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南柱
薩哈公寓 豆瓣
사하맨션
作者: 趙南柱 译者: 張雅眉 漫遊者文化 2020 - 7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教保文庫網路書店、 阿拉丁網路書店暢銷榜
◎韓國《中央日報》、《東亞日報》、《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推薦選書
繼《82年生的金智英》享譽國際之後,
趙南柱再度為弱勢發聲!
就算真相只帶來絕望,
我也想和你們一起活到最後……
這裡是失敗者的放逐之地,
也是我們最後能隸屬的共同體。
我們在此迎向人生的終點,
也在此萌生蛻變的勇氣。
․․․
在南邊某一處,有一座由企業收購、宣布獨立的小小城鎮。
由七人制的總理團經營,對世上築起堅固的高牆。
外人難以進入,住在裡面的人則不願出去。

城鎮有L和L2兩種人。L有居住權,具備資本、技術或專業知識。
L2只有兩年居留權,從事低新勞動工作,要接受審查才能保留身分。
另外,還有一群沒有居留權也沒有居住權、什麼都不是的人,
住在一棟日漸破敗的老舊公寓,被稱為「薩哈」。
․․․
這群受主流社會排擠、走投無路的邊緣人,都是階級、貧窮和暴力的犧牲者,40年來,彼此卻在薩哈公寓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式,相濡以沫,團結互助。
然而,長久平靜的生活卻因一樁命案掀起波瀾。有城鎮居民身分的小兒科醫師「秀」,被人發現陳屍在公園裡的一輛車上,身上有性侵痕跡,警察認為嫌犯正是自稱為「秀」男友的道暻……。
隨著城鎮居民對「薩哈公寓」的存在越來越不滿,公寓面臨拆除危機,此時住戶代表友美又突然失蹤……。
․․․
與《82年生的金智英》相比,本書所關注的問題更加廣泛,趙南柱這次將目光移到那些被主流社會排擠的人,書寫那些不被看見的故事。從2012年3月就開始動筆的《薩哈公寓》,在反烏托邦的世界觀架構下,刻畫在國家系統之外被邊緣化的共同體,是如何生活的。讀者可以看到難民、墮胎、育兒、邊緣化、殘障就業、人體實驗等問題,那些無法融入社會、遭受差別待遇的人們,有如居住在薩哈公寓的另一個「金智英」。
她希望可以藉由這本小說表示,即使人生沒有改善,薩哈公寓的居民也沒有癱坐在被壓榨的缺乏中,而是團結起來,一點一點地在改變自己的位置。
若你傾聽 豆瓣
고마네치를 위하여
作者: 趙南柱 译者: 馮燕珠 布克文化 2020 - 1
►《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首部得獎長篇小說 ◄
► 為社會底層小人物發聲的真實寫照◄
【心臟爆裂就能聽見心底的聲音了】
一個被大家視為笨小孩的「學者症候群」少年,
無意間發現自己有聽見別人聽不到的聲音的能力。
空蕩蕩的公車站和夕陽、彎曲的樹枝、
人們面無表情的臉、拂過頭髮的手指,都對金日宇說話了。
★第十七屆文學村小說賞得獎作品★
過氣的外包電視製作人、一心振興傳統市場的商人
想靠孩子翻身的父母、困苦家庭長大的笨小孩
一個被大家視為笨小孩的「學者症候群」少年金日宇,無意間發現自己有聽見別人聽不到的聲音的能力。這時由電視製作人與商人各懷鬼胎精心策畫的電視比賽節目《The Champion》,打著冠軍將獲得十倍總下注金額的高額獎金吸引民眾參賽。
少年的父母想利用少年的特異能力大撈一筆,硬逼少年參賽,雖然進入了最後決賽,這時卻發生了大會拿不出高額獎金的狀況,於是想振興市場的商人及電視製作人用盡一切方法想對少年施加壓力……
高額獎金背後為了現實利益互相爭奪與推諉責任的人們正瘋狂上演著,
被拉進真實社會的金日宇,也忽然開始聽見那些更細微的別人聽不見的聲音…
▌人生這場比賽,
▌如果只想著要贏,那開始前就注定要失敗了。
本書透過一個聽不見「話語」,卻聽得見背後意義聲音的「笨」小孩,展現小人物生活的現實及人們自私的欲望。
這些令人沮喪的自私人性背後,其實是現代人的疏離和孤獨、以及對於自身存在的強烈不安感。
「悲慘的不是人生,是爭先恐後跳進慾望地獄的人們。」
▌聽見平民呼吸的小說家
—第十七屆文學村小說獎 趙南柱得獎感言
我必須寫小說。
只有小說才能真實地講述故事,展現真正的現實。這絕不是偷拍可以做到的事。
我認為只有小說,才是唯一能夠精確、一致地表現 「看得到的故事」及「想說的話」。
「我想成為傾聽某人吃力吐出細微聲音的人,
想成爲與這個世界小心翼翼交談的作家。」
▌拜託別把貧窮理想化,
▌領不出來的56塊,才是生存真正的樣子!
