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月影之塔 豆瓣
8.2 (11 个评分) 其它标题: LUNA The Shadow Dust 2020年2月13日
类型: 横版过关 / 益智 平台: PC / Mac / Nintendo Switch
游戏简介:
《月影之塔》是一款以手绘美术动画风格为特色的点击解谜独立游戏。 在现实与魔法的边缘,一场意外的发生打破了世界的宁静。为了找回丢失的记忆,游戏的主角小男孩将与他的神秘小伙伴一道, 进入被混沌笼罩的古老高塔,开启一段寻找真相的冒险旅程。

游戏故事背景:
影子的舞蹈依赖于烛光的摇曳。黑暗从未与我分离,它本就是光明的一部分。 ——守月人之歌
在现实与魔法的边缘,矗立着一座古老的高塔,塔中居住的名为守月人的魔法师们,肩负着从远古洪荒时代便被授予的神圣职责 —— 维持世界万物间光明与黑暗的能量平衡。 然而有一天,一场意外的突然降临,打破了这长久的宁静。随着夜空中月亮的突然消失, 封印于黑夜中的暗魇顿时充斥了整个世界, 眼看一切都即将被笼罩在永恒的混沌之中。从塔底的昏迷中醒来后,为了找回自己丢失的记忆并发掘导致那意外背后的真相,游戏的主角小男孩将由此和玩家一起,与他的神秘小伙伴一道, 展开一段充满未知的冒险之旅。

游戏特色:
角色动画都是一帧一帧手绘的逐帧动画
一秒12帧,一帧三个图层,总共超过250套角色物件动画,以及20分钟的过场动画!虽然过程耗时耗力,但是对于热爱传统手绘风格的我们来说绝对是值得一试的挑战!
一个玩家,两个角色
控制两个角色,尝试从不同角度合作解谜,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拼凑出剧情最终完整的画面,共同体验一个关于勇气与成长的故事。
跳出思维定势的谜题
独特新颖的谜题,挑战玩家的推理、观察力、甚至乐感。在全手绘的游戏世界中,激发你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不用文字,我们用画面讲故事
细腻的动画和风格化的符号,代替了游戏里所有的文本与对话。无论你来自地球还是火星,都能享受到这个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交互式的原创音乐
在优美原创游戏音乐的萦绕下,一共感受故事情感的发展与起伏,为玩家带去浸入式的游戏体验!
2021年4月15日 玩过
艺术风格超级好,但是故事的讲述没有和游戏联系好,是通过过场动画讲故事,就不太巧妙。而且故事过于煽情,然而游玩过程中两个主角的互动表现得又太冷漠,于是游戏和动画两部分有割裂感。
独立游戏 艺术 解谜
无限宫院 豆瓣
9.0 (16 个评分) 其它标题: Manifold Garden / 多重花园 2019年10月18日
类型: 益智 / 冒险 平台: PC / Mac / iPhone / iPad / AppleTV 开发者: Willy Chyr
Manifold Garden, previously known as Relativity, is an exploration-puzzle game that imagines a universe with a different set of physical laws. Set in an Escher-esque world filled with secrets and mysteries, you utilize a unique gravity-manipulation mechanic to turn walls into floors. Learn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whole new perspectives as you navigate mindboggling architecture and solve seemingly impossible puzzles.

