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中国 (1972) IMDb TMDB 豆瓣
Chung Kuo - Cina
8.7 (217 个评分) 导演: Michelangelo Antonioni 演员: Giuseppe Rinaldi
其它标题: Chung Kuo - Cina / China
这部拍摄于中国文革时期的纪录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演在北京对一些场景的捕捉,有著名的天安门广场、长城、故宫、王府井,有中国政府安排的参加小学可见课间活动、医院的针灸生产、工厂的工人家庭生活、生产合作社的状况等。 第二部分是导演被安排去河南林县参观红旗渠、集体农庄,古城苏州和南京,但他却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随意观察的中国人的面孔上。 第三部分是导演对上海的短暂观察,从街景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从新建的居民楼到殖民地时期的滚地龙,从茶馆到大工厂,从外滩到黄浦江上的船户,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上海民众的生活。
完美陌生人 (2016) 豆瓣 IMDb TMDB
Perfetti sconosciuti
8.2 (1245 个评分) 导演: 保罗·杰诺维塞 演员: 马可·贾利尼 / 卡夏·斯穆特尼亚克
其它标题: Perfetti sconosciuti / 完美谎情(港)
三对处于各个婚姻阶段的伴侣和一个宅男,七人聚在一起吃晚餐。女主人提议下拍板决定当夜所有人分享每一个电话、每一条短信、邮件的内容,由此许多秘密开始不再是秘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波动。无数疮痍在这场“坦白局”中被揭开,复杂的男女情感让所有人陷入困局,什么是婚姻感情中最不可触碰的底线?众人遭遇是难言的禁忌还是隐藏的真心,月食过后,谎言能否继续?
2017年1月13日 看过
大家都演得很好,可是这群人也太奇葩了哈哈哈哈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最心疼隆胸医生了_(:зゝ∠)_大家怎么都那么无聊要靠出轨找乐子呢?生活明明还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
2016 人性 剧情 婚姻 家庭
末代皇帝 (1987) Min reol 豆瓣 TMDB
The Last Emperor
9.3 (1832 个评分)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演员: 尊龙 / 陈冲
其它标题: The Last Emperor / 末代皇帝溥仪(港)
溥仪(尊龙 饰)的一生在电影中娓娓道来。他从三岁起登基,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长大了,他以为可以变革,却被太监一把火烧了朝廷账本。他以为自己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后,他坐上了从苏联回来的火车,身边是押送监视他的解放军。他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然而他没有死在火车上,命运的嘲笑还在等着他。文革的风风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伤痕。
2017年6月11日 看过
拍得太好了,太好了……把“末代皇帝”这个人非常立体得拍出来了,不像其他以人物做为片名但只是用来展现当时历史的时代背景的电影。看完非常心疼溥仪啊,感觉真是被时代滚滚洪流冲走的一个人。open the door贯穿全片,真的好惨……片尾配乐最好,前面的都太日本了……
1987 人生 传记 剧情 历史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2017) 豆瓣 TMDB
Call Me by Your Name
8.3 (1922 个评分) 导演: 卢卡·瓜达尼诺 演员: 艾米·汉莫 / 蒂莫西·柴勒梅德
其它标题: Call Me by Your Name /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港/台)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意大利里维埃拉,每年夏天,十七岁的少年艾力奥(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都会跟家人一起来此地度假。今年,和他们共享假日时光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奥利弗(艾米·汉莫 Armie Hammer 饰),高大英俊热情开朗的奥利弗很快就获得了艾力奥一家人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力奥和奥利弗之间渐渐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但性别和年龄的桎梏让他们迟迟无法跨出那关键的一步,与此同时,单纯善良的少女马奇娅(艾斯特·加莱尔 Esther Garrel 饰)也向艾力奥奉献着自己的感情和身体。最终,汹涌的激情冲破了艾力奥和奥利弗之间的防线,两人开始了一段注定不会有结果的恋情。
2017年12月24日 看过
欧洲少年吸烟喝酒做爱…我觉得还好…配乐比较一般,是不是没有钱请作曲家,没有在该出来的地方出来;倒是有几首歌还挺不错的…演技还是略显青涩了,尤其是headshot独哭这种就很明显不够好…emmm可能是我已经老了,这种summer lover已经不能让我感觉很兴奋了…(当不理性,觉得很寂寞的时候,这种电影就会有感觉……但是如果已经看破红尘的话,就没感觉……一个人在芝加哥重温有感
2017 同性 小说改编 意大利 爱情
美丽人生 (1997)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La vita è bella
9.3 (1944 个评分) 导演: 罗伯托·贝尼尼 演员: 罗伯托·贝尼尼 /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其它标题: La vita è bella / 一个快乐的传说(港)
犹太青年圭多(罗伯托·贝尼尼 饰)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多拉(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饰),他彬彬有礼的向多拉鞠躬:“早安!公主!”。历经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天遂人愿,两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法西斯政权下,圭多和儿子被强行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多拉虽没有犹太血统,毅然同行,与丈夫儿子分开关押在一个集中营里。聪明乐天的圭多哄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儿子快乐、天真的生活在纳粹的阴霾之中。尽管集中营的生活艰苦寂寞,圭多仍然带给他人很多快乐,他还趁机在纳粹的广播里问候妻子:“早安!公主!”法西斯政权即将倾覆,纳粹的集中营很快就要接受最后的清理,圭多编给儿子的游戏该怎么结束?他们一家能否平安的度过这黑暗的年代呢?
