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小说
纳闷集 豆瓣 Goodreads
8.9 (92 个评分) 作者: 匡扶 雅众文化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6
后现代都市幽默,漫画市井长诗
继《回答不了》后匡扶摇全新作品集,百万读者催更的原创漫画
【看点推荐】
● 触动百万读者,创造刷屏记录的原创漫画家匡扶,最新治愈系漫画作品集,温暖来袭。
● 继《回答不了》再突破,更多元的主题,更广阔的人生图景,不变的是细腻而真实的笔触。
● 直击心灵的人生表白,刻画平凡生活里的迷茫困惑,纾解我们共同感受到的时代情绪。
● 装帧用纸触感高级,色彩还原度高,捧在手里满满的厚实感,亦适宜送礼和收藏。
【内容简介】
“我”的外婆私奔了,外婆的双胞胎姐姐拉着不情愿的“我”踏上了追踪外婆的路……
厌倦了高压工作的女孩,迷茫中来到一家二手书店……
热爱自然观察的男孩,对喜欢的女孩说起飞蛾与月亮的故事……
夜晚橘色路灯下,一段车程上的两段人生……
停电的晚上渴望灵感眷顾的年轻人,用怎样的故事点亮自己的黑夜……
父亲的故事,也是自己的故事……
……
一篇篇漫画故事,有如悠悠长谈。
再热爱生活的人,偶然也会纳闷,
正全情投入的这种生活,是否真值得全情投入。
如同这本书里的他们。
从孩童到老年,从个体经验到家庭牵绊,
面对乏味与压力,应对过去的烙印与未来的期许……
匡扶摇以简单的笔触勾勒出这些人物的内在翻滚,讲述他们的迷茫与冲动、灵感和惊喜。
你是否也从这些人物身上读到自己的影子?
家庭变奏曲 豆瓣
Home After Dark
9.4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斯摩尔 译者: 姚丽蓉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 - 5
原生家庭的不幸、边缘群体的艰难、校园霸凌的阴影……
模糊的身份与性向,一个男孩私密又残酷的青春体验
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获奖作品、《波士顿环球报》年度书籍
入夜后,何以为家
◎ 编辑推荐
🌈美国男孩与中国家庭,酷儿群体与校园暴力,边缘小镇中边缘人的痛苦与失意
暗淡的战后美国,罗素与父亲为生计几经辗转,最终落脚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边缘小镇。敏感、缺少男子气概的青春期少年被排挤、霸凌,处处面临着无法融入的困境。只有为他送来饭菜的房东中国夫妇和那位向他示好的男孩沃伦,为他冰冷的生活带来短暂的温暖。
美国人与中国人、异性恋与同性恋……不同国家、种族、性取向的人们拼凑出在夹缝中生存的小镇众生。
☔️一个伤痕累累的童年,一个男孩私密又残酷的青春体验
父母遗弃、校园欺凌、流言蜚语……罗素稚嫩的双眼见证了埋藏在亲情、友情以及社会深处的裂缝。罗素纵然内心有众多情感,也只有用冷漠来对抗生活的残酷。被抛弃和背叛的经历让罗素变得懦弱,而懦弱又让他反过来疏远对他好的人。但在内心最深处,他仍渴望着爱与被爱。
✍️简约的线条、灰色的世界,苦楚与伤痛的循环
冷漠、失望、仇视、悔恨、渴望……这些情感在《家庭变奏曲》的冷淡而克制黑白灰基调下,化作了轻盈的铅笔风格线条,背后却是沉重的现实。简洁的对话与清淡的灰色图像描绘出罗素内向又封闭的心理世界。分镜时而规整、时而流动,在完整展现罗素生活的现实世界同时,还将读者引入到这位青春期男孩千变万化的内心,直面他的执着与挫败、他懵懂的欲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 内容简介
13 岁少年罗素被母亲抛弃后,和冷漠的父亲一同来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马什菲尔德小镇上生活。那里的生活对罗素来说并不轻松:他刚到学校就遭受高年级学生的欺凌,随后结识了拥有同样遭遇的同学沃伦。当为人善良的沃伦选择对他敞开心扉时,罗素却心生畏惧、选择逃离。之后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库尔特和威利,然而新的友谊也并非罗素想象中那么美好……
相较友情上的挫败,父母的遗弃更是罗素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痕,而唯一真正关心他的,是他曾经的房东——一对中国移民夫妇……
◎ 名人推荐
“《家庭变奏曲》感人至深。戴维· 斯摩尔是当今大师级叙事者之一。”
——杨谨伦(Gene Luen Yang),《美生中国人》《拳手与圣徒》作者
“一个大师级的图像叙事者,精准地捕捉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青春期男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每天都不得不去想怎么逃避校园霸凌,这种感觉使我产生共鸣!”
