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溯源中国 豆瓣
作者: 许宏 2022 - 3
中原文明是如何崛起的?
约公元前3500年后的千年时间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还邦国林立。那是个“满天星斗”的时代。到公元前1800年前后,二里头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最终崛起,开启了王朝文明的新时代。
尧舜禹到底存不存在?
尧舜禹时代在考古学上并非无迹可寻。晋南临汾发现的陶寺文化礼器丰富,社会结构复杂。这个高度发达却并不称霸的文化,让学者联想到夏代前“温良”的尧舜时代。那么,作者本人怎么看?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吗?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的说法传的沸沸扬扬。但本书作者指出现有物证不能证明这一点。中原文化的青铜礼器和西来的金杖文化在此交汇正,是多种文化因素的碰撞共同塑造了三星堆奇妙而神秘的文化特征。
翻开本书,让我们跟着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许宏的足迹,探索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东亚的诞生 豆瓣
The Genesis of East Asia, 221 B.C.- A.D.907
作者: 何肯 译者: 魏美强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6
编辑推荐
◎中国的汉服、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究竟有何异同?
◎中医、韩医、和医是一回事吗?
◎端午节、印刷术、樱花起源地等一系列争议为何会引发中日韩民间严重的对立?
◎中华文化如何在东亚传播,汉字又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撕裂东亚世界的民族意识是在何时,以何种 方式产生的?
美国汉学家何肯充分利用现存史料与最新研究成果,回到东亚世界诞生的原点,再探汉字文化圈形成过程,揭示现代东亚各国文化冲突的历史根源。
内容简介
本书从全新的视角讲述了秦汉至隋唐时期东亚历史发展进程及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和现代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阐释了中华文化对东亚各国的影响,以及东亚各国对中华文化的吸收与改造。
他综合运用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证据,阐明了东亚各国如何通过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发展出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东亚文化。
媒体推荐
何肯的这部著作涉猎范围很广,包括土地所有制、贸易路线、移民和军事技术等,时间跨度长达千年。他对中国与周边民族及文明的比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他的作品为更加深入的讨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 张磊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
何肯的这部重要著作无疑将引发更多关于大学课程中关于区域研究重要性的争论,并将促使东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反思将现代民族国家作为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单元的合理性。
—— 布雷特·沃克,蒙大拿州立大学波兹曼分校教授
考古中国 豆瓣
作者: 许宏 / 魏兴涛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2022 - 1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南海I号、长城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彩呈现。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每一篇附考古小知识,零基础也能看懂。全书根据考古发现时间编排,从1921年至2020年,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致敬中国考古人。
考古学入门 豆瓣
Archaeology: A Brief Introduction, 11e
作者: [美] 布赖恩·费根 译者: 钱益汇 / 朱雪峰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9
揭开考古学的神秘面纱,领略考古学世界的奇妙与多彩
广义考古学领域极具口碑的推荐参考读物
◎ 编辑推荐
★一本上佳的入门读物