2021年8月7日 玩过
艺术风格可以给满分了,恢宏庭院的设计、转换重力看建筑的不同角度、无限延伸很震撼,让人想到了盗梦空间和奇异博士。但是后期关卡的解谜设计非常糟糕,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放通关的关键环节,在地图这么像一个迷宫的情况下很让玩家抓狂,还差一点的时候卡了半个小时,直接放弃了。
2019 独立游戏 艺术 解谜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2017) 豆瓣 TMDB
Loving Vincent
8.4 (928 个评分) 导演: 多洛塔·科别拉 / 休·韦尔什曼 演员: 道格拉斯·布斯 / 罗伯特·古拉奇克
其它标题: Loving Vincent / 至爱梵高
影片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间的秘密,带观众穿越回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并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后的人生。影片采用梵高原画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还原梵高的艺术人生,让观众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视觉盛宴时,抽丝剥茧地发现隐藏了一个半世纪的秘密。
2018年2月12日 看过
因为这部电影成功地说服我把重点从八卦他的死因转移到感动于他对生活的细腻而珍惜的感受,所以虽然本来想打四星,但是最后还是感动到打五星。想减一星的原因是有一些明显是拍摄才会出现的镜头。Saoirsa的角色真好,她的那句话真的是点睛之笔。真好,世界最终能欣赏梵高对世界的热爱。
2017 传记 动画 梵高 欧洲
脸庞,村庄 (2017)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Visages villages
9.2 (687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 让·热内 演员: 阿涅斯·瓦尔达 / 让·热内
其它标题: Visages villages / 眼睛相旅行(港)
第42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2017)纪录片单元观众选择奖,法国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尔达与街头艺术家JR导演,纪录片伴随两人驾驶着JR的小货车穿越法国的村庄。一路上他们拍摄下所遇到的人物,然后在房子和工厂的墙上涂抹告示牌尺寸大小的肖像画。已申报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2019年2月1日 看过
看了五分钟就觉得要打五星了。艺术家旅游真有意思,人家不去走景点,而是创造景点。里面的每一件作品的效果都很好,不愧是艺术家。甚至有种可以做成真人秀的感觉。资源充足的生活就是这样富足而悠闲,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太缺资源,以至于去旅游也饥渴地想尽量多攫取,想去多点景点,多拍点照片,却忘记了照顾自己,发掘自己。另外,如果能和思维频道相契的人一起旅游,就能一起慢慢感受,一起深度沟通,不仅能发掘自我的一些东西,也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这部片子的气质很温柔,看完感觉每个人都很有意思,不过用细腻的心去看待每个人每件事其实都很美吧。音乐也很棒,满星。
2017 公路 文艺 法国 温情
无主之作 (2018)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Werk ohne Autor
8.3 (315 个评分) 导演: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演员: 汤姆·希林 / 塞巴斯蒂安·科赫
其它标题: Werk ohne Autor / Never Look Away
库尔特(汤姆·希林 饰)的姨妈由于被认定精神不正常而被关进了集中营,并最终因纳粹医生卡尔(塞巴斯蒂安·科赫 饰)的核准被送入了毒气室。成年后的库尔特进入了美术学院深造,一次偶然,库尔特邂逅了名为艾利(葆拉·贝尔 饰)的女孩,美丽活泼的艾利渐渐的治愈了库尔特内心的伤痕,当两人鼓起勇气想要将关系再推进一步时,却遭到了艾利父亲的强烈反对……毕业后的库尔特当了一名东德的专业画家,并幸运地在柏林墙建成之前与妻子艾利一同逃往了西德。之后,库尔特进入了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就读,家庭生活的压抑和在创作上迟迟无法突破的苦闷,最终让库尔特寻找到了只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Art 豆瓣
作者: Erika Do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 7
Jackson Pollock, Georgia O'Keeffe, Andy Warhol, Julian Schnabel, and Laurie Anderson are just some of the major American art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rom the 1893 Chicago World's Fair to the 2000 Whitney Biennial, a rapid succession of art movements and different styles reflected the extreme changes in American culture and society, as well as America's position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art world. This exciting new look at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ar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merican art, museums, and audiences in the century that came to be called the 'American century'. Extending beyond New York, it covers the emergence of Feminist art in Los Angeles in the 1970s; the Black art movement; the expansion of galleries and art schools; and the highly political public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arts funding. All the key movements are fully discussed, including early American Modernism, the New Negro movement, Regionalism, Abstract Expressionism, Pop Art, and Neo-Expressionism.
