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Show Your Work!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2 (24 个评分) 作者: Austin Kleon Workman Publishing Company 2014 - 3
Show Your Work! is about why generosity trumps genius. It’s about getting findable, about using the network instead of wasting time “networking.” It’s not self-promotion, it’s self-discovery—let others into your process, then let them steal from you. Filled with illustrations, quotes, stories, and examples, Show Your Work! offers ten transformative rules for being open, generous, brave, productive.
增长黑客 豆瓣
7.5 (16 个评分) 作者: 范冰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 7
“增长黑客”这一概念近年来兴起于美国互联网创业圈,最早是由互联网创业者Sean Ellis提出。增长黑客是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的市场推广角色。他们能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难以企及的高度通盘考虑影响产品发展的因素,提出基于产品本身的改造和开发策略,以切实的依据、低廉的成本、可控的风险来达成用户增长、活跃度上升、收入额增加等商业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用“技术”来让产品获得有效增长。
Web信息架构(第3版) 豆瓣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作者: Peter Morville / Louis Rosenfeld 译者: 陈建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 8
本书涵盖了信息架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的方方面面。全书共7个部分,包括信息架构概述、信息架构的基本原理、信息架构的开发流程和方法论、信息架构实践、信息架构与组织、两个案例研究,以及参考资料清单。
本书兼具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曾被Web设计领域多本书籍重点推荐,是信息架构领域公认的经典书,不论新手还是专家都能各取所需。本书可供Web设计与开发者、Web架构师、网站管理者及信息管理相关人员参考。
设计方法与策略 豆瓣
Delft Design Guide: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7.4 (7 个评分) 作者: [荷]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 译者: 倪裕伟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 - 8
情感设计创始人唐纳德A.诺曼、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吴卓浩推荐。荷兰设计典范,50年经验积累。彩印、精装。
大型网络公开课程“代尔夫特设计方法”(Delft Design Approach)用丰富的案例为本书做了进一步拓展,课程发布于edX网络课程平台。
许多新的设计方法在此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于是,《设计方法与策略:代尔夫特设计指南》应运而生。这本书对设计方法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此书出版之前,其电子版课件已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网站上广受好评,因此,我对这本书的前景充满信心。
——Norbert Roozenb urg
国际刊物《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副主编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以设计方法见长。在这本浸透了师生长期实践经验和智慧的书中,大家可以看到一座设计方法的宝库,是涵盖了系统、模式、产品、服务、品牌等各方面的“大设计”方法。希望它能帮助你用设计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吴卓浩
INWAY Design创始人,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在一些人眼里,设计研究往往有点另类。但凡做事,都需要思想做引领,理论和方法做支撑!成功的设计,背后一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理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有着50载的设计研究成果。希望这本书能帮你叩开设计研究的大门,登上创新设计成功的巅峰!