让大众读者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唤醒大家对考古学的认知欲望,也给现代人讲述了管理和保护遗址的一些方法和道德守则,同时也能为众多有志于从事考古事业的学生答疑解惑,确实是一本不错的考古学入门图书。
★一本图文并茂、生动切实的教科书
费根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风趣的笔触、撼人的图片、特色专题,从多个角度广泛讲述了他对考古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富有实践意义地引导了初学者和对考古学有兴趣的读者。
★一本极具国际视野的著作
更新了当代考古理论和经过改良的发掘方法,融入了全球诸多领域的重大科学进步,介绍了新的聚落与景观研究,同时借助对文化资源管理与公共考古等新兴课题的讨论,探究了关于过去的不同观点,反映了这一重要议题的新思路。
◎ 内容简介
本书以介绍考古学的目标为开端,之后探究了文化、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讨论了考古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并简要叙述了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基本原则,总结了考古学家规划和研究考古发现并为子孙后代管理这份财富的一些方法。本书专为初学者设计,所以尽可能地降低了专业术语的使用率,适合广大有兴趣的读者将此作为人类学课程或是广义考古学的入门参考读物。
考古通史 豆瓣
Archaeology: The Whole Story
作者: [英]保罗·巴恩 等 译者: 杨佳慧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 5
追根溯源,从400万年前的第一个人类祖先开始,走进时光的隧道,游览每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古现场。从史前的拉斯科岩洞壁画,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再到壮观的中国兵马俑和尘埃下的庞贝古城……
本书收录了全球范围内240多处标志性的遗址和考古发现,并深入挖掘了一些不为人知、但意义非凡的开创性考古成就,比如刚发现不久的最古老人类遗迹,发现于普通停车场的英国国王遗骸,还有位于土耳其的已知最古老的神庙建筑。
《考古通史》以全景式阅读、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风貌。
★一堂深入浅出、丰富多彩的考古通识课。由全球著名考古学家主编、撰写前言,15位一线考古学家联手撰稿,放眼全球,展现人类诞生以来各个地区的考古成就,囊括了史前史考古、古代文明考古、人类演化史、城邦文明的诞生,不同文化的交叉影响,近代考古遗址发掘和保护,最新考古技术应用等重要话题。
★专业性和大众阅读结合的典范。本书编著者、学科领头人保罗·巴恩著有目前西方通行考古学教材《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而主笔布莱恩·费根是多部热门考古学入门书的作者,高清视觉享受,全书含1200余张独家高清图片,带你重游240多个全世界重大考古现场,为读者带来全方位视觉享受。
★读者口碑保证的经典之作。本系列是著名出版机构“泰晤士·哈德森”策划出版,同系列的未读《艺术通史》豆瓣9.6分,且已有25种语言译本,全系列累计全球销售上百万册。Goodreads读者打出5分满分好评。
★照顾中国读者的考古教材,中文简体首次引进。本书包含中国最著名的考古学遗址故事,包括元谋人、北京猿人、半坡文化、河姆渡遗址、殷墟、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伟大考古事迹,并增补考古学前沿科技知识,用高精尖技术破解百年的考古悬案,令读者叹为观止。
食色里的传统 豆瓣
作者: 郗文倩 2018 - 10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言以蔽之曰“食色”。本书从古人日常生活出发,细说饮食、服饰、行旅、草木、节令、百戏等主题,举类迩而见义远,一滴水里见出大千世界,古人的天人关系、时空想象、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惯性、治国理念、养生观念、时令民俗、审美风尚、娱乐休闲等尽在其中。文笔清新自然,结尾有余不尽,“可信”与“可爱”兼而有之。
编辑推荐
1.食色是人之大欲,传统食色谓之古人的日常生活,虽是茶饭日常,却有深意存焉,从中窥见古人的“物质与精神打成一片”的日常生活。亦可见中国传统的性情,吃穿用度都有章法,且有情意藏在其间。这就是传统的世俗性和人间烟火味。
2.以学术随笔的小品文风写传统文化,清晰自然,生动活泼,传统对当下生活的观照也潜藏其中,读来既有知识性和当下意义,又富有美感。知识性读物一变而为融知识和审美于一身的美文。
华夏衣冠 豆瓣
作者: 孙机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 8
孙机先生治学,向来以严谨、精深著称。先生每考证一物,均旁征博引,细致解析,据此勾勒出整个时代的背景。本书收录先生有关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各个时代冕冠、服饰的梳理,透彻分析了古代服饰史上的若干重大变革,尽展华夏服饰之盛况。考究的措辞,雅致的文笔,再配以精美的手绘线图,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精巧华美的历史画卷。
