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王小波全集 豆瓣
9.4 (14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 - 7
《王小波全集》分为十卷,每卷都以平装和精装珍藏版两种装帧形式出版。第一卷、第二卷为杂文;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为长篇小说和剧本;第六卷、第七卷为中篇小说;第八卷为短篇小说;第九卷为书信;第十卷为未竟稿。
野火集 豆瓣 Goodreads
野火集
8.7 (154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文汇出版社 2005 - 8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此次重新编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当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对此文的感言,或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或观照了对文章产生的现实意义。并邀请二十位华语文学名人如柏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
劣根 豆瓣
作者: 柏杨 2006 - 2
《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讲的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产生的种种丑怪之相。中国历来被赞为所谓的“礼仪之邦”,但柏杨却敢于提出“到底是什么邦”的疑问,文坛中"脱裤文学"产生的“妖风”,等等诸如此类的“恶风陋习”和现象,组成柏杨对传统反思的一部分。
吓人的国粹教育 豆瓣
作者: 柏杨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 - 5
教育,劈开文明桎梏的利刃,引领人类对自身进行新发现和变归,带给人类脱胎换骨的跃迁和升华。
堂堂大学,不管是私立的,省立的,或是国立的,几乎全成了“留美预备学堂”,或“美国大学堂先修班”,这还不算,青年朋友的眼光也越来越窄越短,千篇一律地希望走一条路,那就是,中国大学堂毕业后,考上公费或自费留学,如果考不上留学,则靠父兄关系……或参加其他凡是能够出国的团……或以球队领队,或以考察,开会等等名目,千方百计,跳到美国。
年欲九十的柏老依旧双目有神,文章犀利幽默,甩开针针见血的犀利笔锋,针砭时弊,入木三分,颇有鲁迅之风,而“他的杂文将他的文笔功力发挥得最淋漓尽致”(柏杨夫人张香华语),因此,其文章便兼具思想性、可读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文章更是具有十分强的可读性和深刻的内涵。显示出先哲般的洞明和一股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文字有如此的魅力,历久而不衰。两位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人物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的读者群,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会让广大读者失望的。
我的精神家园 豆瓣
9.7 (15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 - 10
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蜒。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文化@私生活 豆瓣
7.1 (11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1
《文化私生活》是作者的第二本博客文集,精选了其博客“不许联想”上2005下半年至今的文章40多篇。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化篇:给你自由过了火”,主要是文化时评,尖锐而真切;第二部分,“私生活篇:人人都爱塞林格”,是作者个人生活中的故事,妙趣横生;第三部分,“文化私生活篇:十面埋妇”,是作者第二部博客电影《十面埋妇》的剧本及花絮。
书名“文化@私生活”是指一个人完全属于自己的、极少公之于众的文化生活,甚至一被人知道会遭到嘲笑。这个提法既有戏谑之意,又点出了人们在文化消费中面临的某种尴尬,非常真实。全书仍然是王小峰特有的辛辣、幽默然而引人深思的风格。
不许联想 豆瓣
7.0 (16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这本书是作者近两年来在报刊杂志及其博客上发表的时评、娱评、随笔和段子的合集。时评、娱评调侃当下社会和娱乐圈各种奇闻怪事,幽默诙谐,泼辣尖锐;随笔书写生活小事,涂抹点滴情趣,勾画朋友面孔,同时不忘就身边诸事嬉笑怒骂,活脱脱一个“黑白无间”的王小峰;段子部分则模仿剧本编故事,是对时评部分集中而夸张的表现。
作者对语言的运用颇有特点,常常通过“歪用”、“曲解”,使平常词句顿时趣味横生,具有了更多的意味。语言中的京味儿增添了阅读趣味,读者能从阅读中体会当下北京流行文化的特色。
书中插图是“山羊胡”谢锋所画。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Eggplant.place 豆瓣 谷歌图书
7.8 (52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4 其它标题: 闪开, 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纯真年代。这本书是对这一纯真年代的终极回忆。
作者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这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
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
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