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
去圣乃得真孔子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3
本书是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第一本(余三本为读《周易》《老子》《孙子兵法》)。本书不再采用传统的依从《论语》文本,寻章摘句解读古典文献的方式,而是将整部《论语》打散、拆开来,分上下篇,二十个专题,上篇纵读《论语》,从人物入手;下篇横读《论语》,从概念入手,面向更普及的层面阐释经典。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人往低处走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3
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花间一壶酒(精装) 豆瓣
李零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3 - 8
2005年《南方周末》年度十大好书 精装典藏
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南方周末》2005年度十大好书获奖辞:
李零先生近年来闲笔为文的结集,早些年还有一本《放虎归山》。李零先生学问好,文章好,他的存在,对李敖自我吹擂的“白话文第一”、“学问最大”,构成了坚强的否证。
李敖好骂,李敖之骂,骂人者多,骂世者少;李零也骂,李零的骂,锋芒微露,尤有力度,“大师是大屎”,“伟大多大伪”,真大师和真伟大是不必芒刺在背的。李零说“我一直在逃”,“从专业学术的腹地逃向边缘,从边缘逃向它外面的世界”;李敖也说“脱离学术界”,“不甘于做学者”,但他进入的是中心的大舞台,要求的是观众“从演员的标准看我如何在台上表演”。李敖煽情,李零浃心;李敖悦耳,李零醒脑;李敖有翻版,李零不可学;李敖须人喝彩,李零与你神交。李零的专业是中国的古史,文献、考古,样样精博;而《读〈剑桥战争史〉》显示的是对世界历史的通识。
李零写酒色财气,也处处表见思想和学问;《大营子娃娃小营子狗》、《天下脏话是一家》,没有生活写不出,没有思想和学问也写不出。李零的文字,浑然天成,自然流溢,大雅大俗,融为一体。李零其实没有逃,他在,在得那么真实,在得那么从容。 (陈克艰)
兵以诈立 豆瓣
作者: 李零 中华书局 2006 - 8
因为一部《花间一壶酒》,北京大学李零先生的“文名”一时被大家所熟知。在这之前,更早知道的,是李零先生的本行是研究考古、古文字、古文献,有著作《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问世,同时还是国内研究孙子兵法颇有成效的学者之一,曾先后出版《吴孙子发微》、《〈孙子〉古本研究》等 有关著作和多篇论文。
本书是李零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孙子兵法》课程的讲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流畅活泼的语言、丰富具体的资料,向读者展现这部中国古代最伟大兵法著作的内涵,介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兵学知识,并对军事学、思想史、古代哲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重新全面深入地了解《孙子兵法》,获得更真切的兵学知识。把全书分十五讲,约27万字,配图近百幅。
李零先生文笔爽利,放松自如,见解独特,不做作,不多加修饰,却常给读者带来“窥一斑见全豹”的惊喜。这部讲义只是讲《孙子兵法》,李零先生却能够把他多年来对于兵法、军事学、哲学和思想史等等的体会和感想,都在这部书里呈现出来。有人评价说,李零先生是“属于那种闲聊比上课感觉好,写文字比说话感觉好的人”(张鸣《董桥耐读,李零也耐读》)。其实你听过他的课便会知道,李零先生的课讲得也是如此生动活泼,一点不像是你想象中那种“皓首穷经”的“老先生”。而这部继《花间一壶酒》之后的倾力之作,将会让你更加深切地触摸到这位学识广博且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者的思维,理解并且感受到他的隐藏于安静外表下的热情。
中国古代房内考 豆瓣
8.5 (12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高罗佩 译者: 李零 / 郭晓惠 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 11
“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历代房内考”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最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中述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性博士”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
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一页。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中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套集性文化、性科学、性医学、性风俗之大成的巨作;首部公开披露历代民间性学秘传本、手抄本及宫廷房中理论的典籍;首次登载并以学术眼光研究性文物、春宫画、秘戏图的精美读物。
中国方术正考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中华书局 2006 - 5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新版,李零教授作了全面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花间一壶酒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同心出版社 2005 - 6
《花间一壶酒》收入了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丧家狗 豆瓣
8.3 (33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2017年11月17日 已读
“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李零确实性情中人,本书学术扎实,文字接地气,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国学 孔子 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