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Spurious Correlations 豆瓣
作者: Tyler Vigen Hachette Books 2015 - 5
Military intelligence analyst and Harvard Law student Tyler Vigen illustrates the golden rule that "correlation does not equal causation" through hilarious graphs inspired by his viral website.
Is there a correlation between Nic Cage films and swimming pool accidents? What about beef consumption and people getting struck by lightning? Absolutely not. But that hasn't stopped millions of people from going to tylervigen.com and asking, "Wait, what?" Vigen has designed software that scours enormous data sets to find unlikely statistical correlations. He began pulling the funniest ones for his website and has since gained millions of view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likes, and tons of media coverage. Subversive and clever, Spurious Correlations is geek humor at its finest, nailing our obsession with data and conspiracy theory.
胁迫之术 豆瓣
作者: 克里斯托弗·辛普森 (Christopher Simpson) 译者: 王维佳 / 刘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本书基于公开文献与美国解密档案,从知识考古的角度,梳理了1945年至1960年间美国大众传播学在“冷战”背景下兴起的过程。
“二战”后,为了满足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部门、军方、情报机构和重要的基金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推动传播学者们从事说服技巧、民意测量、刑讯审问、政治与军事动员、意识形态宣传等课题的研究。这些以宣传和胁迫为目的的研究项目不但在传播学“奠基人”的选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帮助确立了学科的核心问题与主导范式。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豆瓣
作者: [美]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 译者: 何道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本书分两卷、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的重点是西欧从手抄书文化向印刷文化的过渡,尝试勾勒这一次传播革命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论述这次传播革命和其他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些变革通常被认为与其相关的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联系在一起。
2022年5月18日 已读
太可怕了,注释+文献有300多页,这已经不是“下功夫了”,这是入定老僧的十年功力好吗?!😧
传播学 北大出版社 爱森斯坦
传播与社会 豆瓣
作者: 赵月枝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 - 8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
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本书昭示,一旦突破了寻求“内部”规律的“去政治化”窠臼,传播研究将释放出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问题的巨大潜力。在这个意义上,这部著作既剖析了媒介景观背后的权力结构.也挑战了当下传播研究的典型知识症侯。
The Content Analysis Guidebook 豆瓣
作者: Kimberly A. Neuendorf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1
Book Description
"This is a sorely-needed book that gives an understandable introduction t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o students and scholars alike."
-Marshall Scott Pool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Neuendorf's writing is both appropriate and accessible, a rare accomplishment in a book on research methods. Neuendorf provides a sophisticated yet readily comprehensible treatment of content analysis."
-William Evans,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Content analys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ut complex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In The Content Analysis Guidebook author Kimberly Neuendorf provides an accessible core text for upper-level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Comprising step-by-step instructions and practical advice, this text unravels the complicated aspects of content analysis.
The Content Analysis Guidebook provides readers with:
* Numerous examples from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 Sidebars that describe innovative and wide-ranging content analysis projects, from both academia and commercial research
* Pedagogical tools in an easy to understand format
Book Info
Content analys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ut complex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uthor provides an accessible core text for upper-level graduat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This text unravels the complicated aspects of content analysis. Softcover. Hardcover available.
信息社会的知识劳工 豆瓣
Knowledge Worker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作者: (加)莫斯可(Mosco, V. ) / (加)麦克切尔(MckercherC. ) 译者: 曹晋 / 罗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9
凯瑟琳·麦克切尔、文森特·莫斯可编著的《信息社会的知识劳工》一书收录的论文汇集了新近知识劳工在新自由主义经济语境中的劳动分析,分别讨论了计算机动画、电影、图书馆、报纸等产业的知识劳工的劳动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彻底商品化,这是国际学界针对传播产业知识劳工如何遭遇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剥夺的批判前沿研究。关于传播与信息技术、劳动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讨论和辩论是本土传播研究的薄弱环节,本论文集的出版为中国学界提供了批判传播研究经典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路径。
超越文化 豆瓣
Beyond Culture
作者: [美] 爱德华·霍尔 译者: 何道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1
这本《超越文化》是跨文化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作者在书中对各国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并提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理论,包括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单向时间习惯和多向时间习惯等,对这个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影响巨大。这本书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被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各国学者大量引用和借鉴,对于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重大。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豆瓣
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8.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科瓦齐 / 汤姆·罗森斯蒂尔 译者: 刘海龙 / 连晓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十年前,热心新闻工作委员会把美国一些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人召集在一起,提出了一个问题:“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详尽的文献搜索、抽样调查、访谈和公共论坛研讨,他们确定了定义新闻工作及其社会角色的核心要素。研究结果就呈现在这本书里,这本书是讨论媒体的最重要的图书之一,本书曾获哈佛古尔德斯密斯图书奖、新闻专业委员会奖、宾州州立大学巴特•理查德奖。
新版增补了在线媒体的兴起、过去五年间的丑闻以及更多新材料,新版的《新闻的基本原则》还加入了全新的第十条原则,强调了互联网时代公民的角色。
