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
拿破仑传 豆瓣
作者: (英)弗兰克·麦克林恩 2006 - 4
《拿破仑传》是一部“纪史”性著作,它对拿破仑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和一种人格的两面性,给予尽情揭露。作者在全面和充分肯定拿破仑的伟大历史地位、他的卓越天才和功绩的同时,也将他“方方面面拆开来看”,以一种冷峻的眼光,撇开加在拿破仑头上的种种光环,还他以一个非虚拟的、实实在在的伟人形象。书中充满深刻的评点和辛辣的剖析,读来往往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拿破仑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西方历史伟人之一。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就将拿破仑与华盛顿并提为“西方资产阶级英雄”,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的传奇一生,一直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崇敬。
唐代变文 豆瓣
作者: 【美】梅维恒 译者: 杨继东 / 陈引驰 中西书局 2011 - 2
《唐代变文: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贡献之研究》是研究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贡献的专著,书中包括了敦煌与敦煌文书;变文资料及其相关体裁;“变文”的含义;变文的形式、套语和特征;演艺人、作者和抄手;转变存在的证据等六章内容。
南海 豆瓣
The South China Sea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
作者: 比爾.海頓(Bill Hayton) 译者: 林添貴 麥田 2015 - 5
=本書特色=
1. 看懂當前國際新聞的重大熱點,掌握東南亞各國的爭議所為何來。
2. 理解南海的戰略意義、東南亞各國的歷史情仇、重要島礁爭奪戰,以及與21世紀的中美戰略競賽大棋盤。
3. 理解台灣在南海問題中的地位與優勢。
4. 2014《經濟學人》年度選書,作者比爾•海頓是BBC資深國際問題記者,公正客觀地涵蓋南海問題的歷史、法律、能源、外交、軍事各個面向,且以簡馭繁、深入淺出,是理解南海問題的第一本也最具權威性的書籍。
=關於南海,你必須知道的七大矛盾=
1. 南海主權爭議導致東南亞各國劍拔弩張,但本質上只是近代帝國主義危害的延續?
2. 中國填海造陸步步逼近,但從國際法來看根本無助於鞏固主權?
3. 南海石油利益被中國政府過度膨風,卻礙於黨內鬥爭而不敢戳破?
4. 中越兩國千年來人民互通且疆界不定,民族仇恨存屬想像?
5. 過去美國殖民,今日中國逼近,悲情菲律賓的最大威脅究竟是誰?
6. 中國既不敢打,又不敢不打,中美軍備「偽」競賽,只為爭取預算?
=本書內容=
上千年的文明衝突、百年來的殖民創痛、
民族復興的渴望、天然資源的爭奪
南海主權爭議
不只是東南亞各國的軍事外交鬥爭
不只是美中爭霸的前哨
更考驗著世人是否得以解決歷史爭議,以共同合作、迎向未來。
天国之秋 豆瓣 Goodreads
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8.3 (60 个评分) 作者: [美] 裴士锋 译者: 黄中宪、谭伯牛 校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11
2012年坎迪尔(Cundill Prize)历史奖大奖(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著作奖)
裴士锋生动重现了……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战争。这场战争所夺走的人命之多,在人类史上名列前茅。它的深远影响,在当今中国仍未消失。《天国之秋》是由第一流历史学家和杰出作家完成的引人入胜之 作。
——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 《论中国》《大外交》等书作者
精心琢磨的历史铺陈,是极出色的典范。从一八五〇年代初期打至一八六四年的这场中国内战,可能是人类史上死伤最惨烈的内战;裴士锋以生动翔实的手法,呈现中国的统治者及其数千万子民的命运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本身的非正统宗教和政治理念影响。一个悲惨且撼动人心的故事。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追寻现代中国》《大汗之国》等书作者
历史三调 豆瓣 谷歌图书
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
9.6 (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柯文 译者: 杜继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8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典藏版)》荣获1997年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东亚历史学奖、荣获1997年新英格兰历史学会图书奖。书中以义和团为例向人们解说了认识历史的三条不同途径,即历史的三调:事件、经历和神话。本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讲述义和团的历史,而在于探讨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配角’。”因此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历史的方法。
蒲寿庚考 豆瓣
蒲寿庚の事蹟
作者: 桑原隲藏 译者: 陈裕菁 中华书局 2009 - 6
192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陈裕菁的译本,陈先生的译本在原作之外增补了不少资料,故出版时易名为《蒲寿庚考》。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过这本书,现在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此书仍不失其学术价值。为满足读者的需要,现据1954年版重排,将原来的繁体直排改为简体横排,标点符号也做了相应调整,改正了一些错讹之处,收入《日本学者中国史研究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