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历史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Almost Nearly Perfect People: The Truth About The Nordic Miracle
8.7 (49 个评分) 作者: [英] 迈克尔·布斯 译者: 梁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
1539年,在奥拉斯 • 马格努斯绘制的《海图》中, 这里还是一片海上巨怪频出的边陲之境,沉睡近500年之后,一跃成为地球上幸福感最为强烈的地区,仅剩天堂可以与之媲美。
“北欧迷团”逐渐演变成为今日世界最令人沉醉的神话之一, 极光照耀之所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里的秘密 ,连距离最近的邻居也未闻其详,据直线到达距离最短的欧洲人明确表示,其实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更了解亚马孙雨林。
终于, 一位自认幽默、 勇敢又较真的英国人, 大胆走入这块披着面纱的传奇地域,径自推开神秘芳邻的窗扉, 苛求真相,一探究竟,为卷裹全球的现象级“北欧热潮”还原一段最为忠于原貌的解读。
假如幸福背后真的有迹可寻,这将是一场再值得不过的旅行。
如果你还没听说过“詹代法则”,那么以下是在阅读本书前作者以丹麦语给出的提示:
“Slap af(放松)。”
“Rolig nu(放宽心)。”
“Deter lige meget(其实没关系的)。”
“Glem det(把它忘了吧)。”
-------------------------------------------------------------------------
随书附赠史上最早手绘北欧地图Carta Marina ——1539年拉丁文版《海图》
-------------------------------------------------------------------------
世界媒体评论
《纽约客》: 布斯这本书观察深刻;我们姑且把它归入带点漫景味道的欧洲幽默作品。这种体裁早在马克•吐温1869年出版《傻子出国记》(The Innocents Abroad )的时候便已成熟,又由S•J•皮尔曼和彼得•梅尔等作家一路把它传承到21世纪……在这个意义上,布斯这本书既写出了北欧方式,也写出了英美人的力度。
《书单》: 假如你和大家一样,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丹麦、冰岛、挪威、芬兰或者瑞典,看这本书就对了,跟着布斯这位向导去走一趟吧。他好相处,爱尝新鲜,谈吐风趣,观察细致。而且,他讲的全是实情……
《沙龙》: 太有意思了……这五个国家就像一家人,外表惊人地相似,却各有各的性格,布斯真心想把他们彼此的差别讲给你听。《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这本书把趣味性和启迪性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
《芝加哥论坛报》: 布斯涉猎民族志研究,结果写出了这本别有见地、娱乐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书。布斯正好也成了北欧人的出色的使节——北欧人通常略嫌孤立保守,他们的做派有时令人费解……民族志研究还没见过有这么好玩的。
《观察家报》 : 我大笑起来……生动而亲切地描绘了我们北方的朋友,他们完美平衡的社会为全世界称道,可是到头来却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至少只是近乎完美罢了。
《娱乐周刊》: 迈克尔•布斯这本书半是游记,半是文化史,他讲述的北欧各国的奇闻异事让人大开眼界。
《出版商周刊》 : (布斯)不动声色的冷幽默贯穿全书……他切身体验了一种奇特的文化,并对它做了独具慧眼的、有时颇为诙谐的审视和描绘。
《赫芬顿邮报》: 据说多数人分不清这几个北欧国家。或许吧。不过,人们却都知道,这几个国家很特殊。它们共同的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迈克尔•布斯这本书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他用风雅的文笔,虽然讽刺、但终归饱含着深情描写了他的第二故乡丹麦。
北方以北 豆瓣 Goodreads
