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 豆瓣 Goodreads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活字文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5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是许知远积淀多年的转型之作。梁启超生逢变革时代,他是近代转型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思想学术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许知远试图将这位伟大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希望与挫败,内心挣扎及与同代人的争辩呈现给读者。在搜集、阅读海量史料和研究著作的同时,许知远追寻梁启超的足迹,到其出生地新会、求学地广州,及北京、上海、日本横滨等多地探访历史现场,寻求历史与现实之间隐秘而有韧性的关联,借此展现几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
《青年变革者》述及梁启超求学、进京赶考、师从康有为、结集同道、上书清帝、办刊《时务报》,及至戊戌政变前夜。许知远以深入历史细部的精准笔法,描摹出时代变局下梁启超饱满立体的个人形象和生动多维的时代群像。文字真实可感,据史而书,扎实精当。《青年变革者》既是一部具有学理价值的史传,复苏历史中的个人,亦铺展了一幅浩瀚的时代全景。
重返小王国 豆瓣
Return to the little kindom: How apple and Steve Jobs change the world
作者: 迈克尔·莫里茨 译者: 梁卿 中信出版社 2010
20 世纪 80 年代初,迈克尔•莫里茨还是《时代》周刊的一名记者,史蒂夫•乔布斯前所未有地给予了他不受限地接近自己的生活以及苹果公司所有方面的自由。乔布斯之所以如此罕见的开放,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将设计出首台接近灵魂的电脑——麦金塔,他希望有人记录下这一过程。
但在采访中,莫里茨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信息:乔布斯有个私生女,且不愿承认她。于是,一台电脑最终成了《时代》周刊1982年的“年度人物”,而非27岁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
这产生了两个结果:其一,一部有关乔布斯和苹果的传记的奠基之作——《小王国——苹果电脑的私房故事》(The Little Kingdom: The Private Story of Apple Computer);其二,乔布斯决意自此向所有记者关上心门。
因为《小王国》,莫里茨与乔布斯交恶;也因为《小王国》,莫里茨结识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并加盟这家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成为全球公认的“风投教父”。2009年,莫里茨希望以更成熟的视角看待乔布斯的成就,于是重新修订出版了这本《重返小王国》。
《重返小王国》详尽地、深入地透析了苹果公司第一个十年的生命轨迹。在增补的部分,莫里茨回顾并分析了乔布斯被驱逐、流放、回归、复兴的整个历程。
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 豆瓣
作者: 周恩来邓颖超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 4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共同生活和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并肩奋斗的漫长岁月中,相互间有不少书信往来,由于种种原因,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十分珍贵。收入这本选集的,是他们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七一年间的书信,共七十四封,多数是首次公开发表。这些书信的内容,既有他们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懈探索 ,也有对理想与信息的孜孜追求;既有彼此同志式的关心与叮嘱,也有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既有对新朋旧友的关照,也有对长者晚辈的亲情。这些书信,既生动感人,沁人心脾,又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是深入也解、研究和学习两位伟人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献。
北欧雄狮:古斯塔夫二世传 豆瓣
作者: 汪枫 2019 - 3
他20岁不到,就继承了一个被敌人四面包围的国家;他励精图治,果断出击,伐俄国,保障了东境一个世纪的安全,征波兰,实现了在波罗的海东岸的扩张;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开创了战争艺术的新时代,被誉为“近代军事之父”;他参加了历史上的第一场全欧混战——三十年战争,让一个此前不被重视的边缘国家成为欧洲的焦点;他在德意志长驱直入,大破战无不胜的蒂利大军,让一个苦寒之地的小国跻身强国之列;他捍卫了宗教改革的成果,解除了新教信仰的倒悬之危;他与瓦伦斯坦的巅峰较量满足了后人的英雄情结,他的英年早逝更使后世扼腕叹息。他,就是威名赫赫的“北欧雄狮”——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本书以古斯塔夫二世的征战为主线,回顾了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再现了400年前的风云激荡!