——罗伯特· 克鲁伯(Robert Crumb),《起源之书》作者,地下漫画标志性人物
“戴维· 斯摩尔的新作《家庭变奏曲》不仅讲述了罗素的青春期,同时也讲述了每个人的青春期:它告诉我们应该信任谁不该信任谁,告诉我们同龄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告诉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要成为怎样的人……一本精彩的作品,也是作者继《缝不起来的童年》后的另一杰作。”
——洛兹· 切斯特(Roz Chast),《纽约客》特约漫画家
“想象一下《蝇王》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两本书合为一体,甚至有着更多让人痛苦
的真诚。《家庭变奏曲》是一部让人不易忘怀的、充满意外的作品。简而言之,这本漫画有电影般的图像和令人炫目的绘画。”
——朱尔斯· 费弗(Jules Feiffer), 畅销书《杀死我妈妈》三部曲作者
美丽黑暗 豆瓣
Jolies Ténèbres
9.0 (113 个评分) 作者: [法] 法比安·韦尔曼 编 / [法] 凯拉斯科多 绘 译者: 陈潇 后浪丨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1 - 4
● “毁灭系”动画怪才大友克洋盛赞之作
● 腐坏躯体下的《借东西的小人》
●《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荒诞不经
● 艾斯纳奖、哈维奖获奖作品
● 圣洁与黑暗,幻想与恶意
● 欢迎来到这个令人不安却又异常绚丽的反童话世界
👀 编辑推荐
👑《美丽黑暗》是如何诞生的 —— 献给所有人的反乌托邦童话
玛丽·波默皮(本书绘者塞巴斯蒂安夫妇中的妻子):“想要画画的欲望和用不同方式为孩子讲童话的愿望,就是这个故事的创作初衷。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无法感受到漫画的乐趣。我觉得那些故事都太傻乎乎、太快乐无忧了。比如,蓝精灵们要怎样做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呢?塞巴斯蒂安和我想要让虚构的角色从某一个角度直面现实。当时就有了一个初步想法:构建一个向下流淌的世界……”
🩰 色彩有多明快,其核心就有多黑暗
相信被玛丽和塞巴斯蒂安夫妇笔下迷人的童话风格吸引而来的读者不乏少数,翻开后才发现这竟是一枚糖衣炮弹。夫妻二人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只有承受住对其中角色的厌恶,才能翻看完《美丽黑暗》。”在这个幻想世界里,逐渐破败的躯体似乎成了唯一且强有力的现实存在;那些试图生存却又接二连三死去的童话小人,反而将一动不动的腐坏之物映衬得如此抽象与荒唐。
🏹 从近似透明的纯真到妙不可言的荒诞,找回童话故事本该具备的纯粹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名叫奥罗拉,这是围绕她所展开的一场圣洁、残酷且奇妙的冒险之旅。她有想要依赖的人,想要存在感,想要竭尽全力完成一些“使命”,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就像孩童一般,不假思索地接受那些所见所闻,成为万物的见证者,因不断堆砌起来的现实而成长。《美丽黑暗》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其中的色彩恰是纯真的我们所亲眼见证过的风景,而它之所以黑暗,则是不再纯真的我们仅能看到的片段。试着像孩子般接受这个本没有逻辑可言又很荒诞的故事,找回第一次翻开童话书时的好奇与感动。
👻 内容简介
一天,沉浸在幸福时光里的优雅公主奥罗拉,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滴落湿软、黏稠的液体。即将被不明液体淹没的她,和同一屋檐下的伙伴们纷纷逃出那个曾经的庇护所。随后,这些外表可爱、性格迥异的小人儿们,为了活下去而相爱或相杀,漫无目的地流浪在生存条件瞬息万变的森林里,然后接二连三地死去……
🩸 名人推荐
圣洁与黑暗,幻想与恶意,
从微缩森林的底部开始慢慢腐朽。