2018年1月23日 看过
吐槽:①男主最后不跑去找老婆就不用死了,他老婆最后还活着让我觉得他白死了,女人那边肯定有人能看得出那车有问题的,不用他搭上命去提醒啊;②他追他老婆的方式太妙了,然而放到今天就是性骚扰了(滑稽。很感人啊,他老婆上火车开始哭,纳粹真不是人!自导自演拿了最佳外语片和最佳男主,太厉害了!
二战 亲情 人性 意大利 感人
幸福的拉扎罗 (2018) TMDB 豆瓣
Lazzaro felice
8.7 (697 个评分) 导演: 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演员: 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 / 阿涅塞·格拉齐亚尼
其它标题: Lazzaro felice / 睡王子的快乐传说(港)
拉扎罗(阿德里亚诺·塔尔迪奥洛 饰)是一位内心单纯的年轻农民,坦克雷迪(卢卡·奇科瓦尼 饰)则是一位骄横的年轻贵族。他在Inviolata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城内生活,这个城镇则由侯爵夫人阿诺西纳·德·卢娜(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饰)所统治。年轻的农民和年轻的贵族相遇并成为好友。某天,坦克雷迪自导自演了一场绑架戏码,希望骗到母亲的赎金,不料最终引来了警察……
2019年1月23日 看过
好神奇的观影体验,出乎我的意料。说实话我还以为是那种特效贼多的“奇幻”片,没想到竟然以这么朴实的镜头就能带来这样的奇幻感。我最喜欢快到片尾的时候拧开灯泡前回到过去的那个旋转的镜头。我还以为是拉扎罗掉下山崖,从此没有机会接触城市里的生活,所以不用经历脱节和落差,因而成为了他幸福的来源。男主角的大眼睛真的厉害。演员也找得好,两代人神似。
2018 alicerohrwacher 剧情 意大利 戛纳
我的天才女友 第二季 (2020) 豆瓣 TMDB
L'amica geniale Season 2 所属 : 我的天才女友
9.4 (475 个评分) 导演: 萨维里奥·科斯坦佐 / 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演员: 玛格丽塔·马祖可 / 盖娅·吉拉切
一晃眼多年过去,爱莲娜(玛格丽塔·马祖可 Margherita Mazzucco 饰)和莉拉(盖娅·吉拉切 Gaia Girace 饰)都长大成人。莉拉嫁给了斯特凡诺(乔万尼·阿穆拉 Giovanni Amura 饰)开始了并不幸福的婚后生活,而爱莲娜则进入大学,前往比萨继续深造。 在海边度假时,两个女孩同她们的童年玩伴尼诺(弗朗西斯·塞尔皮科 Francesco Serpico 饰)重逢了,爱莲娜依然无法抗拒尼诺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而尼诺似乎对莉拉更加的感兴趣。果不其然,尼诺和莉拉走到了一起。爱尼诺至深的莉拉决定离开斯特凡诺,和尼诺私奔,但眼前的这个男人,真的要比斯特凡诺更加优秀吗?当莉拉的腹中怀上了孩子后,尼诺选择了离开她,无家可归的莉拉不得不再次向斯特凡诺低头。
2020年4月26日 看过
和我看原著的时候想象中的场景很像,所以也是像看原著的速度一样一晚上就看完了一季。我觉得演技差点意思,不过毕竟都是青涩的演员,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斯特凡诺和米凯莱演得最还原。最期待的沙滩的几场戏超还原,然后最后lila在猪肉厂的服化道太给力了,lila那苦涩的笑容真的让人感慨。我觉得改编这部剧的一个大难点就是怎么把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出来,本剧用的是旁白,然而看下来,我感觉如果失去了旁白,这部剧就仿佛失去了灵魂,(可能演技撑不起来),有种意大利语肥皂狗血剧的既视感,所以减了一星。理想中的改编是可以单纯用镜头和对白来刻画人物,就像风骚律师里那样。
2020 hbo 人性 人生 剧情
我真正的天才女友 (2018) 豆瓣 TMDB
La mia amica geniale
9.2 (130 个评分) 导演: 克拉丽莎·卡佩拉 演员: 盖娅·吉拉切 / 玛格丽塔·马祖可
其它标题: La mia amica geniale / 我的天才女友 幕后纪录片
《我的天才女友》衍生幕后纪录片,提供了详实的独家拍摄花絮,以及剧版完整的诞生流程。
2020年8月24日 看过
童星真的好不容易,我的理解是他们如果心里面没有一个锚固定在真实生活里,就容易觉得童星的生活给了自己梦一般的生活,那这样子未来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的续梦作品的话很容易对生活感到迷失,开始用酒或者药麻醉自己。Gaia一点都不怀念以前的生活的样子看起来很潇洒同时又很令人担心。希望Gaia属于拥有坚固内心的人,祝她拥有明媚的演员未来。这个纪录片就真的很主角限定,如果能拍到更多小演员的成长历程和演戏经历就好了,特别是男演员演得特别狠的那几位。
2018 女性 意大利 成长 纪录片
教宗的承继 (2019)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The Two Popes
