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
虫子旁 豆瓣
7.9 (18 个评分) 作者: 朱赢椿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4 - 11
● “最美的书”设计师朱赢椿,最新摄影作品集
● 描绘昆虫世界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变幻”
● 慢下来,去看看身边被忽视的角落里,正在上演的传奇故事。
《虫子旁》是作者朱赢椿通过对小昆虫的长期观察,用文字和摄影作品的形式来展现微观世界里的传奇故事。
这个世界很小,小得足够被我们忽略、遗忘,但跟我们一样,虫子也有着惊心动魄的生活。蚂蚁被一根落下的枯枝砸断了腰肢;烟管蜗牛想在夏日的午后睡上一个美美的午觉,却未能如愿;而千足虫卡在路缝里,即使有一千条腿也无济于事……
在虫子的世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朵花就是一座岛屿,一粒米便值得它们相互残杀、各自伪装,而一块路边的石板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它们从容认真,它们生生不息。
2016年9月12日 已读
好可爱的书,虽然我看完还是一样怕虫虫……可以给孩子看,让孩子对自然多点兴趣,多点悲悯之心
2014 中国 摄影 文学 昆虫
有呀有呀书店 豆瓣
あるかしら書店
9.2 (57 个评分) 作者: [日]吉竹伸介 译者: 任青云 中信出版社 2018 - 8
日文版销量突破20万!2017达芬奇图书第一名!12万小学生评选喜爱图书第二名!
小镇的街道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家“有呀有呀书店”,这里专卖“和书有关的书”,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客人,到这里寻找稀奇古怪的书。这里有:
 只能在月光下读的书
 可以孕育“作家树”的书
 两个人在一起才读的书
……
这里还有跟书有关的一切:
 水中图书馆
 会下“书雨”的村庄
 藏在墓碑中的书架
 影响人读书欲望的“读书草”
……
只要你向店长描述你的需求,他就会一边说着“有呀有呀”,一边把书拿到你的面前。这就是日本超人气作者吉竹伸介的“幻想书店”,这里有脑洞大开的想象力,温暖疗愈的轻哲理和一切有关书的奇妙物语;这里不仅售卖书,也隐藏着书的秘密,寄托着人们对书的爱。书依靠人们的幻想而生,人们又依赖书的幻想而活。
本书是日本知名童书出版社白杨社成立70周年纪念作品,宫西达也系列、“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等全球知名绘本作品就诞生在这个出版社。本书上市仅15天就加印四次,征服日本排行榜,也征服所有大人和孩子的心!
2019年3月15日 已读
蹲在购书中心看完的。/ 好温柔的书呀,而且有好多有意思的、让我看了会心一笑的想象,比如包装书的方法和看书的方法。 / 读书履历搜查官就是豆瓣吧! / “喜欢书的人,没有真正的坏人。” / “发明图书馆的人是多么温柔呀,ta想创造一个可以让大家可以读到喜欢的故事和想法的地方”随着媒体的发展,“书”的形式也被拓展了。到有一天,书都不再是一本本的,我会有点点难过。但是如果阅读器能随着书的内容而改变外观,我会超级喜欢的!
2018 日本 童话 绘本 脑洞
奇怪的生物图鉴 豆瓣
8.7 (41 个评分) 作者: [日] 沼笠航 译者: Ina 浦睿文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5
风靡日韩,日文版上市仅1个月就加印4次!销量突破100000册!
无论你对生物是否感兴趣,奇葩迷惑行为大赏都欢迎你的加入~
---
*鸡没有头也可以活一年
*章鱼可以辨识人脸
*大猩猩内心脆弱敏感
*鸽子奶拥有惊人的营养成分
*鸭嘴兽具有杀死狗的毒针
*柴犬的DNA和狼的最相似
*格陵兰鲨的游动速度还不及婴儿爬
---
吐槽生物们奇葩趣事的同时,还有皇帝企鹅、北极熊的育儿游戏可以玩!
大人与小孩都沉迷其中,寓教于乐,轻松科普。
---
《奇怪的生物图鉴》是一本畅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生物类科普绘本。采用拟人化的图文解说,介绍40种生物不为人知的冷门知识。这40种生物来自空中、水中、陆地上、传说中,有熟悉的、也有第一次见的,有可爱的、也有匪夷所思且可怕的。总之,这本书一定会俘获你的心,让你不禁喊出:
“呜哇!没想到你竟然是这么奇葩的生物!”
2021年2月19日 已读
好可爱,翻译的字体选得好好!美观又清楚,难以想象选错字体的惨状(读完《字体怡人》的观察习惯)/ 边看边在油管上搜相关视频,太有趣了!做了好多好多笔记,既涨姿势又被可爱到
日本 绘本 自然
梦之囚徒:降维 豆瓣
Julius Corentin Acquefacques, La 2,333e Dimension
8.7 (26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蒯佳 后浪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成名之作
☆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颠覆纸书的呈现形式
☆欧洲漫画界卡夫卡的先锋艺术实验
☆令人无比焦虑的荒诞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倘若真有造物主,“我”又为何而存在?
当梦境辐射进现实,降为二维的世界要如何恢复原本的维度?
