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法国外籍兵团 豆瓣
作者: 大卫·乔丹 译者: 梁本彬 2013 - 2
大卫·乔丹所著的《法国外籍兵团(从1831年至今)》以丰富的图例、详尽的笔触、充沛的精力,向读者展示了这支引入注目的部队背后的事实和现状,并对兵团所参加的战争,从1840年代占领阿尔及利亚到今天的反恐战争,都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带你去领略这支军人史上独一无二的军队的传奇故事。
布局天下 豆瓣
8.5 (6 个评分) 作者: 饶胜文 解放军出版社 2002 - 1
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是一本历史军事地理著作。什么是历史军事地理?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认为:"军事地理学研究军事与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也是军事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对指导军事行动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古代的军事地理是更好地认识当代军事地理的重要条件,因此,历史军事地理又是历史地理学,也是军事地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篇章。"(史念海《河山集·四集·谭其骧教授序》)饶胜文同志的这本书所论,是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虽然不是对古代军事地理作详细的考察,但其性质是历史军事地理著作,自无疑义。
本书是一本历史军事地理著作。政治兴亡常与军事成败相关,而地理又与军事密切相关,故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历史上历代兴亡,实为一个重要关键。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把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形象地概括为"棋盘型格局"。全书内容亦由此而展开。因有"棋盘型",乃有"四角"的分析,即关中、河北、东南、四川;乃有"四边"的阐述,即山西、山东、湖北、汉中;乃有关于"合天下之全势"的中原的认识。全书从地理形势、军事成败入手,最后落实到政治局面的变化,即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成因及其类型。概而言之,全书由地理而言军事,由军事地理而论政治得失。
半世雄图 豆瓣
作者: 王建华 2004 - 1
晚清的军事教育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端,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乃至整个现代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书从多个角度对象清的军事教育现代化历程行进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深入探讨了晚清军事教育改革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中国社会变革的作用和影响。
《潜伏》创事纪 豆瓣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8
目录
序一:解密《潜伏》/华明
序二:关于剧本/龙一
《潜伏》主创名单
《潜伏》/姜伟
第01集 是暗杀,还是有机会就杀?
第02集 没有任务,就是一步闲棋冷子,我们期待你将来产生重大意义。
第03集 要接,这是命令。
第04集 如果余主任没有家室,您会考虑想我这样的人吗?
第05集 你要知道你的身份,这个东西会让你彻底暴露。
第06集 此女人在重庆期间,跟共党间谍“峨眉峰”有关。
第07集 我们的工作就这么残酷。脑袋落地的时候,可能还是笑着的。
第08集 戴笠来天津的秘密使命是……
第09集 我可以死,但我决不会出卖我的战士。
第10集 上次我们安插在你们驻地的人员,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11集 什么居心?我们跟共党伙同一起在陷害你?
第12集 你能不能跟那个左蓝秘密接触一下,做做工作,把她策反过来。
第13集 不要让她去见马太太,有埋伏。
第14集 决不能让他回北平,如果让他回去了,后果不可想象。
第15集 这两口子来者不善,
第16集 人事既是政治;没有那么简单啊。
第17集 知道为什么抓你吗?
第18集 要是让我们站长知道了这是要杀头的,
第19集 那她……是共产党?
第20集 不和你谈钱,只和你换情报。
第21集 有內鬼……有内鬼……
第22集 不胡说,我要你活到胜利。
第23集 什么任务?杀陆桥山。
第24集 他知道你有个妹妹以前在延安。
第25集 是敌人,你上了敌人的当了。
第26集 如果李队长说这个是铁证,那我无话可说了。
第27集 来不及绑架他,只有让他走不成。
第28集 站长,余副站长的太太已经被秘密转移了。
第29集 我不能走,我得弄到那个潜伏名单,
第30集 你心重,手不狠,不适合潜伏。
剧本策划书/姜伟
风格是一种方法——编导访谈I华明
题材风格 我就是好这个,所以我觉得挺左右逢源的,挺得心应手的。
人物设置 我就是对照现在。花功夫最大的是余则成。
结构处理 这样处理必然会带来节奏上的变化。
情节构思 建立个性,你可以用极具共性的手段去完成。
表演述评 他们会按照自己想法去做,又处理得特别有个陸。
综合运用 但你要这样拍,观众就会多想一点。
进入拍摄 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有一段时间挺痛苦的。
后期剪接 它不是个愉快的事,但是它决定质量吗?
导演功课 对于戏的处理,更在意重要的是什么,把握重要的东西。
访谈手记/华明
后记:书被催成/华明
军事革命? 豆瓣
A Military Revolution?: Military Change and European Society, 1550—1800
作者: [英]杰里米·布莱克 译者: 李海峰 / 梁本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8
近代早期以来,欧洲在火器、战术、军队规模等方面发生了系列革新,对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有学者认为在1560—1660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军事革命,并将其视为近代西方崛起的动力,引发西方学界近半个世纪的热烈讨论。
在本书中,军事史名家杰里米·布莱克对所谓军事革命理论的诸多假设做了重新评估。他质疑近代早期出现过军事革命的观念,认为这一时期欧洲战争的主要特征具有延续性而非革命性,而且相比而言,这一概念用来形容1660年后的一百年更为合适。他还重新审视了军事实力与国内稳定、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认为是17世纪晚期欧洲专制国家催生了军事变革,而不是军事变革催生了专制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