8.4 (483 个评分) 导演: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演员: 安东尼·霍普金斯 / 乔纳森·普雷斯
其它标题: The Two Popes / 教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近 2000 年来最戏剧性的权力交接事件之一。主教贝尔格利奥(乔纳森·普雷斯饰演)对教会的发展方向感到十分失望,因此向教皇本笃(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申请在 2012 年退休。然而,面对丑闻和自我怀疑,善于内省的教皇本笃召见对他最严厉的批判者和未来的继任者来到罗马,在梵蒂冈的围墙之内,展开了一场传统与进步、罪恶与宽恕之间的斗争,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直面各自的过去,以图寻找共同点,以及为全世界十亿信徒开创未来。
2021年5月22日 看过
两个英国人演德国人和阿根廷人,这是英国老爷爷演员霸权。看起来是一部充满政治任务的电影,比想象中要流畅和有趣,但12亿人的团体领导变更肯定不是两个人说了算,两位教宗再一意孤行也肯定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如果这部电影能更点面结合,把天主教变化的信号放大,用历史和人物螺旋发展的角度拍会更好。宗教最需要进步的一点当然是给女性参与决定的机会,当一个领导群体缺少世界上一半的人的声音的时候,这个领导群体能关怀人民的水平还是有限的。边看就边在查有多贴近现实,很欣慰,宗教本质就是用稳固的思想去给毫无自尊的人民一点活下去的希望,连它都在进步,说明原来无权的人民的确越来越懂自爱了,也有力量撼动稳固的权力体制了。相反,越来越保守的团体则说明无权人民越来越不懂自爱,也没有力量。
netflix 剧情 历史 宗教 意大利
十日谈 豆瓣
The Decameron
7.2 (37 个评分) 作者: 薄迦丘 译者: 钱鸿嘉 / 泰和庠 译林出版社 1994 - 7
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讽教会的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本书是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的全译本,保留了原著古朴、精练、生动的语言风格。
2016年11月18日 已读
哈哈哈哈哈就好多流水账故事,只能说名著都是只能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才能被称之为名著。要从当年文艺复兴的背景看来,这些故事的确都很出格,特别是修女共享一男的故事,讽刺了教会人士的禁欲。可是现在看来就是一篇粗劣的小黄文。《裸体艺术论》里对这件事分析得特别好。
人性 名著 宗教 小说 意大利
我的天才女友 豆瓣 Goodreads
L'amica geniale
8.6 (732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最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2019年4月9日 已读
读完了。非常流畅的阅读体验。希望以后我写日记也有如此的表达能力。hbo出了剧,有一点点想看,但是不知道主角的这么多心里独白会怎么表现出来。主角作为一个成长者,她的自我意识挖掘是慢慢而彻底的。到最后她终于发现自己完全不属于那里,那时她16岁。这本书很真实,让我思考起了我小时候。我小时候虽然也挺多drama的,不过很幸运地是我可以安心学习,而且深知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主角的成长环境让她价值观最认同的朋友只停留在小学的朋友,我价值观最认同的朋友随着长大越来越多,所以并不会经历这样一直“双生花”的对比状态。我生命中最像主角的这个阶段大概是上小学之前,和我差不多大的表姨一起玩的时候。她没读大学,在我大一时怀孕生子,现在不知道离婚了没有。我觉得她的成长环境就像本书里的那个社区,凝滞。
2017 埃莱娜·费兰特 外国文学 女性 小说
新名字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Storia del nuovo cognome
9.1 (575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4
《新名字的故事》是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述了埃莱娜和莉拉的青年时代。在她们的人生以最快的速度急遽分化的那些年里,她们共同体验了爱、失去、困惑、挣扎、嫉妒和隐蔽的破坏。

莉拉在结婚当天就发现婚姻根本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她的初夜几乎是一场强奸。她带着一种强大的破坏欲介入了斯特凡诺的家族生意,似乎成为了她和埃莱娜小时候都想成为的那种女人。久未有身孕的莉拉,和埃莱娜去海边度假休养。而在伊斯基亚岛的那个夏天,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

