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現代詩完全手冊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楊照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2016 - 7
「我對現代詩的喜愛,有著個人成長的感情因素。多麼幸運,誤打誤撞,我在十幾歲時,就接觸到現代詩,就跟隨著詩探入自己的不安與騷動。我讀到的現代詩教會我不要拒絕承認自己內在的不安,不要刻意去麻木、窒息自己內在的騷動。詩更替我找出一種誠實面對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己不屑和別人一樣的青春動盪的態度,進而讓我可以藉由他們的詩句,或藉由笨拙地模仿他們的詩句,獲得了向自己表達困惑、憤怒、疏離、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
楊照在書中對著正苦惱著試圖想要讀詩的年輕的「你」,從詩、讀詩、對詩的好奇,進而對於寫詩產生興趣,探問詩人的靈感來源,還有詩和「我」之間的關係連結,與詩的相處,從自身經驗開始以一經驗長者娓娓道來一系列關於詩的筆記和註解,什麼是詩?為什麼要讀詩?怎麼讀詩和寫詩?而我們又要如何去探看那個字句簡省、語意隱蔽,滿布著不斷明滅的通透靈光,時而絕美動人、時而又殘酷冰冷如刺骨錐刃,詩意的剎那世界?
唯有詩才足以組構連繫生活日常與詩意靈光的介面,楊照以自身的經驗鋪展關於詩的方方面面,從一種遠望詩本身形成的美的引力,到逐步接近,感受詩意在語言中的流動,進而觸碰而引發最直接的反應與感同身受。在楊照的闡述中,隱隱浮現一道順應的脈絡,再經由這道脈絡為契機去發展出每個人生命中獨特的、屬於詩的本質。
這是一本給尚未讀詩、或是正要開始讀詩的人的閱讀指南;同時也是一位資深讀者探尋詩世界的思索筆記。
小说机杼 豆瓣
How Fiction Works
9.4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译者: 黄远帆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10
十周年修订版(包含全新序言)。
詹姆斯·伍德的《小说机杼》是对于小说魔力的一次精妙探析。这位当代最为著名、风格化的批评家将带领读者深入体察故事运作之机制,由此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当我们说自己“了解”某个虚构人物时,我们在表达什么意思?故事讲述的细节由什么构成?何为成功的隐喻?现实主义现实吗?为什么有些文学技巧过时,而另一些却保持活力?
从“荷马史诗”到《让路给小鸭子》,从《圣经》到约翰• 勒卡雷,詹姆斯·伍德广泛取材,使得《小说机杼》既是一部研究小说虚构技巧的佳作,也是一部另类的小说史。
本书为再版,收入英文新译本中的增补部分(包含全新序言),并对此前出版过的章节进行修订,版式设计与封面设计也全面更新。
文学批评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美] 约瑟夫•诺思 译者: 张德旭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10
★耶鲁大学新锐学者 约瑟夫•诺思 犀利 之作!
★荣登2018年度克里斯蒂安•高斯奖短名单。乔纳森•卡勒 、布鲁斯•罗宾斯赞誉推荐!