童年的许诺 (2017) IMDb 豆瓣
La promesse de l'aube
7.9 (35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巴比尔 演员: 皮埃尔·尼内 / 夏洛特·甘斯布
其它标题: La promesse de l'aube / 黎明的承诺(台)
改编全法国中学生指定重点读物《我答应》。《贝礼一家》王牌监製群操刀,又一喜泪交织的亲情暖心之作,坎城影后夏绿蒂甘丝柏格,动人演出全欧洲的母亲典范;横跨五个国家、耗时十四个星期、深入20至50年代历史核心的史诗钜作。
罗曼加里(皮耶尼内 饰演)的人生可说是精彩非凡,在波兰 度过的贫困童年、法国尼斯阳光下的青少年时期,乃至于二次世界大战时担任飞行员,在非洲立下的彪炳战功。他为了成为一位伟大的男人与著名作家,艰辛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全都是为了他的母亲妮娜(夏绿蒂甘丝柏格 饰演)。这个可爱又特立独行的妇人,对儿子的强烈母爱,令加里的人生充满波折、热情与神秘,也令他成为二十世纪的重要作家。只是,如此无止无尽的母爱,也终将成为他生命的负担…。
电影《黎明的承诺》(Promise at Dawn)改编自法国文学巨擘罗曼加里1960年出版的自传小说《我答应》,描述罗曼加里成为法国文学巨擘的传奇故事,他与母亲之间至情至性的动人回忆,一部横跨二十世纪的史诗钜作、喜泪交织的亲情暖心电影。
2021年1月4日 看过
代入感太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男主母亲,一定要说的话,我只能说她又让我佩服,又让我厌恶——这种母子感情太浓烈,浓烈得让人窒息。主人公一生的成就全部源自母亲非生即死的逼迫,可人一旦离去,就只剩“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无限怅惘了。
传记
电醒人心 豆瓣
作者: [美]托马斯•布拉斯 (Thomas Blass) 著 译者: 赵萍萍 湛庐文化出品 2010 - 1
• 以梁文道、许知远、纠纠、连岳、熊培云为代表的公共知识分子2010年必读的一本书——赤裸裸、血淋淋的人心审判
• 揭示“平庸的恶”——房地产开发商,三鹿奶粉厂家,打死过大学生的城管,无视犯人生死的看守,足球黑幕的推手,难道他们都是纯粹的坏人?还是他们只是盲目的服从者?
• 为什么赳赳说:一个公务员可能是个体贴的丈夫、称职的父亲,但却是秘密的房价推动者、自焚造成者、人格践踏者、钓鱼操作者、权力滥用者、腐败涉黑者和奴性发作者?
• 为什么梁文道说:杀人不需要邪恶的动机?
• 为什么熊培云说:世界离独裁只有7天?
• 为什么连岳说:有人如此为纳粹屠杀犹太人辩护?