出于对莉拉所拥有的爱情的愤怒,“我”(埃莱娜)奋力摆脱这个破败、暴力、充满宿仇的街区。“我”成了街区的第一个大学生,并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男孩订婚,甚至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我”以胜利者的形象回到那不勒斯,却发现告别了丑陋婚姻的莉拉,在一家肉食加工厂备受屈辱地打工。

当“我”发现自己的小说,其实完全窃取了莉拉交托给“我”的秘密笔记本里那些独特的力量和灵感,“我”被迫面临一个极度痛苦的问题:“我”和莉拉,到底谁离开了,又是谁留下了?
2019年4月30日 已读
开头迎来熟悉的细腻程度,描写共感的愤怒涌进血液,但又无能为力的那种感觉。/ 连续两个晚上熬夜读完了。好久没有这种想要一直读书的感觉了。这本书的描写实在是太棒了,把故事用一种咀嚼的方式写出来,引发我的解读和思考。我已经等不及看电视剧要怎么把这些故事拍出来了,只有HBO能做到把那些虽然是日常发生但人们都不愿意接受的丑陋行为拍出来。/ 本书里莱农和莱拉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两个人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对方,互相催化发掘自己的过程,一起与命运抗争,逃出束缚。我觉得我的生命里都没有这样的一个人,能让我一直不依不饶地发现我所有的成就和缺陷都或多或少地来自这个人。今天看99,里面的I don't give a hoot很洗脑,可能I don't give this much hoot to anyone。
2017 埃莱娜•费兰特 女性 小说 意大利
离开的,留下的 Goodreads 豆瓣
Storia di chi fugge e di chi resta
8.8 (521 个评分)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0
两个女人 50年的友谊和战争
那不勒斯四部曲NO.3
全球畅销近千万册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我希望她在场,这是我写作的目的。”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 后续,
意大利最神秘的作家费兰特(Elena Ferrante)
探索中年的虚无、困惑、野心和近乎残暴的爱
《离开的,留下的》 是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三部,聚焦“我”(埃莱娜)和莉拉躁动、紧密相依的中年。
“我”在未婚夫彼得罗一家人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小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而留在那不勒斯的莉拉却身陷贫困而卑贱的工厂生活。“我”像个骑士一样,再度介入莉拉的生活,并动用丈夫一家人的关系,让莉拉和恩佐的生活有了转机——他们成了那不勒斯地区最早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他们顽强、坚韧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开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我和莉拉之间再次胜负难辨。婚后的“我”开始面临自己的创作危机,而平静的、中产阶级式的婚姻也令“我”疲惫不堪。对社会变革颇为冷淡的彼得罗希望“我”放弃作家的身份,而“我”在扮演“母亲”、“妻子”这些角色时,总是避免不了内心的分裂、紧张。
莉拉对“我”的新作品的指责更是让我产生彻底的自我怀疑:我接受的教育和拥有的知识是否只是让我的作品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思想,也永远无法拥有莉拉近乎粗野的表达中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直到有一天,“我”丈夫突然将尼诺带回了家……
2019年5月2日 已读
啊,停不下来。/我惊了。莱农在她没有确立好价值肯定体系的时候就怀孕生育了,使得后来她在养育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价值肯定来源的时候她失去了自我,她开始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后来,她和莉拉一样,再次因为要得到一个理想形象的肯定,开始往那个方向捯饬自己,重新找到了自我。我觉得从这本书开始我才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影子,前几本对我来说都太低幼阶段了。从这本书中我得到的启示是,想要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就先要确立好自己的价值肯定体系。
