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慢骑中国 豆瓣
作者: 传叔银 重庆出版社 2013 - 8
2011年,传叔和麦阔,双人双骑,横穿中国,本书就是讲述传叔他们从南京出发,骑车到拉萨的两个多月行程中的故事,但并非纯粹的游记+攻略+贴士那种流行格式,而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为是写骑车的事情,传叔戏谑地称之为“自转体”。
小说以2011年骑车横穿中国为背景,以《袜子神教诲录》贯穿全文,将一路骑行(尤其是天路骑行)所必须注意的技巧性知识融贯其中,有趣味的传达给读者。也可以看作一本骑车爱好者必看的单车生活手册,尤其适合长途骑行、超长途骑行者(单次旅行至少三个月以上者)。
横穿中国路线图,http://www.douban.com/note/180278105/
本书入选《新京报》(10月26日)书评周刊的秋季书选,评论曰:和市面上流行的游记不同的是,这本书不记流水账,不秀风景和人像来满足自己那点“在路上”的优越感,不忽悠你旅行是一种更优越的生活方式。相反,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骑行者指导手册”+“自传体小说”来读。从中,你可以找到实用、细腻的骑行指导,以及一个长期在路上的人对生活和旅行相当深入的反思。
编辑推荐:
市面上已有的单车旅行类图书,大都是游记流水账为主,有些甚至文图不匹配,而关于单车上路的实用性指导则几乎没有。《慢骑中国》则完全以实用指导为出发点,为那些从未出过远门的单车爱好者提供最贴心、细腻的指导。
《慢骑中国》语言诙谐幽默,读来轻松,尤其每章卷首的《袜子神教诲录》,更是骑车人以及户外旅行爱好者必备的名言警句;同时又不乏深邃的思考与反省,特别是在叙述人称转变过程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在骑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甚至单车入藏成为一大俗的今天,作者极力提倡一种“慢骑”的理念,即随性自由的旅行乃至生活方式,这在快节奏的当下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引导意义。
豆友推荐:
真是一本让人读过之后变得不安分的书,只有你离家远行,千山万水,一去经年,你才能明白袜子神真的就在那里,祂就是旅途上的那些一期一会的神奇。——导演、影评人 胤祥
我只是十分好奇,一个怎样的人才会放弃安稳的工作而选择过那种风餐露宿的动荡日子的呢?更令我好奇的是,他是如何抵御住那些关于金钱、事业、婚姻等等来自红尘滚滚的诱惑或者压迫,就这么“坚持”旅行十多年的呢?——资深职业培训师 店长大人
作为一个周游世界的人,我要说,这是少见的有丰富内容和细节的旅行书,充满了智慧和戏虐的记录,比其他空有其名的旅行书好太多了。——著名旅行家 赵行德
感觉慢骑旅途中的传叔,有点像边行路边证道的云游僧,只是多了些洒脱不羁。文字亦庄亦谐,沉稳中有戏谑,调侃中见深沉,相信这本书会给许多按部就班地生活的青年读者,带去新的精神坐标。——著名翻译家 Onetti
带一本书去巴黎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8.3 (127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作者在浓厚的法国历史文化氛围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丰富了对艺术、文化,对历史、社会,以及对“革命”的理解。
2014年2月20日 已读
高中买的未读书。看完了激发我去看看旧制度与大革命。
文化 旅行 法国
“玩”才是正经事儿 豆瓣
作者: 李牧 2013 - 10
瑞士人李牧,16岁跑到中国学武术,没钱语言又不通,受伤想买虎标万金油,比划半天医生先拿出虎鞭再掏出一瓶老虎尿;第一次去云南被送上门的“中国媳妇”追着跑;伪装成记者终于摸到了传说中几万元一把的龙泉宝剑……
这个没房没车的“北漂”,乐于与空空的钱包作战,以认真玩的态度过生活,结果“玩”进了理想的大学,“玩”进了“汉语桥”总决赛,也“玩”进了旅游卫视的制作团队,成为爆火老外主持。更疯狂的是,他竟然用地道的中文写了这本书,讲述自己近十年的北漂路——原来,“玩”才是人生头等大事,按部就班,便会失去太多乐趣!
窥视印度 豆瓣
8.6 (39 个评分) 作者: [日] 妹尾河童 译者: 姜淑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10
印度,这个古老的国度,充斥着太多的神秘,也与我们华夏民族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有着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往。与我们一样,印度有屈辱的近代,在风风雨雨中走到了今天。而她的民族风情、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等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日本著名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情趣盎然的印度游记。在游走印度的途中,他以别样的好奇、韧性和深究底里的脾性边走边看边绘,展现一个另类日本人眼中的印度建筑、宗教、历史和文化。其独特细致的文字和绘画让你身临其境。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豆瓣
作者: 袁田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 8
袁田编著的《印度去十次都不够》内容提要:用眼睛看这本书的人,会看到印度各地的异域风情,待人接物的淳朴风气和细微之处的奇趣风物;用头脑看这本书的人,会看到各国的角色陆续登场,分享传奇经历,不吝给予我友情、亲情和爱,交织生命轨迹;用心看这本书的人,只有你们可以读懂书中的密语,发现自己内心里的那一点点蠢动的萌芽,它已经在生长,沉睡中的你睫毛颤动。时机到了,你会真正地醒过来……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是一本旅行文学。
路上书 豆瓣
作者: 蒋勋 2012 - 3
精选蒋勋散文佳作,主要内容为作者在各地旅行时所写的札记随笔、艺术评论,以及对故土的怀念与思考,用温婉细腻的文字,写羁旅愁思,家国情怀。文章大多是在路上所写,故名“路上书”。
当我们旅行 豆瓣
7.2 (16 个评分) 作者: [澳] 托尼·惠勒 / 莫琳·惠勒 译者: 杨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0
《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et的故事》这本书将自传、公司历史和旅行书融为一体。书中讲述了托尼和莫琳夫妇个人的故事,也介绍了他们的公司是如何历尽坎坷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旅行出版商。在书中读者特别可以看到他们的探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成为了《纽约日报》所说的“指导奇怪的人去奇怪的地方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