Beyond the Northlands: Viking Voyages and the Old Norse Sagas
作者: [英] 埃莉诺 • 罗莎蒙德 • 巴勒克拉夫(Eleanor Rosamund Barraclough) 译者: 梁卿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10
★★★
当代杰出人文性书评及文化杂志《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BBC新一代思想家”入选者亲身游历萨迦中北欧风起云涌的山河大地,揭开隐藏在北欧传奇故事中的历史真实
……………………
◎ 编辑推荐
★ 以独特的切入点将北欧历史娓娓道来,填补国内北欧历史类图书的空白
·萨迦是中世纪北欧留给世界的文学瑰宝,其题材和广度涵盖地理、历史和人文领域;
·萨迦紧张激烈的叙事即使削去枝叶,也足以媲美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喜剧或好莱坞的史诗巨制;
·扬帆萨迦的戏剧与幻想世界,探寻中世纪文学瑰宝中真实的北欧历史 。
★ 抛弃传统的撰写方式,以四方位为脉络,追寻北欧人探索世界的足迹
·向西:他们曾跨越北大西洋,在格陵兰岛定居数百年,并尝试在北美洲的外缘安家落户;
·向北:他们曾在北极圈以北与游牧部落开展贸易、缔结盟约;
·向东:他们曾在罗斯的江河上航行,沿路做皮毛和琥珀生意,直至里海岸边,乃至更远的巴格达;
·向南:他们前往罗马和耶路撒冷朝圣和征战,还在遥远的君士坦丁堡加入皇帝的贴身精英卫队。
★《魔戒》《权力的游戏》……许多耳熟能详的西方文学、影视作品,都受到北欧文化与萨迦的影响
·托尔金根据古诺尔斯语文本创作了霍比特人、矮人和魔戒的故事;
·《权力的游戏》临冬城大战前“野人”在炉火前讲述的自身经历,正是萨迦主人公常常遇到的情景;
·儒勒 • 凡尔纳《地心游记》中关键的羊皮纸正是出自冰岛萨迦作者的卢恩文手抄本;
·《驯龙高手》、美剧《维京传奇》……无数影视作品中回响着“古代北国”的传奇故事。
…………………………
◎ 媒体推荐
一本既有趣又博学的书,毫无疑问,作者治学严谨且见解深刻。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从新鲜生动的角度研究了维京人——其中商人和远行者比打家劫舍的强盗要多。这本书兼收并蓄地记叙了他们在遥远、陌生、有时纯属虚构的王国的非凡历险。
——希瑟 • 奥多诺休,牛津大学古诺尔斯语教授
充满活力的叙述,以令人愉快的方式唤起了维京时代的精神。
——《BBC世界史》杂志
《北方以北》新颖生动而旁征博引,是对维京人、萨迦和斯堪的纳维亚许多事物的全新探讨。
——伊丽莎白 • 阿什曼 • 罗,剑桥大学斯堪的纳维亚历史学高级讲师
…………………………
◎ 内容简介
8世纪走向尾声之际,维京人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中世纪,北欧人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北至北极斯堪的纳维亚的荒原,南到中世纪政治动荡的基督教腹地,向西越过汹涌的海洋到达格陵兰和北美洲大陆外缘,向东沿着罗斯的江河从事贸易。本书透过北欧人在中世纪文学体裁萨迦中讲述的故事,探索了这片天地。
可是,古诺尔斯语萨迦对维京世界的描绘严重脱离史实。这些故事呈现出现实与幻想混合、准历史冒险与超出现实的奇闻异事夹杂在一起的特点。在萨迦手抄本布满裂纹的褐色页码中,巨怪、群龙、怪诞的部落与探险家、贸易商和国王推推搡搡,各不相让。
为了探索萨迦和产生了萨迦的那个世界,作者游历了萨迦所描写的那片风起云涌的山河大地。一路上,作者用考古发现、卢恩文石碑、中世纪世界地图、百科全书手抄本及拜占庭和巴格达等地的文本,对内容丰富却又常常让人疑惑的萨迦叙事做了解读。她穿越古诺尔斯世界的旅途表明,把萨迦与另外这些指点迷津的证据相互对照,我们就可以渐渐明白,数百年前,这种处在欧洲最外缘的独特文化是怎样亲历、记忆和想象这个世界的。
丹麦一年 豆瓣
The Year of Living Danishly
8.0 (8 个评分) 作者: [英] 海伦•拉塞尔 译者: 李迎春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5
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不是迪士尼乐园,而是丹麦,
这个缺少光照、连狗都可能抑郁的国度。
----------
丹麦人幸福生活的秘诀是什么?
他们天生就快乐吗?
有什么是他们知道而我们不知道的呢?