2018 埃莱娜·费兰特 女性 小说 意大利
失踪的孩子 豆瓣 Goodreads
Storia della bambina perduta
9.2 (500 个评分)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7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

“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我”在不自觉中卷入莉拉秘密的企图——她希望利用我的名声和写作技巧来对抗城区陈腐而猖獗的恶势力。但在经历了生命最恐怖的打击之后,莉拉选择以一种怪异夸张的方式在城区彻底将自己流放。

而“我”也将以惊人的韧性和诚实面对写作、爱情、家庭的失败。在经历了多年的自我怀疑之后,“我”决定忤逆(罔顾?)莉拉的告诫,将“我”和她一生的友谊写成一本小说,却招来了最深的背叛……
2019年5月5日 已读
根本停不下来。/看完了。实在是太好看了。/如果想要客观看待一段感情,就必须保持独立,因为当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等着一个渣男赚钱养她的时候,她并不能做到辩证地说“噢,他吸引我的地方也正是他毁灭我们关系的地方,所以我应该不那么依赖他。”/失去孩子的灾难性在于那些不确定性。人类是最不能受不确定性的折磨的了,更别说这个风险标的对自己来说至关重要。/看起来对自己生活掌控力如此强的人,可能正是因为对掌控力十分敏感,所以一旦出现失去掌控的情况,就痛苦十分;反而是习惯了失控的人才过得比较有谱。/这四本书对我的写作方式有极大的启发,十分感谢。我会经常想拿出来重温的,如此动人的书。
2018 埃莱娜·费兰特 女性 小说 意大利
碎片 豆瓣
La frantumaglia
8.9 (101 个评分)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10
《碎片》(2016)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 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集。作家在书中袒露了自己对写作风格和主题的探索历程,并回顾了自己经历的自我怀疑和突破,这些对话睿智地诠释了女性和家庭、神话和文化、城市和记忆,以及作家和读者的复杂关系。《碎片》既是深入费兰特的文学世界的指引,同时也是一份智性、鲜明而坚定的文学宣言。
全书按年代分为三辑:第一部分“碎片1991—2003”是作家和出版人的书信往来,重点讨论了《烦人的爱》中母亲的身体与写作的隐秘联系,也收录了她和导演就该小说的电影改编进行的细致商榷,还包含了作家从未被发表过的一些创作片段;第二部分“拼图2003—2007”收录了作家和导演就《被遗弃的日子》的电影改编进行的往来书信,以及她在前三本小说中探寻的不同方向;第三部分“书信2011—2016”收录了自“那不勒斯四部曲”出版以来作家接受的部分书面采访,读者可以窥见作家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以及对女性写作的历史和任务的犀利看法。
本书标题“碎片”(frantumaglia)来自作者的母亲常用的方言词汇,指遭遇矛盾和混乱的个体体会到的痛苦,但作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文学理念,并尝试在多年的创作中释放这个词汇背后的解放力量:作家要利用这种旋涡般的力量,直面失控的风险,抵达令自己、令读者陌生的真实经验。
2022年6月18日 已读
埃莱娜费兰特粉丝必读,越读她的文字越爱她。她对自己写作的认知非常清晰,就是要把“平衡是短暂的、混乱是永远的”这种生活状态描述出来;而且她还说写作是虚荣的,怪不得她会把“真实”看做自己写作的责任,这是文字拥有强大力量的人的担当。另外,她在女性主义上的描述也颇有启发性。她对她母亲的感受和她童年的感受都写得很真实,让我更欣赏《消失的女儿》了。她对女性受限、各种力量想让女性个性消失的描述也讲得很好,这些体会体现在她书里的角色的经历里,让读者跟随她感受女性的羞耻和不甘,让像我这样的女性拾回了自己因为耻感而不敢使用的表达,从而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接受自己。真希望有越来越多这样接纳真实的女性创作者。
2020 女性 意大利
马可瓦尔多 豆瓣 Goodreads
Marcovaldo
8.8 (135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马小漠 译林出版社 2020 - 1
一年四季轮回 一季一个故事
在沟渠里仰望星星 一个小工眼中城市的奇趣与窃喜
马可瓦尔多是位城市小工。在充满着水泥和沥青的城市森林里,他却试图寻找大自然。春天花坛里冒出来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鸟,都能让他那灰色贫乏的世界变得多彩肥沃。他有一双敏锐善感的眼睛,时刻捕捉着四季的变化和都市的隐秘。对他来说,“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