一部超越美漫、日漫、法漫范畴的杰作。
—— 大友克洋
手冢治虫遇到姆明一族——华丽水彩画风下偶现的残酷与背叛。
—— BuzzFeed
🌿 获奖情况
2015年艾斯纳奖“国际漫画大奖”
2015年哈维奖“国际漫画大奖”
2022年4月14日 已读
居然用这么明亮的色彩讲述这么黑暗的故事
图像小说 艺术
悬停的爱 豆瓣
Les Amours Suspendues
8.6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里翁·法约勒 译者: 谢昱 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8
★★★
2018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评委会特别奖作品
一个总在爱情危险边际来回游走的男人
四个或浪漫,或智慧,或脆弱,完全不同的女人
这是一出富有韵律、充满趣味与法式调侃的纸上爱情戏剧
★★★
【内容简介】
这是一篇描写爱情中男人,富有韵律,充满趣味与调侃的现法国现代图像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已婚男人,他难以抑制自己对女性的关注、讨好和欲求。然而每当韵事将成,他却总选择戛然止步,让感情终止在双方引力最难以抗拒的瞬间。他用这种方式避免自己在更亲密的关系中受到伤害,也保护着柏拉图式的爱情所拥有的美感不会因为彼此距离的拉近而减损。
他将所有未完成的关系冻结在最完美的时刻,小心收藏在内心的密室中,并时时重温这些发生在各色女人之间的悬停的爱情。直到某一天,他的婚姻轰然破碎,陷入悲伤和绝望的他决定将这些情感解冻,希望能再一次找回失落的幸福……
【编辑推荐】
1.爱情是否有重量呢?
我们能否将自己的情绪“凝结”,又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这份感情的时刻,或者更恰当的时刻再度释放?。
作者在这书中以一种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的表达形式——纸上戏剧——讨论了这样的爱情哲学。
2.2018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评委会特别奖获奖作品。没有舞台上演员连贯的动作,也没有真实的旋律,作者马里翁·法约勒却给所有的读者带来了如同亲临现场一般的戏剧体验的实验性神作。
3.在这本书中,作者跳脱了女性的身份,以男性的视角用充满韵律、如“咏叹调”一般的戏剧画面讲述了一段比生活本身更加真实的爱情。书中的对话虽然处处充满调侃,但就是在这些略带讽刺的画面与言语之中,爱情中男人女人在彼此眼中的真实样貌被毫无保留地表现了出来。
4.作者最大程度地舍弃了叙述与对话,主要是用人物的肢体表达他们自己,就像是舞蹈演员,通过肢体的造型、轮廓和他们的行为来表现故事。其中许多反复的人物造型和细致的场景设计营造出了舞台音乐剧的氛围,人物的动作和位移都变成了超现实的舞步,故事的推进也如歌曲般回环往复,余韵不绝。作者就是利用充满现代感的“舞步”和带有古典韵律的押韵小调之间来回的穿插实现了叙事空间的转变,让读者体验到一种暂时从故事人物和事件之中隔离、抽身而出的感觉。
【媒体评论】
插入默剧中常出现的、包含隐喻、充满超现实主义感的旁白,并使用如同歌曲诗词一般简练,给人带来静默感的人物对话,这让马里翁·法约勒的作品拥有了一种细腻精致又简洁明朗的风格。让人物更多的用肢体舞动和歌唱来推动情节,如同被裹挟在浪漫感性的风暴之中,而写在黑板上的人物独白给予了读者更精准的说明,作者创造出了这样的表达方式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国际安古兰漫画界评委会评语
2022年4月14日 已读
好有意思的叙事方式,感觉像观看完一场盛大的话剧,非常喜欢里面的比喻,只是不太喜欢结局
图像小说
皱纹 豆瓣
Rides
作者: (西班牙)帕科·罗卡 译者: 陆俊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 - 4
帕科·罗卡讲述了年老体衰引起的生理退化和阿尔茨海默病。埃米利奥,一位前银行管理层人士,被他的家人安排住进了养老院……他回忆起童年,却记不住刚刚阅读过的文字,感到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皱纹》一书生动地刻画了普通人与迟暮之年的对抗,这是一场战役,没有武器却充满了哀伤。