• 为什么许知远说:我们应该更清醒、理智地看待我们的世界?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 ,是20世纪最杰出的心理学家和富科学家之一,他独特的方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思考人性的方式。1960年他在哈佛大学以著名的服从实验(Obedience Experiments)震惊了世人;他率先提出六度分离概念(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揭示出一个我们未曾察觉的普遍社会现象。托马斯布拉斯教授以深入细腻之视角、栩栩如生之笔触,细密梳理了米尔格拉姆的研究成果,首次向世人展示出这位与众不同的科学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本书是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米尔格拉姆的人生传记。
第1章 无名社区 14
米尔格拉姆成长于人口混杂的移民社区,多数居民都是犹太裔。这些移民憧憬着未来,关于他们自己,或者关于他们的下一代——那些在街上玩板球、心里想着糖果的孩子。
第2章 哈佛求学路 27
在哈佛那几年,米尔格拉姆得到了全面的成长。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激发了他对社会科学极大的兴趣。同时,他也给学校里留下了深深的一笔。
第3章 跨文化洗礼 37
米尔格拉姆的跨文化实验有着深远的和划时代的影响力,因为它呈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民族性格的研究主题从沙发椅上的思索,转化为客观的科学性探究。
第4章 从“普林研究院”到耶鲁 54
米尔格拉姆明白,若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做出重大且杰出的研究计划。在离开普林斯顿的前一年,他已经有计划了:关于对权威者服从的行为研究。
第5章 服从的经历 69
在服从实验中,当对“学生”施加的点击越来越强,同时“学生”的抱怨和哀求越来越可怜,看得出“老师”也越来越紧张。可是,“老师”还是忽略了这些痛苦的哀号,脸上露出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第6章 服从实验 84
这些实验一再显示了我们对准备服从权威的强大的力量,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期,强到足以让我们背弃自己的道德原则。另外,服从是情境特质的函数,随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近距离而改变,超越人格的变异性。
第7章 余震 98
一系列的服从实验除了惊人的结果之外,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讨论与批评。虽然米尔格拉姆进行研究时已经考虑到道德的问题,但在结果发表之后仍然引起了强烈的争议。
第8章 重返学术伊甸园 114
米尔格拉姆重回哈佛大学后所进行的研究,最能代表他在剑桥的岁月。他的工作计划中有两个议题特别重要:丢信方法和小世界现象。这两者都将成为社会心理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非常有价值的创新研究工具。
第9章 城市心理学 138
离开哈佛到纽约大学,城市生活心理学成为米尔格拉姆的主要兴趣,他将社会心理学应用在城市的相关课题上。他利用很多创新的实验方法,说明在城市和小城镇的行为会有哪些不同。
第10章 中心舞台 162
米尔格拉姆根据《城市生活体验》一书拍摄影片《城市与自我》,他的制片经验让他看到科学方法有一些限制。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制作影片已经开始驻进米尔格拉姆兴趣和活动的舞台中心。
第11章 苦恼,希阿诺,最后的岁月 189
米尔格拉姆在纽约大学的时候,最苦恼的事莫过于向外面申请研究经费补助,不断遭遇困难,因为实验计划的理论基础薄弱而被拒绝。另外,他的心脏也开始出状况,慢慢耗损她的体力和意志。
第12章 米尔格拉姆学术影响力 210
米尔格拉姆留下的遗产,是清晰易懂、没有术语的文章,让他的研究工作可以广大的读者群接受。结果,他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让社会大众认识到学术的价值,用科学的取向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
苏轼评传 豆瓣
9.8 (8 个评分) 作者: 王水照 / 朱刚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9
《苏轼评传》旨在从一个思想者的角度追踪这位文化巨人丰富的精神景观,并注重考察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其对于宋代乃至整部中国文化史的意义,及其在陶铸我们民族、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方面所起的作用。相比于单纯的文学家的苏轼,思想者的苏轼或许更切近他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那个形象:竹杖芒鞋,吟啸徐行于中国大地上的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堪称一代典范的苏轼,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而且其间条理贯通,自成一家之学。
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 豆瓣 谷歌图书
Sakamoto Ryōma and the Meiji Restoration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马里乌斯·詹森 译者: 曾小楚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5
★ 改变日本历史的传奇武士——在日本,坂本龙马被誉为完美的民族英雄,是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人盛赞的维新志士,甚至位居“改变日本历史的伟人”第一位。如此传奇的人物,究竟有何样的人生经历?幕末的大潮中,偏远农村出身的龙马,如何一步步走入时代中心,接触大人物,并青史留名?