——罗仕鉴,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博士,教授
在思想的境界里方法如同拐杖,它能帮助真正的思想者走得更远。
设计师的创作离不开直觉和创造力,同时也离不开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在设计教学和设计研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丰田、谷歌、惠普、苹果公司创新的秘密,是设计咨询公司的杀手锏。
《设计方法与策略:代尔夫特设计指南》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50多年来对产品设计方法的经验总结。众所周知,传统的设计教材总是枯燥地解释方法,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设计方法与策略:代尔夫特设计指南》则放弃了对设计方法的赘述,对所有方法只做简明扼要的阐释,直接展示了72种核心设计方法、策略和技巧。其中,有些方法是代尔夫特独创的,且已广泛流传。每一种方法、策略和技巧均用单独的一页文字来描述,并辅以插图说明。
这是一本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阅读的设计工具书。本书将所有策略和方法依据其所适用的范围进行归纳——从筹备设计项目、探索发现、定义设计问题到开发创意概念、评估决策、展示和模拟。这种采取系统分类的方法在设计类图书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能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定位,还能更有效、准确地辅助设计师合理利用方法解决遇到的难题。如何针对特定的目标和相关资源制作项目计划?何时在怎样的情境中如何使用某个特定的方法?使用某个方法能或不能得到哪些结果?这些实际的问题,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 职业设计师的工具书。它能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协助你推进项目进程。
• 设计学生的参考书。它能在通往职业设计师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 企业创新者的高效创新指南。它用设计思维指引企业找到创新方向。
精益设计 豆瓣
Lean UX: Applying lean principles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作者: Jeff Gothelf 译者: 张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8
本书作者根据精益创业法的理念归纳出了行之有效的精益设计方法,让设计团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设计出更好的用户体验。本书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精益设计来改善用户体验,让团队摈弃为设计而设计的心态,通过迭代来增进认识,提高效率,并以成果为基础进行设计。另外,书中有大量的案 例分析和研究探讨,还有很多操作性建议。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 豆瓣 Goodreads
About Face 4: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
8.5 (8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伦·库伯 / [美] 罗伯特·莱曼 译者: 倪卫国 / 刘松涛 电子工出版社 2015 - 10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是《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的升级版,此次升级把全书的结构重组优化,更加精练和易用;更新了一些适合当下时代的术语和实例,文字全部重新编译,更加清晰易读;增加了更多目标导向设计过程的细节,更新了现行实践,重点增加 移动和触屏平台交互设计,其实《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多数内容适用于多种平台。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是一本数字产品和系统的交互设计指南,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交互设计的过程、原理和方法,涉及的产品和系统有个人计算机上的个人和商务软件、Web 应用、手持设备、信息亭、数字医疗系统、数字工业系统等。运用《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的交互设计过程和方法,有助于了解使用者和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而更好地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点石成金 豆瓣
8.1 (38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夫·克鲁克 译者: De Drea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 8
可用性设计是Web设计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项任务。《点石成金》的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业的经验,剖析用户的心理,在用户使用的模式、为浏览进行设计、导航设计、主页布局、可用性测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并给出了大量简单、易行的可用性设计的建议。这本书短小精悍,语言轻松诙谐,书中穿插大量色彩丰富的屏幕截图、趣味丛生的卡通插图以及包含大量信息的图表,使枯燥的设计原理变得平易近人。
此书适合从事Web设计和Web开发的技术人员阅读,特别适合为如何留住访问者而苦恼的网站/网页设计人员阅读。
设计调研 豆瓣
作者: 戴力农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 4
设计调研是设计专业学生和设计师在信息时代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本书全方位地就这一主题开展讨论。首先定性地介绍了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头脑风暴法、自我陈述法、实验法等,然后阐述常用的调研分析方法,如数量对比分析、知觉图、鱼骨图、卡片归纳法、情景法、人物角色法、故事板、可用性测试、A/B测试、用户点击行为分析、流量、转化率、跳出率和网站数据分析。最后本书介绍了设计调研的一般流程,以及如何从设计调研到设计洞察,并且提供了两个不同设计方向的教学案例:网站设计调研的案例来自阿里巴巴集团,是关于一个淘宝产品——淘宝指数的产生和迭代过程;环境艺术设计的案例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是关于闵行公园的场地调研与设计案例。
《设计调研》是一个团队协同的成果。作者来自各大高校和企业活跃在设计第一线的设计师,比如SAP、三星、阿里巴巴、腾讯、搜狐网、大众点评网、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本书各章节的大量案例引用了高校课堂作业和企业的实际产品,它们与时下的设计理念紧密结合。
《设计调研》可以作为高等教育设计学科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各类设计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点石成金 豆瓣
7.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鲁格 (Steve Krug) 译者: 蒋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1
《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Web和移动可用性设计秘笈(原书第3版)》是一本关于Web设计原则而不是Web设计技术的书。《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Web和移动可用性设计秘笈(原书第3版)》作者是Web设计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用幽默的语言为你揭示Web设计中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只需几个小时,你便能对照书中讲授的设计原则找到网站设计的症结所在,令你的网站焕然一新。
从0到1 豆瓣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6.8 (98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蒂尔 / [美] 布莱克·马斯特斯 译者: 高玉芳 中信出版社 2015 - 1
图书简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0NjcyMzE2.html?wm=3333_2001
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作品,斯坦福大学改变未来的一堂课,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商业哲学。
在科技剧烈改变世界的今天,想要成功,你必须在一切发生之前研究结局。
你必须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让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
从0到1,为自己创造无限的机会与价值!