作家海伦•拉塞尔认为寻找答案的方法只有一个:在丹麦生活一年。
----------
从家庭到职场,从婴儿到小狗、奶牛,从毒品到酗酒、性病,从美食到室内设计,随着海伦•拉塞尔一年十二个月的观察,这些课题无不冲撞了我们习而不察的生命惯性,不断挑战我们对丹麦的想象。
《丹麦一年》记录了这趟风趣、辛辣的旅程,让我们不仅能理解丹麦人、丹麦文化,也更能立体地了解丹麦的幸福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学习“更丹麦”的生活方式,从而习得我们自身的幸福之道。
伦敦六百年 豆瓣
London: A Travel Guide Through Time
作者: [英]马修·格林 译者: 刘耘 / 陈冰 南海出版公司 2020 - 8
◎ 编辑推荐
★ 企鹅出版集团出品,一部沉浸式的城市历史传记。
伦敦从18世纪起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本书回溯伦敦社会历史的六个重要时期——中世纪时期、莎士比亚时期、大瘟疫时期、工业革命前的乔治王朝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大轰炸和战后复苏期,重温大瘟疫、伦敦大火、戏剧 文化风靡、新闻产业兴起、二战大轰炸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再现了一座超级大城市的沉浮变迁、城市面貌与风格文化的演变成形。
★ 深入历史的微观层面,放大历史大事件下鲜为人知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历史的真相。
城市的历史由无数普通人的生活写就。作者没有从政治时代、王朝更迭的角度入手,而侧重于城市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兴起,城市与人的彼此塑造。城市风景、古老建筑、文化风气、阶层冲突、社会问题……生活被录写成了文字,你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将成为剧中人。
★ 深入伦敦的街巷,找寻城市表象下的历史传奇,尽现伦敦的多元、包容与矛盾。
戏院、酒肆、咖啡馆, 法庭、监狱、疯人院……走过伦敦的大街小巷,观看五行八作的生活日常,时代的传奇故事逐一上演。城市文化兴起的过程中伴随着野蛮、愚昧,大都市的华彩乐章之下隐藏着丑恶、阴暗,我们将看到人性的复杂多变,真相的盘根错节,以及历史必然与偶然的纠结。历史被赋予生动的色彩,残酷而又精彩。
★ 文学笔法与历史讲述相结合,呈现出纪录片式的画面感。
关于历史,本书提供了一种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同时严谨深入的呈现方式。全面的史实考据,再现历史的真实细节;引人入胜的精彩描写,令人身临其境,伦敦的形、色、声、味扑面而来。作者的文字风格独树一帜,吐槽优雅而又犀利,评论含蓄又带着薄凉,尽显伦敦人特有的骄傲、幽默和睿智。
◎ 内容简介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你若厌倦了伦敦,便是厌倦了生活,因为伦敦拥有生活所能赋予的一切”。
《伦敦六百年》记录了伦敦六个时期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生活,引领我们无限走近这座城市。
从中世纪圣保罗教堂广场的私人书摊到舰队街现代新闻业的摇篮,从白教堂区的贫民窟到二战后各处拔地而起的摩天楼,从千人一面的妆容到追求个性的时装店,我们将看到伦敦逐渐挣脱中世纪罗马教会的枷锁,在维多利亚时期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都市。
伦敦不断地被时代改变,同时也改变着时代,它的过去也变成了当下的一部分,编织进了21世纪。
罗马传 豆瓣
Здесь был Рим: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прогулки по древнему городу
作者: [俄]维克托·松金 译者: 陈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1
罗马,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歌德曾说:“看到罗马就看到了一切。”罗马被誉为世界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古希腊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建筑……星罗棋布。阅读罗马建筑,残缺的艺术之美串联起古今罗马的发展史。
两千年时间与数米土层相隔的距离,遥望古罗马,朦胧而迷幻,维克托·松金摒除了这些障碍,透过意大利今日的样貌得见公元纪年前后蒸腾在这片土地上的最初生活,呈现了所有的残酷与伟大,奢华与繁杂。
本书跟随松金对“永恒之城”爱的步伐拜访歌德、拜伦、果戈理、狄更斯、马克•吐温,大师笔下的罗马,或思想深邃,或灵动鲜活。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指南,超脱于你目之所及的建筑及景色,这座城市从神话时代建城起就充满传奇色彩,诸神的传说、勇士的决斗、战争的苍凉、权力的荣耀、文艺复兴的鼎盛,冲突却并存。
伦敦人 豆瓣 Goodreads
Londoners: The Days and Nights of London Now-As Told by Those Who Love It, Hate It, Live It, Left It, and Long for It
7.6 (20 个评分) 作者: [加]克莱格·泰勒 译者: 华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9
【内容简介】
“伦敦人就是你目之所及的那些平常人。”
和我们一样,他们在大城市寻找、失去,在大城市祈祷、迷惘,在大城市里获得回报,也被大城市伤害。
作家克莱格•泰勒,历时5年,不分昼夜,穿梭在伦敦的各个角落,从200多次的访谈中选取85位普通人。在他们之中,有实现职业理 想的货币交易员、见惯世间百态的失物招领处职员、曾当过演员的水管工,也有环卫工、出租车司机、急救护理人员、房地产经纪人、厨师、飞行员等。这一个个普通人的真实故事,悲喜交集,构成了伦敦这座城市的众生浮世绘。每一个字都敲打着我们的心,引发我们的共鸣。
“当一个人厌倦了伦敦,那他肯定也厌倦了生活。”但是,只有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复杂况味:爱它、恨它、渴望它、厌倦它、逃离它,或是留下来,继续生活。
【编辑推荐】
☆ 口述史大师克莱格·泰勒经典非虚构作品,献给所有在大城市中生活、迷茫、挣扎、打拼、奋斗的人!