红蓝3D眼镜带你走 进马修的立体漫画宇宙
▼编辑推荐
“一切都看似合乎逻辑,即使是在最荒诞的情况下。这就是梦的本性。”
——马克-安托万·马修
◎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成名之作
从悬念重重的《画的秘密》到不着一字的《方向》,从一镜到底的《3秒》到话痨烧脑的《全民审判》,再到命题创作的《卢浮地宫》,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漫画爱好者耳目一新,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带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和非凡的体验。
1985年,马修与朋友成立 Lucie Lom 工作室,开始进入舞台设计领域,业余着手创作自己的第一本自编自绘的漫画——《梦之囚徒:起源》,凭借该书极具创意的实验性而在漫画界一鸣惊人,并斩获1991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初露锋芒奖。在接下来的23年里,马修用《梦之囚徒》系列完成了他一连串的漫画实验,使其成为被研究得最多的漫画系列之一。《梦之囚徒:降维》是《梦之囚徒》系列的第五册。
◎在虚构中影射现实,黑色幽默风格描绘一个卡夫卡式的荒诞世界
马修在《梦之囚徒》系列中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尤里乌斯·科朗坦·阿克法克(阿克法克是“卡夫卡”的法语倒过来念)。这个勤勤恳恳的小人物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他一点也不虚荣、不自负,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没有任何观点。他只是一张面具,读者可以戴着这张面具亲自进入他的世界。这是一个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荒谬和极权的行政管理、住房危机、交通堵塞、强迫性的准时……马修以一种夸张的黑色幽默描绘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极,让人在忍俊不禁间窥见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场景。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叙事手法,创造一段如坠梦境的探索之旅
读者手上拿的这本漫画,从封面到某些内页都重复出现在本书的画格中,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元素。不仅叙事手法如此,马修还采用了“画中画”无限循环的递归视觉形式,给人一种无限下坠的眩晕感。故事的开场总是阿克法克的一段似是而非的梦境,随后,伴随着某种形式的“坠落”,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变得模糊,随着世界观逐步被颠覆,主角开始带领读者经历一段谵妄的解密之旅。
◎上帝视角,引发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
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戏,那“我”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梦之囚徒》系列是马克-安托万· 马修构建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宇宙。他不仅为角色搭建了舞台,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似乎身在戏台,幕后更有位一手导演他们人生的“造物主”。这导致他们不断质疑所处世界的真实性,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在《梦之囚徒:降维》中,主人公在寻找消失点的过程中发现了无数的平行宇宙,继而一头栽进了作者丢弃的草稿中,由此引发了对于世界真实性的思考,并提出了著名的疑问:上帝掷骰子吗?。
◎奇诡的想象力和实验性,将漫画这一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该系列中,马修创造性地颠覆了封面、画格、色彩、维度等各个方面的常态,用六个创意,一次次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在《梦之囚徒:降维》中,作者为长达9页的内容设计了3D效果,并随书配有3D眼镜,带上眼镜直视图画5秒后即可进入马修的立体漫画宇宙。3D效果通过红蓝双色的错位排布达成,暗合多普勒效应中的红移和蓝移。书中其他地方也多次利用透视法和量子物理概念对客观世界进行另类审视。在一次采访中,马修自我评价道:“这些形式上的颠覆性改变会让人产生对载体的疑惑,也就是思考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学到他的生存之道。”
◎以故事为主导的极简主义画风,只保留恰到好处的细节
马克-安托万·马修说:“我不需要成为伟大的画家才能讲好故事。”在《梦之囚徒》系列中,故事以及关于漫画这个载体的思考占主导地位,而绘画是次要的。当马修在画一张画稿的时候,总是极力消除细节,比如说,把一些区域整个涂黑。他非常注重让每一页的画面都极度清晰易读,以便让读者首先被故事情节吸引。在昂热美术学校就读的最后三年,马修开始专注于研究光线对雕塑形状的影响。在开始画漫画以后,他自然而然地将这个问题搬到了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中。这种非黑即白的画风,给人一种强烈的舞台照明效果,简洁却不失张力,成为他独有的图像语言。
▼内容简介
阿克法克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一天,他在自己的梦中又做了一个梦,在那里他弄丢了透视系统中的一个消失点。而真实世界的规则是:梦×梦=现实,所以在梦中梦里丢失了一个消失点相当于真实世界中也丢了一个消失点。根据透视法,这导致真实世界从三维降到了二维,所有人和物都变成扁片了。为了找回消失点,阿克法克被折成纸飞机弹射到外太空,在那里他发现了好多平行宇宙,由此展开了一段颠覆世界观的探索之旅。
