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津沽旧影 谷歌图书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天津档案馆珍藏老照片
2023年7月3日 已读
也是照片资料选编,重在说史,会有点典型近代史的口吻。里面一些照片和近代天津图制是重的,但国人日常比后者全。这两本都不算求全的书。
历史 天津 照片 近代史
近代天津图志 谷歌图书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Ben zhi shang xian kai shi yu 1860 nian tian jin kai bu,Xia xian zhi yu 1949 nian tian jin jie fang,Yi tu pian xing shi fan ying jin bai nian lai tian jin zai zheng zhi,Jing ji,Wen hua,She hui deng fang mian de mian mao.
天津租界档案选编 谷歌图书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
本书所收档案起自1860年,迄于1948年为止,其中包括清代、民国、日伪及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材料。
2023年7月3日 在读
天津档案馆和南开大学共同编纂,关于十个租界(美租界包含在英租界内)的公文资料集。其中包括租界区域扩张与划定,租界内管理权责规章。其中含部分地契房契以及土地交易内容,可供参考。
本书出版于92年,SOAS馆藏一本。
历史 天津 租界 资料集 近代史
卫生的现代性 豆瓣
所属 作品: 卫生的现代性
作者: [美]罗芙芸 译者: 向磊 2021 - 10
以中国中心的意识,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表述中的紧要因素。她集中于一个中文概念“卫生”,作为贯穿时空和多样性的线索,并将其置于天津复杂的通商口岸环境之中。在19世纪末以前,卫生——被译为“卫生的”“清洁的”“健康”或“公共卫生”——与之相关的是饮食方、冥想和秘制方药。本书揭示了随着暴力帝国主义的到来,卫生的意义是如何从中国人的宇宙观转变为包含了诸如国家主权、科学实验、身体净化和民族适应性等方面的概念。本书解释了卫生的现代性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还塑造了中国人对于在立足于现代世界的卫生要求的认知。
The Salt Merchants of Tianjin 谷歌图书
作者: Man Bun Kwan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1 - 1
For nearly four hundred years the Changlu salt merchants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urbanization,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of the city of Tianjin. As early as the fifteenth century, this small yet important group of citizens negotiated with the state as revenue-farmers, developing and defending their businesses and customs while evolving their own urban culture. In this the first detailed study in English of the mercantile activities and social role of Tianjin's salt merchants, Kwan Man Bun reveals how they helped stabilize the city and assumed many civic responsibilities, providing relief, charities, and other services to their fellow citizenry.

Although these developments resemble the emergence of an idealized "public sphere" as in Europe, Kwan makes clear that Tianjin's social changes were not grounded on "rational discourse" but rather drew their strength and continuity from merchant networks based on exclusivity, wealth, education, and kinship.
2022年7月14日 已读
图书馆借书,就着上课期间囫囵吞枣地看完了。天津盐商鼎盛一时,在天津乃至华北地区的各行各位均有渗透。各大家族的关系交织,盐钱政商,文教娱乐,不一而足。作者以清代长芦盐场起笔,展开的反倒是晚清近代天津政商的风貌图。读到前三分之一时觉得行文非常散,甚至一度忘记了这是盐业史,但是到后文的风貌图铺开,全景的感觉的就出来了。乃至最后说到武昌起义后长芦盐场的衰败,竟有一丝“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落寞。
历史 商业史 天津 盐业 近代史
天津商民房地契约与调判案例选编(1686-1949) 豆瓣
作者: 宋美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 - 9
本书内容主要来自于天津市档案馆藏的《天津市各会馆团体全宗》《天津市地方法院及检查处全宗》《天津商会全宗》《天津市广仁堂》等文献,其中涉及商民房产交易契约、会馆房产交易契约、商家诉状、民事调判、饬文、呈文、函文、清单等内容。按照档案文献内容,本书分为四大类,类别中设若干子目,子目下划分专题,专题内文件均按时间顺序编排。 本书为保持档案原貌,编选文献均为全文照录,重复部分予以省略。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作者: 滨下武志 译者: 高淑娟 / 孙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11
本书是日本著名的东洋史学家滨下武志先生积10年心血完成的力作。与以往西方学者把“欧洲的近代”作为近代社会的代表形态的观点不同,作者提出应该从各个地域自身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其历史本来的发展规律。同时作者对“清朝之衰退”也持异议,认为这一时代的中国经济状况,既将外国事物有机地纳入自身逻辑体系中,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与亚洲地域内部密切关联,是充满“活力”的。在本书中,作者从中国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研究入手,通过清末财政与海关、赫德与中国海关、海关与贸易统计和通商口岸与地域市场等问题,对中国地方经济与中央财政的结合与分离、地域经济自律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实际状态作了深入研究,并尝试把这一历史过程作为一个时代来把握,通过国内外同时代人的观察、论点和记录来揭示其整体面貌。作者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发展脉络的研究角度、资料采用的丰富程度,以及从时代整体进行把握的视角与方法,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津沽漫记 豆瓣
作者: 万鲁建 编译 2015 - 1
本书是“天津记忆”丛书之一,是国内首次比较系统地将日本人有关天津的文献资料辑录编译出版。总共收录了日本人有关天津的游记、日记、见闻录等文字20篇,并附有3篇旅行指南。内容涉及了近代天津的政治、经济、社会及风土人情等等,是部分来华日本人的所见所闻,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人对华人的立场与态度。
