国经济史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