纳瑟·阿里先生的最后八天 豆瓣
Poulet aux prunes
8.1 (17 个评分) 作者: [伊朗]玛赞·莎塔碧 译者: 马爱农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8 - 3
《纳瑟·阿里先生的最后八天》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伊朗音乐家纳瑟人生最后8天的故事。纳瑟年轻时苦恋伊拉妮,无奈因为家庭原因无法结合,时过境迁,初恋情人于街头相逢,竟然无法相认。纳瑟深受打击,无法再面对惨淡的婚姻和现实,音乐梦想也不被妻子理解,他准备绝食等死。在临死之前,他回顾自己一生的遭遇,感慨人生遗憾已无法弥补。
废墟阅读者 豆瓣
La Lecture des Ruines
7.2 (8 个评分) 作者: [法] 大卫·博沙尔 / David B. 译者: 周金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 4
🏆2002年维珍书商推荐漫画大奖
在现实的恐怖与信仰的救赎中,直面战争的剧痛
充满诗意的语句,别具一格的线条,肆意驰骋的想象
现代漫画先锋作者 幻想故事大师
欢迎来到大卫·博沙尔的超现实主义世界
🕳 内容简介
每个在战争中死去的人都会重生为天上的星星? 11月1日发动进攻会带来不幸?梦见公交车是死亡在即的征兆?欢迎来到大卫·博沙尔的虚幻、怪诞世界。
在这个幻想故事中,作者邀请我们跟随扬·范梅尔——隶属于法国情报部的荷兰籍密探、杰出的民俗学家,执行一个误导德国间谍的假任务:找回工程师埃勒坎——毁梦大炮和植物型带刺铁丝网的发明者、能读懂战争废墟的专家……
👁‍🗨 编辑推荐
◎ 现代漫画的先锋、幻想故事的大师
大卫·博沙尔以大胆的图像研究和原创的绘画风格而闻名于欧洲漫坛。他的黑白技法深受他最喜爱的漫画家塔蒂、普拉特和穆尼奥斯的影响,具有一种特点鲜明的个人风格。
他对于精神领域、梦境和幻想世界的偏好,为作品的黑白线条赋予了生命,使它们极具表现力。
他创作的自传体长篇作品《痛到巅》(L’Ascension du Haut Mal)可谓现代漫画的翘楚,获得安古兰漫画节最佳故事奖等奖项,英文版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必读。
◎ 惊心动魄、意外频出的谍战故事
“一战”期间,荷兰籍间谍范梅尔凭借中立国公民和民俗学家的身份,可以方便地出入不同阵营的国家。他接受法国军方的委托,追踪已经半疯癫的武器发明家埃勒坎。
但是,他真正的任务是找他,而非找到他,以便误导同样在寻找埃勒坎的德国间谍。然而他刚开始找,埃勒坎就自动送上了门。他们随后被卷入伦敦流氓帮派之间的枪战。
在打斗中,女扮男装的帮派首领的女儿米娜对范梅尔一见钟情,而她的父亲正是四处寻找埃勒坎的德国间谍……
◎ 疯子是失去一切,只剩理智的人
通过剥夺人做梦的能力来让敌人发疯的毁梦大炮、像藤蔓一样能生长到敌军阵前的带刺铁丝网、不仅可以压垮敌人还能提供食物储备的巨型土豆人……
这些异想天开的武器发明,疯癫的工程师埃勒坎制造了许多。但是他最痴迷于一件事:阅读废墟。他坚信轰炸形成的每一座废墟都是一个字母,所有这些字母组成了一套神秘的字母表,通过它可以与战争的精神对话。
法国人已经对发疯的埃勒坎失去兴趣,德国人则盼望利用他的发明天才在战争中获胜。只有这位被世人看不穿的疯子在理智地寻找战争的答案——一个让人绝望的答案。
◎ 在梦境中直面血淋淋的杀戮
壕堑、刺刀、齐柏林飞艇轰炸、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的大爆炸(19个炸点共计454吨炸药)、被战后的降雨侵蚀成泥泞沼泽的无人之地……大卫·博沙尔笔下的士兵们几乎没有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场景,但我们却能深刻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伤痛。面对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战士们以神话传说为信仰,为自己受创的灵魂寻求慰藉。
