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Nietzsche and Philosophy 豆瓣
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
作者: Gilles Deleuz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 - 4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P><br/>
Nietzsche and Philosophy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counts of Nietzsche's philosophy, acclaimed for its rare combination of scholarly rigour and imaginative interpretation. Yet this is more than a major work on Nietzsche: the book opened a whole new avenue in post-war thought. Here Deleuze shows how Nietzsche began a new way of thinking which breaks with the dialectic as a method and escapes the confines of philosophy itself.</P>
尼采 豆瓣
Nietzsch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7.6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迈克尔·坦纳 译者: 于洋 译林出版社 2011 - 2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尼采当年曾有预见:“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本书通过对尼采生平与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与歧义,并对百年来人们对尼采作品的诸多误读进行了梳理。
坦纳的这本书作为通往尼采哲学的桥梁非常实用……简洁,不枯燥,不学究……这种简洁而又具有高度批评性的读物,将激起读者对酒神进行真正的哲学观照;在今天,人们对酒神自说自话,却忘了酒神首先应该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偶像或神。
——《哲学教学》
2015年2月15日 已读
尼采真不愧是存在主义的导师,这一路的思考都与宗教意义的崩溃紧密相关。对痛苦的思考,肯定一切,寻找自己这些重要的思考似乎都是从这里出发的。另,作者其实还蛮多议论的。
哲学 尼采
都灵之马 (201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A torinói ló
8.4 (171 个评分) 导演: 贝拉·塔尔 /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 演员: 亚诺什·德尔日 / 艾丽卡·博克
其它标题: A torinói ló / 都灵老马(港)
“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克·尼采在维亚·卡罗·艾尔波特酒店的六号门前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根本没有要移动的意思。最终,车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马匹打去。尼采见到此番情景,挤进人群,冲到马匹跟前,阻止住马夫,抱住马的脖子,痛哭起来。酒店的主人赶来,拉走了尼采。回到酒店的尼采在沙发上安安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了两天。随后,他小声地说了几句话。接下来,就是尼采精神错乱、神经颠颠的十年,由他的妹妹和母亲照顾的日子。谁也不知道,在都灵,在那匹马的身上,在尼采的心理,发生了什么。”
权力意志 豆瓣
9.1 (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孙周兴 商务印书馆 2007 - 2
该书根据科利和蒙提那里考订研究版《尼采全集》第12卷和第13卷译出,并根据第14卷补译了相应的编者注释。第12卷和第13卷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收录尼采作于1885年秋至1889年初之间的全部残篇遗稿,包括了后人编辑的所谓尼采“主要著作”即《权力意志》诸版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