有对周代组玉佩的深入解读,其起源悠古,胤裔绵延,在服制与礼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华夏深衣之推演,“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亦有“华带飞髾而杂襳罗”之楚风流布;汉式褒衣博带,历南北朝服制之变而辟为双轨,北魏改革后的冠冕衣裳,与北齐、北周改革后的胡服系统并行不悖;及至唐代,以浓墨重彩描绘女子之艳丽服装与精致妆容,“眉黛夺将萱草色,裙红妬杀石榴花”,“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还有对中国古代带具的系统梳理,上溯先秦法服,下及元明绦带,述型式之演变,评纹饰之发展,叹工艺之精湛;惜霞帔坠子制作精巧,式样纷繁,更喜其所蕴绵绵心意——“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更有备受推崇的明代束发冠与头面,若分心般叠曲萦迴,引人入胜,更耐寻味……
匠意营造 豆瓣
作者: 国家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 2019 - 11
传承古建筑里的“工匠精神”——《匠意营造: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数千年的传衍展拓,早已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其擘画天地、与自然和谐对话的灵韵滥觞于皇古,其赫赫威仪、深深款曲则肇基于文明郁郁,中华古典智慧蕴乎其中。
中国传统建筑及其文化作为世界上至今传承的完整建筑体系之一卓然屹立于东方,影响更波及全球。在倡导生态文明的当下,文化多元之价值获得了推重,适应不同地域自然、人文环境的中国传统建筑也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变得岌岌可危,亟待保存。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匠意营造:中国传统建筑”系列讲座的结集,通过十四位知名建筑学、文物学专家的精彩讲授,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得以凸显,在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今天,此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 豆瓣 谷歌图书
9.0 (10 个评分) 作者: 沈志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1 其它标题: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
为什么1956年的希望和期待会转变成1957年的失望和消沉;
为什么中共八大在1956年确定了扩大民主、加强法制、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方针路线,到1957年却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毛泽东已经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到头来还要重蹈斯大林的覆辙,为什么中共一代精英百般思索却做出了如此选择,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波兰、匈牙利危机中,中国充当了什么角色?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试图利用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献史料,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潜规则(修订版) 豆瓣 谷歌图书
8.3 (49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2 其它标题: 潜规则
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2022年3月20日 已读
修订版删减很多,可以理解为了再版只好妥协,好在作者深精潜规则,我告诉你删了哪一篇,虽说其他删节不提,但懂得都懂。非常推荐看台湾版的,内容和采访相较此版要高出不少。
历史 吴思 政治 潜规则
东南亚史 豆瓣
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Critical Crossroads
作者: [澳]安东尼·瑞德 译者: 宋婉贞 / 张振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11
----------------内容简介