2017年4月11日 已读
很完整的科普,然后让我知道了,我真的对这个时期奇奇怪怪的艺术不感冒_(°ω°」∠)_
文化 美国 艺术 艺术史
裸体艺术论 豆瓣
作者: 陈醉著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7 - 11
本书系国内第一本研究裸体艺术的专著。作者以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为线索,以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以及印度、中国和非洲艺术为背景,从美学 、文艺学、艺术史理论等多种角度入手,通过对大量裸体艺术作品的研究分析,系统性地论述了从原始至现代的裸体艺术。观点独特,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2016年11月17日 已读
炒鸡棒!因为要研究米开朗琪罗的画看的。里面对禁欲的社会分析特别透彻和到位,看起来觉得特别爽。特别同意的是,自己本能的欲望越是被禁锢起来,放出来的时候就越是汹涌澎湃。相反,其他无关紧要的欲望就可能得到控制,比如我玩游戏、刷微博,如果禁止自己碰,过了一段时间就真的会习惯了……
人体 历史 美术 艺术
造房子 豆瓣 Goodreads
7.7 (32 个评分) 作者: 王澍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 - 8
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反复思索和讨论的重要课题,王澍以自己的学术素养,以及营造经验,构建出独特的关于东方美学的审美体系,也给出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的路径,这对于当下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 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6篇散文随笔+1篇对谈——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2021年2月2日 已读
王澍谈中国建筑的困境挺有意思,对传统材料的探索也很棒,重视工匠交流也很重要。去网上搜了他的作品,我最喜欢的是杭州中山路的改造。至于其他作品,象山校区我看到了学生抱怨不好住,滕头案例馆我看到内部装修土得无法直视。和读建筑的朋友聊天,她提到很多名建筑其实都有各种问题,但会因某方面特别出色而留名。但王澍在本书里大谈建筑给人的体验,强调是做“一个世界”,那为什么不关注后期这个世界是不是他设想的样子?他在本书对自己的作品就只说了自己的灵感、创意、方法有多么高明,对后来民众的体验却以非常含糊的语言代过,还用“外国观众都驻足中国观众都不care”凸显自己的孤傲,我只觉得不客观。他还有“到建筑的最后还能坚持本心就是好建筑”的观点,可这里的最后貌似是工期的最后,难道建筑不是有人用才是它的开始?
2016 中国 建筑 王澍 美学
有生之年非听不可的1001张唱片 豆瓣
1001 Albums You Must Hear Before You Die
作者: 罗伯特•迪默里 / Robert Dimery 译者: 张阅 / 邵逸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8
畅销全球的《有生之年非听不可的1001张唱片》由知名乐评人罗伯特·迪默里担任主编,九十多位资深乐评人共同组成创作团队,包括为《时代》杂志写乐评的Theunis Bates、MTV的资深员工Jon Harrington、音乐杂志Dazed & Confused的专栏作家Seth Jacobson等。
不管是音乐老饕还是赏乐新人,《有生之年非听不可的1001张唱片》都是必备珍藏。书中收录了一千零一张唱片,或许你听过,或许没听过,它们都曾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与改变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都是不可错过的经典。该书被译成30种语言,全球销量已达80万册,是1001系列中仅次于《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的畅销品种。
中文版根据英文第7版翻译,较之前的版本,又收录了不少大热新唱片。从外号“瘦皮猴”的法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到来自加拿大的独立摇滚乐队拱廊之火(Arcade Fire),前后横跨五十多年。所收录的唱片囊括了摇滚、民谣、嘻哈、舞曲、流行等多种音乐类型。
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这半个世纪以来最好的音乐终极汇编手册。除了对唱片时代背景、内容的详尽介绍和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权威说明之外,精彩犀利的评论、珍贵的唱片封面和完整的专辑歌曲列表、来自各大知名音乐杂志、报刊和网站的大量珍贵高品质图片资料,都使得本书显得弥足珍贵。
这本“大部头”是对“最佳”音乐的最完整收录,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是那些具有“清单狂热症”的音乐迷们所渴望的。每一个爱乐之人都应该拥有它。
——《出版商周刊》
在这本极具吸引力的音乐指南中,你一定能找到想要拥有的每一张唱片。
——Amazon.co.uk
我知道,你将在这伟大的唱片银河中发现几十张你的最爱,而且我希望,在翻阅本书时,你会再挑出一些列入你的清单——看《有生之年非听不可的1001张唱片》之前,你可能从未听说过它们。
——迈克尔·莱顿,《滚石》元老编辑
2017年9月19日 已读
在网易云动态看到,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发现有人在Blur Oasis Elastica的几页上都贴了便签……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反感在书上做标注的行为……之前我觉得整个学校里我知道的喜欢英摇的屈指可数,现在宽慰了一点~
摇滚 美国 艺术 音乐
认识建筑 豆瓣
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e
8.8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卡特 / [芬] 尤哈尼·帕拉斯玛 译者: 宋明波 后浪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6