从民俗学家范梅尔口中我们听到:每个在战争中死去的人都会重生为天上的星星;11月1日发动进攻会带来不幸;梦见公交车是死亡在即的征兆……
这种间接描写真实存在过的残忍屠杀的方式,不仅避开了让人不忍直视的血腥画面,也为故事带来一种凄美的诗意和更直击人心的想象。
◎ 诗一样的语言和诗一样的画面
“我们再不会有对战争的嗜好。
伟大的和平女王,卸下我们的武装。
我们再也不喜欢让人流泪的任务。
七宗罪和七重礼的女王。”
厌倦了战争的米娜吟唱佩吉的诗歌,向范梅尔表达她的真心。
大卫·博沙尔用游吟诗人一般的语句描述士兵们寄托灵魂的神话传说,为现实的战争镀上了一层梦幻的光泽。
他的图画极具表现力,昏暗浓重的颜色为战场带来一种前所未见的光线,粗黑简练的线条透出一股怪诞梦幻的意味,谱写出一个不可思议的野蛮年代。
💥 重磅推荐
◆ David B.是第九艺术最伟大的作者之一,他知道如何将自己融入他的每一部作品中。他独一无二的世界,被烙上梦境、幻想、自传以及痴迷历史和故事的印记,让人无法无动于衷。
—— sceneario.com
◆ 对于所有喜爱梦境、荒诞的转折、古怪的人物和超现实主义的幻想氛围这类元素的人,这将是一个令读者大饱眼福的故事。
—— BD Gest
◆ 像往常一样,David B.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令人心迷神往的梦幻世界。在《废墟阅读者》里,我们又看到了作者最专注的方面:梦的力量、疯疯癫癫的学者、全世界的神话和传说故事,以及飘荡在人物头顶的死亡阴云。
—— Espace Livresmeng
阿兰的战争 豆瓣
La Guerre d'Alan
8.7 (37 个评分) 作者: [法] 埃曼努埃尔·吉贝尔 译者: 孟蕊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8
一名普通士兵的“二战心灵史”
一部最纪实最诗意的水墨图卷
《出版人周刊》“明星推荐”作品
荣获七项欧美漫画、图像小说大奖
【编辑推荐】
《阿兰的战争》是法国著名漫画家倾14年心血“用水作的漫画”。不同于我们见惯的“二战”题材的故事,也不同于我们 既定印象中的普通“漫画”:没有浪漫,也没有英雄;高度写实,却诗意盎然。
【内容简介】
年轻的法国漫画家与美国退伍老兵阿兰在街头偶遇,二人一见如故。漫画家耗时十四年,用水和中国墨画出了这位老人的“二战”回忆三部曲。
第一册:美国青年阿兰·科普在十八岁那年应征入伍,被卷入了时代的洪流。他在美国接受训练,先后做过坦克通信兵、无线电教员、巡逻步兵和侦察车炮手,两年后被派往欧洲战场……
第二册:在“二战”的最后两年里,阿兰先后随军到达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地。他仍然没有成为英雄,在整个战争期间只发射过一次大炮,炸掉了一间空屋;但他一如既往地怀有好奇心、善于观察,带我们去见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第三册:阿兰退役了。不再适应美国生活的他重返欧洲。机缘巧合下,他与战时认识的友人或重逢,或重建联系,于是前两部中的人物故事都有了结局,他自己的生活也趋近尾声。阿兰对生命、艺术、友谊的思考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媒体推荐】
“怎样画出一个人的记忆?吉贝尔给出了巧妙而又适度的回答。读者就在阿兰的身边,认识他、懂得他、欣赏他……像当年的作者一样,听到了他。”
——法国漫画批评家Alexis Laballery
“《阿兰的战争》中的人物生动传神……对风景的表现有种东方味道,尤其能使人联想到中国五代时期的水墨画。”
——比利时漫画研究家、漫画史教师Erwin Dejasse
“引人入胜……一部独一无二的、趣味盎然的‘二战’文学作品。”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令人心碎的、诚恳的图像回忆:一个年轻人应征去服务祖国,他的一生永远地被改写了。”
——《出版人周刊》(明星推荐)
“故事讲的是战争改变了一个人……他往好的方向改变了:宽容、世界主义者、善于观察、仁慈……超凡脱俗。”
——BoingBoing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