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
美丽新世界 豆瓣 Goodreads
Brave New World
8.7 (20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王波 重庆出版社 2005 - 6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书中引用了广博的生物学、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描绘了虚构的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会。这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 亡都受着控制的社会。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由于社会与生物控制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这种统治甚至从基因和胎儿阶段就开始了。
这是一个有阶级、有社会分工的社会,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被分为五个阶级,分别从事劳心、劳力、创造、统治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人们习惯于自己从事的任何工作,视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与极高的工作强度为幸福。因此,这是,一个快乐的社会,这种快乐还有别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学,催眠术被广泛用来校正人的思维,国家还发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药物让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爱情——性代替了爱,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经历危险的感觉。最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创造力。
2015年7月10日 已读
庄蝶庵译本,感觉译得挺好,可能是原作者文笔比较乏味,故事也不吸引人。文明反叛了自然之力,极端发展如此“民主”,指向自身的循环并终止于已被前文明定义好的或定律般被写上的欲望的释放技术,社会不再进化,没有政治,没有艺术,没有科学,不再有超越性体验,不再有神秘的热望。纯洁的美丽新世界中甚至没有自我异化的潜力,没有陌生,没有孤独,没有概念分别,连统一也不明何物。事物本性复杂、混沌、无序,人的秩序不再用于向外部探索,曾经那是一种对世界的征服,某种虚拟的胜利感、存在感。过程变为目的,目的变为手段,手段变为目的,终极文明生态的循环,模仿自然,它就是它本身,其外部的真正的宇宙已无可理解,这文明已不再能孕育文明,对一个个体来说是毒药,是生以单一的方式连接死,就像用钱来换取一切物质和精神,用消费消解一切指向性。
科幻小说
三体Ⅱ 豆瓣 Goodreads
黑暗森林
9.1 (1074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5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
“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
“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5年5月26日 已读
需要面壁人的文明发展和面壁人最终的战略洞见指向物质、宇宙、生命、心智之哲学的交融,生存问题的解决仅仅靠共通的逻辑是不够的,还需要异质、黑暗、无序的各类基生命与物质的非可计算式作用的模型的相互兼容,宇宙社会学可能是一个更大的窗口来认识我们与其他星球的生命的关系,但现有的社会学都是基于人这个碳基生命的。尺度可以无限拓展,技术可以无穷发展,“我是谁”这类终极问题却永远以不同时空形状低维展开在我们眼前,不得不面对却又得不到永恒真理,只有存在是唯一的选择,存在就无法停止运转,无法停止发展。这一切的主观意识,以有限的注意力扭曲广袤无边的世界,化为袖珍的记忆和爱意,却又心生伟大将自己投离在形体的边境,幻想链、延伸爆炸的极限。ps:未来技术的发展会不会屏蔽掉那些自古以来珍贵的东西呢...
科幻小说
2001太空漫游 豆瓣
2001: A Space Odyssey
9.2 (9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瑟·克拉克 译者: 郝明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1
神秘的黑色石板在史前时代启蒙了地球人类的文明。三百万年后,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同样的石板,而石板在出土瞬间立即朝土星方向发射出电磁信号。美国派太空船“发现号”远征土星,追查真相。太空船的超级电脑“哈尔”发疯,害死三名冬眠中的太空人,并犯弗兰克·普尔变成太空漂流物,只有戴维 ·鲍曼逃过一劫。幸存的鲍曼独自抵达土星,又发现另一块更大的黑石板……
在阿瑟·克拉克众多作品中,以“太空漫游”四部曲最为脍炙人口,他用丰富的第一手太空科学资料,创造出比现实太空科技更为创新的场景;而他扎实的科学背景,更使作品中提到的科技情节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本书是“太空漫游四部曲”之一的《2001太空漫游》。
2015年2月21日 已读
最后几章的画面简直超乎想象。人类的意志主宰着一种平行宇宙,触摸到的所谓真实是否也是简化的想象,即使有万光年之遥,但我们漫游其中以期找到那个中空的无限延长的充满星星的TMA。
科幻小说
爱的算法 豆瓣 Goodreads
8.0 (6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刘宇昆 译者: 陶若华 等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9
玫瑰的芬芳,苹果的酸甜,人类只有拥有肉体才感受得到。如果有一天,人类集体抛弃肉体,思维进化为虚拟环境中的数据流,那将是怎样的世界?在本书开篇的“未来三部曲”中,刘宇昆为我们讲述了三个从现在的世界过渡到未来虚拟世界的故事。这几个故事从普通家庭生活入手,渐渐显出世界的全貌,以小见大,引人思考。
除此之外,本书收录的另外十篇小说,也都是刘宇昆出道以来的创作精华。这些作品既有硬朗的技术细节,又不乏多元的文化思考,代表着当下世界短篇科幻创作的最高水平。
罗素姆万能机器人 豆瓣
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作者: [捷克] 卡雷尔·恰佩克 译者: 白渊 / 马竞 2013 - 7
R.U.R是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的缩写,意为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剧本中一位名叫罗素姆的哲学家研制出一种机器人,被资本家大批制造来充当劳动力。这些大批制造的机器人外貌与人类相差无几,并可以自行思考,然而一场机器人灭绝人类的叛变计划正在进行……
该剧于1921年在布拉格演出,轰动了欧洲。卡雷尔·恰佩克作品中创造了「robot」(机器人)一词。这个词源于捷克语的「robota」,意思是「苦力」。之后该词被欧洲各国语言吸收而成为世界性的名词。在该剧的结尾,机器人接管了地球,并毁灭了它们的创造者。
字节社有售,地址:http://tangcha.tc/books/1139
2014年4月9日 已读
机器人如果开始有了自己的感情,那么人与机器的界限在哪里
科幻小说
三体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三体
8.6 (144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01 其它标题: 地球往事:三体 / The Three-Body Problem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2013年8月21日 已读
接触的第一本科幻。继续科幻…
科幻小说
被世界遗忘的天才 豆瓣 Goodreads
My Inventions
7.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古拉·特斯拉 译者: 王晓佳 法律出版社 2010 - 7
在科学史上,只有达•芬奇和爱因斯坦可以和他并列。
特斯拉被视为“创造出二十世纪的人”。
特斯拉死后,美国FBI将他的所有设计图纸与实验作品全部没收,被列入高级机密,美国军方对他的论文研究至今也没有停止。
这本自传将填补与他有关的历史信息“黑洞”。
特斯拉一生取得约 1000 项专利发明,没有他,以下影响人类生活的工具可能不会出现,或是延迟出现:交流电发电机、交流电传输、水电站、无线电、自动点火、电话、收音机、电视机、传真机、雷达、无线制导导弹、无人机、X光摄像、霓虹灯、太阳能发电、无叶涡轮……
尼古拉•特斯拉是电气时代的真正先知!
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和历史成就已很大程度上为世人所淡忘。
我们出版特斯拉的自传,是为了鼓励科学实验研究,反对“唯论文论”,因为我们的时代不能再充斥骗取科研经费的办公室研究了,我们的时代呼唤特斯拉式的回归真实世界的科学研究精神。
目 录
第一章 我的少年生活
第二章 我早期的发明努力
第三章 我是如何构想旋转磁场的
第四章 发明特斯拉线圈和变压器
第五章 放大发射机
第六章 自动遥控的艺术
2013年1月28日 已读
特斯拉作为我心中的神级偶像 我一直想像他一样 有时单纯地去追求极致
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