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从0到1》还将带你穿越哲学、历史、经济等多元领域,解读世界运行的脉络,分享商业与未来发展的逻辑,帮助你思考从0到1的秘密,在意想不到之处发现价值与机会。
揭开创新的秘密,进入彼得•蒂尔颠覆式的商业世界: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全球化并不全是进步
竞争扼杀创新
“产品会说话”是谎言
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
创业开局十分重要,“频繁试错”是错误的
没有科技公司可以仅靠品牌吃饭
初创公司要打造帮派文化
社交红利 豆瓣
作者: 徐志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 8
如今的互联网,社交网络已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如腾讯微博、微信、QQ空间、人人网、新浪微博、唱吧、美丽说、啪啪等等,都可以算是社交网络,将大部分活跃的人们聚集起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形式分享着身边的事。这些社交网络吸引着更多兴趣相投的陌生人成为朋友结成圈子,也衍生出的海量流量和机会,为业界和创业者提供着源源不绝的新机会。可以这样说,社交网络在将散落在人们中的需求汇聚起来,等待着企业来提供服务。因此,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好庞大的社交网络,为企业发展寻求新的动力;如何为企业和创业的人们带来更多社交红利?本书将主要围绕上述内容来详细阐述。目前书的初稿已经完成,大概分为6个章节,
本书利用六个章节详细阐述如何利用庞大的社交网络为企业和创业者们带来更多的社交红利,是真实的关于案例和数据的思考与总结。全书一直力求避免讲无谓的案例,而是侧重在同腾讯擅长的产品思路,分析解读这些关键数据背后的原因,及可以参考借鉴的切入点;分别为:
1、《社会红利时代开启》揭示了社交网络的价值之源和火爆之秘;
2、《信息的重量》分析了流动于社交网络之上的内容、质量标准与进化轨迹;
3、《关系链壁垒》解读了如何将关注者账号变成可用资源、如何不断复制和扩展这样的资源以及如何将资源变为收益;
4、《流动的魅力》披露了实用性极强、可助力企业获取互动红利与“放大效应”的操作指南;
5、《开放与新红利》展现了作者对提升社交网络营销效能的思考与心得;
6、《社交网络中关于未来演进的21个猜想》则预测了今后一段时间的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的走向。
此书的推荐人群:互联网及移动领域的从业者和创业者,市场推广、公关领域的从业者、社交网络营销工作者,及希望利用好这些互联网工具的传统企业等。这些人群可以将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技巧用于指引自身行业的业务实践,通过实践可充分意识到这本书的工具价值。
启示录 豆瓣
Inspired: How To Create Products Customers Love
8.3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Marty Cagan 译者: 七印部落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 5
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软件产品无人问津,成功的产品凤毛麟角?怎样发掘有价值的产品?拿什么说服开发团队接受你的产品设计?如何将敏捷方法融入产品开发?过去二十多年,Marty Cagan作为高级产品经理人为多家一流企业工作过,包括惠普、网景、美国在线、eBay。他亲历了个人电脑 、互联网、 电子商务的起落沉浮。《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从人员、流程、产品三个角度介绍了现代软件(互联网)产品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念。七印部落正在翻译作者的博客和授课视频,欢迎访问微博:http://weibo.com/7seals
-
“Marty无疑是eBay最出色的产品经理,他对eBay的影响至今仍在。”
— Frerk-Malte Feller
eBay德国区常务董事
-
“Marty是产品管理的行家里手。这本书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
— Judy Gibbons
Accel Partnets公司风险投资人
-
“Marty在工作上自有一套,他总能打造出一流的产品。”
— Pete Deemer
Yahoo!前任首席产品经理、GoodAgile公司CEO
-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产品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 Jim Denney
TiVo产品副总裁
-
“产品没有价值,开发团队再优秀也无济于事。要论挑选产品,Marty可谓慧眼独具!”