▼名人推荐
我将自己从现实抽离,和叙事密码周旋,重新创造自己的梦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就是造物者。——马克-安托万·马修
与卡夫卡和大卫·林奇水平相符的继承人。一部成功引起幻觉的漫画,您将完全沉浸于其曲折的情节之中。就连萨尔瓦多·达利本人都会赞不绝口的变幻之术。您将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并深受其影响。——Fnac书店评论
一部想象之门大开的漫画。一本关于漫画的漫画,关于它的创作过程,每一本都充满了独特的创造性,作者将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Fnac书店评论
该系列在20世纪90年代的漫画界打下了马克-安托万•马修的烙印,成为新生一代作者的灵感来源。荒诞、无意义和悖论闪耀其中,是书中的主宰,却丝毫不会影响故事的结构。马修巧妙地将我们的真实世界改编成一个有点错位的世界。他用他特有的语言构建他的宇宙。——sceneario.com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一位高贵的演奏家,一位玩转漫画叙事手法的杂技演员,一位善于发挥漫画这一媒介的一切潜能的高级玩家。别再看我写的文字了:去读他的书吧!——Actualitte.com
如果所有的漫画书中只能保留一本,那只能是这一本!一个超级棒的画中画,表达出角色对他所处的世界、他的起源和他存在的理由的思考。——亚马逊读者
《梦之囚徒》适合作为礼物送给不了解漫画或对漫画有偏见的人。这是一部既滑稽又聪明的漫画,图像富有表现力,而且玩弄的是漫画本身的创作规则。我们无法将其划归为现有的任何一个漫画种类。——亚马逊读者
2021年7月7日 已读
书里附赠3d眼睛的时候还以为有什么很强的效果,结果就那样。抓梦者和余下的设定有点无关,和《使命》的世界观比起来逊色很多。透视点的设定展开不够,有点可惜
法国 漫画 绘本
唯独记得你 豆瓣
Ceux qui me restent
8.0 (8 个评分) 作者: [法] 达米安·玛丽 编 / [法] 洛朗·博诺 绘 译者: 孙承辉 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 2019
也许有一天 我会忘记全世界
但我还是会拼凑着记忆的碎片 寻找你
记忆会衰退 爱不会
化身患者与家属 跟随图像小说
亲历一趟阿尔茨海默之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编辑推荐
◎ 一次深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内心的旅程
恋爱、丧偶、丢失莉莉、寻找莉莉、莉莉出生、莉莉出走、寻找莉莉、丢失莉莉、寻找莉莉、莉莉、莉莉、莉莉……这是全书的脉络,这是弗洛朗的大脑。
穿插、倒叙的故事推进方式或许在常人眼中略显凌乱,但这却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真实世界。逻辑好像断了线,脑袋里好像混进了橡皮擦,残破的碎片成了他们回忆一生的依据。
◎ 一种被疾病唤醒的亲情
孩子是父母唯一的牵挂,父母是孩子最难理解的人。
弗洛朗什么都不记得,却记得莉莉穿着黄色的防水服。莉莉一辈子都在躲父亲,但自从父亲患病,如果一周不去看望他,她都会觉得日子过不下去。父母对孩子的爱无法用科学解释,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也无法用合理或不合理来评判。当弗洛朗无法活在当下,当莉莉快要失去父亲时,莉莉终于放下过去,与弗洛朗和解,但是一切还来得及吗?
◎ 一种展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特艺术形式
黄色是莉莉的颜色,它是阳光,是希望,是弗洛朗寻找的颜色。
黑色是弗洛朗的颜色,它是混沌,是绝望,是莉莉想要抹去的颜色。
正常人的世界是用水笔勾勒的,而阿尔茨海默的世界却是用铅笔勾勒的,它脆弱、易逝,时时刻刻都有被擦去的风险。全书通过大面积的铅笔素描笔触,画出弗洛朗脑中的真实图景。
◎ 一次以第一视角体验阿尔茨海默的机会
还记得《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吗?还记得《依然爱丽丝》里的爱丽丝吗?
如果你的身边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你应该读一读这本漫画,也许你能在书中找到自己。
如果你的身边没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你也应该读一读这本漫画,也许你能通过它,走近一个千万人的群体。
★ 内容简介
弗洛朗早早地失去了妻子,在独自抚养女儿莉莉的过程中,也许因为笨拙,也许因为缺少关心,他渐渐失去了女儿。
如今,疾病带走了弗洛朗的记忆,但他想找回莉莉。
其实莉莉每周都来看望他,只是他再也认不出自己的女儿,而是不断地在支离破碎的记忆里寻找莉莉……
2021年3月25日 已读
看过动画短片《勿忘我》之后觉得本书的艺术风格就那样吧,艺术风格像一个导演画的分镜,对比起来挺没创意的。我还以为故事发展是女儿像封面一样变得越来越透明了(就像《勿忘我》里人渐渐从图案变成色块了),没想到毫无艺术表现手法,画得“平铺直叙”的。
亲情 法国 绘本
梦之囚徒:起源 豆瓣
Julius Corentin Acquefacques,L’Origine
8.8 (27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徐峰 后浪丨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 11
🏆荣获1991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初露锋芒奖
☆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成名之作
☆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颠覆纸书的呈现形式
☆欧洲漫画界卡夫卡的先锋艺术实验
☆令人无比焦虑的荒诞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倘若真有造物主,“我”又为何而存在?
镂空的画格是穿越时空的黑洞,漫画人物终于觉醒:
是谁创造了“我”的世界?