★勾勒 文学研究 史,聚焦 政治、文化 与学术、学科建设 的角力。
★无论学界内外,凡对文学与政治、文化、社会之关联有兴趣的,皆可阅读。
————
▼ 内容介绍
聚焦 文学研究 学科史,以及 政治、文化与学科建设 的关联。
百年学科史,一部政治与学术博弈的文化简史,反思当下学科专业化。
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助理教授约瑟夫•诺思的代表作。他勾画了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历史轮廓,展示其如何从一种广泛业余的普遍批评,日益学术化、学科化的过程,并探讨得与失。书中,他悉心梳理关键流派,如实用批评、新批评、文化研究等;分析代表人物,如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詹明信、D.A.米勒……
————
▼ 学界推荐
弗朗西斯•马尔赫恩,《新左派评论》
无论学界内外,只要对今天的文学文化的政治一面,有严肃实际兴趣的人都应阅读。
·
乔纳森•卡勒 (批评家,康奈尔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教授。)
这本书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我读过的关于批评历史的罕见的书。
·
《洛杉矶书评》
对英美世界的文学批评这一学术领域的大胆、生动、引人入胜的论述。
·
《新共和》
诺思的论述风格,是令人信服的清晰和自信。他让我想起了早期学者——以大众作为受众的学者。
·
芮塔•菲尔斯基 (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领域杰出学者)
约瑟夫•诺思对批评史提出了一个大胆、反直觉的观点:转向在文化历史背景下阅读文本,不是文学研究激进化的标志,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后退。
小说机杼 豆瓣 Goodreads
How Fiction Works
9.3 (70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译者: 黄远帆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 - 8
本书是一部研究小说魔力的神奇之作——分析其主要元素,颂扬其持久动力。书中对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最时髦的批判深入到了讲故事时的机械设定,由此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当我们说”认识”某个虚构的人物时,这意味着什么?生动的细节由什么构成?何谓成功的隐喻?现实主义是现实的吗?为什么有些文学惯例变得过时,而另一些却保持活力?
从荷马到《给小鸭子让路》,从圣经到约翰·勒卡雷,詹姆斯·伍德广泛取材。本书既是一部虚构手法的研究佳作,也是一部小说的另类史。它幽默、深刻,无论你是作者还是读者,甚或是对此书该兴趣的路人甲,它都将对你有所启迪!
真看 豆瓣
Serious Noticing: Selected Essays, 1999-2019
作者: [英国] 詹姆斯·伍德 译者: 冯晓初 / 黄远帆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11
自詹姆斯•伍德出版第一本批评文集《破格》(1999)开始,他就被认为是英语文学批评界的领军者。他既评判那些殿堂级经典作家(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臧否晚近的重要作家(赫拉巴尔、塞巴尔德),也评点重要的当代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海伦•加纳)。他建立起了一套富有智识,又犀利精准的批评标准,并将这套标准用自成一格的文章呈现出来。
《真看》精选了伍德二十年来的批评散文,编排巧妙,相邻的两篇往往能够相互映照,折射出伍德在尖锐之余的宽厚。此外,本书亦增补了他在《纽约客》上发表的一系列对近年来极受文学界瞩目的当代作家的评论文章,将伍德评论的版图拓展至柏林、意大利、巴尔干半岛、澳洲……全面展示了伍德评论的深度与广度。
破格 豆瓣
The Broken Estate: 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Belief
9.2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译者: 黄远帆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 - 7
玛丽安•摩尔评论休•肯纳的话——“大胆,他可能过于大胆了,但我们需要他”——也同样可以用在詹姆斯•伍德身上。正是过度的能量和好辩的冲动让伍德读起来很提神,我们常常接受他的教诲,有时也想一驳为快。
——威廉•H•普理查德,《纽约时报书评》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私货》和《小说机杼》几本书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他不仅是一个明察秋毫的评判人,更是当代小说的鉴赏家。
《破格》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一部批评集,同时讨论文学和宗教。
“书中讨论的一些作家——梅尔维尔、果戈理、勒南、阿 诺德、福楼拜——文学信仰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很清楚,而常常是一种莫大苦恼……然而,总有作家伟大到足以在宗教冲动和小说冲动之间腾挪,区分两者 ,但又奇迹 般地两面受益。梅尔维尔和福楼拜是这样的小说家,乔伊斯和伍尔夫亦然。对弗吉尼亚·伍尔夫来说,十九世纪的变乱已过去五十来年,而作为一个著名的不可知论者的女儿,宗教信仰并没有拘于传统的痛苦。难关已经闯过。对她来说,一种宗教信仰或神秘的信仰与文学信仰轻柔地调和在一起——然而,对她来说,小说仍然保留着怀疑、质询的功能。在她的写作中,小说表现神秘,不过是为了展现我们无法抵达神性,因为神性已然消失。在她笔下,小说以宗教之心,行怀疑之实。 ” (黄远帆)