★ 许知远作序推荐 了解明治维新不可或缺的经典——“在冬季的江户,他们身穿薄薄的便服,光脚踩着木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们不修边幅,而且大肆挥霍,必要时也不是不会向商人借款或者干脆强取豪夺……作为一群没有计划的革命者、正在寻找领袖的追随人,他们在摸索一个更有机会出人头地的社会。”
★ 行销五十余年的学术著作,《剑桥日本史》主编詹森代表作之一——著名日本研究专家、日本文化功劳者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首任系主任马尔乌斯·詹森的重要著作。司马辽太郎也参考的权威学术作品。
★ 丰富的细节和实物,还原坂本龙马真实的面容——本书收集几乎全部的一手资料,通过坂本龙马的书信等,描述他丰富的一生。他是提出明治政府施政方针草案的武士,也创办了日本第一家公司;他是萨摩、长州联合进而倒幕成功的关键推动者,也是开启新婚旅行的第一人。
坂本龙马首次提出“日本国”概念,他的“船中八策”确立了近代日本国体的基本构架;他促成互为仇敌的萨长两藩联合,并提出“大政奉还”口号,和平推翻了德川幕府几百年的统治;他仰慕西方科技,深怀民主思想,创建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公司,还自学法律与外国人对峙公堂。
然而,就在明治维新大幕拉开的几个月前,坂本龙马于京都遇刺,备受赞誉的天才流星般突然陨落。
百年之后,坂本龙马借着历史小说和影视剧复活,声誉日上,成为人尽皆知的民族英雄。这种小说与影视剧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坂本龙马是否一致?来自僻乡僻壤的低级武士如何成长为维新领袖?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森详细勾勒坂本龙马和中冈慎太郎的一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还原明治维新前夕的时局。真实的经历未必传奇,但依然令人振奋。
我的前半生 豆瓣
作者: 爱新觉罗·溥仪 群众出版社 2013 - 1
《我的前半生(批校本)》以《我的前半生(全本)》为底稿,对溥仪在《我的前半生》清样上百余处批校意见进行工整理,配原稿照片和整理文字,真实反映了溥仪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我的前半生》的成稿过程。
作者从自己的家庭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历史。他的写作即是个人的历史书写,也由于他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全方位地再现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变迁。
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多个版本,计有:《我的前半生》油印本(上中下,1958);《我的前半生》(未定稿)(上中下,大字号、16开本,1959);1960年1月《我的前半生》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灰色封面,32开本,分上下册,共印7000套,规定“内部发行”,限当时的17级以上干部阅读。这就是俗称的“灰皮本”,这个版本是作者在之前基础上,修改、剪贴完成的;1962年3月,溥仪亲笔修改的“溥仪修正本”《我的前半生(清样)》出版,(上中下,16开大字本),分送各方面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李文达与溥仪三易其稿,九改九校(其中有被溥仪保存下来的1963年9月2日的修改本)后,于1964年3月先后于北京和香港公开出版发行,俗称“定本”。经历了“文革”,群众出版社并没有废弃李文达的那部未经删削的“全本”。 2007年《我的前半生》(全本)出版,该版除恢复因历史条件删去的内容外,也恢复了许多文学描写,当时有的历史学家强调真实,把这些芟夷殆尽。因此“全本”不仅内容远较“定本”丰富,读起来也更有兴味一些。2011年1月重新再版了《我的前半生(灰皮本)》;2013年1月出版了《我的前半生(批校本)》,收录了溥仪在清样上批校的亲笔墨迹;2013年1月同时出版了《我的前半生(图录)》,作为其他几个版本的辅助性读物。
一往无前 豆瓣
7.7 (14 个评分) 作者: 范海涛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8
10岁的小米,给世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关于一群人的故事。这10年是雷军作为创业者升级蜕变的10年,是小米数万员工一往无前的10年,也是跟随小米一路走来的一代人的黄金10年。他们坚持梦想、无所畏惧,哪怕被质疑、被嘲笑,也要毅然站上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舞台。
这是关于一家公司的故事。成立4年估值突破450亿美元成为超级独角兽、仅用3年时间拿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宝座、创业9年成为最年轻的全球500强公司、创立不足10年营收入已破2000亿……小米独特的商业模式历经时间考验,不断缔造成长奇迹。
这也是关于一个时代的故事。是在风投系统逐渐成熟、移动互联网全面崛起、产业正在像素级追赶以及消费升级时代来临时,一个国家如何成就创新者的故事。
知名财经作家范海涛与雷军多次会面详谈,并采访了小米初创团队及高管、员工在内等100余位人士,用客观平和的视角,记录了小米创业路上的高光尽欢与低谷沮丧,梳理了独特的管理经验和商业逻辑,真实还原一碗小米粥到世界500强的全历程。