世界上很少有地方比东南亚这个文化多样的地区拥有更复杂的历史。《东南亚史:危险而关键的十字路口》展现了一部全面的、单卷本的东南亚通史:从它与农业、冶金和宗教的接触,到今天构成这一地区的十个现代国家的出现。当今东南亚史研究第一人、历史学家安东尼·瑞德打破传统的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叙事,强调东南亚人民对国家地位的追求是其决定性特征。他将主要焦点转移到与当地居民更相关的因素上,如环境、宗教、社会、文化、人口、健康和思想变化,全面又丰富地描述了该地区复杂而微妙的历史。
-----------------编辑推荐
参与现在,打造未来。讲述一部横跨2000年的东南亚历史,一部与环境共生的自我成长史,一部“世界十字路口”的多元文明发展史。
“东南亚的布罗代尔”、东南亚史研究第一人安东尼·瑞德 最新作品
获2016年“专业与学术卓越奖”(PROSE)人文社科类荣誉奖
-----------------媒体评论
本书的众多优点之一是作者能够将这一地区涵盖的两千年时间分解,以引导读者穿越空间和时间。该书以直截了当、不拘一格的风格写成,非专业读者也能读懂,并且审慎地选择了一些引文来使历史更加鲜活。
——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性的好奇心问题,而且还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尽管本书有教科书般的外观,但也具有明显的可读性;既成功地对这个复杂的地区进行了言简意赅的综述,同时又提供了大量迷人的、耐人寻味的细节。
——《亚洲图书评论》(Asian Review of Books)
主题分类的方法、解释性的洞见、有用的书目以及几乎是百科全书式的丰富信息,这些都使瑞德的《东南亚史》成为其他学者异常宝贵、甚至不可或缺的资源和参考书。
——《亚洲研究评论》(Asian Studies Review)
古都邺城研究 豆瓣
作者: 牛润珍 中华书局 2015 - 5
牛润珍所著的《古都邺城研究--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探源》讲述,邺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古都,历时三百七十余年,三经兴衰。曹操、石勒、高欢用天人意识规划设计邺都,依据天象、阴阳、四时规制宫城、郭城、城垣城门等,城制布局规整,南北中轴线突出,主建筑位于中线北部,官署、街区围绕主建筑且沿中线左右对称,尤其是邺南城,代表了公元6世纪中国都城建筑艺术最高水平。邺城城制影响了隋唐明清以及中世纪东亚各国都城建筑,是“华夏型”都城制度的起源。这一城制甚具科学价值,对于现代都市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邺城考古与文化论集 豆瓣
作者: 刘跃进 2021 - 2
邺城(今河北临漳)曾经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都城,在中古政治、军事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活跃于此地的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也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一页。本论集共收入论文16篇,集中呈现了近年来邺城考古与佛教考古、历史地理与魏晋学术、建安文学与魏晋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联邦党人文集 豆瓣
The Federalist Papers
9.1 (17 个评分) 作者: 汉密尔顿 / 杰伊 译者: 程逢如 / 在汉 商务印书馆 1980
对目前联邦政府的无能有了无可置疑的经验以后,要请你们为美利坚合众国慎重考虑一部新的宪法。这个问题本身就能说明它的重要性;因为它的后果涉及联邦的生存、联邦各组成部分的安全与福利,以及一个在许多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引人注意的帝国的命运。时常有人指出,似乎有下面的重要问题留待我国人民用他们的行为和范例来求得解决: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如果这句话不无道理,那末我们也许可以理所当然地把我们所面临的紧要关头当做是应该作出这项决定的时刻;由此看来,假使我们选错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那就应当认为是全人类的不幸。
这个想法会在爱国心的动机之外又增加关怀人类的动机,以提高所有思虑周到的善良人士对这事件的关切心情。 如果我们的选择取决于对我们真正利益的明智估计,而不受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事实的迷惑和影响,那就万分幸运了。但这件事情与其说是可以认真预期,还不如说是只能热切希望而已。提供给我们审议的那个计划,要影响太多的私人利益,要改革太多的地方机构,因此在讨论中必然会涉及与计划的是非曲直无关的各种事物,并且激起对寻求真理不利的观点、情感和偏见。
在新宪法必然会碰到的最大障碍中,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下列情况:每一州都有某一类的人,他们的明显利益在于反对一切变化,因为那些变化有可能减少他们在州政府中所任职位的权力、待遇和地位;另外还有一类人,他们出于不正常的野心,或者希望趁国家混乱的机会扩大自己的权力,或者认为,对他们来说在国家分为几个部分邦联政府的情况下,要比联合在一起有更多向上爬的机会。
