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读报纸的人 豆瓣
Der Trafikant
作者: [奥地利] 罗伯特·谢塔勒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3
这是一匹与《铁皮鼓》并驾齐驱的文学黑马,承载着一位大器晚成作家的当代传奇。如果人生是一张报纸,谁能读懂真相?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去寻找答案,而是要去经历。我们终将醒悟:日子过得越长,生命显得越短。
生活像一双永不疲倦的眼睛,看着我们一次次离别和一点点成长。
我们的情感在生活波澜的激荡中起伏浮沉,用力托起良心与欲望碰撞出的生命浪花。
在社会欲望的驱使下,卖报翁被迫害致死;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远走他乡;十七岁男主人公誓死反抗命运的要挟;更多人则选择了沉默和随波逐流,将自己隐藏在黑暗的角落,谨小慎微地窥视着天边的黎明。
每个人都在面对欲望的考验,有的沉沦了,有的泯灭了,有的升华了……每个人的灵魂都在努力吟唱,且在不经意间共同谱写了一篇超越性别、年龄和种族的欲望交响曲。
生活不是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唯有我们都是在欲望的沙海里淘金子一样的良心和真爱的人,这不会变。
2021年7月29日 已读
看了一半,不好看。既不了解奥地利,也不了解弗洛伊德,剧情也无聊
外国文学
变形记 豆瓣
8.6 (171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叶廷芳 / 赵登荣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 - 4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 [5] 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2019年8月6日 已读
喜欢的人提到过这本书,他说他的店的名字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变形记,虽然我没看懂,但这本书对他大概有什么特殊意义吧
卡夫卡 外国文学 文学
火星纪事 豆瓣
The Martian Chronicles
8.5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林翰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3
《华氏451》作者成名作品
“科幻界爱伦•坡”最具诗意的荒诞经典
或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都变成了火星人
只因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映照在书页里的倒影……
《火星纪事》深受文学大师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影响。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小故事汇聚而成,随处进发着想象的火花;但它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截然不同。更富隐喻.字里行间飘溢着淡淡的忧伤。
——《纽约时报》
布拉德伯里在书中竖起了一面折射人性的镜子。揭示出人类对待“异族”的做派远非高尚,因而一再饱尝孤独和隔绝之苦。当然,本书的结尾仍为我们保留了一丝重生的希望。
——美国亚马逊网站
地球濒临毁灭,人们带着最古老的恐惧和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渴望,移民火星,寻求一个全新的开始。人类征服了火星——同时,火星也征服了人类。这个拥有古老而濒临绝种的种族的红色星球,似乎对他下了魔咒,永远地改变了他。懂得“心电感应”和“移形换影”之术的火星人;爱上地球人的火星寂寞人妻和她善妒的丈夫;历尽艰辛安全降落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的火箭舰长;密谋以爱伦•坡小说中的恐怖场景实施报复的腹黑绅士……陌生的红色土地上,人类带来的喧嚣,最终能否复归平静?火星能否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虚幻而又栩栩如生的火星纪事,从一九九九年绵延至二〇二六年,如诗般缥缈婉约,却又颇具爱伦•坡之风,此书中,布拉德伯里更以《厄舍古屋的续篇》,向爱伦•坡致敬。这是一个旧死与新生的故事,一个近乎绝望却又充满希望的梦想。布拉德伯里对人性的看法是悲观的,但他不痛诉,只是在恬静中把故事忠实地记录下来,反思人类对待异己的残酷、想象力的匮乏,所造成的不同文化族群间的隔膜与相残。本书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外来者(“入侵者”)和“原住民”之间的冲突,这也是在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愈加频繁的今天,社会上一直讨论和关注的话题。美丽绮梦和残酷现实相互交织,糅合成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超脱了类型科幻所能表现的视界。
《火星纪事》是布拉德伯里的成名作,奠定了他在科幻小说界的地位。2012年美国航天局将“好奇”号在火星的着陆点命名为“布拉德伯里着陆点”。《火星纪事》曾在1980被NBC拍成过科幻剧,主演是明星罗克•赫德森。1997年时,制片人John Davis和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曾想让环球公司来改编拍摄该书。2011年派拉蒙公司买下了《火星纪事》的改编权,准备将其搬上大银幕。
斯皮尔伯格:“布拉德伯里是我科幻事业的缪斯。在科学小说和幻想的世界里他将永生。”
史蒂芬•金:“我今天听到的声音,是一位巨人的脚步渐行渐远时所发出的雷鸣轰响。”
2017年1月18日 已读
现在读了还不是很懂的文学。说是科幻小说不如说是在借火星这个设定来讽刺。每一篇的主题都不同
外国文学 文学 科幻 美国
孤儿列车 豆瓣
Orphan Train
7.7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克里斯蒂娜·贝克·克兰 译者: 胡绯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5
蔡康永读后诚意推荐 温暖无数心灵的希望之书
美国版销量突破150万册
连续85周蝉联《纽约时报》小说榜第1名
美国第一畅销书 加拿大畅销榜冠军 36国读者含泪捧读
跨越一个世纪的生命悲欢,媲美《追风筝的人》的至深感动
虽然不是所有离别都能盼来重逢,但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1854到1929年间,自美国 东部出发的孤儿列车承载着上万名无家可归的孩童前往中西部地区,他们在沿途各站任人挑选,未来命运如何全凭运气决定。9岁的小姑娘薇薇安就是其中之一,可是好运没有降临到她的头上。对她而言,登上孤儿列车只是命运悲欢的大幕掀开的微微一角。如今的薇薇安91岁了,漫长的人生让她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多到不敢回忆。一次偶然的善心之举让薇薇安结识了孤儿莫莉,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再次将她淹没。然而,这次生命给出了应有的答案。
2016年4月3日 已读
讲了薇薇安的一生,失去亲人,失去爱人,却没有失去活下去的希望。书告诉我们要感恩,要坚强,要不怕孤独。不至于哭吧。
对我来说这本书的最大意义应该是从薇薇安一个人的故事讲了一个时期一个群体的状况吧。
克里斯蒂娜·贝克·克兰 外国文学 小说 成长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