全球首部以体验为核心的建筑类入门读物
精选五千年来72座建筑典范,开启环球云游建筑之旅
👩 编辑推荐
🌟以体验为核心,提供理解建筑的绝佳途径
两位作者均为执业建筑师,同时又都在欧美知名高校从事建筑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他们从自身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坚信只有通过切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建筑。本书以体验为核心,以文字、照片和平面图三者结合的方式引领读者展开一场仿佛亲身参与的“田野调查”。
🌟12个建筑主题,72座伟大的建筑
全书以空间、光线、地景和场所等12个和建筑密体验密切相关的主题为框架,精选72座极具代表性的建筑杰作,涵盖全球各种建筑风格。既有古老的埃及金字塔,也有现代化的悉尼歌剧院,既有装饰华美的神圣家族大教堂,也有纯几何形的流水别墅,既有非洲的多贡人村落,也有富有东方风情的伊势神宫。
🌟近400张建筑照片,80余幅建筑平面图,搭配精心绘制的路线图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的体验这72座建筑,作者精选了大量建筑照片,既有宏观的全景图也有微观的细部图,再搭配大量标有参观路线和照片拍摄位置的建筑平面图,让读者不用到现场也能领略建筑的全貌,打造沉浸式的纸上建筑之旅。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为大众读者撰写的建筑入门读物,目的在于为他们提供一种理解和体验建筑的全新的途径。全书根据关键的建筑主题划分为12章,精心挑选包括埃及金字塔和悉尼歌剧院在内的72座代表性建筑,引领读者展开一场仿佛亲身参与的“田野调查”。每章有一篇简短的引言介绍相关概念和背景知识,然后用6个建筑实例详解该主题,搭配精美的建筑照片和带有观赏路线的平面图,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和身临其境的在场感。
✨ 媒体推荐
本书带你参与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之旅,重新认识伟大的建筑。
——《天窗》,美国建筑师协会期刊
2022年2月3日 已读
非常值得买来收藏的书。每章开头的文章写得都非常好,全部都想做笔记,但是感觉后面建筑的文章虽然写得很详实,但是没有跟着主题走,读完有种忘记本章主题是什么的感觉,而且有时还会觉得更符合另一章的主题。但是还是读得非常快乐,去纽约的时候专门去感受书里提到的中央车站,只可惜没有早上去,体会光影。
2020 建筑 文化 美国 艺术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 豆瓣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Guide
9.1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译者: 黄潇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10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新版指南
一览600件世界艺术精华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大都会艺术博物三十年来首次更新的指南,精选600余件作品,按展览部门组织,全面展现了博物馆丰富多样的馆藏。
☆一书概览世界艺术精华。本书所选作品涵盖了六千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既有欧美大师的油画和雕塑,也有东方风情的水墨画,也有非洲、大洋洲土著的木雕,还有极富特色的武器盔甲、服装设计等。
☆图文搭配,轻松阅读。全书图片进行了全面更新,色彩还原更准确。文字说明均由各展览部门的专家撰写,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
※内容简介※
这本三十年来首次重新编撰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介绍了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六百件精华藏品,呈现了世界各地六千年的视觉文化。全书由十七个展览部门的全体策展人通力完成,馆长托马斯•P•坎贝尔亲自撰写导言。每件艺术品都配以精美的图片和最新的说明文字,既可作为参观手册,也可当作艺术类读物。
...................
※媒体推荐※
任何年级的教师都可以把这本指南列为认识全世界六千年艺术的入门指导读物。
——《纽约时报》
纽约无人是客 豆瓣 谷歌图书
8.4 (29 个评分) 作者: 沈辛成 中西书局 2017 - 5
本书为作者在纽约实地踏访数十家博物馆并进行深入了解后,对纽约博物馆展示特色、专业内涵、设计匠心及观众体验等进行多维度评价的作品。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博物馆导览手册,而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专业背景,试图阐释纽约这个五方杂处、光怪陆离却又独具特色的国际大都会的底色。全书行文从容,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无论是否去过纽约,它都会在流畅的阅读之后,带给你充足的知识与细节,同时也带给你深深的思索。
花朵的秘密生命 豆瓣
ANATOMY OF A ROSE
作者: [美] 沙曼·阿普特·萝赛 译者: 钟友珊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这是一本以花朵为主题的自然科普读物。作者综合植物学和科学史,以生动优美的诗意文字,描绘了花朵不为人知的生存与演化,并深入探讨了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其清晰的逻辑和灵动的文笔,能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 物,开启花朵的探秘之旅。
疯狂艺术史:从达芬奇到伦勃朗 豆瓣
Au fil de l’Art volume 1
7.7 (13 个评分) 作者: [塞尔维亚] 格拉迪米尔·斯穆贾 / 伊万娜·斯穆贾 译者: 潘赫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蒙娜丽莎原来是达芬奇的女佣!
