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
红色摇滚 豆瓣
7.8 (30 个评分) 侯牧人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
这是一张水准参差不齐的合辑,其中的歌曲多是一些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革命歌曲”,还有几首侯牧人的作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唱片的第一首歌《社会主义好》是由张楚演唱的,很难想象这就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中的那个具有诗人气质的张楚。唱片中的另一个亮点是《国际歌》,唐朝也曾经翻唱过《国际歌》。论独唱部分,马備不及丁武,可是歌曲中后半部分的大合唱,本唱片的编排比唐朝更有气势。唱片中的主角应该是侯牧人,他创作、演唱了一多半曲目。其中由他作曲,卫华演唱的《留下油灯光》,可以说是一首经典的抒情杰作。人们第一次听到侯牧人的声音是从那著名的“亚运” 歌曲《亚洲的太阳升起来》,当时就被那雄浑的男声所震惊。在这张合辑中,侯牧人再一次展示了他那无可比拟的歌声。据说这张合辑曾引来过一些非议,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了解到它的价值。
一颗不肯媚俗的心 豆瓣
8.1 (39 个评分) 张楚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
喜欢张楚的朋友有很多只知道有《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而不知道《将!将!将!》和《西出阳关》,这些歌都来自张楚那张地位暧昧的《一颗不肯媚俗的心》专辑。早在1988年,也就是在录制《姐姐》小样的前3年,张楚就已经录完了《一》专辑。1987年 11月到1991年期间,张楚开始了他的北漂,与大部分在北京寻梦的人一样,这是衣食无着和无人承认的生活,“兄弟,我的兄弟,好好混,不要太着急。”据说,侯牧人在《红色摇滚》中的那首《兄弟》,就是唱给张楚的励志歌曲。张楚曾接受采访说,对1988年录制的《将!将!将!》等歌感到失望,“我需要的音乐,乐师、乐手们没有表现出来,而另外一些人际关系也令我失望。”直到1993年末,巨大的“张楚”两字,一张模样对偶像派们来说惨不忍睹的歌手穿着一件破背心孤独地蜷缩在封套的角落里愤怒地作声嘶力竭状的照片成了张楚的专辑封套,没有用《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没有用《光明大道》,也没有用《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却用了一个奇怪的名字:《一颗不肯媚俗的心》。制作发行方的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投机,借助魔岩的宣传热潮发行当初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据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专辑的销量。但在客观上,这个行为也使我们对张楚的认识更加立体。(新京报·选择摇滚乐-记录中国摇滚乐悲喜之20个瞬间:NO.7《一颗不肯媚俗的心》专辑上市)
摇滚中国乐势力 豆瓣
9.5 (124 个评分) 唐朝 / 何勇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5年10月1日 出版发行: 魔岩唱片
1994年12月17日晚上8点,窦唯,张楚,何勇以及作为佳宾演出的唐朝乐队所参加的
《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正式开演,现场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
体和近万名香港观众,在此之前,他们很少有机会亲眼目睹来自北京的新音乐丰采,而
在香港这个中国人的娱乐重镇中,红磡体育馆向来被视为偶像与巨星的舞台,人们在这
里一向只为娱乐而来,在声光舞影中求取一夜欢乐。
没有一场演唱会像这天一样,没有熟知的偶像,没有华丽的衣裳,甚至没有人带着香港
演出中惯见的哨子和萤光棒,他们空手而来,这是一个没有人见过,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事的演出。
在没有人能预料到的状况下,这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唱会,几乎全程陷入了不可
思议的状态。红磡体育馆历来严格的规定阻止不了万名决心要站起来的观众,他们用双
手和喉咙舞动,嘶吼,他们用双足顿地,跳跃,连向来见惯演出场面的媒体和保安人员
也陷入舞动的情绪中,在香港,几年来几乎没有一场演唱会像这样疯狂。
隔天的港台报纸大都以空前显著的版面报道这场演出的盛况,《摇滚灵魂,震爆香
江》,《中国摇滚,袭卷香港》,《红磡,很中国》,媒体的激烈反映至今未衰,许多
评论文章先后对这场演出做出评述,更多文化人和音乐人先后发表许多意见,大家都对
演出当天的热烈反映做出高度评价,也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北京的新音乐乐手们带给港台的冲击正是来自于此,他们首次证明了偶像不是一成不变
的神话,在香港,这个华人娱乐工业中心里,有上万个群众同时疯狂于“真实”的力量
;他们首次证明,来自圣母大地母亲的文化养份能够让人产生新的视野和想像,他们见
到了久违的音乐本质,发现这是和灵魂相通的线路,因而抛开了惯有的矜持,呐喊疯狂
。而带给港台唱片业与媒体的冲击也是来自于此,他们开始相信,商业应该只是一种流
程,一种制度,商业不是一种音乐型式。
这次演出首次结合来自中港台各方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对中国人的文化有一种强烈
的使命和想像,他们大都相信,中国人将会有更繁盛的文化景观,那也不是来自于虚构
的娱乐幻境,而应该是来自于更真实广阔的创造力量,他们在这场演出中,都看见了这
样的希望。
而对于长久和北京新音乐乐手共事的工作人员如我,并不能维持太久的兴奋,至少,兴
奋是不够的。我们看见过去10年来,他们每个人在音乐中如何投注全部的生命,我看见
他们第一个音符都是生命的延伸,我看见他们对音乐深刻的感情,在香港所带给人们的
冲击热潮并不是他们创作的目的,在香港,他们公开告诉媒体,北京才是他们生命的源
头,中国才是他们创作的根,对所有流连于商业商业媒体制中寻求发财致富的人们而言
,他们的想法几近不可理解,我们却觉得,这才是中国新音乐的本质,站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有更多的未来要去面对,有更遥远的任务在等待,香港演出的成功,只是一个开
始。
在这场演出中,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无法一一尽述,我只能对主办单位香港商业
二台表达特殊的敬意,他们在香港的商业体制中,已经尽力的维持了一条极难走的路,
我们很高兴没有让他们失望。而同时,我也对香港许多浅陋无知的媒体(并非全部)表
达我的鄙夷和愤怒,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擦亮眼睛看清这个世界的 **** ,而永远在捕捉
一些矛盾和差距,是他们制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和浅陋。我很高兴看见何勇的坦率直言
,他承认娱乐工业的价值,却否定这个世界只能有娱乐,他戳穿了这个社会的假面,对
香港部份惯于逢迎弄人的媒体而言是一记当头棒喝,不能不记之。
长久以来,我都觉得这是一个文化倒错的时代,从包装工厂产生出的明星偶像在传播媒介
的传送下普及各方,人们极力在表面中吸取娱乐的养分,而忽略真实的力量.来自岛屿的文
化现象,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袭击所有中国人的地方,浅薄正在取代深刻,简单正在取代丰厚
,虚假正在取代真实,如果这就是商业体制的法则,那么多年以后我们可能发现,在泡沫经
济解体以后,我们所留下的文化遗产,也只是泡沫一团.
--张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