然而,对于有这种性格的人,我并不打算详述我的意见。我清楚知道,不分青红皂白,随便将哪一路人的反对(仅仅因为他们所处地位会使他们可疑)都归结于利益或野心,不是实事求是的。天公地道,我们必须承认,即使那样的人也会为正当目的所驱使。无庸置疑,对于已经表示或今后可能表示的反对,大多数的出发点即使不值得敬佩,至少也无可厚非,这是先入为主的嫉妒和恐惧所造成的正常的思想错误。使判断产生错误偏向的原因的确很多,并且也很有力量,以致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聪明而善良的人们,在对待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上既有站在正确的一边,也有站在错误的一边。这一情况如果处理得当,可以给那些在任何争论中非常自以为是的人提供一个遇事实行节制的教训。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理由,是从以下考虑得来的:我们往往不能肯定,那些拥护真理的人在原理上受到的影响是否比他们的对立面更为纯洁。野心、贪婪、私仇、党派的对立,以及其他许多比这些更不值得称赞的动机,不仅容易对反对问题正确一面的人起作用,也容易对支持问题正确一面的人起作用。假使连这些实行节制的动机都不存在,那么再也没有比各种政党一向具有的不能容忍的精神更不明智了。因为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样,要想用火与剑迫使人们改宗,是同样荒谬的。两者的异端,很少能用迫害来消除。
然而,无论这些意见被认为是多么确凿有理,我们已有充分征兆可以预测,在这次讨论中,将会发生和以前讨论一切重大国家问题时相同的情况。忿怒和恶意的激情会象洪流似的奔放。从对立党派的行为判断,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会共同希望表明自己意见的正确性,而且用慷慨激昂的高声演说和尖酸苛薄的谩骂来增加皈依者的人数。明智而热情地支持政府的权能和效率,会被诬蔑为出于爱好专制权力,反对自由原则。对人民权利的威胁过于谨慎的防范——这通常是理智上的过错,而不是感情上的过错——却被说成只是托词和诡计,是牺牲公益沽名钓誉的陈腐钓饵。一方面,人们会忘记,妒忌通常伴随着爱情,自由的崇高热情容易受到狭隘的怀疑精神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同样会忘记,政府的力量是保障自由不可缺少的东西;要想正确而精明地判断,它们的利益是不可分的;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历史会教导我们,前者比后者更加必然地导致专制道路;在推翻共和国特许权的那些人当中,大多数是以讨好人民开始发迹的,他们以蛊惑家开始,以专制者告终。
同胞们,在以上的论述中,我已注意到使你们对来自任何方面的用没有事实根据的印象来影响你们在极为迫切的福利问题上作出决定的一切企图,加以提防。毫无疑问,你们同时可以从我在以上论述的总的看法中发现,它们对新宪法并无敌意。是的,同胞们,我承认我对新宪法慎重考虑以后,明确认为你们接受它是有好处的。我相信,这是你们争取自由、尊严和幸福的最可靠的方法。我不必故作有所保留。当我已经决定以后,我不会用审慎的姿态来讨好你们。我向你们坦率承认我的信仰,而且直率地向你们申述这些信仰所根据的理由。我的意图是善良的,我不屑于含糊其辞,可是对这个题目我不想多作表白。我的动机必须保留在我自己的内心里。我的论点将对所有的人公开,并由所有的人来判断。至少这些论点是按照无损于真理本意的精神提出的。
我打算在一系列的论文中讨论下列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联邦对你们政治繁荣的裨益,目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为了维持一个至少需要同所建议的政府同样坚强有力的政府;新宪法与共和政体真正原则的一致,新宪法与你们的州宪是相类似的,以及,通过新宪法对维持那种政府、对自由和财产的进一步保证。
在这次讨论过程中,我将要尽力给可能出现、并且可能引起你们注意的所有反对意见提出满意的答复。
也许有人认为,论证联邦的裨益是多余的,这个论点无疑地已为各州大部分人民铭记在心,可以设想,不致有人反对。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听到在反对新宪法的私人圈子里的私下议论说:对任何一般性制度来说,十三个州的范围过于广阔,我们必须依靠把整体分为不同部分的独立邦联:这种说法很可能会逐渐传开,直到有足够的赞成者,同意公开承认为止。对于能够高瞻远瞩的人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一点更为明显了:要末接受新宪法,要末分裂联邦。因此首先分析联邦的裨益以及由于联邦分裂各州会暴露出来的必然弊病和可能的危险,是有用的。因此这点将成为我下一篇论文的题目。
2022年1月15日 已读
在建立联邦这一美好的目标下,作者们始终谨慎、严肃、相信人性的力量,但又不会乐观到以为靠人性和美好的愿望就能达成目标,因此,费尽心力,研究制衡之道。何为政治?此书看毕相信读者们会大有收获
历史 宪政 政治哲学 政治学 美国
近代中国史纲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郭廷以 中华书局 2018 - 1
