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象形拳法真诠 豆瓣
作者: 薛颠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5
《象形拳法真诠》讲述了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作八卦,象生其中。嗣命阴康作大舞戏,舒展肢体,循还气血,以愈民疾;黄帝作内经,探按摩导引诸法,以却病苦;老子讲性命,学成道教鼻祖;释氏谈慧命,旨成西方之佛;孔子论天命之性.而易行乎中;庄子吐故纳新,合于呼吸,熊经鸟伸,以求难老,汉华佗氏因而推广作五禽戏(虎鹿熊猿鸟),运动锻炼身心,以强精神,此皆古圣发明体育之由来也。今之讲体育者,不能参赞古圣之旨,言术不言理,言势不言意,视击技为无用,不以作锻炼身心之大道,已失体育之原理矣。且人生日食五谷,又有七情六欲之熏心,荣卫失宜,六气所中气,血凝聚而成疾,青年人往往而夭寿,良可痛惜也。此书是编,释明古圣真意,作象形术以倡其道,使人四体百骸运动而像其形,效其灵性,悟其真意,通其造化,以除疾病,是故延寿莫大乎?法象变通莫神乎?心意象以道全命,以术延道.理则为体,术则为用,性命双修之法门,尽在于斯。学者至诚不息,而深思默悟,得之于身心,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则终身用之不尽也。
逝去的武林 豆瓣
8.2 (30 个评分) 作者: 李仲轩 口述 / 徐皓峰 整理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 11
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多年来高温不退,而真实的武术和武林到底是什么样子?始终浓雾重重,一般民众难有概念,甚至会觉得武侠文化仅是想象和虚言。《逝去的武林》这本书则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
真实比想象更精彩,清朝灭亡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
李仲轩先生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后退隐几十年,未曾受过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扰,他所见证的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李仲轩先生生于书香门第,被唐维禄悉心培养,后又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三位大师着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质。果然,一个甲子过去,人间经过又一上轮回,当三位大师的徒弟一辈人尽数凋零的时候,李仲轩凭借他的文化素质,给世人留下了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
收李仲轩为徒,是三位大师早有的深意。老一代拳师多因文化水平所限,即便武功修为很高,却深陷无法表达之苦,李仲轩能留下文章,是中华武术的一次险胜。
书中有武林事件,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区别于西方技击、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训练体系。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当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此书则把两者联系在一起,道出了武术的无限进境。
这不单是给武术界看的书,更是一本给普通人看的书,此书有着具体而微的种种细节,滴水映月,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