本书的两位作者比尔•科瓦齐(Bill Kovach)和汤姆•罗森斯蒂尔(Tom Rosenstiel)分别创建了“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Committee of Concerned Journalists,CCJ)和“卓越新闻项目”,对全美新闻工作者进行了调查,并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归纳出新闻界公认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十个职业标准(最后一个标准是2007年修订版新加入的)。
1、 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做到对真相负责。
2、 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忠于公民。
3、 新闻工作的本质是用核实加以约束。
4、 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独立于被报道对象
5、 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6、 新闻必须成为公众批评和妥协的论坛。
7、 新闻必须努力使重要的信息有趣并且和公众息息相关。
8、 新闻必须做到全面均衡。
9、 新闻从业人员有义务根据个人良心行事。
10、 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相关评论:
“科瓦齐和罗森斯蒂尔关于每条原则的议论均是言简意赅的散文精品,堪称名言警句的洞见俯仰皆是。……这本书应该成为新闻专业工作者、学生和他们所服务的公民的核心读物。——Carl Sessions Stepp,《美国新闻学评论》
“这本书会让记者若有所思,想到自己的职业和职业良心,好看、中肯而深刻。”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
“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领悟新闻职业的责任和使命,有助于我们知晓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当我们能够充满自信地汲取来自世界各方的智慧之际,我们就一定会拥有更强大的贡献于祖国和人民的专业力量。”
——高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沉默的螺旋 豆瓣
Die Schweigespirale
作者: (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译者: 董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论述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理论被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作者在新版本中加进了对舆论学理论最新进展的研究,更加切合实际生活。本书也是德文原版的首本中文译本
舆论 豆瓣 Goodreads
Public Opinion
9.3 (42 个评分) 作者: [美]沃尔特·李普曼 译者: 常江 / 肖寒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5
《公共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共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共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跨文化传播 豆瓣
作者: Larry A. Samovar 译者: 闵惠泉 / 王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7
《跨文化传播(第4版)》内容简介: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跨文化传播和交流!阅读《跨文化传播:第4版》,你将了解文化的基本理论,你将体会宽容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你将学会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应对方法;同时,你将成为一名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跨文化传播:第4版》是美国知名学者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的一部力作,在美国多次修订再版,是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经典图书。
奇云 豆瓣
The Marvelous Clouds: Toward a Philosophy of Elemental Media
6.5 (8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翰·杜海姆·彼得斯 译者: 邓建国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0
何谓云之奇?似有似无,亦真亦幻,难以名状。
何以知云之奇?可以用眼看(身体),可以用笔画(技艺),可以用望远镜观测(技术)。若无眼睛、画笔、望远镜,便不知云之奇。有了它们,关于奇云的描述与记录,汇聚成文化之河,流经时空。
彼得斯问道:若无船舶,海洋是否已经神秘?若无火种,自然是否依然狂暴?若无时钟和历法,时间该如何感知?若无书写,人类是否依然蒙昧?……他往来于古今中外,穿梭于学科之林,用现代科学解答古老谜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为何?
若无天问,难有奇云。凭一己之力,跨十数学科,彼得斯的思想实验最终凝聚成这本《奇云》,贯穿着一条中心线索——无媒介,不存在;真意却在言外:人类若能超越媒介,便超越了自身。
看透媒介,绕不开这本《奇云》。不要用力读它,让它向你舒缓绽放,如立于高山之巅,看云海翻涌,必有所悟。
媒介效果基础理论 豆瓣
作者: 布赖恩特等 2007 - 5
本书力图用大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展示媒介效果研究的庞大知识体系,是该领域的理想教材。全书共分三大板块:概览与历史回顾、媒介效果研究的理论与概念、媒介效果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说明和描写,而且有实证研究作为基础。本书同时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教辅材料,相关信息可在www.mhhe.com/bryant上找到。
Inside Prime Time 豆瓣
作者: Todd Gitl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 1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Unsurpassed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side Prime Time is the only book to take us behind the scenes to reveal how prime-time shows get on the air, stay on the air, and are shaped by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limate of their times. Using more than 200 interviews with network executives, producers, writers, agents, and actors, as well as months of on-set investigation during the networks' more prosperous years, sociologist and critic Todd Gitlin takes us into a frantic world searching for hit shows. The result is both a lucid picture of the mechanics of prime time and a series of vivid stories of what succeeded or failed, and why. His analysis includes a blow-by-blow account of how the exceptional police series Hill Street Blues succeeded against all odds before eventually succumbing to formula itself.
No one else has analyzed, as Gitlin has, the inside track that links executives and producers, or the efforts of worried advertisers, hopeful writers, and the lobbyists of the fundamentalist right to shape America's waking hours. In a new introduction, Gitlin describes the elements of the new television order, and argues that the proliferation of cable channel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old networks have not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business mentality that guides decisions about the entertainment that will fill Americans' leisure time.
初识传播学(插图第7版) 豆瓣
A First L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7e
作者: [美]埃姆·格里芬(Em Griffin) 译者: 展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6
畅销全美20年的传播学经典入门书
...................
※编辑推荐※
☆ 人际沟通、影响力、团队决策、认知内心及外在世界……现代社会每个至关重要的领域,都离不开传播学的核心——信息解读与处理。
☆ 在信息与人类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今天,传播学是人人都必须 掌握的一门艺术。
☆ 学界资深名师倾力打造,专为入门者定制的最佳学习框架。书中引入大量电影情节与生活案例,深入浅出,绝不枯燥。
☆ 享誉全美的畅销经典教材,风行20余年,亚马逊网站长期五星好评。任可想要系统了解传播力的读者不可错过。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享誉全美的畅销经典教材,由著名传媒学者埃姆·格里芬根据在美国惠顿学院浸淫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撰写而成,在多次更新版本的过程中,反复征求、汲取学界权威以及上百万名读者的反馈意见。为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传播学的精髓,本书精心遴选32种传播理论进行讲解,对近年大热的理论前沿亦有所涉猎。
与其他教材相比,本书最大特点在于强调读者体验,不但祛除了传播学理论的晦涩刻板,而且致力于将它们转换为普通人可以在生活中应用的工具。全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由信息、意义、语言、思维等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过渡到如何认识与理解人际之间,乃至个人与群体、与社会及文化的纷纭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