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地球与太空Ⅱ:太空传奇 豆瓣
作者: 【美】阿默斯特媒体公司 译者: 青年天文教师连线 2018 - 10
跟着NASA“头牌”看太空——
哈勃不仅仅是一架望远镜,更是一个标志,一部传奇,一个令许多人难以割舍的时代
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升空运行,目前已超期服役,我们看到的太空图像,80%由哈勃回传。它填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根本上的问题,也为地球上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正是通过哈勃,我们得以追捕到宇宙的第一束光、测出了宇宙的年龄、知道了什么是暗物质、看到了目前人类认知的最远处……本书全面介绍了哈勃及其相关的信息,既展示了哈勃拍摄的恒星、星系、星云及暗物质等经典代表图像,又提供了详尽的数据与分析。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豆瓣
作者: 吴其濬 商务印书馆 1959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2卷,收录植物838种,书中摘录了历代本草、农书、方志、诗词杂著书籍中有关植物学的资料,"以稽诸古"。《植物名实图考》38卷,收载植物1714种,插图1865幅,主要是考核植物的名实、兼及实用,"以证诸今"。
《植物名实图考》分类是在继承《本草纲目》分类基础之上,专就植物部分分为:谷类53种、蔬类177种,草类再分为山草类202种、隰草类287种、石草类98种、水草类37种、蔓草类236种、芳草类71种,毒草类44种,群芳类143种;果类102种、木类 271种。由以上排列顺序可以看出:基本上是由草本到木本,体现"从微至巨"的原则。重视民生,所以突出谷类、菜类。草类是按生态、生化原则排列。适应宋元明以来园艺植物的发展,特别列出"群芳"一类。同一类植物中把相近的植物排在一起。书中记载植物种类比《本草纲目》多519种,其中许多是南方或边疆地区植物,呈现区域性特点,补充了历代本草地区性的缺漏和不足,更有特殊价值。
《植物名实图考》对前人著作中的研究成果,充分肯定,大量吸收;对前人的错误,多有纠正。这是十分可贵的。书中对植物形态性态的描述,也比前人更加精细,对植物茎色、叶纹、花形、叶味的记述则更生动、更细微,更容辨认了,经常是从产地记到生境,从初生写到结实,从形状色味,从内服到外用,记述得既全面,又生动。
《植物名实图考》最大的特点,在于图绘精美,一方面便于核对名实,以鉴定种类;另一方面形象地保存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便于后人检索。我国图谱之学,由来已久。本草书中,图文并重,几成定例。而《植物名实图考》不仅图多,而且精耕细作(细微、清晰、准确)。多数图(近1500幅)是据实物写生,可以按图考证鉴定到科、目,甚至到种(如卷丹、霍香等)。编排上,图文相间,图文并茂。随说明,便于检阅。
《植物名实图考》的性质,既不同于主要记载药物的本草如《本草纲目》,也不同于以农用为主的《群芳谱》、《广群芳谱》这类书。它除部分涉及药用与农用外,并有相当一部分并不直接与实用有关。它所载植物范围更大,并开始摆脱单纯实用性的框架,而有向纯粹植物学转变的趋势。
工业炸药配方设计 豆瓣
作者: 陆明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 10
本书是首本关于工业炸药配方设计的著作。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工业炸药的概述、工业炸药的原材料、工业炸药的热化学和爆炸性能;第二部分为工业炸药的绿色化学和配方设计,首次将国际化学前沿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引入到工业炸药中,以工业炸药热化学为理论依据,采用建立理论数学模型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计算机的程序运算,研究和解决工业炸药的配方设计问题;第三部分是利用工业炸药配方设计数学模型,评价和分析现有工业炸药的配方组成,讨论了低爆速工业炸药的配方设计和工业炸药组分的分析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工业炸药研究、生产和应用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了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教材,适于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阅读。
怎样观察一棵树 豆瓣
Seeing trees : discover the extraordinary secrets of everyday trees
8.8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南茜·罗斯·胡格(Nancy Ross Hugo) / [美] 罗伯特·卢埃林(Robert Llewellyn) 译者: 阿黛 商务印书馆 2016 - 9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水青冈的枝条?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怎样观察一棵树》邀你将细致敏锐的目光投向身边常见的树木,并关注一些罕见却易于观察的树木特征。作者将定期细致观察树木的收获娓娓道来,清晰地列举了改进观察方法的策略,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树木微妙而常被忽略的细节构造。对美国白栎、荷花玉兰、北美乔松、北美鹅掌楸等10种常见树木的深入描摹会让你感受到许多小小的震动,重新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白血病 豆瓣
作者: 卞寿庚 编 2003 - 11