詹姆斯•伍德以其独有的激昂的声音,推进了一些最困难的议题:小说和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可以是什么样子。他是那种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他饱含深情而热衷争论的批评文章在对象的范围和道德的严肃性方面激动人心。
——苏珊•桑塔格
目前没有几个批评家……可以提醒我们谈论文学也是文学的一部分。若能为这种谈论加上激情、精确和丰富的阅历,那便是一份罕见而珍贵的才能:我们的好消息是伍德有这种才能而我们有伍德。
——加布里埃尔•乔西波维奇,《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伍德是一个天才的细读者。这部批评集里妙笔贯穿始终,时而甘美多汁,时而刚毅雄健,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倨傲冷嘲,激情四溢又不失细节方寸。
——约翰•班维尔,《爱尔兰时报》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豆瓣
The Nearest Thing to Life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译者: 蒋怡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10
2015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文学跟艺术一样,能抵制住傲慢的时间——让我们成为习惯长廊里的失眠症患者,并主动从死亡那里挽救事物的生命。
—— 詹姆斯·伍德
在这部融合了回忆录与评论集的优秀著作中,詹姆斯·伍德就小说与生活的关联书写了一堂大师课。他论证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小说在描述我们的生活形态、 从死亡与历史遗忘中拯救那些生活的肌质方面有着独到的能力。在这里,阅读的行为被理解为最神圣和最个人化的行为,书里对几部个别的作品有精彩的讨论——包括契诃夫的短篇故事《吻》、W.G.塞巴尔德的《异乡人》和菲兹杰拉德的《蓝花》。伍德透露了他本人与书写文字的亲密关系:我们看到一个来自乡间的男孩的成长历程,他在浓厚的基督教背景中长大,童年时代的阅读带给他隐秘的喜悦,他在阅读与亵渎宗教、文学与音乐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最后一部分在放逐与无家可归的语境下讨论小说。《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不是简单的一本由我们公认的最优秀的在世批评家所著的简短、论证严密的书——它还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个人叙述,反思并体现了读者与作者(还有批评家)之间富有成效的共谋,并邀请我们重新思考对我们阅读与创作小说而言至关重要的一切事物。
本书为再版,在对以往译本内容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版式与封面,力图以全新的面貌将伍德的这部“文学回忆录”呈现给读者。
培养想象 豆瓣
The Educated Imagination
8.2 (6 个评分) 作者: [加]诺思罗普·弗莱 译者: 李雪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8
◆文学批评大师的六堂文学课
◆以文学滋养想象,以想象反抗虚伪修辞
···
【内容简介】
文学有何用?能否帮助揭穿变得虚伪的日常修辞?如何以文学批评的方式,识破广告营造的幻觉?弗莱认为,面对满是幻象的现实世界,唯有想象能让我们从中脱身,而通过阅读文学,可以培养长期以来饱受饥饿、以虚影为食的想象。
从荷马、贺拉斯到莎士比亚、拜伦,再到马克·吐温、W. H. 奥登,弗莱纵横古今世界文学,为我们揭示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母题,讲解包括象征、隐喻在内的各种文学手法,谈论阅读文学的意义和技巧,以及如何将受过滋养的想象运用于日常生活。本书既是弗莱对于“文学之用”的深刻解读,也是其原型批评理论的极简入门指南。
···
在人间建立一个真正的地狱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将我们的言语转变为自动的喋喋不休来有意地贬低它。
——诺思罗普·弗莱
所有教授文学解读的人都受惠于他的训导和榜样。
——哈罗德·布鲁姆(著名文学批评家、理论家)
他没有把文学锁入象牙塔,相反,他强调对于一个文明且合乎人道的社会的发展,文学占有中心地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名小说家)
诺里(诺思罗普的昵称)无需为赢得太阳底下的一席之地而努力,他就是太阳。
——马歇尔·麦克卢汉(20世纪著名媒介理论家、思想家)
我整本书一直在谈弗莱,接受起来应该容易点了吧。你会发现原书很有趣。弗莱是第一位将文学当作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独立整体来看待的批评家,他教给我们用统揽全局的构架来理解文学。他是位有人情味的思想家,就算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仍会被他迷住。——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
···
【编辑推荐】
◆“现代人小丛书”的作者是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他们从各个不同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或问题出发,向公众提供面对后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批判性思考。
◆ 诺思罗普·弗莱在英语学界是与哈罗德·布鲁姆、艾布拉姆斯、莱昂内尔·特里林等齐名的文学批评家,这本书可视为通向弗莱理论的入门读物,很好地展现了弗莱对于原型批评理论的运用。
◆ 作者认为,文学的实际价值在于培养言谈、阅读习惯的同时,塑造了人们对言词的敏感性,谎言、假象与陈词滥调因此无所遁形。从这个意义上,作者点明了文学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重新建立对文学的信心。
