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
决策思维 豆瓣
作者: 王嘉陵 东方出版社 2009 - 1
如今,企业执行人员、经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都需要在战略和战术上做出商业决策,在应对不同人群和任务的同时,还要平衡内外部的资源。如何做出有效的决策,帮助企业平稳运行,获得支持,并取得竞争优势,是各个层次决策者做决定的重要考虑因素。现在,能够迅速地处理大量的信息、更好地利用时间,并做出有利、有效的抉择是商业成功的关键。
王嘉陵女士以自己过去30年在IBM的成功事业为基础,为我们揭开了如何有效地带领团队做出商业决策的秘密。作为IBM副总裁,全球最资深和最具威望的女性主管之一,王嘉陵女士曾成功地带领IBM公司的各个部门历经盛事与危机,包括市场营销、销售、技术支持、业务发展、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商业转型、咨询服务等。此外,通过在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讲授ExecutiveMBA课程,王嘉陵女士成为领导力发展、决策及管理沟通领域的知名学者。
“做出正确的决策就是要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源以达到目标。”通过分析在做决策时可能陷入的误区,王嘉陵女士介绍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GPA,来成功地做出决策。
.目标(Goal)确立一个明确、共享的目标;
.优先级(Priority)明确不同任务的轻重缓急;
.可选方案(A1ternatives)选用最好的可选方案去达到目标。
上述这个GPA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决策者正确地做出商业决策,它也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也是一个合理分配资源的关键要素。
决策成功与否取决于方案的实施,因为实施过程将决策者的想法与最终结果结合在一起。
.与恰当的人员合作,并从关键人员处获得支持;
.收集有用的信息,并分析论证有可能产生的结果及其带来的利弊得失;
.设计进度评估系统;
.当决策者有更新、更好的想法时,能够灵活地改变方案。
上述四个要点有助于引导执行者成功地实施决策方案。
王嘉陵女士30年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美国加入IBM工作。过去5年中,她一直在亚洲一些最负盛名的大学里兼任教授。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现在邀请王嘉陵女士与中国的经理人员和高级管理层人士分享她宝贵的经验和心得。我们同她一起衷心地希望IBM能够帮助中国的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MarcA.Chapman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经理
后记
关于决策这个题目,我曾经思考过很久。在工作的前10年,我并没有摸索出一套很简单的方法,做决定就是碰碰撞撞(HitandMiss)的过程。碰碰撞撞的意思就是:有时候我碰对了,决定做得好,我很高兴,也很庆幸;有时候决定做得不好,我自己在做决定时都没有太大的把握,决定做出以后也会遇到挑战,或者经历一些困难。这些经历让我苦苦思索,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决策方法?我也曾经征询过许多成功人士,问他们是怎样做决定的,但直到今天为止,我还没有遇到一个人,能够立刻很清楚地说出一套方法来。每个人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多半都会回答:“嗯,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所以我相信一般人对于做决定这件事情,都是一些碰碰撞撞的经验。
后来,我慢慢地找到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使我在做任何决定时都受益匪浅。这些原则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管理决策,以及个人生活中的决定。这些原则主要来自经验的累积,外加平时阅读相关的书籍与课程。其中JohnS.Hammond,RalphL.KeeNmy和HowardRaiffa合著的《SnlartChoices》以及StrategicDecisionGroup的《QualityDecision》对我最有益处,帮助我去思考、实验、学习、总结。但是有些书小题大做,很复杂,看过之后容易忘记。因此我尽力简化这看似复杂的题目,用六个容易记住的英文字母GPA和IPO来说明在决策的内容上和决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六个要点。
在加入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学工作之前,我在IBM工作了25年。在这25年中,我在公司的内部一共调任了12个部门,涉及营销、服务、技术支持、业务开发、咨询、人力资源、市场、IBM内部变革转型、信息管理等不同的领域,做过首席信息官,也做过首席市场营销官。其间在美国15年,日本7年,中国香港3年。我在教学工作之前的一个职位是IBM副总裁,负责IBM整个亚太地区的市场营销,包括从日本到印度、新西兰在内的14个国家。每当被人问及,在如此多元化的职场,带领形色各异的团队,我是怎样生存并且取得成功的?我的回答就是:我知道如何带领我的团队做出对组织最好的决定,并且成功地执行我们的决定。其实,这应该是每位成功经理人的标准答案。
我曾多次空降至不同的高位,在不同的领域带领多元文化的团队,由于我的决策思维与方法是公开的,所以我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团队的信任,共同努力,达到共享的目标。现在我愿意把我的学习经验和感悟与更多的人分享。我相信,如果能够掌握GPA和IPO这六个重点,就一定能够有效地带领团队做出对组织最好的决定,并且成功地执行所做的决定。
王嘉陵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
2008年12月2日
有效竞品分析:好产品必备的竞品分析方法论 豆瓣
作者: 张在旺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 10
这是一部极具实战性和技巧性的竞品分析方法论著作,是作者近20年来在互联网、金融、通信等行业工作经验的总结。书中明确提出了“做产品遵循的不是规则论,而是博弈论,好产品被竞争对手干掉的不计其数”的观点,从流程、工具、方法、模板、案例等5个方面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竞品分析方法论。这套方法论在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用友、东软、创维、美的、EMC等超过100家中外知名大型企业中被广泛使用,备受称赞。