本书为白血病学术专著,共29章。全书系统介绍白血病流行病学、病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各型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分型、化学治疗、诱导分化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治疗和基因治疗,以及残留白血病的检测。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且重点突出,切合实用,适合于内科、儿科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意识探秘 豆瓣
The Quest for Consciousness: A Neurobiological Approach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夫·科赫 译者: 顾凡及 / 侯晓迪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6
意识是科学上至今还未解决的超级秘密之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意识有什么益处?只有人才有意识吗?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动作并不需要意识参与其中?回答这些问题,将使我们对人之所以为人有全新的认识。
本书是作者与克里克对上述这些问题长期合作研究的结果。本书探讨了动物和人主观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意识研究的框架——用实验方法找出表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全书以视知觉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注意、记忆、自动行为、失认症和“裂脑人”等病理现象的研究,总结了意识研究的科学基础,概括指出了我们知识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本书反映了继克里克《惊人的假说》之后,他们合作研究的新进展。本书的语言风格亦以洗练生动见长。
"赤脚医生"手册 豆瓣
作者: 上海中医学院 等编写 / 上海出版系统出版革命组 编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9
“赤脚医生”的兴起
1965年6月26日,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当这样一组数字被毛泽东知悉后,他发怒了。随后,经短暂培训的农村稍有文化的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载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文章。同年第三期《红旗》杂志和9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都全文转载,也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毛泽东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赤脚医生的兴起是与当时在全国普遍开展的农村合作医疗密不可分的,赤脚医生是合作医疗的忠实实践者。新中国合作医疗的典型是一个叫覃祥官的人在鄂西长阳土家山寨创造的。覃祥官主动辞去公社卫生所的铁饭碗,在大队卫生室当起了记工分、吃农村口粮的赤脚医生。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医疗费,大队再从集体公益金中人均提留5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覃祥官首创的看病吃药不花钱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90%以上的农村推广,惠及亿万农民。
《赤脚医生手册》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赤脚医生?在那个政治第一的年代,必须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子女,其次还要读过书,最起码要小学毕业。生动性、通俗性、实用性、针对性是课程讲授必须考虑的。教授营养学知识,应避免“碳水化合物”是“能力的能源”这样的讲法,要说“糙米比白米补,焖饭比蒸饭补,吃蒸饭要吃米汤”等。
《赤脚医生手册》简直就是一个“全科医疗医药”宝典,从常见的咳嗽、呕吐到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护;从针灸、草药到常用西药,无所不有。
在长达30年的岁月里,《赤脚医生手册》不仅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为解决几亿人的医疗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一直是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它的发行量仅次于《毛泽东选集》。《赤脚医生手册》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先后被翻译的文字达50多种,在全世界发行,时至今日,在一些西方国家的书店里仍然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脚医生手册》。
“养得起、用得动、留得住”
赤脚医生首先是农民,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靠生产队的工分生活,所以养得起;赤脚医生就生活在村民中间,可以随叫随到,不分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加上良好的人脉关系,因而用得动;赤脚医生户口在村里,家眷在村里,社会关系在村里,不会像巡回医疗队那样来去匆匆,是留得住的医生。
人类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8.7 (589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社 2014 - 11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