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Brendel Plays Bach 豆瓣
Brendel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4月14日 出版发行: Polygram Int'l
布伦德尔演绎的巴赫独奏曲最初在1978年面世。他的演奏是老路子,没有去尝试追随羽管键琴的演奏效果,每一首作品都营造出独特的音响世界。《意大利协奏曲》尤其壮丽,线条流畅,节奏清晰。录音真实而有现场感。堪称杰作。
2014年11月4日 听过
听完有种成为Brendel脑残粉的冲动。简直是写纸神器。
Brendel Piano 巴赫
巴赫《六套英国组曲》 / 古尔德演奏 豆瓣
9.6 (30 个评分) Glenn Goul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5年2月7日 出版发行: Sony
巴赫的英国组曲是17世纪键盘名作,根据最新考证应该写于巴赫服务魏玛宫廷时期(1708-1717)。各曲都充满协奏曲的华丽精神,具有典型的德国风格,因为巴赫将乐谱献给某英国贵族,所以被称之为《英国组曲》。《英国组曲》共有六号,在规模、表现力以及情感上都比巴赫的同类键盘作品《法国组曲》要庞大。这些组曲有的短小但意境广博,有的具有浪漫的气息,有的清新内敛,有的庄严肃穆。用现代钢琴来演奏这部巴洛克的复调作品更有一番迷人的风韵。明朗、快乐又清澄的第一号;华丽却流露出女性般的柔美与优雅的第二号,而阴暗感伤味较沈的第三号,流露牧歌气氛的华丽组曲的第四号,有威严威、作曲法很用心的第五号,隐藏阴暗热情的第六号。
《英国组曲》的得名“英国”,前面已经提到过了。音乐的基本结构和音乐的性质与《法国组曲》大同小异。只是每首之前多了一个前奏曲,音乐的对比因素和结构的规模,都略有增强和加大。在“小巴赫”里,也可以听到几首《英国组曲》中的段落。如那首非常迷人、可爱的第20首《加伏特舞曲》,原为第三首g小调《英国组曲》中的第5曲:再如同样美丽的第18首,也是《加伏特舞曲》,是第6首d小调《英国组曲》中的第5曲: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是D大调的乐曲。不是说每首组曲都是一样的调性吗?d小调的组曲怎么出来了D大调?对了,这种在小调中置入同名大调(d.D同名)的情形,也是《英国组曲》与《法国组曲》的一个不同。
Bach: The Art Of The Fugue 豆瓣
9.6 (27 个评分) Glenn Goul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专辑介绍:
巴赫最后一部作品《赋格的艺术》被誉为音乐家的“哲学著作”,他以音乐思维中的高度逻辑性和结构的严密性来反映音乐所包含的数理与宇宙的和谐之美。运用对位法的顶峰可从这部作品中见到,他把超越人类脑力极 妙技,处理得极为简单而鲜明,其中的对位技巧极为复杂精致,绝非仅靠耳力所能理解.其中很多以c小调开头,到后来则像最棒的魔术师的戏法一样,以d小调结束。而这些,却只有最留心的听众的耳朵才能识破产生变化的那一瞬。借助调性的跳跃,可以无限重复音乐作品,直到他被所有音阶的音符都变形过为止。巴赫解释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国王的荣耀在转调的同时不断升高。”最后一首赋格曲没有完成,在以他的名字“B-A-C-H”。因为在德语里,B就是降B音,H是B音……这是他第一次用自己的名字去谱曲。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是这么容易拼写,他是第一次写这样的赋格曲。人们认为这是4声部的赋格,作品最后的切入点,重新诠释了赋格的艺术。但他去世了,没有完成。所以,他留下了这个忽然结束的让人惊讶的结尾……
专辑曲目:
01 contrapunctus 1
02 contrapunctus 2
03 contrapunctus 3
04 contrapunctus 4
05 canon alla ottava
06 contrapunctus 5
07 contrapunctus 6, a 4, in stylo francese
08 contrapunctus 7, a 4, per augmentationem et diminutionem
09 canon alla decima, in contrapunto alla terza
10 contrapunctus 9, a 4, alla duodecima
11 contrapunctus 10, a 4, alla decima
12 contrapunctus 8, a 3
13 contrapunctus 11, a 4
14 canon alla duodecima in contrapunto alla quinta
15 contrapunctus 12, a 4. rectus
16 contrapunctus 12, a 4. inversus
17 contrapunctus 13, a 3. rectus
18 contrapunctus 13, a 3. inversus
19 fuga a 2 clav.
20 alio modo. fuga a 2 clav.
