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
唐诗杂论 豆瓣
作者: 闻一多 江苏文艺 2007 - 4
本书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代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国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豆瓣
作者: 刘心武 2010 - 3
CCTV《百家讲坛》3月火热开播 又一场“红学”讨论热潮即将引爆!
2005年,刘心武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掀起了红楼梦研究与讨论新高潮
同名图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创下了过百万的销售记录
2010年,李少红忠于高鹗续书的新版《红楼梦》开播之际
《百家讲坛》携手刘心武向高鹗续书发起颠覆性挑战
揣摩曹氏原意,解开《红楼梦》八十回后全部谜底
只要存善意,不怕大争论!
--------------------------------------------------------------------------------
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原貌究竟是怎样的?这是“红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200多年前,高鹗对《红楼梦》进行了四十回续写,完成了目前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
今天,刘心武先生通过文本细读与原型探佚等手法,为读者带来了后二十八回全新解读,全面颠覆高鹗续书观点。是为《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高鹗续书观点
⊙ 全本《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续书四十回
⊙ 香菱嫁与薛蟠,后被扶正,死于难产
⊙ 贾政罪名不重,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 惜春在家族受打击后被安顿在拢翠庵修行
⊙ 袭人于贾府落难时离开,“伤心岂独息夫人”
⊙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病死于贾府中
⊙ 巧姐遭奸兄贾蔷、贾芸陷害,后嫁与周姓富户
⊙ 茜雪被撵出后,从此杳无音信 八十回后真故事
⊙ 曹雪芹写完了全本《红楼梦》,共一百零八回
⊙ 香菱是照应全局之女子,有命无运,悲惨结局源于夏金桂
⊙ 贾政并非忠臣,“姽婳将军诗”埋下荣国府败落根
⊙ 惜春于皇帝打击前逃脱两府,缁衣乞食,流落街头保全身
⊙ 袭人离开贾府并非背叛,是为了保全宝玉和宝钗的奉献
⊙ 王熙凤“扫雪拾玉”境况堪伤,押赴金陵途中投河而亡
⊙ 坑害巧姐的奸兄是贾兰,后巧姐与板儿成婚
⊙ 狱神庙有重场戏,茜雪慰宝玉,小红探凤姐
--------------------------------------------------------------------------------
本书是刘心武先生继2005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作品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红楼探佚心得巨著。
在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原貌众说纷纭之时,刘心武先生带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010年3月,刘心武先生再度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秉承“文本细读”的理念,对高鹗后四十回续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性的颠覆,以十五讲篇幅,将八十回后真故事及红楼中人的跌宕命运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讲座文案的基础上,扩展修订出了本书。
曹雪芹是否写完了《红楼梦》?原本《红楼梦》并非一百二十回,证据何在?贾迎春同为庶出,为何没有探春般的自卑情绪?香菱是照应《红楼梦》全局的人物,有何依据?惜春并非出家拢翠庵,而是逃离贾府,流落街头,缁衣乞食?袭人离开贾府的举动,是背叛,还是奉献?这些谜题背后的真故事,且听刘心武先生娓娓道来。
2010年7月14日 已读
基本上是前两本《揭秘》的综合~刘心武算是有理有据比较中肯~就是觉得对薛宝琴十首怀古诗的解读有点离奇~~~
中国古典文学 探佚 红楼梦
唐诗三百首 豆瓣
9.2 (62 个评分) 作者: 蘅塘退士 / 陈婉俊 中华书局 1998 - 1
《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亦有许多种,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本简明精当,流行最广。她的注解除简介作者生平外,比较注重语词名物的诠释,博引旁征,字梳句栉,对今天的读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诗经 豆瓣
9.8 (11 个评分) 作者: 清如许 译者: 清如许 / 王洁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3 - 3
本书各部分内容均由题目、题解、原诗、注释、诗意、插图等六部分组成;书后还附有《诗经》的名言警句、主要版本和重要研究著述。
本书前言
本书收入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汇《诗经》的全文,并附以精辟的释文。 该书内容全面,释文通俗易懂,读者从中可对诗经的风格,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提高鉴赏及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西厢记 豆瓣
作者: 王实甫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5 - 6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优美动人的言情传奇小说。唐德宗时,洛阳才子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故相国崔珏之女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在丫鬟红娘相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代言人——老夫人设下的重重障碍,历尽悲欢离合,最终结为夫妻。本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同身临其境。
唐诗三百首 豆瓣
9.7 (13 个评分) 作者: 蘅塘退士 / 校注 陈婉俊 中华书局 1978
点校说明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颇为广泛的唐诗选集。选诗范围相当广阔,所选的诗大多具有代表性,而且比较浅显,读者易于接受,其中有些作品是在政治上维护封建统治,思想上提倡逃辟现实的,但许多诗篇,现在看来还是唐诗中很优秀的作品,因此我们把它重印,供大家阅读。