◎ 编辑推荐
“一切都看似合乎逻辑,即使是 在最荒诞的情况下。这就是梦的本性。”
——马克-安托万·马修
⬛ 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成名之作
从悬念重重的《画的秘密》到不着一字的《方向》,从一镜到底的《3秒》到话痨烧脑的《全民审判》,再到命题创作的《卢浮地宫》,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漫画爱好者耳目一新,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带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和非凡的体验。
1985年,马修与朋友成立 Lucie Lom 工作室,开始进入舞台设计领域,业余着手创作自己的第一本自编自绘的漫画——《梦之囚徒:起源》,随后凭借该书极具创意的实验性而在漫画界一鸣惊人,并斩获1991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初露锋芒奖。在接下来的23年里,马修用《梦之囚徒》系列完成了他一连串的漫画实验,使其成为被研究得最多的漫画系列之一。
⬛ 在虚构中影射现实,黑色幽默风格描绘一个卡夫卡式的荒诞世界
在《梦之囚徒》系列中,马克-安托万·马修塑造了著名角色:尤里乌斯·科朗坦·阿克法克(阿克法克是“卡夫卡”的法语倒过来念)。这个勤勤恳恳的小人物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他一点也不虚荣、一点也不自负,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没有任何观点。他只是一张面具,读者可以戴着这张面具亲自进入他的世界。这是一个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荒谬和极权的行政管理、住房危机、交通堵塞、强迫性的准时……马修以一种夸张的黑色幽默描绘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极,让人在忍俊不禁间窥见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场景。
⬛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叙事手法,创造一段如坠梦境的探索之旅
读者手上拿的这本《梦之囚徒:起源》漫画,从封面到某些内页都重复出现在了本书的画格中,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元素。不仅叙事手法如此,马修在有的画面还采用了“画中画”无限循环的递归视觉形式,给人一种无限下坠的眩晕感。故事的开场总是阿克法克从一段带有预示性的梦境中惊醒掉下床来。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变得模糊,随着世界观逐步被颠覆,主角开始带领读者经历一段谵妄的解密之旅。
⬛ 上帝视角,引发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漫画家本人在结尾“倾情出镜”
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戏,那“我”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梦之囚徒》系列是马克-安托万· 马修构建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宇宙。他不仅为角色搭建了舞台,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似乎身在戏台,幕后更有位一手导演他们人生的“造物主”。这导致他们不断质疑所处世界的真实性,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在结尾处出镜的漫画家本人更是打破了漫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次元壁,引人思考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
⬛ 奇诡的想象力和实验性,将漫画这一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该系列中,马修创造性地颠覆了封面、画格、色彩、维度等各个方面的常规表现手法,用六本书的创意,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在《梦之囚徒:起源》中,出现了一个“反分镜”,即一个镂空的画格,作者通过这一概念精巧地诠释了二维世界的时间观。在一次采访中,马修自我评价道:“这些形式上的颠覆性改变会让人产生对载体的疑惑,也就是思考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学到他的生存之道。”
⬛ 以故事为主导的极简主义画风,只保留恰到好处的细节
马克-安托万·马修说:“我不需要成为伟大的画家才能讲好故事。”在《梦之囚徒》系列中,故事占主导地位,还有关于漫画这个载体的思考,因而绘画是次要的。当马修在画一张画稿的时候,总是在极力消除细节,比如说,把一些区域整个涂黑。他非常注重让每一页的画面都极度清晰易读,以便让读者首先被故事情节吸引。在昂热美术学校就读的最后三年,马修开始专注于研究光线对雕塑形状的影响。在开始画漫画以后,他自然而然地将这个问题搬到了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中。这种非黑即白的画风,给人一种强烈的舞台照明效果,简洁却不失张力,成为他独有的图像语言。
◎ 内容简介
尤里乌斯·科朗坦·阿克法克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有一天,他收到了一页漫画,里面画的正是他当天早上起床时发生的事情。起初,阿克法克以为这是幽默部的同事给他开的玩笑。但后来陆续收到的漫画书页,要么完美复刻当下正在进行之事,要么准确预见了未来。他开始感到手足无措,进而怀疑他只是书中的人物。有一名自称掌握部分漫画书页的研究员甚至断言,阿克法克是这个世界的主角,整个故事的起点;他们所处的二维世界是由一个三维世界的生命体创造出来的……阿克法克由此展开了一段颠覆世界观的探索之旅。
◎ 媒体与名人推荐
我将自己从现实抽离,和叙事密码周旋,重新创造自己的梦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就是造物者。
——马克-安托万·马修
与卡夫卡和大卫·林奇水平相符的继承人。一部成功引起幻觉的漫画,您将完全沉浸于其曲折的情节之中。就连萨尔瓦多·达利本人都会赞不绝口的变幻之术。您将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并深受其影响。
——Fnac书店评论
一部将想象之门大开的漫画。一本关于漫画的漫画,关于它的创作过程,每一本都充满了独特的创造性,作者将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Fnac书店评论
该系列在20世纪90年代的漫画界打下了马克-安托万•马修的烙印,成为新生一代作者的灵感来源。荒诞、无意义和悖论闪耀其中,是书中的主宰,却丝毫不会影响故事的结构。马修巧妙地将我们的真实世界改编成一个有点错位的世界。他用他特有的语言构建他的宇宙。
——sceneario.com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一位高贵的演奏家,一位玩转漫画叙事手法的杂技演员,一位善于发挥漫画这一媒介的一切潜能的高级玩家。别再看我写的文字了:去读他的书吧!——Actualitte.com
如果所有的漫画书中只能保留一本,那只能是这一本!一个超级棒的画中画,表达出角色对他所处的世界、他的起源和他存在的理由的思考。
——亚马逊读者
《梦之囚徒》适合作为礼物送给不了解漫画或对漫画有偏见的人。这是一部既滑稽又聪明的漫画,图像富有表现力,而且玩弄的是漫画本身的创作规则。我们无法将其划归为现有的任何一个漫画种类。
——亚马逊读者
◎ 获奖记录