如果人的命運早已註定,
那繼續奮鬥的意義是什麼...
每次開始都充滿熱情,但最後卻什麼都做不到。
被世俗價值所束縛,仍追求看似神聖價值的小人物們。
這是不被看好的一群人,卻也是社會組成的多數人。
《寄生上流》如果有錢,我們都能很善良。
《小偷家族》如果擁有幸福的資格無關職業。
《貧民百萬大富翁》如果悲慘的人生經歷能成為解答。
《若你傾聽》如果我們跟金日宇一樣,聽不見那些諷刺、憤怒、懷疑的負面言語,那剩下聽見的會是什麼……
▌擁有的人,因擔心失去而貧窮
▌失去的人,因一無所有而勇敢
趙南柱:「直到幾年前,我才知道兩種相反的感情是可以共存的。
人可以愛著、同時恨著;可以思念著、同時遺忘著;
想要擁有、卻又放棄的感情。」
所以,沒什麼需要抱怨,
也不需要為了條件差異而自卑,
因為我們最終都一樣,是好人也是壞人。
▌如果無法前進的話,就先把手上的東西全都放下吧
▌這樣就有手,把自己想要的樣子撿起來了。
本書貼切描述社會底層各種衝突的現實。
看似毫無對策的悲劇,但看完心裡竟然覺得暖暖的。
好像跟金日宇一樣,能在一片混亂中聽見那純粹的聲音。
「心臟爆裂就能聽見心底的聲音了,
一起逃走吧!」
▌作家的話
記得在打瞌睡而模模糊糊的考生時期,老師曾突然向大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你認爲貧窮是什麼?」
某天在孩子面前,我又再次想起那個問題。當時,心態已經過了青春期的其他同學們這麼回答:「心靈薄弱,那就是貧窮。」但老師說你們的答案不對,糾正說應該是:「肚子餓時連一點吃的東西都沒有那才是貧窮。」為什麼要教正在準備考大學的學生們什麼是貧窮?我疑惑老師的用心。
經過十多年後,我已不再是十幾歲的學生,而是一個孩子的媽,曾幾何時也成了媒體的手腳就為了賺錢討生活。突然之間曾經茫然的東西清晰起來。
想起幾年前那間小吃店的老闆,因為貧窮,對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失誤,我再也憤怒不起來。相反地,我想對生活在同時代的年輕人們說「因為你們還年輕,所以就算窮也先忍著吧!你們知道那有多麼美嗎?」我還想對做虛假廣告的社會大聲的說:
拜託不要把貧窮理想化。
那是我為了女兒優先想做的事,我不想讓女兒在「外人禁止出入」的牌子面前轉身、不想讓人窺探父母的貧窮、不希望讓孩子變成容易對大環境不合理現象感到憤怒,但對自己身處的社會不合理的部分卻漠不關心。好好扶養孩子長大很重要,但在那之前更想改變孩子將來生活的社會,哪怕只有一點點,只是稍微留下一點痕跡也好。
在放棄了在廢棄的房間裡獨自唱歌的愛好,我想親自向人們傳達自己想說的話,想寫出所有人都能閱讀的文章,想這麼做的話就需要書。以趙南柱之名,裝載著我想說的話的一本書,就這樣,我決定開始寫一篇很長的故事:
「沒錢、沒勢、甚至連智力都不足的孩子的故事。
世上唯一聽得見別人聽不見的聲音的孩子,
那個孩子的名字叫金日宇。」
▋文學獎評審激賞推薦
《若你傾聽》切開了我們的現實生活,是將生活剖面有趣地展現出來的一篇寓言。這種程度結構的故事和具有吸引力的敍述互相契合的感覺,在比賽中可說並不多見。──南真祐(詩人,文學評論家)
《若你傾聽》透過這種發想,把如果不站在自發性貧窮以外的其它起跑線上,就不能自由地擺脫社會強求下的不足感,成功地刻畫出來。──柳寶善(文學評論家)
這不是通俗的妥協,而是看似無奈的選擇,讓人很自然地把這部作品選為得獎作品。《若你傾聽》不是根被剪去的美麗的花,而是在便利商店角落裡默默成長的小草、小樹。──成碩濟(小說家)
理念和名分在腹痛和私利面前會失去力量。看穿這個事實,就不得不承認這部小說突出的現實感。──申秀真(文學評論家)
《若你傾聽》是部溫暖的悲劇,把像五臟六腑一樣附在現代人身上的疏離和孤獨、對存在的不安感,活潑地表現出來。──鄭美京(小說家)
穿梭於各處的腳步,以及超越常識的想像,一同捕捉事件內幕的真實性。希望這位作家不平凡的美德可以繼續綻放。──車美玲(文學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