读者期盼已久、简体中文版首度问世的《马可瓦尔多》,是卡尔维诺创作生涯中一部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开启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卡尔维诺在这一系列故事中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为其后来的代表作《看不见的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马可瓦尔多式的那些小不幸和小欢喜,卡尔维诺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以此作为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2021年3月1日 已读
最近连续读了几本短篇小说集,只有这本得我心,语言可爱、故事可爱。感觉读了也想要像马可瓦尔多一样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看到车站座椅下的小蘑菇、害自己和一堆人进医院被隔壁床骂也没所谓、在城市里跟着一只猫穿街越巷、养一棵树落叶洒满整座城市、逛超市拿超多东西超满足之后送别购物车……有一种面对生活的豁达,对苦难金鱼记忆,对美好猛吸一口。啊,反正就是太可爱了!
意大利 文学 短篇小说集
馬可瓦多 豆瓣
Marcovaldo
8.6 (12 个评分) 作者: 卡尔维诺 译者: 倪安宇 時報文化 1994 - 11
你們說的是什麼花?這個花園�我向來只看到雜草!馬可瓦多知道大家對這位老年女侯爵的意見十分紛歧:有人視她為天使,有人則認為她的小器鬼和自私自利的人。住:你們覺得這樣還不夠嗎?你們的意思是,就好像她對待蚊子一樣。牠們都是從那個水池孵出來的,夏天的時候會有蚊子吸我們的血,都怪那位女侯爵。
老鼠呢?這間小別墅是老鼠的寶窟,在枯葉下有牠們的窩,晚上就跑出來……。老鼠的問題由貓負責……。哈,你們的貓!我們要是能信賴牠們就好了……。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5 (58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3
本书是意大利最具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人们一定记得,当时距离奥斯维辛解放仅仅过去了15年: 我这本书的读者正是“那些人”,而不是他们的继承者。之前他们是压迫者或冷漠的旁观者,而现在他们将是我的读者:我要将他们逼进困境,把他们绑在镜子前。算账的时刻到了,摊牌的时刻到了,而最重要的,对话的时刻到了。
我并不相信人的一生必然存在明确的目的;但如果我思索我的生活和我直到现在才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认为在它们中只有一个目标是明确而自觉的。而它就是:去作证,让德国人民听到我的声音,去“回应”那个在我的肩头擦手的“卡波”、潘维茨博士,那些绞死尤尔提姆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
——普里莫•莱维
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泰洛·卡尔维诺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莱维的最后一部宏伟巨著…是对他所有作品浓缩而优雅的总结。 ——《纽约客》
关于犹太人、德国人、大屠杀及其它相关主题的著作。它是一场令人沉思的讨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们理解,但它远远超越了我们理解的极限,就像我们无法开启的古代文明的石头废墟。 ——《纽约书评》
在人生接近尾声之时,莱维越来越坚信人们会忘记大屠杀的教训,仿佛这场大屠杀只是人类历史中司空见惯的暴行之一。《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一书是在四十年之后对纳粹种族灭绝意义的阴郁思索。 ——《纽约时报》
再度觉醒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三辉图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 1
【编辑推荐】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以一贯的冷静笔触回溯了奥斯维辛这座人间炼狱,以及走出奥斯维辛后的希望之旅
◆《再度觉醒》是莱维大屠杀回忆录三部曲之一、电影《劫后余生》原著,被国外媒体称为“文学世界的卓越成就”
【内容简介】
一九四五年,普里莫•莱维与另一些奥斯维辛幸存者死里逃生,从集中营开始返乡之旅。在返回意大利途中,他们经历了一段奇妙而坎坷的旅程,途遇形形色色的幸存者:出生在集中营的无名幼童,精明独立的希腊人,轻快活泼的乌克兰姑娘,向意大利人寻求庇护的德国军妓……每一个劫后余生者都背负着不同的故事,要去往不同的地方,每一个人都依靠生之意志坚强地活着。