南海十三郎 (199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南海十三郎
9.2 (374 个评分) 导演: 高志森 演员: 谢君豪 / 潘灿良
其它标题: The Mad Phoenix / 남해십삼랑
开片是说书人因聚众滋事,被警察(黄霑 饰)带到了警局问话,借说书人之口讲述了粤剧金牌编剧——南海十三郎艺海浮沉的一生。作为江太史公的十三子,江誉镠(谢君豪 饰)自由顽皮,出入名流场所。一次偶然的舞会,他遇到了上海的千金小姐莉莉(吴绮莉 饰),然而双方有缘相逢,无 份结亲。后来,他跟随她来到上海,竟落得穷困潦倒。
2年后,回到了广东的家中,他已被学校除名。当时太史公已经年事已高,他便天天去看戏,从不受戏班老板薛老五赏识,到后来成为御用编剧一鸣惊人,人送绰号——南海十三郎。然而,时局动荡,他到了江西写剧本慰劳前线战士,因看不过同行媚俗之作,愤然出手,不欢而散。这时一次车祸,让他与昔日恋人重逢,可惜她已嫁给老外。十三郎郁郁寡欢,后来入寺修行,却在一次代人祈福的对话中,得知了自己家道中落的败局,他疯了……
夜航西飞 豆瓣
West with the Night
9.2 (3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柏瑞尔·马卡姆 译者: 陶立夏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11
附赠怀旧明信片一套!
一部让海明威自愧弗如的传奇经典!
你读过柏瑞尔•马卡姆的《夜航西飞》了吗?……她写得很好,精彩至极,让我愧为作家。我感觉自己只是 个处理词语的木匠,将工作所得拼装到一起,有时略有所成……由于我彼时正在非洲,所以书中涉及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我希望你能 买到该书,并读一读,因为它真的棒极了。
——美国作家海明威
可能等你过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后却发现了解别人胜过了解你自己。你学会观察他人,但你从不观察自己,因为你在与孤独苦苦抗争。假如你阅读,或玩纸牌,或照料一条狗,你就是在逃避自己。对孤独的厌恶就如同想要生存的本能一样理所当然,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就不会费神创造什么字母表,或是从动物的叫喊中总结出语言,也不会穿梭在各大洲之间——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是什么样子。
即便在飞机中独处一晚和一天这么短的时间,不可避免的孤身一人,除了微弱光线中的仪器和双手,没有别的能看;除了自己的勇气,没有别的好盘算;除了扎根在你脑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没有别的好思索——这种体验就像你在夜晚发现有陌生人与你并肩而行那般叫人惊讶。你就是那个陌生人。
——本书第二十三章
这本回忆录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其中包括她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柏瑞尔•马卡姆以非常动人的文字,铺陈出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她参与狩猎的情景、她与当地土著的情谊、她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她独自驾驶 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经过。
我,花样女王 (2017)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I, Tonya
7.9 (404 个评分) 导演: 克雷格·吉勒斯佩 演员: 玛格特·罗比 / 塞巴斯蒂安·斯坦
其它标题: I, Tonya / 冰之骄女(港)
托尼亚(玛歌特·罗比 Margot Robbie 饰)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之中,和母亲(阿丽森·詹尼 Allison Janney 饰)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托尼亚的母亲是一个冷若冰霜而又独断专行的女人,她在年仅3岁的托尼亚身上看到了她成为一名花滑运动员的潜力,就这样,小小的女孩被送往了由戴安(朱丽安妮·尼科尔森 Julianne Nicholson 饰)执教的花滑队里,开始了训练。
托尼亚的全部童年几乎都是在冰上度过的,直到有一天她在溜冰场遇见了名为杰夫(塞巴斯蒂安·斯坦 Sebastian Stan 饰)的男子,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杰夫改变了托尼亚的人生,却也成为了她的灾难,从此托尼亚要面对的,除了日益艰巨的训练外,还有来自杰夫的拳脚。在一场比赛中,托尼亚完成了冰上三圈半的跳跃动作,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完成了这个动作的运动员,托尼亚因此名声大噪。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豆瓣
An Autobiography
8.6 (18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王霖 新星出版社 2017 - 5
全世界都知道她是侦探小说女王,熟识她笔下的名侦探、有趣的故事,以及曾神秘失踪两星期。而身为善于描绘的作家,她如何讲述自己的一生?