1991 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初露锋芒奖
2021年12月9日 已读
物质洞惊人,还没翻页的时候完全没留意。幽默部和电梯房好有意思。
法国 绘本
一九〇六 豆瓣
The Country Diary of an Edwardian Lady
作者: [英] 伊迪丝·霍尔登 译者: 紫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4
爱德华时代英伦乡野笔记
上世纪初的岁时风情画册
《一九〇六:英伦乡野手记》记录了一九〇六年一月到十二月间英国乡野的种种物候现象与自然风情。细腻生动的文字,辅以数百幅精致清新的手绘水彩图,佐以众多英伦诗人佳句与岁时谚语,带来一整年的审美盛宴。
这部由伊迪丝·霍尔登在艺术学 校执教期间为学生示范制作的手记,不独是艺术教育样本,更是自然观察的典范之作。一九二〇年,伊迪斯在英国皇家植物园泰晤士河畔采集标本时,不慎落水身亡。完整的手记则于一九七七年首度出版,题为《爱德华时代女士的乡村日记》(The Country Diary of an Edwardian Lady),甫一上市便引发全英怀旧乡愁,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译成十余种文字。
原作问世一百一十年以来,初次以中文呈现。译本拥有独家版权高质量图源,译文经过精心校对,并请北京大学汪劲武教授等专家审阅。内文由设计师一字一句手抄,根据中文特点调整排版,还原了艺术与生活结合的美好质感。
谁偷走了我的睡眠? 豆瓣
作者: 荼又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7
睡觉的时间到了。但是我怎么也睡不着,到底是什么让我无法睡着呢?难道是因为睡前吃了太多糖果?数绵羊我也睡不着,我想知道是谁把我的睡眠偷走了,偷走我睡眠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是我的玩具吗?我猜他应该有很多牙齿……一个孩子因为睡不着,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想象,偷走睡眠的到底是谁?他在哪里呢?
四季时光 豆瓣
Winter-Wörter-Wimmelbuch; Fruhlings-Wörter-Wimmelbuch; Sommer-Wörter-Wimmelbuch; Herbst-Wörter-Wimmelbuch; NACHT-Wörter-Wimmelbuch
9.5 (8 个评分) 作者: [德]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 译者: 梅竹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9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最负盛名之作
荣获世界最美图书奖
被誉为全世界学龄前儿童必读的认知启蒙书
每册=1本无字书+1本生活认知书+1本视觉发现游戏书+1本单词书
🍃 编辑推荐
● 历史悠久、功能强大的情境认知绘本巅峰之作
在德语国家,有这样一种叫W immelbuch 的历史悠久的童书类型,buch 是书,Wimmelbuch 指含有丰富细节和情节的图画书,可译为“密集绘本”或“情境认知绘本”,深受学龄前儿童和家长喜爱,甚至是学龄前儿童的必读书,在书店和图书馆都有专门的该类图书分区,也被广泛应用于专业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中。它的特点是每个对页都是一幅大场景,场景中人物众多,细节丰富,故事线索多条并行,可以让不识字的学龄前儿童毫无压力地认知情境、识别事物、追踪情节、逻辑推理、视觉大发现、看图讲故事……
●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德国国宝级童书作家倾力所作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是德国最著名的绘本作家、插画家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斩获诸多奖项。她的“四季时光系列”不仅将Wimmelbuch的各项实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更用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虚构了一个富有活泼泼生活气息又极具诗意魅力的魏姆林根小镇,“四季时光系列”在德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瑞典、挪威、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发行和畅销,是世界各国小读者的重要启蒙认知读物。
“四季时光系列”还于2004年获得世界最美图书奖,媒体评价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以一己之力提升了这个童书类型的艺术水准”,这部作品也成为最受欢迎和喜爱的情境认知绘本。
● 看见世界的细节:贴近生活的认知书
“四季时光系列”每本书均为7个大跨页,分别是七个场景:居民楼、郊野农场、车站、幼儿园和文化中心、市民广场商业街、百货公司、湖边公园,这些场景非常贴近生活,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可以认识不同的动物、交通工具、职业、运动项目、生活用品、服饰,等等;《暖春》《盛夏》《凉秋》《寒冬》《月夜》对比着看,同一个场景的自然风景不同,人文景观也不同,人们的活动也不同。
● 轻松学英语:分类清晰的单词书
这套书每一页都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图画,下面是中英双语词汇,这些词汇是从本页的画面中抽出一类元素集中展示的。全套5册,共有600多个常见词汇。分门别类地将这些词汇展示出来,并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图像图形记忆来学习单词,非常便于集中记忆,也方便理解。
这套书还贴心地配套了英语单词朗读音频,扫码下载,就能听到地道的美式发音,让孩子看场景认单词、听单词,提升英文水平。
● 欲罢不能找一找:视觉发现游戏书
每页下方的小图都能在上面的大幅画面中找到,有的很显眼,有的很隐蔽。孩子们往往两岁左右就开始热衷于玩“找一找”的游戏,简直乐此不疲。“找一找”游戏看似简单,但小家伙们要动用视觉观察、逻辑推理、专注力,并渐渐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搜寻线索,比如沙发要去室内找,牙刷要到卫生间寻,啊,理发师找到了,那这里就是理发店咯……
当一样样物品被他们找到,他们不仅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还能因对周遭事物和生活情境的进一步熟悉,而不再惧怕广阔、陌生的世界。
● 信息量惊人:散文诗般的图像小说
“四季时光系列”的画面里隐藏着许许多多的角色和故事,更厉害的是,书中的每个人物、动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孩子可以任意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跟上ta 的脚步,去认识ta 以及与ta 相关的角色和场景,接着再去认识另一个角色,散文诗般的故事就会铺陈开来。书中的小镇和小镇居民也会在家长孩子一次次的阅读中立体起来,活起来。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故事,都投入地过着自己的普通生活——这些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的平凡小事,却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体味平凡生活中的暖意,触摸生活的细密质地,对日常生活和普通人怀有耐心、敬意和爱,我们缺的是这样的“平凡教育”,而这些正是让我们幸福的能力!