2022年5月30日 已读
也是作为史料来看的。日本人视角记述了很多1920-1939年间的风土人情,很多细节值得细琢磨,比如那时的汇价变化,租界间的微妙关系等等。印象极深的是写日军轰炸后的南开大学,校园内未被炸毁的鱼缸里还有名贵品种的金鱼,看起来是有人翻进去喂食。
历史 天津 民俗 租界 近代史
近代中国的银行业 豆瓣
Banking in Modern China: Entrepreneurs, Professional Manag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nks, 1897-1937 所属 作品: 近代中国的银行业
作者: 程麟荪 译者: 徐昂 / 袁煦筠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1
本书记录了从1897年仿照西方模式建立第一家中国近代银行,到1937年日本入侵造成中国银行业突然中断的历程。作者利用上海市档案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支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近代中国各大银行的原始档案,以几家重要华资银行和几位杰出的中国银行家为中心,展示近代中国银行业的演变,探讨这些银行在与国内外同行竞争时采用的商业做法,研究它们迅速增长的原因。这本书有丰富的历史细节,全面阐述了中国现代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豆瓣
所属 作品: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作者: [日] 城山智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1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内容简介: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由于当时各国都已纷纷摆脱银本位,世界货币体系由金本位主导,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因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Eh银价格发生波动,就会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具体演示了这种传导效应。当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冲击之时,国民政府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以摆脱银本位的法币改革初时颇见成效,但外汇储备始终不足、对财政金融管控不力,都为中国经济后来更大的混乱埋下伏笔。
天津商会档案钱业卷 豆瓣
作者: 天津档案馆 编 2010 - 10
《天津商会档案钱业卷(套装共29册)》中记录了天津商会由官办商务局到商务公所,再到商务总会的演变过程。天津商会正是在处理清末津直地区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由天津一埠的三十二个行业,逐步发展到直隶全境,八九年间,在五十余州、县、乡、镇建立了自己的分会和分所,从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起,与上海、广州、厦门、苏州等商务总会一起,发起筹建中华商会联合会,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形成一股颇具影响的社会势力。
秦润卿史料集 豆瓣
作者: 孙善根 / 周晓昇 2009 - 10
《秦润卿史料集》主要内容:一代钱业巨子秦润卿,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标志性人物,在近代中国工商界也占有一定地位。他长期担任上海钱业公会会长,成为公认的上海钱业领袖,并为中国本土金融业——钱庄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关注民生,热心公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他是一个商人,却赢得了人们的普遍敬重和赞誉。他以过人的胆识与作为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现代企业家、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转型。
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秦润卿的生平思想与活动,并为深入研究秦润卿及其所处的时代提供原始的文献,编者依照原始史料编辑了这本史料集,其中言论仅代表当时观点。本史料集主要收录以下三部分史料:一、秦润卿个人著述及言论。二、秦润卿家人及亲友回忆与记述。三、有关秦润卿的报刊报道与访谈、信函及相关记述等。编者在搜集史料过程中,还发现秦润卿的儿子秦履平、秦省如发表在《钱业月报》上的一组论述钱业的文章,也一并附录于后,作为参考。
旗人风华 豆瓣
The Adventures of Wu : The Life Cycle of a Peking Man 所属 作品: 旗人风华
作者: 罗信耀 译者: 罗进德 文津出版社 2020 - 8
本书是部英译汉的译著。经埃德加斯诺的介绍,罗信耀先生在《北平时事日报》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北京文化,后结集为The Adventures of Wu: The Life Cycle of a Peking Man,先后有英语版本和日语版本出版,在国外影响很大,一版再版,被认为是外国研究北京民俗的必备书籍,遗憾的是因为大量民俗的专业名词,以及涉及的领域太广,翻译烦难,所以一直没有中译本。吴晓铃、葛兆光等名家曾阅读日文本,力主翻译。罗进德先生秉着对北京文化的爱,以及父亲的嘱托,根据初版和日文本相对照,花了10余年的功夫终于翻译出来,同时又参照近百种北京文化类书籍对其中的民俗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注释和考订。本书以20世纪一位老北京人从生到死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包括生子、婚丧嫁娶,也包括进香、赛马、上朝等,忠实记录了老北京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尤其难得的是作者自身是旗人,他隐性地写出了一幅生动翔实的满族旗俗的风情画卷。这对我们理解北京文化的多民族形成和巨大包容性,勾勒中国乡愁的北京特色极具意义。本书以叙述为主,不仅趣味性高,可读性极强,罗信耀先生又善于版画,本书通过大量的生动插图,对我们还原那些老北京消逝的绝活极有启发意义。
国魂(全三册) 豆瓣
作者: [加] 神北克 绘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7 - 7
本丛书选取了自甲午战争开始,横贯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直至袁世凯复辟失败这段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以三兄弟在历史和个人选择中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为主线,讲述了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遭遇的苦难,以及仁人志士英勇抗争,救亡图存的壮烈事迹,展现了中国屈辱历史中永不泯灭的民族精神。全书共分为三卷,分别为《甲午浴血》、《庚子国变》、《辛亥星火》,每卷3个分册,分别讲述一个历史阶段发生的故事。
第一册《甲午浴血》,内容发生在1894年的平壤,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讲述了清军如何在劣势下抵抗别有居心的日军。其中主角哨长秦连召在战斗和溃败中逐渐成长,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不同,开始反思起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