作为女性:从淘气儿童到魅力少女,从女儿妹妹到妻子母亲,从对爱失望到重获幸福。阿加莎那些优雅的建议如今听来依旧时髦、实用。
作为作家:从兴趣爱好到职业,作品渐渐畅销,并开创新的创作领域。阿加莎对立志入此行的年轻人的教诲句句发自肺腑。
作为旅行爱好者:与爱人周游世界,独自踏入东方,不同心境的阿加莎开出超个性攻略。
作为一个英国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阿加莎,对祖国怀有深情的守护、对战争心怀入骨的憎恨。
读过她的书,再认识这个人。
我在伊朗长大 豆瓣
Persepolis
9.4 (64 个评分) 作者: 玛赞·莎塔碧 译者: 马爱农 / 左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
伊朗,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长期以来人们谈起她总是将之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作者出身豪门,以当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为背景,用客观的眼光叙述了国王被推翻、两伊战争等事件。伊朗的政治、历史、文化也随这个女孩的成长经历以及那黑白分明、质朴有力的有版画感的图画,走近了读者,震撼人心。出版后,先后获得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拍成动画片后,入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第33届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六大奖项提名,并获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本次将原来的四册合为一本出版。
涉足荒野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Wild
7.6 (146 个评分) 导演: 让-马克·瓦雷 演员: 瑞茜·威瑟斯彭 / 盖比·霍夫曼
其它标题: 와일드 / わたしに会うまでの1600キロ
改编自美国作家谢莉尔·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传,讲述婚姻触礁,母亲去世,自己在绝望中生活多年之后,虽然毫无徒步经验,却独自一人踏上Pacific Crest Trail 远足之路,通过长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
2017年10月2日 看过
救赎之路从未被斩断,它始终都在脚下。《老鹰之歌》改编的IF I COULD实在是太好听了,在影片要结束的时候听的人内心各种情愫激荡不停。综上,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发人深省,更多的感悟希望在二刷、三刷以及N刷的时候不断补充。
传记 救赎 旅行
宿敌:贝蒂和琼 第一季 (2017) 豆瓣 TMDB
Feud: Bette and Joan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宿敌:贝蒂和琼
8.8 (122 个评分) 导演: 瑞恩·墨菲 / 格温妮丝·霍德-佩顿 演员: 杰西卡·兰格 / 苏珊·萨兰登
贝蒂戴维斯(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饰)和琼克劳馥(杰西卡·兰格 Jessica Lange 饰)都是曾以她们耀耀生辉的星光照亮过影史的女演员们,两人事业和感情上的冲突造成了她们彼此之间深深的矛盾,这段复杂纠葛的恩怨情仇在好莱坞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然而好莱坞是健忘的,随着年岁的增长,琼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过气演员,不甘心就此销声匿迹的她决定放手一搏。琼选定了一本名为《宝贝简到底怎么了》的惊悚小说,热情邀请导演罗伯特(阿尔弗雷德·莫里纳Alfred Molina 饰)执导,之后又亲自拜访贝蒂,此时的贝蒂事业亦是百般不顺,面对琼抛来的橄榄枝动了心。就这样,在机缘汇聚之下,贝蒂和琼这对冤家再度聚首,在戏里戏外均上演着一幕幕不见鲜血和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