⛱️ 内容简介
四季时光系列共5 册,分别是《寒冬》《暖春》《盛夏》《凉秋》《月夜》,每册都展现了魏姆林根小镇7 个代表性地点的人物、动物和事物,作者用一条道路连接起这7 个地点,用画笔达到了摄影的效果,用静态勾勒出动感的故事,时间在画面上流淌,人物也在画面上穿行,他们从街道的这头走到那头,从《寒冬》走到《暖春》,走过《盛夏》,进入《凉秋》,来到《月夜》。你会发现相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景和季节里延续着各自的故事:冬天大着肚子的孕妈妈春天推着婴儿车里的宝宝去购物;春天降生在农场的猪宝宝夏天长大了;夏天买裙子的女孩秋天穿起了新衣;施工多时的幼儿园秋天终于要开园;冬天还营业的小摊春天关门了……
书的每个角落都有有趣的故事正在发生,作者以时间为纬线,穿珍珠一样串联起了小镇的人情百态、市井风俗,带领孩子用一双观察发现的眼睛、好奇善意的眼睛去看世界。干净、稚气的画面充满勃勃生机和融融暖意。
🍂 媒体推荐
罗特劳特·苏珊娜·伯尔纳是德国最著名的儿童作家和插画家之一,她极为擅长这种迷人的场景图——这种风靡德国的童书类型被称为Wimmelbook。她的书中挤满了老老少少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乍一看没头没脑,但小读者往往能花上几个小时细细品味……父母和祖父母也能乐在其中。
——《纽约时报》
这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儿童读物。它能提供无穷无尽的乐趣。每个页面上提示你要找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你可以跟随四季变化,观察城市的变化和所有人物、动物的生活。每次读,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你读得越多发现就越多。我三岁的儿子超级喜欢。
——美国亚马逊读者
我很高兴这些书终于有了英文版!(尽管语言并不重要)
我的女儿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得到了这些书,她非常喜欢它们。现在她快5岁了,它们仍然是她的最爱之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和细节:你可以在页面上玩“找一找”游戏,追踪跟随故事里人物的旅程;如果你集齐了5本书,你就可以跟踪他们一年的生活,比较不同季节里相同地点的画面,体会时间如何流逝……这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是无穷无尽的乐趣!
——英国亚马逊读者
看这套书对成年人来说也是很棒的好时光!我的孩子很喜欢,我们也一样,实际上我的丈夫几乎每天都“读”这本书,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我们常常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 goodreads读者
I LOOOOOOVVVVVEEEEE this book!我儿子也很喜欢!今年圣诞节我们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几个深爱它的人。它充满了可爱的细节,你可以跟随不同的人物在整个小镇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就花了几个小时来研究它,猜想人物在做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太棒了。我已经词穷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对了,我还要提一下,它也是无字书。
——goodreads读者
❄️ 获奖记录
2004年 世界最美图书奖
内向游戏 豆瓣
作者: 愚公子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4
每日挥刀五百下,一个人,一年
是诗,是漫画,也是动画
内向主义者,在静默的表象之下,有波涛万顷
莱布尼茨说:“单子没有窗户。”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犹如浩茫海洋上不起眼的群岛,独自存在。但阅读《内向游戏》,你可能会找到一点共鸣。它是对都市“打工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况的精准素描:那些偶然的刹那,那些莫名的失落或小欢喜,那些内心被戳中一下下的微小瞬间。
每一个孤独的个体,在他的“内向”里,其实有非常热烈的内在。我们的丧气、焦虑、灰心、疲惫,久违的放松、悸动的心情、小小的期待……在这本小小的书里,都会得到真诚的回应。
有点特别的是,它还是一本可以“动起来”的书,366张漫画,微信直接扫图,即可观看动画。如果不点下一个,它就在那里一直循环,仿佛在和你的内心,反复确认,那一点好玩的趣味,一些未曾说出的爱与哀愁,一些淡淡波澜的内心游戏,诸如此类。
看比赛 豆瓣
作者: 日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书籍编辑部 译者: 王梦蕾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8
玩转世界杯,精通奥运会,一本就够!