对莱维而言,这是一段绝无仅有的休战期:不仅指外部世界的休战,也是经历了奥斯维辛摧残之后,试图重返光明、重建秩序之前的过渡阶段。这本原名为“终战”的记忆之书,载满了死亡、流离与痛苦,也记录了信仰、希望与勇气。
游走于文明边缘的这几月过去了,尽管艰苦,但它们此刻在我们眼中就像是一场停战,无边无际的沉重生活中的一次间歇,命运送给我们的一件幸运却不可复制的礼物。
——普里莫•莱维
【媒体、学者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怎么让年轻人了解纳粹大屠杀,让他们读读普里莫•莱维的书。
——《华尔街日报》
如果一位化学家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上帝帮帮那些作家们吧。
——《卫报》
普里莫•莱维是伟大的大屠杀回忆录作家……也是我们时代文字杰出、优雅而动人的作家之一。
——《新共和》
他将欧洲犹太人的两极生活放在一起作对比,莱维先生的小说形成了一种无可抵挡的、史诗般的气质,这成就了他最好的作品。莱维又一次呈现了我们在他所有作品中都能找到的特点——对全人类的悲悯。
——《纽约时报》
普里莫•莱维是那种罕见的人物。他作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在书写他的经历的同时,又能保持一种平衡和协调感……随着他的叙述,历史的真相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
——《旧金山纪事报》
莱维让我们感到一个人不仅要作为受害者活下来,更要作为一个“必须追求卓越和知识的人”
去争取生存的权利。不能读懂这部作品就好比任由人类经验的长河流向遗忘。
——《芝加哥论坛报》
尽管他书写的是痛苦和悲惨,但莱维用作家的技巧让事物变得清晰,并一一呈现了他所见到的事实。最后的结果是,他的书能让读者更理性地去思考暴虐。
——《大众读者》
一位杰出的作家已经出现,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他的正直、他的尊严、他的人性,以及他那严格的标准。
——H•斯图尔特•休斯《纽约时报》
他是我们的但丁。他的三部曲(《活在奥斯维辛》《再度觉醒》《缓刑时刻》)是一部现代的伟大著作。
——休•尼桑森《今日美国》
恰巧他并非一个喜怒无常的作家。如果你偏爱奥斯汀式的主人公,又不爱平常艺术家抑郁、不安以及由此带来的贫穷,他会是对你胃口的浪漫英雄。普利莫•莱维的大屠杀回忆录是20世纪顶尖的文学作品,但他最伟大的作品却是他本人。
——莫娜•辛普森 《美国大西洋月刊》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卡林•罗马诺 《纪事报》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保罗•奥布莱恩 《社会主义评论》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豆瓣 Goodreads
7.9 (120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 张燕燕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8
● NETFLIX 即将推出依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 费兰特以解剖刀般的笔触 还原青春的羞耻、绝望、愤怒和欲望
● 只有直面丑陋和不堪的真实 年轻人才能获得面对自己的力量
● 作家作品迄今被翻译成45国语言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2019)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继“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的最新一部作品,聚焦于出身那不勒斯中产家庭的女孩乔瓦娜的青春和成长。
在她父亲离家两年前,十二岁的乔瓦娜偶然听到父亲对母亲说自己很丑,越来越像他一直嫌恶的妹妹维多利亚,这句话驱使乔瓦娜第一次走向那不勒斯下城,面对父亲抛在身后的卑贱过往。
乔瓦娜见证了姑姑维多利亚和恩佐昔日荒诞而悲剧的爱情,也和恩佐的遗孤托尼诺、库拉多和朱莉安娜缔结了古怪的友谊。那片粗鄙和鲁莽的低等社区,逐渐成了乔瓦娜反叛上城的中产阶级伪善生活的工具。她以一种自虐般的激情观察并模仿成人世界的谎言:父母虚伪的婚姻、维多利亚烂俗的情感故事、父亲和姑姑争夺的那只手镯的真相…
某一次跟随姑姑去教堂时,乔瓦娜邂逅了虔敬而博学的罗伯特,并暗暗介入到朱莉安娜与罗伯特的恋情中间。在对罗伯特的暧昧想象破灭后,乔瓦娜以一种利落而残酷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处子之身。在去威尼斯的火车上,十六岁的乔瓦娜和好友互相许诺,要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进入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