— Marty Abbott
eBay前任CTO、AKF Consulting公司合伙人
-
“想在软件行业创业,你绕不开这本书!”
— Chuck Geiger
PayPal、Travelocity、Ask.com前任CTO
移动设计 豆瓣
作者: 傅小贞 / 胡甲超 2013 - 7
移动应用的交互设计对于移动产品的体验来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作者首先从人-机-环的角度出发来阐述移动应用的设计,并建立了移动应用设计的基本原则;其次,根据移动端的情境、移动设备的特征,以及触摸的交互方式,作者总结了移动导航和移动框架设计的主要形式,并给出了移动导航设计的原则和思路。为了能帮助设计师们做出一个生动有趣的移动应用,本书还详细介绍了移动动画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移动特性的细节和创新设计,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同时,根据作者的移动应用设计经验,介绍了一些常用设计工具,希望对新入行的设计师们有所帮助。最后,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流”的交互设计方法,丰富了移动应用的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对移动设计感兴趣、想进入此领域的设计师们做入门指引,亦可给正在移动产品领域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们以借鉴。
免费 豆瓣
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里斯·安德森 译者: 蒋旭峰 / 冯斌 中信出版社 2009 - 9
在《免费:商业的未来 》这本书,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策略,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在上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究竟什么是免费商业模式?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说法,这种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这是数字化时代一个独有特征,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这种趋势正在催生一个巨量的新经济,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在这种新经济中基本的定价就是“零”。
对我们个人来说,“免费”是一种涤荡旧有思维的商业体验,而对企业来说,“免费”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法则,一种可以改变旧有发展模式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动力机器”。
创新者的窘境 豆瓣 Goodreads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译者: 胡建桥 中信出版社 2010 - 6
管理类经典图书
o 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o “全球商业书籍奖”获奖图书
“颠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经典力作。
《金融时报》/布兹•亚兰及汉密顿全球商务书刊颁发“1997年最佳商务书”奖
“1997年最佳商务‘实用’书”奖
一本书,
让志在必得者战战兢兢,
让犹豫不前者胸有成竹,
掀起激荡决策者的脑力风暴,
尝试给自己的思维来一次升级。
有些公司,但不是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它们是大多数经理羡慕并尽力效仿的对象,以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闻名,但是在面对某些市场或技术的变化时,却无法保持其领头羊的地位。一家成功的公司,如何保证它的产品不会被新的技术挤出市场?如何成功利用创新取得优势?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多个成功运用新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公司。这些新技术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含义。作者指出就算经营得再好的公司,尽管他们十分注意顾客需求和不断地投资开发新技术,都可能被某一新产业所影响而导致失败。
本书涉及各个产业,目的在于告诉经营者对应该对他们的顾客和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 豆瓣
6.3 (9 个评分) 作者: 腾讯公司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 1
设计属于所有人,也意在为所有人使用,这既是设计的价值,也是设计的责任。本书内容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用户研究、体验设计、设计流程和工具,以及团队成长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分享。
精益创业 豆瓣
The Lean Startup
8.9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里克·莱斯 译者: 吴彤 中信出版社 2012 - 8