规则简单,要点清晰,轻松看懂国内外大小赛事。
史上最完整、系统的体育观赛指南,60种体育赛事从场地、规则、动作要领到专业术语一应俱全。
******
◎ 编辑推荐
☆ 60种体育赛事,场地、规则、动作要领、专业术语一应俱全。
·不管是热门的足球、篮球、乒乓球、体操等项目,还是首次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登场的攀岩、空手道、滑板、冲浪等运动,本书全一网打尽。
·比赛场地、项目种类、记分标准、犯规行为、动作要领、主要招式 、国际体育用语……你所能想到的关于体育的一切,这本书都为你一一解答。
★ 比赛看点、运动杂学、知识自测锦囊,让人大开眼界。
·详细总结了每个体育比赛项目的大小看点,细节要领,让你第一次看比赛就上手。
·深挖体育项目背后的历史文化,器械知识,包括着装发型要求,得分算法等运动杂学,一应俱全。
·互动性极强,包含丰富的知识问答,小测试等,让你及时检测自己离观赛达人还差多远。
◇ 2020年东京奥运新增比赛项目和规则,重点整理唾手可得。
除了能抢先了解2020年东京奥运新增比赛项目之外,你还能了解到如下冷知识:
·被取消的项目
·增设的项目历史
·国际大型赛事的规则制度
·与平常赛事的不同之处
·还没有正式列入奥运会的项目
·相似项目之间的对比……
◆ 图文结合逐条解说,最清晰、完整、系统、权威的“体育观赛指南”
不管是观赛看点、规则,还是动作要领,书中都配有丰富的插画图解,让你一眼即可领会观赛精髓。
******
◎ 内容简介
从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2019年世界杯橄榄球赛,到2020年的东京奥运,近几年来运动盛会可以说是毫无冷场,全世界都正在掀起一股运动热。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和热情度逐渐高涨,直奔赛场或收看转播的人也日益增多。可是,无论是观赛新手还是体育达人,鲜有人能够完全掌握所有比赛规则,或抓住比赛最重要的看点。他们缺的,恰恰是你手中的这本书⸺写给所有体育爱好者的“观赛蓝宝书”。
本书简单扼要地介绍了60种体育国际赛事的规则、看点和实用有趣的观赛方式,并用轻松活泼的插图讲解了每种比赛的场地、动作要领和专业术语。书中还囊括了许多让人大开眼界的运动杂学和有趣的知识自测锦囊。除了较受欢迎的足球、体操、跳水、游泳、田径等热门赛事,首次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登场的攀岩、空手道、滑板与冲浪也皆有介绍。不管是你未曾了解的体育规则,还是只知皮毛却没有掌握要领的观赛重点,本书都能为你一一解答。只要提前了解这些知识,你便能在观赛时享受更多乐趣。不仅可以发掘各种体育运动的博大精深之处,还可以更好地欣赏选手们令人钦佩的魅力。
******
◎ 媒体评论
看比赛前最靠谱的一本书!——日本亚马逊图书网读者评论
就算自己是个资深体育迷,也偶尔会遇到怎么也想不起来的基本赛事规则。这本书就是最好的帮手!有了它,看体育比赛的时候感觉更有意思了。尤其是里面提供的一些小知识也可以用来当作聊天的谈资。——台湾博客来图书网读者评论
不论是在家还是在比赛现场,它都是最好的观赛伴侣。——日本书评网站
读者可从中更深入地了解常见体育项目,还可以以这本书为契机结识许多新的体育项目。——日本亚马逊图书网读者评论
山是山水是水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日] 高仲健一 译者: 杨珍珍 2016 - 11
猫八只、犬四条,山羊三头、猪一口,鸡三十羽、大活人二位——日本艺术家高仲健一的山居生活,如今已是第二十三个年头。
本书是高仲先生绘写二重演奏的绘画随笔,采用他心仪的朝鲜李朝民画风格,将汉籍典故与山中寒暑、人间冷暖融为一体。画作质朴拙趣令人忍俊不禁,点题汉文却刚劲有力威严堂皇,两下碰撞,观感妙不可言:画作捕捉洗尽铅华的生活素姿,书法回响空山禅静的诸般庄严。怀真抱素的插绘,与其背后的物穆无穷浑然一体,令高仲氏贯彻身心的素朴世界,跃然纸上。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家庭温暖与山间野趣,不时几幅独处坐禅、空山寂岭之作又洋溢一股“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的大气。随笔记录下的生活,遵循着世间万物的常态,却又不被陋习与本能束缚,呈现了人性与自然真正的丰饶壮美。
高仲太太鸡鸣起汲水,日落犹负薪,三个孩子则从开篇的小娃娃,成长为可以独立营生的社会人,先后离巢。近二十载人生,凝集于九十余幅画作与随笔之间。
别的国家都没有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澳)陈志勇 译者: 栆泥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1 - 6
一家人搬到陌生的国家,检查老房子的楼板时,发现房间之间的破洞竟然通往一个室内庭院:里面的季节与外界正相反,参天大树、褪色的壁画令人着迷,不时飘来奇异的花香。他们觉得这事根本不可能说给别人听。直到一天,邻居轻描淡写地提起:“我们会在室内庭院里烤肉,你知道吧,每户人家都有,如果你能找到的话……”
这是一本短篇故事集。华裔画家陈志勇用炭笔画、油画、剪报、拼贴等多种形式,将奇幻元素嫁接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结合梦境般的超现实画面,讲述了15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带领我们发现那些隐藏于平凡生活中的不可思议的秘密。这些故事看似荒诞,却饱含真实的情感与思考。读后,让人不禁回想起生命中的某个片段,领悟到只属于自己的一份感受。也许是被有趣的幻想和好玩的情节吸引,也许是感受到对现实的批判与讽刺,也许还能读出爱与快乐、宽容与和解、遗忘与铭记……这些口吻淡然的故事,体现了生命中的诸多况味,娓娓道出那些流失在时光中的幸福、诗意与温暖。
尽力而为 豆瓣
The Best We Could Do: An Illustrated Memoir