全书一共6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全面认识竞品分析
包括竞品分析的内涵、外延、意义、时机、方法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第二、竞品分析的流程和步骤
完整的竞品分析流程包含“明确目标→选择竞品→确定分析维度→收集竞品信息→信息整理与分析→总结报告”这6步,详细讲解了每一步的操作方法、技巧、注意事项;
第三、竞品分析工具箱
详细介绍了各种实用的竞品分析工具,包括精益画布——做产品商业模式分析,建立产品全局观;竞品画布——把竞品分析的流程固化在一个模板上,帮助新人上手;战略画布——帮助做产品差异化。
第四、竞品分析方法
总结了近10种竞品分析方法,如比较法、矩阵分析法、竞品跟踪矩阵、功能拆解、探索需求、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加减乘除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场景。
第五、竞品分析报告
讲解了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竞品分析报告,包括竞品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形式、撰写方法、撰写建议等内容。
第六、竞品分析进阶
从企业经营层面讲解了竞品分析的高阶知识,包括如何制定竞争策略、小公司如何应对巨头、“抄超钞”产品方法论,以及反竞品分析的方法等。
第七、模板和案例
在竞品分析的流程、工具、方法、报告、进阶等各个知识点上,都提供了大量的课直接使用的模板和案例,实战性极强。
增长黑客 豆瓣
7.5 (16 个评分) 作者: 范冰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 7
“增长黑客”这一概念近年来兴起于美国互联网创业圈,最早是由互联网创业者Sean Ellis提出。增长黑客是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的市场推广角色。他们能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难以企及的高度通盘考虑影响产品发展的因素,提出基于产品本身的改造和开发策略,以切实的依据、低廉的成本、可控的风险来达成用户增长、活跃度上升、收入额增加等商业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用“技术”来让产品获得有效增长。
Web信息架构(第3版) 豆瓣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作者: Peter Morville / Louis Rosenfeld 译者: 陈建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 8
本书涵盖了信息架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的方方面面。全书共7个部分,包括信息架构概述、信息架构的基本原理、信息架构的开发流程和方法论、信息架构实践、信息架构与组织、两个案例研究,以及参考资料清单。
本书兼具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曾被Web设计领域多本书籍重点推荐,是信息架构领域公认的经典书,不论新手还是专家都能各取所需。本书可供Web设计与开发者、Web架构师、网站管理者及信息管理相关人员参考。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 豆瓣 Goodreads
About Face 4: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
8.5 (8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伦·库伯 / [美] 罗伯特·莱曼 译者: 倪卫国 / 刘松涛 电子工出版社 2015 - 10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是《About Face 3:交互设计精髓》的升级版,此次升级把全书的结构重组优化,更加精练和易用;更新了一些适合当下时代的术语和实例,文字全部重新编译,更加清晰易读;增加了更多目标导向设计过程的细节,更新了现行实践,重点增加 移动和触屏平台交互设计,其实《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多数内容适用于多种平台。
《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是一本数字产品和系统的交互设计指南,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交互设计的过程、原理和方法,涉及的产品和系统有个人计算机上的个人和商务软件、Web 应用、手持设备、信息亭、数字医疗系统、数字工业系统等。运用《About Face 4: 交互设计精髓》的交互设计过程和方法,有助于了解使用者和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而更好地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设计调研 豆瓣
作者: 戴力农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 4
设计调研是设计专业学生和设计师在信息时代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本书全方位地就这一主题开展讨论。首先定性地介绍了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头脑风暴法、自我陈述法、实验法等,然后阐述常用的调研分析方法,如数量对比分析、知觉图、鱼骨图、卡片归纳法、情景法、人物角色法、故事板、可用性测试、A/B测试、用户点击行为分析、流量、转化率、跳出率和网站数据分析。最后本书介绍了设计调研的一般流程,以及如何从设计调研到设计洞察,并且提供了两个不同设计方向的教学案例:网站设计调研的案例来自阿里巴巴集团,是关于一个淘宝产品——淘宝指数的产生和迭代过程;环境艺术设计的案例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是关于闵行公园的场地调研与设计案例。
《设计调研》是一个团队协同的成果。作者来自各大高校和企业活跃在设计第一线的设计师,比如SAP、三星、阿里巴巴、腾讯、搜狐网、大众点评网、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本书各章节的大量案例引用了高校课堂作业和企业的实际产品,它们与时下的设计理念紧密结合。
《设计调研》可以作为高等教育设计学科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各类设计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启示录 豆瓣
Inspired: How To Create Products Customers Love
