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
八百壮士 (1975) 豆瓣
八百壯士
6.3 (30 个评分) 导演: 丁善玺 演员: 柯俊雄 / 林青霞
其它标题: 八百壯士 / Eight Hundred Heroes
丁善玺编导的本片,继《英烈千秋》后,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国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中国军队后撤,率领480青年军官,号称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本片的格局手法与《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于几成孤岛上海的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数百中国军人与包围的日军进行阵地战。导演根据史实,利用四行仓库周围有英法租界,苏州河对面又是国统区,苏州河两岸战争与和平不同环境造成的戏剧冲突,表现了爱国军队抗击侵略者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声援国民党守军的时代气氛。导演把握住双方冲突的因素,安排丛生的险象,利用国军在枪林弹雨下游过苏州河,民众都为军人担心的正反打镜头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场面,把剧情推向高潮。本事件曾于1938年搬上银幕,是默片,由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袁牧之、陈波儿主演,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中较为著名的一部,其中女童子军冒死为壮士们送国旗的细节,具有极为悲壮的感染力。影片在当时的大后方及香港极为轰动,而且在东南亚甚至西欧都得到热烈反响。
捍卫者 (2017) 豆瓣
6.9 (24 个评分) 导演: 廖希 / 韩平 演员: 白恩 / 吕星辰
其它标题: 姚子青 / Defenders
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淞沪会战中,姚子青奉命率部五百余人守卫宝山县城。日军为扩大登陆地域,对宝山进行了海陆空协同的疯狂攻击。在装备落后,地势不利,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智勇双全的姚子青带领全营以寡敌众坚守孤城,灵活运用战术战略,从主动出击攻袭敌军到固守阵地顽强抵御,七日内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全营五百余人先后战死沙场。九月七日日军破城,姚子青率残部二十余人在城内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壮烈殉国。
1944:腾冲之围 豆瓣
作者: 余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5
《1944:松山战役笔记》的后续之作。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
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三亲者”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读者藉此可以了解“八年抗战”短短四字中所包蕴的一切,重新理解“艰苦卓绝”的血肉意义,明白无数前辈付出了怎样“轻易”而伟大的牺牲,才为中国“搏得”大国地位奠定基础。
推荐词:
滇西,只不过是中国抗日大战场的一小隅,但在作者显微镜般的史眼之下,竟展现出如此波澜壮阔、令人心惊的图景,直叹历史因书写而得“再造”!中国历史,特别需要这样严谨精致的叙事作品,以忠勇将士之血肉铸就的战争史尤其需要与之相称的巨笔浓墨。作者余戈以后辈军人的庄重与虔诚,化刀剑为斧凿,镌刻并树立起了一座厚重的方尖碑,以此告慰历史、告慰民族、告慰牺牲者!佩甚!敬甚!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文忠
此书是余戈继《1944:松山战役笔记》之后,酝酿许久、孜孜以求,在他的滇西战役三部曲写作上的又一可喜“突围”之作。其史学之意义在通过对当年真实氛围的追寻,唤醒我们已经麻木的知觉,换来更有价值的反思。余戈不惜以十年代价,弄清尘封的一个个微观细节所构成的残酷真相,以其心血为抗战史重写树立了标杆。当今浮躁时代,仅此意志,就须要我们向它致敬的了。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