作者: [美]裴施 译者: 张畅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 - 8
★比尔•盖茨年度推荐书单:“这本精彩的图文小说是裴施的回忆录,探讨了身为父母与难民这两种身份的意义……尽管涵盖了如此沉重的主题,《尽力而为》终究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
★一本让你心碎又治愈你心灵的书:这本独特的图像小说开始于作者初为人母的困惑,结束于主人公对于家庭、父母与子女、爱和责任的全新领悟,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也仿佛跟随作者经历了战乱、孤独、怨恨、逃离、成长、理解和感悟,正如同属越裔的普利策奖获得者阮清越所说,这是一本让你心碎又治愈你心灵的书。
★更厚重的个人叙事,更易读的家国历史:在个人视角的家族叙事之外,本书也展现出更为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越南的被殖民和反抗史,移民的家国认同,以及时代浪潮对普通人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裴施的首部图像回忆录《尽力而为》,开始于作者初为人母的困惑,为了了解父母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印记,裴施调查并记录了父亲和母亲各自家族在越南的生活和遭遇,重现了20 世纪70 年代全家冒险逃出越南的场景,以及在为自己建立新生活时面临的困难。这个故事的内核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挣扎:在适应成为一个新手母亲的时日里,她最终领悟了为人父母意味着什么——无休无止的牺牲,无人察觉的表示,以及无法言说的深爱。在个人视角的家族叙事之外,本书也展现出更为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越南的被殖民和反抗史,移民的家国认同,以及时代浪潮对普通人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看完《同情者》后,我渴望多读一些越南视角的书。《同情者》没有讲到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尽力而为》则讲述了更多过去的事情。裴施的回忆录更加个人化,读起来也更快,但这两本书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越南历史对普通人的影响。……尽管涵盖了如此沉重的主题,《尽力而为》终究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
——比尔•盖茨
“裴施这部真实质朴、扣人心弦的回忆录写的是一个普通家庭,但她的故事却以绝对私人的方式传达了20 世纪大多数越南人都知道的痛苦现实:那段历史沉潜于一个人的骨髓之中,随时都能穿透血脉、横跨世代、借由感受传递下去。一本让你心碎又治愈你心灵的书。”
——阮清越,普利策奖作品《同情者》作者
“准备好让你的心跟随这段发人深省的讲述,踏上情感的过山车之旅;当故事圆满结束,你将心满意足。”
——《图书馆杂志》
“裴施将战争和挣扎的基本材料淬炼成金……在这个喜剧与悲剧、亲人之爱与破碎家庭的混合体中,她发现了美。”
——《出版人周刊》
“裴施以高超的文笔和绘画技巧,展示了战争在一代又一代人中间造成的后果。《尽力而为》给越南带去的荣耀,正如玛赞•莎塔碧的《我在伊朗长大》为伊朗赋予的荣光。”
——汤婷婷,《和平的第五本书》《我喜爱生命有宽广余地》作者
“裴施的书让我无法呼吸。在难民危机持续不断的时期,这本书所传达的信息是必要的。”
——克雷格•汤普森,《毯子》《哈比比》作者、绘者
“有力,惊艳。”
——汤姆•哈特,《纽约时报》排名第一的畅销书《罗莎莉闪电:一部图像回忆录》作者、绘者
“裴施绘制了一幅家庭的肖像,横跨三代人、数片大陆,上千个分格没有一次虚假的笔触。再没有比《尽力而为》更好的漫画了。”
——杰克•怀亚特,《墓地》《惊奇女士》作者、绘者
“裴施在她父母的历史暗影下对于成为母亲的探索,就是画下她的过去,以此来书写自己的未来。我自己也从孩子成长为父母,觉得这个故事让人动情、发人深省,是一个关乎我们会将什么传递给下一代的警示故事。”
——陈家宝,《越美:一趟家族旅行》作者、绘者
“《尽力而为》教会我们如何对恐惧说不,对真相说是。”
——伍慧明,福克纳小说奖提名作《骨》、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望岩》作者
“《尽力而为》揭开了公众战争记忆的死皮。其下是另一段战争故事的血肉——母亲和父亲、儿子和女儿,残暴而私人化。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劳伦斯-明•裴•戴维斯,《亚裔美国人文学评论》主编,史密森学会亚太裔美国人研究中心创始人
The Complete Brambly Hedge 豆瓣
作者: Jill Barklem 2011 - 10
The much-loved Brambly Hedge mice first made their entrance in 1980 when four seasonal stories were published. Since then, readers have loved exploring the miniature hedgerow world and meeting the families who make their home there. Jill Barklem's warm, traditionally styled illustrations which evoke both drama and a sense of humour, are richly detailed, gentle and touching, and appeal to readers young and 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