本书编者孙洙,别号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进士。《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一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
本书跟据四籘唫社刊本断句排印,并校正了一些错字。
钟文谷 一九五九年九月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豆瓣
9.4 (12 个评分) 作者: 周汝昌\缪钺\叶嘉莹等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 4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共收唐、五代、两宋及辽、金327位词人的词作1518篇。《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正文中作家、作品的先后次序排列,一般依照张璋、黄畬编《全唐五代词》及唐圭璋编《全宋词》、《全金元词》。
唐诗鉴赏辞典 豆瓣 Goodreads
9.3 (38 个评分) 作者: 萧涤非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 11
《唐诗鉴赏辞典》旨在介绍唐诗之精华。它搜集了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一千余篇作品,出自大家、名家之手,流传万口的名篇,固然都在网罗之列;同时,也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唐诗鉴赏辞典》选收了唐代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名篇佳作一千一百余首,著名大诗人的诗篇占有较大比重,各个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也兼收并蓄;同时,逐篇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鉴赏、剖析。
《唐诗鉴赏辞典》约请国内古典文学专家、学者、专业工作者撰写赏析文章,文后均有署名。对诗的理解、分析,当力求正确,但从来诗无达诂,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也容许有不同见解。附带要说明的是:唐诗版本流传较多,常有异文,本书择善而从。除必要时在释文中略作交代外,一般不作校勘说明。
宋诗选注 豆瓣
8.6 (31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晏殊、王安石、柳永、欧阳修、秦观、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文天祥等八十位诗人的近三百首宋诗作了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这部《宋诗选注》,其后多次重印或重排,作者均有所校订。
红楼梦 豆瓣
10.0 (16 个评分) 作者: 曹雪芹 著 / 周汝昌 汇校 人民出版社 2006
红学家周汝昌汇校本《红楼梦》于2006年末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80回《红楼梦》是周汝昌历经56年,搜寻了现存的11种古本《红楼梦》,一字一句精校而成的。周汝昌认为,这一版本匡正了自清乾隆至今120回“曹雪芹、高鹗合著”通行本中的谬误,是接近曹雪芹原笔原貌的真本、善本。
据介绍,通行本《红楼梦》的发端是清乾隆书商程伟元通过活字摆印、大量印刷、廉价发行的120回《红楼梦》。 周汝昌等一些《红楼梦》研究者认为,这个通行本是在清乾隆文化专制的背景下流布的,当时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被全部禁毁,而是经过和珅安排改造、找写手高鹗对前80回“点窜原文”,对80回后全盘重写,把它变成一部单纯的“情书”。
新中国成立后,《红楼梦》有两个通行本流传较广,一是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120回《红楼梦》;二是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以庚辰本为底本的前80回加高鹗后40回续书的120回《红楼梦》。这两个通行本存在同一个问题:它们将《红楼梦》与高鹗续书捆在一起,且在封面上署名“曹雪芹 高鹗著”,使得普通读者多误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高鹗合著的。
即将出版的周汇本《红楼梦》中,周汝昌不但将曹雪芹的80回《红楼梦》和高鹗续书割裂开,并且根据甲戌本、蒙府本、戚序本等11个古抄珍本,一字一句比较,选择出他认为最符合曹雪芹原笔原貌的字句。与此同时,周汇本《红楼梦》还附有周汝昌对于曹雪芹80回后《红楼梦》的探佚论文。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 豆瓣
9.8 (16 个评分) 作者: 曹雪芹 著 脂砚斋 评 / 邓遂夫 校订 译者: 邓遂夫 校订 作家出版社 2006 - 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本书所据底本,是现存十一种《红楼梦》古抄本中最完整、最真切地保存了曹雪芹生前定本原貌的一种,不仅可以从中领略作者原定本的真实风貌,还可以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红颜知己”脂砚斋在庚辰原本上留下的2100余条珍贵批语,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版本珍藏价值。
本书校订者:邓遂夫
本书是迄今国内外首次出版的一部全面反映《红楼梦》庚辰本(包括其脂批)原貌的校订本。
本书所据底本,是现存十一种《红楼梦》古抄本中最完整、最真切地保存了曹雪芹生前定本原貌的一种,由徐星署先生1932年在北京隆福寺发现收藏,后遗赠燕京大学图书馆,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本与胡适先生1927年发现收藏的甲戌本(残本)堪称双璧,属国宝级文物与文献。今据文学古籍刊行1955年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1993年出版的三种影印本校点排印(并据原件作了重点核对),同时还收录了底本原件及影印本上的相关资料。
本书与过去出版的《红楼梦》通行印本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严格按照曹雪芹生前最后定本的原貌校订排印。不仅可以从中领略作者原定本的真实风貌,还可以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红颜知己”脂砚斋在庚辰原本上留下的2100余条珍贵批语(其中大部分和此前本社出版的甲戌校本的批语不同),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版本珍藏价值。
本书的校订,在《红楼梦》文本(包括脂批)的正本清源上有重大突破,值得引起各界人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