文字传奇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袁筱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5
什么样的作家是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现代经典作品的定义是什么?萨特、波伏瓦、加缪、杜拉斯、罗兰•巴特、萨冈,罗布-格里耶、勒克莱齐奥,还有米兰•昆德拉,这一批出生于二十世纪的作家,突破性地继承了法国小说传统,也用自己的方式完美地诠释着福楼拜、普鲁斯特和纪德所奠定的现代法国小 说传统。他们开启了法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时代,所谓萨特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文字显示出它最后炫目的力量,它在延续一种以性感对抗死感的法兰西文学神话。他们,建立了属于现代的文字传奇。
==================
多年来,我在袁筱一老师的著作、翻译、讲课或者她主持的研讨活动中受益良多,她是一位完全沉浸在她所热爱的工作中的学者和诗人。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塑造了她,以及关于世界、人生和感情的知识,甚至冷漠为何是一种更深的感情,比如加缪。 袁筱一老师通过这九位法国作家为我们揭示了精神生活所具有的特殊复杂的感性,以及文学作为一种技艺如何令我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平静下来。
——孙甘露
袁筱一,她就是为法国文学生的,她讲加缪,讲萨特,讲波伏瓦、罗兰·巴特,都天涯比邻。她的讲述,庄严又性感,宏阔又细节,她出入过他们的身心,他们也构成了她的血肉。萨冈、杜拉斯、昆德拉、罗布-格里耶定义了她,她也定义了他们、定义了法国现代经典:一个被剥夺了所有抒情意义的梦境,但依然让我们心醉神迷。
——毛尖
音诗般女性思想者的话语构境,让法兰西当代文学故事从感性的生命底根喷涌出来。
——张一兵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豆瓣
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
9.7 (23 个评分) 作者: [英]特雷·伊格尔顿 译者: 伍晓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5
伊格尔顿是国际文学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极富创造力和批判性。本书是作者向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将起自俄国形式主义的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革命梳理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三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次新版,作者新增了一篇“二十五周年纪念版序言”,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反思。
镜与灯 豆瓣
作者: [美]艾布拉姆斯 译者: 郦稚牛 / 童庆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9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现代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问世六十多年来,依然以其理论的前沿性和逻辑的对当代学者产生着巨大影响。本书着重讨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整理、叙述、建构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想和批评实践,不仅提供了认识解读这一文学运动的理论框架和批评语言,同时扩展深化了读者对总体文学现象的认识,对西方文艺理论做了一个总结和回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另外,艾布拉姆斯还在该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世界、艺术家、受众。
批评的剖析 豆瓣
作者: [加]诺思罗普·弗莱 译者: 陈慧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3
这本书以开阔的眼界剖析和总结了西方现存的各种批评流派的是非得失,打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艺批评的新局面。
它是一个标志,从此结束了英美“新批评”主导文坛的局面,而出现了多种文学批评流派共存共荣的势态;也结束了各批评流派互相排斥的情况,而开创了在把已有的经验作为共同财富的基础上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新格局。
它是一部划时代的批评专著。既是1950年代以前西方文艺批评的系统总结,又是1950年代以后西方文学批评新动向的明确宣言。
哈罗德·布鲁姆专门为本书撰写了一篇魅力四射而又富有个性的序言,他考察了弗莱的批评模式和思维模式,认为它们在现代文学界是不可或缺的、必需的。
1、作者弗莱不但是加拿大文学理论界的骄傲,也是整个英语世界有史以来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弗莱的时代,他是家喻户晓的学术明星。)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富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之一,为神话原型批评的巅峰之作,被欧美学术界公认为“当代经典”。
3、本版加了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别开生面的序言,布鲁姆说:“我把弗莱当成圣者加以崇敬。”布鲁姆认为,弗莱的批评模式和思维模式是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部分。
