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
冬泳 豆瓣 Goodreads
7.7 (305 个评分) 作者: 班宇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9
班宇(@坦克手贝吉塔)短篇力作首度成集 阿乙•蒋方舟•李诞•谈波 齐声推荐
《冬泳》收录了班宇的七篇小说。在铁轨、工事与大雪的边缘,游走着一些昔日的身影:印厂工人、吊车司机、生疏的赌徒与失业者……他们生活被动,面临威胁、窘迫,惯于沉默,像一道峰或风,遥远而孤绝 地存在。
北方极寒,在他们体内却隐蕴有光热。有人“腾空跃起,从裂开的风里出世”,有人“跪在地上,发出雷鸣般的号啕”。这些个体的光热终将划破冰面,点亮黑暗,为今日之北方刻写一份有温度的备忘。
【编辑推荐】
颇具潜力的青年作家、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得主班宇的处女作——他曾开设《东北疯食录》专栏,浪游工业之城,展示出恣意独特的语言风格。他曾连载 “工人村”故事集,从细微之处出发,描绘出一幕蓬勃鲜明的悲喜剧。他已在文坛初露锋芒,《收获》《当代》《上海文学》《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皆可觅得他的身影。
从无名之中捕捞个体,在消逝中追寻永恒——《冬泳》是班宇创造的“昨日世界”,遍布萧索的工厂、失落的赌徒。惯于沉默的北方人在这里显得生机、蓬勃。《冬泳》是写给北方的情书,写给你我的(关于旧时代的)备忘录。
细密诗意的语言;轰鸣里深潜宁静,幽默中怀藏温柔——在声音日渐稀少的世界,班宇仿佛浪漫时代的行吟诗人,以准确、克制、优美之笔,书写强力广阔的歌谣。班宇迷恋写作里的“浮生感”,笔下人物在现实的挤压里普遍带有一种苦中作乐的生存智慧;在他们身上,除了表演出来的“幽默”,还有深藏不露的玄妙和真实。
【推荐语】
文坛新来的高手,有一股雨水冲扫过的、带有野兽气味的生猛劲儿。
——阿乙
班宇有毋庸置疑的小说家天赋。可是,他抵抗住了天赋的诱惑——没有随心所欲地把作品当做情绪的宣泄,或是横冲直撞地滥用富有才情的语言;他又抵抗住了时代的诱惑——没有把光怪陆离的社会新闻当做题材的富矿,也没有因平庸的文学时代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他以最严格的标准自我训练,使每一个短篇都纯熟得惊人。天才和有天赋的人的区别,是前者能够独立发展自己,班宇无疑是前者。
——蒋方舟
班宇是聪明的,刻薄的,但不是轻浮的。他显然知道这世界哪儿出了问题,并且没什么希望好转,但他没有选择放弃或轻巧的态度,文字上,他还在苦熬。
——李诞
班宇用他干净、硬朗的笔触,冷静、耐心地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幅端庄肃穆、具有经典品相的短篇佳作。那字里行间的东北寒风,凌厉又温柔。
——谈波
启迪 豆瓣
Illuminations: Essays and Reflections
9.3 (11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汉娜·阿伦特 译者: 张旭东 / 王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9
本书是《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系列之一的《启迪(本雅明文选》分册,书中具体收录了:《从“资产阶级世纪”中苏醒张旭东》、《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汉娜阿伦特》、《论尼古拉·列斯克夫》、《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等文章。
扎根 豆瓣
L'enracinement; prélude à une déclaration des devoirs envers l'être humain
9.6 (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西蒙娜·薇依 译者: 徐卫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1
本書包括:靈魂的各種需求、拔根狀態、扎根等三部分內容。
普通社会学纲要 豆瓣
作者: [意] V. 帕累托 译者: 田时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8
《普通社会学纲要》内容简介:人类社会是诸多研究的对象。有些研究构成专门学科,诸如法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宗教史,等等;另一些研究包含的学科还很混杂;一门学科,即它们的综合,并专注于一般地研究人类社会,可以称之为社会学。
社会分工论 豆瓣
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
8.9 (9 个评分) 作者: (法)埃米尔・涂尔干 / none 译者: 渠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 - 4
《社会分工论》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1893年的博士论文,是其开山之作。一开始他就显示了他反对单一的功利主义思维的立场,他指出社会是多元的,是由种种矛盾的部分组成的,是要适应相互矛盾的种种需要的,必须有一种限定与平衡。他选取的题目是一个经济学的对象,但他却要从其中找出非经济的内核来。这《社会分工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劳动分工并不是纯粹经济现象。在这部著作中,涂尔干既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功能”、“社会容量”、“道德密度”以及“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这些后来一直为社会学界所沿用、修正和争论的概念‘也通过对“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环节社会”与“分化社会”以及“压制性制裁”与“恢复性制裁”的纵向二元划分,探讨了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概言之,涂尔干的社会学主义之基本立场在《社会分工论》已初现端倪:一切存在与现象的根源,皆为“社会”。
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研究 豆瓣
Erfahrung und Urteil. Untersuchungen zur Genealogie der Logik
作者: [德国] 埃德蒙德·胡塞尔 译者: 邓晓芒 三联书店 1999 - 6
该书是胡塞尔毕生哲学探索的晚年结晶,但与他前期思想(至少可追溯到1910年的手稿)是一脉相承的。这本书有力地证明,尽管胡塞尔后期对时间、主体间性、“生活世界”和历史哲学的重视使他显得有某种“转向”,但“胡塞尔从未放弃他的观念论及其作为一种‘严格科学’的哲学的独特观念”。
歌之版图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英] 布鲁斯·查特文 译者: 杨建国译 / 柳闻雨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
传奇,是查特文不算长的一生最贴切的批注。拥有不安分的灵魂,随时可以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着心爱的鼹鼠皮笔记本四处游历。
查特文天生是说故事的高手,把虚构故事和旅途经历编织得天衣无缝。
这一次,布鲁斯•查特文追随澳洲土著人的浪漫传统,开启了穿越广漠大陆的神秘旅程:这片大地上的每个土著人都拥有自己的歌谣,都拥有那段歌谣流传过的土地,口中的歌谣就宣示着土地的所有权。
查特文在澳洲发现的创世传说,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和圣经创世记一样古老,内容却迥然不同:当太阳冲出地壳,把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万物的祖先也纷纷破土而出,开始为万物命名,并把它们的名字编成歌谣。千百年来,土著人的眼中根本没有被四边圈起来的一块块土地,只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歌谣小路。这些无形的小路构成了澳洲大陆的“歌之版图”,连接着他们的历史和现实。
布鲁斯•查特文一面记录着他和伙伴寻访“歌之版图”的种种经历,同时又勾勒出沿途邂逅的几十个人的速写,向读者讲述着他们的忧乐人生。在展示土著人的信仰和生存状态时,查特文的笔调有时激迈,有时低回,有时疏离,有时神秘,却不带一丝一毫评判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