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地球与太空Ⅱ:太空传奇 豆瓣
作者: 【美】阿默斯特媒体公司 译者: 青年天文教师连线 2018 - 10
跟着NASA“头牌”看太空——
哈勃不仅仅是一架望远镜,更是一个标志,一部传奇,一个令许多人难以割舍的时代
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升空运行,目前已超期服役,我们看到的太空图像,80%由哈勃回传。它填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根本上的问题,也为地球上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正是通过哈勃,我们得以追捕到宇宙的第一束光、测出了宇宙的年龄、知道了什么是暗物质、看到了目前人类认知的最远处……本书全面介绍了哈勃及其相关的信息,既展示了哈勃拍摄的恒星、星系、星云及暗物质等经典代表图像,又提供了详尽的数据与分析。
意识探秘 豆瓣
The Quest for Consciousness: A Neurobiological Approach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夫·科赫 译者: 顾凡及 / 侯晓迪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6
意识是科学上至今还未解决的超级秘密之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意识有什么益处?只有人才有意识吗?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动作并不需要意识参与其中?回答这些问题,将使我们对人之所以为人有全新的认识。
本书是作者与克里克对上述这些问题长期合作研究的结果。本书探讨了动物和人主观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意识研究的框架——用实验方法找出表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全书以视知觉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注意、记忆、自动行为、失认症和“裂脑人”等病理现象的研究,总结了意识研究的科学基础,概括指出了我们知识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本书反映了继克里克《惊人的假说》之后,他们合作研究的新进展。本书的语言风格亦以洗练生动见长。
死后的世界 豆瓣
Life after life
作者: [美] 雷蒙德·穆迪 译者: 林宏涛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 - 4
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
被《纽约时报》誉为“濒死体验之父”的奠基之作
「编辑推荐」
推荐1:濒死体验研究之父最经典的著作
本书作者采访了150名被临床判为“死亡”却又活过来的人,详细记述且分析了他们所经历的“死后世界”,并首次提出“濒死体验”的概念,开启了之后数十年全世界科学家对于该现象的研究。因此,作者被纽约时报评为“濒死体验之父”,而本书则为该领域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推荐2:创下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的惊人纪录
本书自1975年首次出版,即在美国社会各界引起轰动,很多人因此开始关注生命与死亡的终极问题,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之后其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向世界各地,至今已在全球销售超过1300万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推荐3:最新授权中译本,数位知名科学家联合推荐
本书为25周年特别纪念版,增加了国内外几位知名科学家的推荐序以及21世纪濒死体验研究的进展综述,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方面,也比之前的译本更加准确、生动和详尽。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
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
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
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
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
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
引人深思。
本书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并开启了全世界科学家对濒死体验的研究热潮。虽然刚开
始很多医学界人士对其冷嘲热讽,但现在科学已经站在了穆迪博士这一边。三十多年过去了,本书仍然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数千万册,实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全书文字生动优美而富有哲理,读后不但能让大家对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命。
「推荐语」
穆迪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
——布鲁斯·葛雷森 弗吉尼亚大学精神医学教授
《死后的世界》让我们回想起沉睡在我们心里的灵性。它给了我们许多灵性工具,让我们
去理解自己的生命。这是一本永垂不朽的书。
——麦尔文·摩斯 华盛顿大学儿科学副教授 著名濒死体验研究者
穆迪博士在书中所述的研究将燃亮并确认我们两千年以来被告知的事实——死后仍然会有生命。
——伊丽莎白·罗伯斯库勒 濒死体验研究先驱,畅销书作家
本书开创出一个过去一直因事涉秘密而被科学界搁置一旁的研究大领域。
——黄荣村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