21 canon per augmentationem in contrario motu
22 fuga a 3 soggetti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 豆瓣
9.3 (11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Arthur Grumiaux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2月15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专辑介绍:
J. S. 巴赫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1001—1006,大约作于1720年,克滕。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最高峰巅。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峰巅。这6首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第一、三、五为奏鸣曲,二、四、六为组曲,据推测,乃为当时克滕宫廷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史比斯 (Joseph Spiess)所作。
Arthur Grumiaux 格吕米奥(1921-1986),比利时小提琴家,幼年从外祖父学琴,9岁入沙勒罗瓦(Charleroi)音乐学院,12岁入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从伊萨伊的学生杜布瓦学琴.1939年获维厄当和普吕姆奖,1940年成为比利时政府演奏荣誉奖的第一名获奖者.毕业后去巴黎,从埃乃斯库短期进修,1940年春天首次举行独奏会.二战期间,格吕米奥只参加杜布瓦私人组织的弦乐四重奏活动,二战结束后1945年与BBC乐团合作举行在英国的首演,名噪一时.1949年继杜布瓦任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1951年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合作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1952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1953年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均获辉煌的成功,由此而成为世界顶尖极的演奏家.格吕米奥的演奏,音色纯净、典雅,经常是一种柔美中的静谧,有一种清香高洁之美.格吕米奥留下的大量录音中,第一位的是对莫扎特与舒伯特的演绎,第二位是对巴赫的演绎,然后才是贝多芬、布拉姆斯与其他作曲家.他有一把名为"梯坦"的斯特拉蒂瓦里琴,但在音乐会上通常使用一把1744年制造的"瓜纳里"琴.
专辑曲目:
Disc: 1
1. Sonata no. 1 in G minor BWV 1001 - Adagio
2. Sonata no. 1 in G minor BWV 1001 - Fuga: Allegro
3. Sonata no. 1 in G minor BWV 1001 - Siciliana
4. Sonata no. 1 in G minor BWV 1001 - Presto
5. Partita no. 1 in B minor BWV 1002 - Allemanda
6. Partita no. 1 in B minor BWV 1002 - Double
7. Partita no. 1 in B minor BWV 1002 - Corrente
8. Partita no. 1 in B minor BWV 1002 - Double: Presto
9. Partita no. 1 in B minor BWV 1002 - Sarabande
10. Partita no. 1 in B minor BWV 1002 - Double
11. Partita no. 1 in B minor BWV 1002 - Tempo di Borea
12. Partita no. 1 in B minor BWV 1002 - Double
13. Sonata no. 2 in A minor BWV 1003 - Grave
14. Sonata no. 2 in A minor BWV 1003 - Fuga
15. Sonata no. 2 in A minor BWV 1003 - Andante
16. Sonata no. 2 in A minor BWV 1003 - Allegro
Disc: 2
1.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 Allemanda
2.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 Corrente
3.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 Sarabanda
4.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 Giga
5.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 Ciaccona
6. Sonata no. 3 in C major BWV 1005 - Adagio
7. Sonata no. 3 in C major BWV 1005 - Fuga: Allabreve
8. Sonata no. 3 in C major BWV 1005 - Largo
9. Sonata no. 3 in C major BWV 1005 - Allegro assai
10. Partita no. 3 in E major BWV 1006 - Preludio
11. Partita no. 3 in E major BWV 1006 - Loure
12. Partita no. 3 in E major BWV 1006 - Gavotte en Rondeau
13. Partita no. 3 in E major BWV 1006 - Menuet I - Menuet II
14. Partita no. 3 in E major BWV 1006 - Bourée
15. Partita no. 3 in E major BWV 1006 - Gigue
谢霖:巴赫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帕蒂塔 / 谢霖:巴赫小无 豆瓣 Spotify
9.6 (20 个评分) Johann Sebastian Bach / Henryk Szeryng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4月15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J. S. 巴赫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1001—1006,大约作于1720年,克滕。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最高峰巅。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峰巅。这6首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第一、三、五为奏鸣曲,二、四、六为组曲,据推测,乃为当时克滕宫廷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史比斯(Joseph Spiess)所作。
谢霖(1918—1988),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是匈牙利着名小提琴大师和小提琴教育家弗莱什(1873—1944)的嫡传弟子,也是其学生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位。他出生在波兰的华沙,幼年时受到很好的音乐教育,1933年首次举行独奏音乐会,之后则开始全球性的巡回演出。1946年他第一次到墨西哥演出,迷上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加入墨西哥国籍,并在墨西哥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减少了音乐会的演出,直到1954年,钢琴家鲁宾斯坦访问墨西哥,为谢霖的技艺所震惊,力劝他重上舞台,到世界各地奉献琴艺。由此,他才再次到世界各地举办大量的演奏会活动。谢霖是最出色的少数几个能真正让小提琴优雅地歌唱的演奏家之—,他的琴声紧密而有活跃,有一种天生的高贵气质,既富有诗意,有强调对作品深度的表达,艺术底蕴极其深厚,这一点从他拉的巴赫、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中都能窥见。他对莫扎特作品的表达也狻为出色。谢霖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很有研究,他的演奏呈现出纯正的巴洛克风格,优雅而又严谨,为他人所不及,被视为这方面的典范。(林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