8.3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Marty Cagan 译者: 七印部落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 5
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软件产品无人问津,成功的产品凤毛麟角?怎样发掘有价值的产品?拿什么说服开发团队接受你的产品设计?如何将敏捷方法融入产品开发?过去二十多年,Marty Cagan作为高级产品经理人为多家一流企业工作过,包括惠普、网景、美国在线、eBay。他亲历了个人电脑 、互联网、 电子商务的起落沉浮。《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从人员、流程、产品三个角度介绍了现代软件(互联网)产品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念。七印部落正在翻译作者的博客和授课视频,欢迎访问微博:http://weibo.com/7seals
-
“Marty无疑是eBay最出色的产品经理,他对eBay的影响至今仍在。”
— Frerk-Malte Feller
eBay德国区常务董事
-
“Marty是产品管理的行家里手。这本书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
— Judy Gibbons
Accel Partnets公司风险投资人
-
“Marty在工作上自有一套,他总能打造出一流的产品。”
— Pete Deemer
Yahoo!前任首席产品经理、GoodAgile公司CEO
-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产品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 Jim Denney
TiVo产品副总裁
-
“产品没有价值,开发团队再优秀也无济于事。要论挑选产品,Marty可谓慧眼独具!”
— Marty Abbott
eBay前任CTO、AKF Consulting公司合伙人
-
“想在软件行业创业,你绕不开这本书!”
— Chuck Geiger
PayPal、Travelocity、Ask.com前任CTO
结网 豆瓣 Goodreads
王坚
8.4 (9 个评分) 作者: 王坚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本书以如何创建、发布、推广互联网产品为主线,介绍了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对每一部分工作所需的方法和工具。为用户创造价值是产品经理的第一要务,产品经理的工作是围绕用户及具体任务展开的,本书丰富的案例和透彻的分析道出了从发现用户到最终满足用户这一过程背后的玄机。
本书面向现在正在从事及未来将要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的创业者和产品经理,也可以作为互联网产品策划人员或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新版完善了各章节,增加了优雅降级等内容,读者也可从中更深地去感受一名产品经理的感悟。
打造Facebook 豆瓣
7.1 (21 个评分) 作者: 王淮 / 祝文让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3 - 2
《打造Facebook》新书发布会,王淮与读者面对面,活动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18166913/
这本书的书名——《打造Facebook:亲历Facebook爆发的5年》很嚣张,谁有资格可以说这句话呢,当然,扎克伯格最有资格,但他不会亲自来告诉你,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几年都不大可能。而且,这不是一个人的公司。里面的每一人,尤其是工程师,既是公司文化的承受者,同时 也在不断的改造着公司的文化。我想强调的是团队,是团队的力量打造了Facebook。而让团队凝聚在一起并充满战斗力的,即其文化。这种文化,包括一些做事的方式,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和对这些做法和原因的认同。写这本《打造Facebook:亲历Facebook爆发的5年》,是想剖析Facebook文化的精髓,还有这里面的思考过程和前后的变化,详细解释当中最有价值和最值得学习的那几点。尤其作为早期员工,我们奠定了这些文化的基础。
UCD火花集2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UCDChina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4
本书收集了UCDChina第一本博客集出版之后的两年间,UCDChina收录的、更广泛范围的文章,内容涵盖了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第1~6章,讨论了职业的分工、通用的设计方法和原则;第5~16章,热议了互联网上常见的功能、服务和应用,如排序、评论和评价、屏幕分辨率和布局等,同时也讨论了部分具体的产品形态,如微博、群组、邮箱、地图、相册、电子商务等。第17章,仍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UED故事,毕竟生活无处不体验。第18章,收录了UCDChina这两届年会中所分享的一些实例和实践者的观点。
本书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从事产品设计、产品策划、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用户研究、前端开发、网站运营以及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从业人员阅读。
UCD火花集 豆瓣 Goodreads
6.9 (7 个评分) 作者: UCDChina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本书收集了UCDChina上线以来推出的13个话题,内容涵盖了产品设计的全部流程,按顺序集结到第一到第十三章中,讨论了如何研究用户、如何将用户需求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如何传达和协作。在第十四章,几位设计师分享了生活中的UE故事。第十五章,列举了一些实例和实践者的观点。本书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从事产品设计、产品策划、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用户研究、前端开发、网站运营,以及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从业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