丢勒的师父居然是一只兔子!
鲁本斯竟然用哈哈镜把皇后画胖了100公斤!
伦勃朗仅靠一幅画就吓得敌军落荒而逃!
这些秘密,你知道吗?
………………
※编辑推荐※
★《疯狂艺术史:从达芬奇到伦勃朗》以生动风趣的探险故事推开了艺术殿堂高不可 攀的大门。小女主人公鲁娜和她的猫文森特将带领您追随一条神秘的红线,与艺术大师们来一次亲密的邂逅。不论您是只想知道皮毛,或是想深入了解艺术史,都能透过此书了解一二。
★ 在这部图像小说杰作中,绘画大师们变成个性鲜明的知心朋友,他们极具个人特色的可爱形象令人过目不忘。飞行器发明天才达芬奇会告诉你文艺复兴是什么;擅长描绘丰腴女人的鲁本斯会对你说“你太瘦了,不适合做我的模特”;心地善良而又命运多舛的伦勃朗让你忍不住想要伸以援手……。
★ 格拉迪米尔通过将漫画体裁发挥到极致,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向最伟大的画家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本书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不仅在于华美壮丽的画面分镜、惟妙惟肖的名画重现,还在于让人忍俊不禁的对白和情节。这是一个通过色彩与文字游戏涨知识的理想方式。出身于塞尔维亚的格拉迪米尔,作品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异域风情,即使在风格多元化、不乏优秀作品的欧洲漫画中,他的风格仍脱颖而出,令人印象深刻。
★ 2015年索里耶城漫画节(Festival de Sollies-Ville)金太阳最佳绘画奖
………………
※内容简介※
从拉斯科洞穴到西斯廷教堂,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到巴洛克时期的阿姆斯特丹,这一部图像小说杰作邀请您追随一条神秘的红线,进行一场目眩神迷的艺术之旅,带领您与艺术大师来一次亲密的邂逅,从而引导您重新解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大师们。格拉迪米尔的精湛技法和渊博学识令人惊叹不已。在他笔下,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布吕盖尔、鲁本斯、委拉斯凯兹、埃尔·格列柯、伦勃朗和维米尔这些大师们向我们揭示了他们创作才能背后的玄机,在我们眼前再现他们最知名的那些画作,揭示这些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
※推荐※
我坚信历史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我的灵感就来自于往事的谜团:面对历史的未解之谜,我试图通过想象之旅来探索它们的真相。
——格拉迪米尔·斯穆贾
取材自人物传记和代表作品的短篇故事集,将最伟大的艺术家们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每一位都特点鲜明。绘画的质量令人叹为观止,连行家画手都钦佩不已。即使是对绘画不甚了解的人,亦可从中获得一份进入杰出画家专属世界的快速指南,并不由自主地产生想了解更多艺术史的愿望。
——亚马逊读者评论
流动的图像 豆瓣
Visual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Paradigms and Shifts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唐小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 7
唐小兵教授长期在国外从事中国现代版画研究,并从版画史研究转向当代版画艺术的搜集、策展与阐释,在该领域发出了权威的声音。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中社会主义文化生产的影响与审美价值,涉及当代电影、绘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在西方语境下,与西方媒体及中国研究的主流观点进行了有益多元的对话。这是一部值得我们重视的学术著作。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是一部极具野心和洞察力的作品,不仅抽丝剥茧地解读了当代中国视觉文化的建构过程,而且把这些视觉秩序与新中国创造新文化的宏伟规划联系起来。作者在批判性地反思美国观者对当代中国视觉文本的“文化偏见”的同时,尝试建立一种历史化地阅读新中国版画、电影、先锋艺术等视觉媒介的“观看之道”。这对更加辩证地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史及其海外传播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当代中国纷繁的艺术创新和视觉环境,蕴涵着怎样的历史经验和逻辑?“视觉文化”这个概念,能让我们看到什么?《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以富于同情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追溯多种视觉艺术形式的创作实践和历史语境,呈现出当代中国视觉文化的丰富多彩与鲜活可观。书中所展开的“再解读”,不仅是文化研究的方法,也可以是当代中国读者在自身文化经验中收获认同与震撼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