4、书中品鉴近千部文学作品,提供了批评模式和思维模式的范例,是学习文学批评的重要参考书。
5、追溯各种文学流派的是非得失,指明了文学批评的方向。
6、经典读物,中文系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单上的图书。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参考图书,中文系学生学习不可忽视的名著。
理论入门 豆瓣 谷歌图书
9.4 (37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巴里 译者: 杨建国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1
《理论入门》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于初涉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学生而言,该书是入门的不二之选。 各种方法、各方大家、各类技术术语,错综复杂,令人目不暇接,而这一切在《理论入门》中被解说地清楚明白,深入浅出。许多理论类书籍对于所介绍的理论和理论家都有预设立场,与此不同的是,《理论入门》仅仅提供基础的原理,而让读者自己发展观点。 此次修订版包含了当今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最新发展潮流,并新增了两个全新的章节。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自由人文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同性恋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后殖民批评、文体学、叙事学和生态批评等方面的内容。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豆瓣
作者: (德)恩斯特·贝勒尔 译者: 李棠佳 / 穆雷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种对文学作品的新视角背离,甚至颠覆了当时主流的古典主义对美学和诗学的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理论认为体裁具有无限可变性,并坚决维护天才(genius)和创意想象力在文学中的地位。贝勒尔教授用平实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深入介绍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早期发展及代表人物和作品的特点。
诗歌手册 豆瓣
A Poetry Handbook:A Pros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Poetry
7.9 (27 个评分) 作者: [美]玛丽·奥利弗(Mary Oliver) 译者: 倪志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9
玛丽·奥利弗以一名教师的热情、一位诗人六十年写作践行而来的智慧和极好的常识,从声音、意象、诗行、节奏等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首诗是如何写出来的。她讲过去的诗,讲抑扬格,讲十四行诗,也讲现代诗——弗罗斯特、伊丽莎白·毕晓普等杰出诗人的诗歌。她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为什么读诗、写诗,并用微距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作为一个诗人如何锤炼技艺,如何建立写作的纪律。本书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同时又深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集萃了英语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作,逐一细读。对当下汉语诗歌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教益。
身体·宇宙 豆瓣
Le Corps cosmos
作者: [法国]米歇尔·高罗 译者: 朱江月 译林出版社 2021 - 11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小书中,米歇尔•高罗探讨了法国现当代诗歌中的身体主题。他将身体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引起了思想家和作家的多元反应。
——《法国研究》
三十多年来,米歇尔•高罗一直致力于现当代诗歌的研究,他以罕见的诗歌直觉在现象学、精神分析学和语言学之间游走。本书首先是对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诗歌中身体的表现与经验的研究,同时也是高罗自己的一系列非常私密的思考,这些思考为他的创作实践提供了迷人的洞察力。
——《法国论坛》
————————————————————
身体是现代性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不论在大众文化中还是在先锋文化中,对身体的崇拜早已成为共识。法国知名教授、诗人米歇尔•高罗从现代身体诗学的内部区分了两种相互竞争的趋势:一种将身体与精神对立,一种则把身体视为精神与世界的中介。作者通过剖析建立身体•宇宙形象的典范作品,以及自己的写作实践,结合现象学“肉身”概念,提取出一种“肉身化诗学”的特质与艺术倾向,阐明身体在当代诗学与哲学中的中心地位,从而将身体与灵魂、自我与世界、文字与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为我们进入现代诗歌的深邃之处指出了一条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