《近代中国史纲》从公元3世纪的中外交通谈起,简述数千年来的局势变化,归结于世变前的中西情势。进而历述近代中国的震荡、动乱与嬗变。书中详述了西力东渐之后中国政局变化全程,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完整图景。内容包括:世变前的中国与西方、西力冲击、忧患中的自强运动、甲午惨败与中国分割、改制维新与排外、清倾覆前夕的内外情势、辛亥革命、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军阀恣睢、再革命、两种内战、安内攘外、八年抗日战争及中国大陆政权的改变等。书内附有精美地图24幅,书后并有补充阅读书目。本书不是史实的堆积,章节编纂都有作者匠心苦心在内。作者以冷峻的视角看纷繁复杂的历史,寥寥数语即能将历史的发展、影响交代得清晰明了。
追寻现代中国 豆瓣
The Searching For Modern China
8.4 (9 个评分) 作者: [美]史景迁 译者: 温洽溢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5
一个“现代”国家既可融汇一体,又能兼容并蓄,既有明确的自我认同,也能以平等的地位竞逐新市场、新技术、新观念。本书以16世纪末作为叙述的起点,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怀着同情之心回顾中国走向现代过程中遭遇过的机遇与挫折,认清中国问题的缘由,以及中国人该凭恃何种知识、经济、情感来解决这些问题。
日本料理的社会史 豆瓣
和食と日本文化 ― 日本料理の社会史
作者: [日] 原田信男 译者: 周颖昕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4
日本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它的演变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本书沿着历史的长河,以和食为线索,将其放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氛围中,考察日本餐饮文化是如何历经各时代而演变而来,是一部既有知识性又饶有趣味的日本料理的演化史。
最后的决斗 (2021)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Last Duel
8.1 (483 个评分)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演员: 朱迪·科默 / 马特·达蒙
其它标题: The Last Duel / 最后的对决
诺曼骑士Jean de Carrouges和乡绅Jacques Le Gris曾是最好的朋友。然而Jean战争归来后却指控Jacques强奸了他的妻子Margerite de Carrouges。没有人相信这个女子的遭遇,Jean向法国国王请愿,取消伯爵Pierre d’Anencon维护Jacques的决定。而传递下来的国王决定是让这对好友决一死战。活着的人即为胜利者,这也将成为上帝的旨意。而如果Jean失败了,她的妻子将被焚烧,作为她“诬告”Jacques的惩罚。
2021年12月20日 看过
制作的很精良,服装、道具考究,不过叙述手法太老套,而且不必要的重复过多。影片对时长完全失控,票房失败在情理之中,故事么几重叙述也不复杂。
剧情 动作 历史 英国
文明的进程 豆瓣
Über den Prozeß der Zivilisation
8.2 (8 个评分) 作者: 诺贝特·埃利亚斯 (Norbert Elias) 译者: 王佩莉 / 袁志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埃利亚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
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和日常生活,以小见大。 作者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使这部作品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读本。
国际市场 (2014) 豆瓣 TMDB
국제시장
7.8 (161 个评分) 导演: 尹济均 演员: 黄政民 / 金允珍
其它标题: 국제시장 / 半世纪的诺言(港)
朝鲜战争期间,少年尹德秀随同父母登上美军的救援船,却遭遇了毕生难忘的生离死别。战火虽然停息,南北半岛则一分为二,饱受炮火荼毒的北方故乡遥不可及。长大之后,代替父亲成为顶梁柱的德秀(黄政民 饰)努力赚钱,为了筹备弟弟妹妹的学费,他和童年好友千达九(吴达洙 饰)前往西德当起了矿工。万里家国,乡愁如缕,孤独的德秀偶然邂逅在德国念护士专业的韩国女孩英子(金允珍 饰),从此黑若煤炭的生活照进了灿烂光芒。快乐的时光与死亡的磨难如影随形,好在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德秀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中,并赢得了英子的芳心。
漫长而坎坷的人生路,德秀在妻子、亲朋的陪伴下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