☆ 引发全球各大城市生活的人强烈共鸣的口碑之作,《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卫报》等百余家媒体盛赞。
☆ 历时5年,200多次采访,85个普通伦敦人口述的悲喜故事。货币交易员、失物招领处职员、水管工、环卫工、出租车司机、急救护理人员、地产经纪人、厨师……他们用梦想与眼泪交织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爱这座城、恨这座城、逃离这座城、渴望这座城。
☆ 你只要对人本身充满兴趣,不一定生活在伦敦,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 真实还原每一位普通人的讲述。这些平凡人物真实的生活经历,让你感觉声音和故事汹涌而来,它们既不是“官方的声音”,也不是专家的观点,而是生机勃勃充满大众气息的讲述,就好像伦敦自顾自地在讲述着自身,使该书带有一种口述史特有的真实魅力。
☆ 对一座城市最公正、最完整的呈现。城市的美好、迷人、丑恶与肮脏之处都在此书中一览无余,多样性与琐碎并存,这是一个独一无二、让人爱恨交加的伦敦。
【媒体及名人评价】
丰富多彩的万花筒,描绘了一个伟大的、凌乱的、嘈杂的、令人生畏的、让人振奋的、令人发狂又着迷的、不断变化的地方……在泰勒充满耐心和同理心的书写中,普通人成为诗人、哲学家、演说家。
——《纽约时报》
你只要对人本身充满兴趣,不一定生活在伦敦,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克莱格•泰勒可以进入口述史大师之列。
——《文学评论》
一座城的一部辉煌口述史。
——《卫报》
这是由大量的碎片组成的一座纪念碑。
——伊恩•辛克莱(英国作家)
从这本书中了解到的关于伦敦人的事情,我感觉比做一个40多年的伦敦人能了解到的还要多。
——《泰晤士报》
至少十年来关于伦敦的最好的书。
——《伦敦人》
本书无论对于伦敦还是它的人民都有着充分的公正,每个人都会喜欢它,不管他们热爱这个地方,还是后悔曾经去过那里。
——《观察家》
本书无疑是今年关于伦敦的最杰出和最具创造性的著作……难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伦敦标准晚报》
阅读泰勒令人兴奋的速写,让我想要立刻坐上第一趟到尤斯顿的火车。
——《威尔士艺术评论》
忘记约翰逊和狄更斯吧——泰勒已经找到了关于这座城市最恰当的总结。
——《麦克林》
充分展现了21世纪的伦敦样貌,无论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还是想去那儿的人,都是一部必读之作。
——《妇女空间》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 豆瓣
Europäische Literatur und Lateinisches Mittelalter
9.5 (11 个评分) 作者: [德]恩斯特·R. 库尔提乌斯 译者: 林振华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 - 2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是文学批评领域的经典著作,全景式地研究了欧洲文学与中世纪文学之间的关联,前所未有地发掘了二者之间的连续性。库尔提乌斯认为,以往标准的“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的文学划分方法,割裂了这几个时期文学的连续性,对于很多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的欧洲文学,如果我们无法通过惯用语、隐喻、表达方式、主题等阐释它们同中世纪拉丁文学的关系,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它们。因此,库尔提乌斯将中世纪拉丁文学,视为古代文学与后来各民族文学之间不可或缺的过渡,如此一来,便将从荷马到歌德的欧洲文学整合起来。
* * *
库尔提乌斯的《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代表了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语言学、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最优秀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在西方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经典。作者以博洽的学识、丰富的材料,以及对历史脉络的准确把握,展示了欧洲文学从古代到近世的演变,尤其阐明了拉丁中世纪在当中所起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这部煌煌巨著现在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译者参照几种译文,补译了德文本第二版增加的内容,是目前最完全的译本。此书中译本的出版,不仅能加深我们对西方学术研究的了解,而且对提高中国学者的研究水平,也能提供一种典范,给我们以激励和启发。
——张隆溪,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
* * *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的作者,论的是欧洲文学,心怀的却是拉丁中世纪;谈的是诗文类型、修辞形式和主题套式,其忧心之处却在人文传统、信仰根基和欧洲未来的命运;用的是古典学探幽索隐的方法,却在瞩望涵容天下的境界。
——胡继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