《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内容简介: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创业兴盛时代,但无数创业公司都黯然收场,以失败告终。精益创业代表了一种不断形成创新的新方法,它源于“精益生产”的理念,提倡企业进行“验证性学习”,先向市场推出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在不断地试验和学习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灵活调整方向。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最好能“快速地失败、廉价地失败”,而不要“昂贵地失败”;如果产品被用户认可也应该不断学习,挖掘用户需求,迭代优化产品。这一模式 不仅针对车库创业派,对于全球最大企业内部的新创业务也同样适用。
创业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进行产品或服务创新。新创企业还不知道他们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们的顾客在哪里。计划和预测只能基于长期、稳定的运营历史和相对静止的环境。而这些条件新创企业都不具备。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产品会非常受欢迎,所以花费巨大精力,在各种细小的问题上进行打磨,结果,产品推到市场后,消费者很残酷地表示他们不需要这个东西。如果我们的生意本身不被市场需要,那么我们失败来的越快越好,这意味着我们耗费更少的资金和精力在错误的事情上。
埃里克将精益创业提炼为一个反馈循环:想法—开发—测量—认知—新的想法。根据这种模式,我们创业的第一步是把想法变为产品,而且这时开发的产品是精简的原型,投入最小的金钱和精力开发出体现核心价值的产品,不要在许多细枝末节上耗费过多精力。当极简功能的产品得到用户认可后,创业者需要把控局势,在不断的反馈和循环中测试产品,快速作出调整和改变,迭代优化产品,挖掘用户需求,达到爆发式增长。新创企业必须在消耗完启动资金之前,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时间里找到有价值的认知。
结网 豆瓣 Goodreads
王坚
8.4 (9 个评分) 作者: 王坚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本书以如何创建、发布、推广互联网产品为主线,介绍了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对每一部分工作所需的方法和工具。为用户创造价值是产品经理的第一要务,产品经理的工作是围绕用户及具体任务展开的,本书丰富的案例和透彻的分析道出了从发现用户到最终满足用户这一过程背后的玄机。
本书面向现在正在从事及未来将要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的创业者和产品经理,也可以作为互联网产品策划人员或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新版完善了各章节,增加了优雅降级等内容,读者也可从中更深地去感受一名产品经理的感悟。
与孩子一起学编程 豆瓣
Hello World!Computer Programming for Kids and Other Beginners
8.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桑德Warren Sande / Carter Sande 译者: 苏金国 / 姚曜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 11
一本老少咸宜的编程入门奇书!一册在手,你完全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跟随Sande父子组合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那些编程概念,如内存、循环、输入和输出、数据结构和图形用户界面等。这些知识一点儿也不高深,听起来备感亲切,书中言语幽默风趣而不失真义,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细心的作者还配上了孩子们都喜欢的可爱漫画和经过运行测试的程序示例,教你用最易编写和最易理解的Python语言,写出你梦想中的游戏程序。
“Hello, World!我来了!”编程乐趣无穷,起点就在脚下,请引导你的孩子走进这奇妙的世界。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其他初学者,都可以跟随本书学习Python编程,并过渡到任何其他语言,重要的是你将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打造Facebook 豆瓣
7.1 (21 个评分) 作者: 王淮 / 祝文让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3 - 2
《打造Facebook》新书发布会,王淮与读者面对面,活动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18166913/
这本书的书名——《打造Facebook:亲历Facebook爆发的5年》很嚣张,谁有资格可以说这句话呢,当然,扎克伯格最有资格,但他不会亲自来告诉你,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几年都不大可能。而且,这不是一个人的公司。里面的每一人,尤其是工程师,既是公司文化的承受者,同时 也在不断的改造着公司的文化。我想强调的是团队,是团队的力量打造了Facebook。而让团队凝聚在一起并充满战斗力的,即其文化。这种文化,包括一些做事的方式,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和对这些做法和原因的认同。写这本《打造Facebook:亲历Facebook爆发的5年》,是想剖析Facebook文化的精髓,还有这里面的思考过程和前后的变化,详细解释当中最有价值和最值得学习的那几点。尤其作为早期员工,我们奠定了这些文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