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阿列克谢耶维奇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豆瓣
WAR'S UNWOMANLY FACE
9.2 (61 个评分) 作者: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九州出版社 2015 - 9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全球销量逾200万册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苏联女兵亲历战争实录,一经问世就震惊世界文坛,“这是一本痛苦的书,也是一本真相的书。”
★作者连续两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决选名单,为世界文坛开创了崭新纪实体裁
★作 品被译为35种文字,屡获世界级权威大奖
-------------------------------------------------------------------------
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
书里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大量内容曾被苏联官方严禁出版。
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 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这些女兵的回忆,会让你感受到二战中最直观的冲击和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
-------------------------------------------------------------------------
从初版到新世纪修订版,几乎就是作者的重新创作,不仅增加了很多内容,更由于苏联从巨变到解体之后,作者把许多曾被报刊检查部门禁止或被迫自我删去的内容发表了出来……这是一本痛苦的书,也是一本真相的书。在阅读原文并译至中文的过程中,我屡屡被其中触目惊心的内容和人性细节所震撼所感动,甚至为之而难抑泪水。
——吕宁思(本书译者,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副台长)
2018年10月5日 已读
这本书是我读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第四本。依然是小人物拼凑的大历史。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期待读到的是女性对男性的评价的不甘,以及在战争中拼搏自己的地位。然而细细读下来,我意识到我骨子里还是精英主义吧,所以女权上我也倾向于精英女权主义,是不好的。这本书里的女性大多是二战时豆蔻年华的女孩子,也就是我外婆那一辈的人,既受传统思想熏陶,也受共产党的爱国爱党教育的熏陶。她们上战场,绝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因为爱国报国。而在战争中她们痛苦,是因为“做不了女孩子做的事情”。所以如果是想看符合今天女权精神的内容的话,就会失望。里面提到,是因为男孩子从小就被培养去战争,而女孩子没有,所以才会想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爱美打扮、心疼人命。那么,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里,男女对于生命的思维差异还有那么大吗?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二战 历史 女性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